送別「反腐鬥士」楊維駿:彌留之際曾追問活著的意義

2021-02-22 楊氏網

追悼會的輓聯囊括楊維駿一生 本版圖片 趙孟

記者 | 趙孟

「國有柱臣巨奸白倒,盟存血性大纛公擎。」

6月12日,昆明市殯儀館霞飛廳門口的這幅輓聯,概括了「反腐鬥士」楊維駿一生的信仰和貢獻。

輓聯中的「白」指白恩培,雲南省前省委書記,2016年10月9日被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犯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對白恩培決定執行死刑,緩期2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楊維駿被中紀委評價為「年齡最大、職務最高、反映問題不為自己而是最為老百姓著想的實名舉報者」。

雲南乃至全國官場最有名的「反腐鬥士」、被稱為「現實版陳巖石」(《人民的名義》劇中人物)的雲南省原政協副主席楊維駿,於2020年6月9日18時03分在昆明逝世,享年98歲。

楊維駿性格耿直,退休後不斷實名舉報雲南省當時的在任官員,已經落馬的原雲南省主要官員白恩培、秦光榮、仇和等人,都曾是楊維駿的舉報對象。2010年,他開著公車帶群眾反映問題,名噪一時。

楊維駿辭世後,引發從網絡到現實的緬懷活動。在他的追悼會現場,至少數百名從雲南各地趕來的群眾,抱著自製的楊維駿遺像送他最後一程。

他的好友楊靖宇說,楊維駿有兩個遺願:一個是凝結他畢生心血的文集尚未出版;另一個是他替老百姓反映問題,「有的解決了,有的還沒解決。」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早上8點,霞飛廳已經擺滿花圈,數百條輓聯講述著逝者不同尋常的一生。靈堂上聯寫著,「克己奉公兩袖清風」,下聯寫著,「光明磊落一生正氣」,橫批是:一生荊棘志不衰。

楊維駿的靈柩放在大廳中央,四周圍繞花環,莊嚴肅穆。

霞飛廳並不是這裡最大的悼念廳,只能容納幾十人,現場放置著30把椅子,僅供楊維駿的親人和好友弔唁。一位官員說,楊維駿作為一名省部級領導,這樣的追悼會規格算不上隆重。

楊維駿生前對腐敗深惡痛絕。在追悼會現場,雲南省委組織部、省政協辦公廳、省委統戰部等單位,也以集體的名義敬獻花圈。民盟雲南省委主席和副主席,也以個人名義敬獻輓聯,表達哀悼。

追悼會現場肅穆

臨近8點30分,親友們陸續進入弔唁廳。隨後其他人被請出弔唁廳,門外大廳也拉起了警戒線。

追悼會由楊維駿的外孫女主持,她動情地回憶與外公生活的日子,對到來的親友表示感謝。接著是楊維駿遺孀王婉琪致悼詞,老人情緒不太好,坐在輪椅上只有寥寥數語。接著,楊維駿的女兒和兒子致悼詞。

女兒楊多琪在悼詞中回憶,父親在彌留之際問她: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她回答,是為更多的人帶來幸福。她說,自己正是秉承父親傳遞給的價值觀,用了20年探尋人生的意義和對孩子的教育。

楊多琪是一位幼教專家。她對病榻上的父親說,身為教師她明白,這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應該懷著智慧、愛心和生命生去教育孩子,「以生命喚醒生命,以智慧啟迪智慧,引導孩子求知向上……。」

當她向父親描述這些時,她看到父親欣慰的笑了,她抱著父親的頭,親吻他的臉頰,對他說:「爸爸,你一定要堅強地撐過。」

她說,哪怕是在父親身體最虛弱的時候,心裡想的也是那些未完成的老百姓的事情。這些可貴的精神財富,會一代代相傳,流芳百世。說到這裡,楊多琪哽咽。

楊維駿生前經常和女兒促膝談心,父女倆談論老子、孔子、黑格爾、尼採等哲學家。父親常常對楊多琪說,人要回答幾個問題,「我是誰?我要去哪裡?我要做什麼?」「而父親用一生回答了這個問題,正如詩人臧克家所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楊多琪說。

她說「你是以一個完整、乾淨的身子去迎接死亡的,讓我們明白生與死的意義。」楊多琪說,她將秉承父親的價值觀,去做父親想做而未做完的事。

所有的致詞結束後,親友們緩緩走過靈柩,瞻仰楊維駿遺容,老人98年跌宕起伏的一生,定格在幾尺棺木裡,再無言語。有親友低聲拭淚。

數百群眾自發悼念

親友參加的追悼會結束後,楊維駿的遺體從霞飛廳後門徐徐推出,經過一條約300米的長廊,折轉進入火化車間。在遺體被推入火化爐的最後一程,自發前來的人們可以在此瞻仰悼念。

在追悼會弔唁廳外,大量楊維駿生前幫助過的老百姓前來為他送別,有些則是慕名而來。人們手捧楊維駿遺像,還有些手裡提著袋子,裝著曾給楊維駿看過的材料。

一位人士說,因為待遇的問題,他們曾找過楊維駿幫忙,楊維駿輾轉多方,待遇問題最終圓滿解決。

自發趕來的群眾等候在弔唁廳外

在朋友圈看到楊維駿逝世的消息,家住昆明經開區的張朝禮已經三天吃不下飯了。張朝禮是楊維駿開公車反映問題時帶的老百姓之一,此前他們已經找過楊維駿多次,材料幾經周轉,問題終究無解。去雲南省政協政協反映問題,成為楊維駿的「最後一搏」,他也因此一舉成名。

一位媒體人士記得,2016年底他採訪楊維駿時,楊維駿罹患多種疾病,85歲的他已經很難爬到三樓,平時只能在一樓看書寫作,但他仍對媒體來者不拒,不時接到求助者的電話。因為罹患糖尿病,他只能靠在沙發上回答記者的問題,但思路清晰,口齒伶俐。

楊維駿去世後,多家媒體前來採訪和悼念,許多記者跟他是「老相識」。

「反腐鬥士」的遺願

6月12日上午9時30分許,楊維駿的遺體被推到火化間10號撿灰爐口。家屬在這裡搭建了一個簡易的悼念區,共前來的群眾看送老人最後一程。遺孀王婉琪坐在旁邊,女兒孫女陪伴左右。

最先進去的是民盟雲南省委有關部門的領導,他們向家屬表達慰問,宣讀簡短的悼詞,向逝者三鞠躬。

早已在門口排了幾十米隊的群眾,被十多個人一組安排進弔唁區,這裡可以遠遠看到楊維駿的遺容側面,他瘦小的頭部埋在鮮花裡。三鞠躬後,家屬不停雙手合十道謝。

來這裡弔唁的裡人中,89歲的楊靖華可能是年紀最大的一位,坐在輪椅上的他無法鞠躬,數度啜泣。楊靖華是楊維駿的密友,他們在一起共處71年。

楊靖華與楊維駿相處71年

1949年3月,當時的昆明尚未解放,18歲的楊靖華經人介紹與楊維駿認識,「當時他找的人都住到他家裡,管吃管住,然後找交通工具送去遊擊隊。」楊靖華從此走上革命道路,他稱楊維駿是他革命路上的老師。

楊靖華說,世人在開公車反映問題後才知道楊維駿,其實他在很多年前就為雲南乃至中國做出過巨大貢獻,「是他說服盧漢將軍起義的,當時我們的遊擊隊的力量根本到不了昆明。」

這些年,當年的那撥人不斷離世,楊靖華成了陪在楊維駿身邊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之一。作為離休幹部,他發自內心讚許楊維駿行為,並協助他做了不少事,「說實話我都自愧不如啊」。

楊靖華最近一次見老友,是新冠疫情爆發之前。今年3月份楊維駿生日前,他原計劃去為他祝壽,但被楊維駿拒絕了。因為疫情,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都無法到場,陪在他身邊的只有老伴和幾個親人。

看著絡繹不絕前來悼念老友的人,楊靖華情緒激動了。最近幾年,楊維駿經常對他說,自己還有兩個願望完成,一個是凝聚自己畢生心血的《楊維駿爭鳴文集》;另一個是他關心的老百姓的問題,「有的解決了,有的還沒解決。」

「他常說不為老百姓做事,活著有什麼意思?」80歲的楊靖華說到這裡,吃力地揮著手,有些亢奮,「我想去替他完成這兩個遺願,可是我走不動了。」

上午10時許,所有群眾悼唁結束,楊維駿的遺體被推入火化爐,徹底走完了波瀾壯闊的一生。

幾個小時後,楊維駿在位於昆明盤龍山的晉龍公墓入土為安,這是他生前選好的歸宿。

相關焦點

  • 追憶反腐鬥士楊維駿:被罵「瘋狗」、收到裝子彈的信封,叫板省委書記
    98歲的「反腐鬥士」楊維駿逝世,他曾實名舉報雲南省委原書記白恩培等多名高官涉腐,被譽為「年齡最大、職務最高、反映問題不為自己而是最為老百姓著想的實名舉報者」。
  • 「反腐鬥士」楊維駿去世,享年98歲!曾持續舉報白恩培、仇和
    楊維駿被稱為「職務最高的實名舉報者」。他曾稱:「反腐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不能停。」退休後,楊維駿因持續舉報白恩培、仇和等人,日漸成為著名的反腐鬥士。中央紀委工作人員稱其創下「三最」紀錄,即「年齡最大、職務最高、反映問題不為自己而是最為老百姓著想」。
  • 「反腐鬥士」楊維駿去世,曾持續舉報白恩培、仇和等人
    記者從楊維駿老人的妻子王婉琪女士處證實,楊維駿老人已於9日下午18點03分離世,享年98歲,王婉琪女士表示「已在家裡搭設了靈堂。 」楊維駿,男,1922年3月生,雲南昆明人。楊維駿退休後,因持續舉報白恩培、秦光榮、仇和等,日漸成為著名的反腐鬥士。中央紀委工作人員稱其創下「三最」紀錄,即「年齡最大、職務最高、反映問題不為自己而是最為老百姓著想」。
  • 這位98歲的副部級「反腐鬥士」去世,曾持續舉報白恩培、仇和
    這位98歲的副部級「反腐鬥士」去世,曾持續舉報白恩培、仇和 2020-06-10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副部級「反腐鬥士」楊維駿去世,曾舉報白恩培、仇和,識破秦光榮
    此後曾當選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1993年,從雲南省政協副主席一職卸任;1993年至1998年,任雲南省民盟副主任;1998年,離休。楊維駿離休後,因持續舉報白恩培、秦光榮等,日漸成為著名的反腐鬥士。中央紀委工作人員稱其創下「三最」紀錄,即「年齡最大、職務最高、反映問題不為自己而是最為老百姓著想」。
  • 「反腐鬥士」楊維駿:晚年嗜好喝冰水,曾持續舉報多位雲南重量級官員
    2019年5月10日,上遊新聞記者曾在昆明採訪了楊維駿老人。因為患有多種疾病,頭髮花白的楊維駿行動緩慢,走路必須拄著拐杖,只能一步一步地慢慢前行。腦供血不足、失眠、高血壓、糖尿病,多種疾病纏身的楊維駿晚年有喝冰水的癖好,妻子王婉琪將使用過的玻璃奶瓶清洗乾淨,裝滿水後放入冰箱冰凍,楊維駿每天都要喝不少冰水解渴。
  • 「反腐愚公」楊維駿逝世 讚賞我的人很多,卻沒看到效仿者
    王婉琦告訴新京報記者,不久前楊維駿因感染肺炎住進醫院,一直在ICU搶救,因年紀大身體弱,「沒幾天就不行了」。  6月12日,楊維駿的遺體告別儀式將在昆明跑馬山公墓舉行。  楊維駿的一位朋友告訴新京報記者,兩個月前他曾去醫院看望,楊維駿還在為違法徵佔地而不平,掛念著失地農民。他說楊維駿認起人來有時清楚有時糊塗,「但是講起反腐還是思路很清晰。」
  • 說服盧漢將軍起義,楊維駿多年前就為雲南乃至中國做出過巨大貢獻
    楊維駿老人於2020年6月9日下午18:03分離世,享年98歲。6月12日,群眾自發前往昆明跑馬山殯儀館,悼念「反腐鬥士」楊維駿。群眾排起長隊,手持楊維駿遺像,表情肅穆。6月12日,昆明市殯儀館霞飛廳門口輓聯:「國有柱臣巨奸白倒,盟存血性大纛公擎。」概括了楊維駿老人的一生。
  • 活著的意義就是死後無悔——威廉·福克納語錄
    你必須獨自對付,孤獨就像電荷一樣,你能承受一定數量而不致失去——福克納 《我若忘記你,耶路撒冷》任何一個活著的人都比死去的人強。但是任何一個活著的人都不比另一個活著的人強多少——福克納 《喧譁與騷動》我注意到:一個懶惰的人,一個不願動的人,一旦動起來,就會持之以恆動下去,就跟他堅持待著不動時一樣,好像他不喜歡的倒不是動本身,而是開始和停止。好像是有什麼事使得開始和停止看起來很難,他倒會感到有些得意的意味。
  • 弗洛伊德說:當一個人追問生命意義和價值時,他就得病了
    弗洛伊德說:當一個人追問生命意義和價值時,他就得病了,因為無論意義還是價值,客觀上都不存在。一個人這樣做,只能說明他的未得滿足的原欲過剩。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本沒有什麼意義可言,沒有說一個人生下來一定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每個人就是為了活著,如何才能更好地活著,而每個人對於如何能更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解釋和理解的不同,也就活出了不同的人生。而當一個人去追問,我活在這裡,有什麼意義?
  • 塞內加爾第二位女總理上任 提振國民反腐預期
    作為人們公認的該國最偉大的反腐鬥士之一,她的掌權提振了民眾對國家反腐努力的預期。一份國際調查組織2011年發布的報告顯示,88%的塞內加爾人認為國內腐敗現象正處於上升趨勢。與此同時,「全球政府公信力報告」中對塞內加爾政府的問責制、行政與民事服務給出了「非常弱」的評級。塞內加爾觀察人士表示,圖雷女士的履歷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據此他們認為她的上任將令反腐工作產生新的飛躍。
  • 存在,活著,本身即是我們探索的目的和意義
    活著,就得探求意義。存在,活著,本身即是我們探索的目的。人生充滿變化,但是依然有不變和永恆之事物存在。有些事物靜止,有些事物運動,我們要學會在變化中看問題,在不變中看人生。追問人生的意義,其實是為了讓生命的自由得到更全面的發揮。人生不知意義,生命不尋方向,人生終了,還有什麼可值得回憶和稱頌的呢?完善自我,是人生意義的一部分。自我的人格完善了,才算是走好了人生的第一步。無論到何時,蘇格拉底的那個命題依然有效。
  • 活著的意義,只為活著
    想想,算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經歷和記憶,我雖然曾經歷過那種苦日子,不也沒有為此後的學習增加動力嗎?現在不一樣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不是一個值得稱道的成績也沒有嗎?活著很容易讀,整個故事的敘述沒有用到一個生僻字詞,所以閱讀起來很順暢,不像有的小說經常因為不認識其中的一些詞語卡殼,不知道這是不是餘華寫作的特點,他的另一部小說許三觀賣血記也是如此。
  • 人活著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樂觀的人,不管何種情況,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悲觀的人,也許又會是另外一種想法。而我聽到最客觀且有深意的回答是:人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
  • 《活著》裡福貴的親人都走了,後半生又很悽慘,他活著有何意義?
    再者,《活著》展示了對命運的追問和思量。 主人公福貴是一個本分老實、小心謹慎、不求大富大貴的小人物,可他一家人的命運遭際卻如此悲慘痛苦。 女兒鳳霞只是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卻生生地讓老天奪去了生命。女婿二喜老老實實地在工地幹活,掙錢養家,卻遭如此厄運。
  • 《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或許我們可以通過餘華的《活著》,透過福貴的一生,看到一個答案。01 《活著》,福貴餘華是一個很照顧讀者的作家。《活著》這本小說只有十二萬字,餘華覺得,長篇小說,十五萬字以內就夠了,這樣讀者讀的不累。那麼,既如此,福貴為什麼還活著呢?活著的意義又在哪裡?02活著,千鈞一髮《活著》在極端的環境中通過死去講述活。福貴的親人接連死去,小說雖然誇大了死亡,但並不是通過折磨福貴引起讀者同情。
  • 尋求信仰,就是對於生命意義的終極追問!
    哲學史上,有一個著名的追問:這個無邊無際的變化萬千的宇宙背後,到底有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本質?柏拉圖這個追問,實質是對自己生命終極意義的追問,我們變幻莫測的生命背後,有沒有我們靈魂永恆不變的歸宿?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對生命終極意義關懷的人們。
  • 楊維駿同志逝世2020年06月11日 星期四01 頭版_ 雲南日報_雲南網
    本報訊 政協雲南省第五屆、六屆委員會副主席,民盟雲南省委員會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副主委,離休幹部楊維駿同志(享受省長級醫療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6月9日18時3分在昆明逝世,享年98歲。    在楊維駿同志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形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餘華同名小說改編電影《活著》 人最終都要死,拉長跨度站在歷史的角度看更是如此,那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前段時間看文章發了一個微博: 人最終都要死 尤其是在看過歷史、哲學、名人傳記後感觸更深 那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今天看了篇文章 是目前得到最好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