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出色

2021-01-14 踽踽懂家居

孩子是上帝送給父母的小天使。他們很聽話,很可愛,但是到了2歲,就露出了本性。他們化身為小惡魔,調皮淘氣,挑戰父母的權威。

3歲就更過分了,3歲寶寶的自我意識越來越清晰,不管爸爸媽媽說什麼都不聽。根據專家的解釋是,孩子在3歲左右是進入了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有了初步的思維能力和自我意識,也就是有了自己不那麼容易上當受騙的小九九。

所以,假如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在這個時間段,這四方面要使勁管了!

為什麼要使勁管?英國精神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花了23年的時間,觀察1000名3歲的兒童,對他們的性格進行分類,當他們20歲時,他們發現這些兒童的性格沒有改變。可見3歲看大這句話不是胡說。

這是因為3歲孩子的大腦是不成熟的,而人腦不僅包括左右腦,還包括基礎腦、情緒腦、理性腦!情緒腦和基礎腦在沒有引導的情況下先發展。在這個階段,孩子很容易被情緒控制,無法做出自己的決定。父母應該用自己的人權來使勁管孩子尤其在這4方面!

一、亂發脾氣

容易發脾氣的孩子大多是這兩個原因造成的:

1、由於情緒腦發育太快,孩子有自我意識,容易受情緒影響,所以會發脾氣,有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父母要使勁管,說不聽就打不能太放縱了。現在不好好注意,他們長大了就控制不了了。

2、在寶寶的潛意識裡覺得,父母發脾氣就會哄自己。這時,父母需要冷靜下來。當孩子發完脾氣的時候再對孩子說教。晚上睡覺前講故事最好能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另外,告訴孩子發脾氣也沒用。你不會因為他發脾氣而和他妥協。

二、不尊重長輩

很多時候,爺爺奶奶慣著孩子。孩子被父母教育後,馬上向爺爺奶奶匯報。

老人對孩子沒有底線的愛,只會讓孩子養成驕傲的性格,甚至不尊重長輩。稍有不滿,就會和長輩作對。這種年紀輕輕就敢打長輩的孩子,長大還得了!家長一定要使勁管。

三、說謊話

因為孩子的理性大腦發育較晚,語言能力較差,難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會造成說謊的錯覺。一般5-6歲的孩子說謊比較多。比如他們做錯了事,想逃避懲罰,就會選擇說謊。

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撒謊長大一定更嚴重。在0-6歲的性格形成關鍵期,絕對不能容忍孩子說謊。只要你及時改正,孩子就能迷途知返改邪歸正。

四、愛哭

有的孩子剛剛還很活躍,剛說完的下一秒就成了委屈寶寶,哭得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這些孩子一多半是因為性格軟弱。

大多數性格軟弱的孩子都是父母溺愛造成的。雖然父母要千方百計照顧他們,但也要樂於批評孩子。如果你總是溺愛他們,他們會變得極其敏感軟弱,被人隨口說一句就會哭個不停。為了孩子,我勸你使勁管。

孩子的性格取決於家長的培養,6歲之前,趁著孩子的性格還沒完全成型,抓緊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品格、這樣孩子在未來才能走得更遠。

培養孩子的性格和情緒管理能力我有自己的小技巧,我家孩子從小就開始看好多繪本,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還可以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行為習慣培養繪本就可以幫到忙。圖畫生動有趣,孩子完全可以自己翻看,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是我挑選的眾多繪本中,效果最好的。給大家直接推薦,省的朋友們走彎路。

這套書籍一共有10冊,畫面非常精美,內容設置了很多彩色的插畫,對於小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全新的體驗,既能當親子閱讀,又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促進大腦的發育,還可以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家長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書有孩子成長必備的十個主題,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

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讓孩子學會誠實守信、不亂發脾氣、做最好的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等,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把那些能做的、不能做的事情深刻地留在孩子的印象中。

不管多累多忙,每天陪孩子一起讀一篇繪本,長此堅持讓孩子從小養成喜歡閱讀的習慣,還在無形中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教育孩子需要良好的堅持,堅持過後也一定會有驚喜。

比如我在給孩子讀《媽媽我能行》這冊之後,在我做家務的時候,孩子會主動提出幫我做家務,可是讓我高興了很久。小傢伙還懂得心疼我了,上幼兒園時也很懂規矩、懂禮貌,偶爾幫老師做一些小事情,老師都說我家孩子情商高。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旦定型可就很難再改。

不過一百塊錢,就可以到手10冊,算下來一冊不到十塊錢,給孩子買玩具都不止這些錢,就可以給自家孩子換來一整套兒童繪本,真的很划算了!

點擊下方即可擁有

10本書只需要99.9元,也就是給孩子買零食的錢,就可以讓孩子擁有好習慣、好性格。

相關焦點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性格良好的人能改善與人相處的能力、能虛心接受新事物、處理事情能力也比較強,還能獲得高質量的生活,在人生道路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歸屬於學齡前兒童,處於接受幼兒啟蒙階段。
  • 家長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孩子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蒙氏教學中有提到:六歲是造就孩子性格特點的關鍵期,也就是在這年齡接受的教育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在未來形成怎樣的性格特點。李玫瑾教授的科學育兒方式是很有說服力的,我相信許多學生家長都對她非常熟知,我也常常會看她的知識講座,她在科學育兒領域是很有造詣的,她覺得作為爸爸媽媽的,應當做到言傳身教,尤其是父母在這4個領域必須使勁兒管孩子,孩子長大以後,不但高情商,並且做事乾脆利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觀點是有科學依據的。
  • 李玫瑾: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黃金期,這3個方面家長要「使勁管」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黃金期」3-6歲這個年齡段,正是孩子行為習慣培養最關鍵的時期,孩子85%-90%的性格、思維模式、行為方式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李玫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擔任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
  • 李玫瑾直言:這4個方面父母使勁管,孩子長大後情商高,做事也棒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有其獨特的方式,有些父母認為「窮養子,富養女」的兒童會有出息,另一些則認為「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兒童從小就要注重培養。在蒙氏教育中有這樣的解釋:六歲是塑造孩子性格的關鍵時期,也就是在這年齡接受的教育直接影響孩子在將來形成什麼樣的性格。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就拿孩子來說,一個孩子的成長會經歷3個叛逆期,一個是2-3歲,一個是16-18歲,還有一個經常被忽視的14歲。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叛逆表現會有所不同,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找出叛逆的真正原因,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叛逆期」。兒童心理學家洪蘭曾說過:成功的孩子,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了轉折點。
  • 李玫瑾教授:這4個方面父母使勁管,孩子長大後情商高,做事也棒
    我們身邊的父母也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高情商,但是真正培養起孩子來時卻經常不得要領。不僅是外國學者提出過情商很重要的建議,備受中國父母推崇的李玫瑾教授也曾告訴大家,在4個方面上父母管孩子時要多使勁,孩子長大以後不僅情商高,做事情也乾淨利落。
  • 孩子為何秒變「小惡魔」各種拆家?抓住這4個關鍵期培養好性格
    我們常常把聽話的小孩子比喻成"小天使",把各種拆家調皮搗蛋的孩子稱為"小惡魔",但父母可知,天使變惡魔之路竟一步之遙,而這"一步之遙"還僅在於父母的一念之差,你對孩子的教育、陪伴用不用心,皆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每一位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很多不懂的地方,甚至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寶貝們。特別是對於新手父母來說,他們在這方面十分的迷茫,還沒有經驗,很害怕自己教不好孩子,甚至害怕要是出意外了,自己應該怎麼呢?
  • 李玫瑾教授: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以前狠心管,將來更懂事
    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學的李玫瑾教授就說過:「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所以,李玫瑾教授一直有一個理念: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是6歲前。那麼,6歲前該管什麼?怎麼管呢?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父母最該管什麼?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因此,6歲前父母們到底該管孩子什麼?這成為很多家長的困擾。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同樣身為父母的我認為這是最好的答案。01:管性格李玫瑾教授在演講中提到:看一個人45歲能不能有長期的發展,學歷和造詣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這個人的性格,與以他性格為核心的人格。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為3-6歲是培養孩子性格的關鍵期。
  • 3-6歲是孩子性格塑造關鍵期:這樣引導,孩子長大後才更吃得開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都該接納孩子正常的情緒,尊重孩子本身的性格,因為性格代表了每個孩子是獨一無二的自己。3-6歲是孩子性格性格塑造的關鍵期,要在這個時期,家長能進行良好的引導,讓孩子清楚自己性格中好的部分,改善不太成熟的部分。孩子在未來就會更獨立地自我管理,不容易走極端。這幾步引導和改善孩子性格,很管用!
  • 3歲前孩子怎麼做啟蒙教育?做好4點,孩子將來學習更聰明
    從前就有「再窮不能窮教育」的說法,現如今孩子的教育更是成為家長們最重視的問題,尤其是學齡前的教育。孩子入學之前的啟蒙教育,對孩子將來的學習影響非常大。研究表明,0-3歲這是年齡段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期,也是孩子心理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就是啟蒙教育的最佳時期。父母抓住這個最佳時期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孩子的智力發展會更出色。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聰明,或許是啟蒙教育做得好。
  • 父母在這「4方面」使勁管孩子,娃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
    記憶力,人類身上一種很基礎的認知能力,其他更高級的能力,都必須建立在記憶力的基礎上。為什麼?因為人沒有記憶力的,很多東西記不住,那麼像計算、寫代碼、背誦等一些能力,就無法運用。對孩子而言,上學以後的學習,也基本都需要記憶力。
  • 李玫瑾直言: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
    就是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這個時間就是在6歲之前,父母要有意地對孩子進行性格培養。李玫瑾教授在演講中表示,很多孩子到了12歲離家出走、用生命要挾父母的案子,她經常碰見。而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父母管教他們引起的。
  •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
    一個人在幼年期養成的習慣,將會伴隨這個人的一生,所以李玫瑾教授在節目《圓桌派》中告誡過各位父母:「3-6歲是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但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其實家長教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這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兩不管1.
  • 3-6歲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期,父母堅持做到這4步,養出「獨立娃」
    一般孩子到了3歲之後,就會上幼兒園,寶媽們也會輕鬆很多,不過寶媽雖然在身體上不那麼勞累,內心卻還是不能放鬆,會把新的關注點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比如如何讓孩子適應新環境,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等等,其實幫助孩子養好習慣,這件事說難也不難,家長只要堅持做好這幾點,就能輕鬆養出獨立娃。
  •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將來性格差異大,父母別不當回事
    不喜歡「頂嘴」的孩子,性格方面說好聽點是溫和,對於他人的一切批評都會虛心接受,說不好聽點,就是性格軟弱,被他人欺負也不敢吱聲,並且往往還會比較自卑,總是懷疑自己。這樣的孩子一般無法被人重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成不了大事,內心脆弱敏感的人往往更適合成為一名員工,不適合成為領導。
  • 孩子還小不「懂事」?錯了,四個方面從小要管嚴,將來情商高
    6、表達能力較差,很多時候不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一句話說半天也講不清楚關鍵意思,或思維太跳躍,分不清講話的順序。父母應該了解,3~12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而且3~6歲能形成孩子85%的性格,7~12歲則是自我形象鞏固的階段。李玫瑾教授也說過,在4個方面努力管教孩子,管教得越嚴格,孩子的情商就可能越高。
  • 「為什麼我不會讓孩子3歲上幼兒園,」一位資深幼師透露實情
    搶在9月份之前生小孩,搶著3歲上幼兒園,搶著7歲上小學。生怕自己的一個跟不上,孩子被同齡人甩出一大段距離。但我有一個從事幼教工作20年的前輩,相當資深的一位幼師,她卻跟我說了這樣一番心裡話。「我不會讓自己的孩子3歲上幼兒園」!這讓我感到很詫異,隨後這位前輩給出了這3個原因,引人深思!
  • 哈佛教授表明:想養出快樂孩子,3歲前要抓住兩個「性格關鍵期」
    性格樂觀的孩子,在未來往往能比別人有更強的抗壓能力,在面對麻煩的時候也能更加遊刃有餘,因此,給孩子塑造一個快樂的性格非常重要。 對於這點,哈佛大學的教授就通過一項研究表明:想養出快樂的孩子,3歲前就要抓住這兩個"性格關鍵期",這樣才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樂觀和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