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封漢——秦漢歷史人物評析之三十一

2021-02-16 讀書人宏濤

這是讀書人宏濤的第32篇原創作品

本文約4200個字

   

鴻門宴過後,項羽指揮軍隊進入秦都鹹陽。他也不與任何義軍首領協商,就處死降王子嬰,屠殺鹹陽百姓,燒毀秦都宮室,搶奪財寶婦女。特別是秦宮收藏的各類典籍被付之一炬,阿房宮等六國宮殿大火三月不息等事例,都成為後人批評項羽殘暴無知的主要論據。

鹹陽的濃煙烈火與斷壁殘垣展現著項羽的愚蠢和短視,殺掉降王與肆意劫掠也滅掉了關中百姓對項羽的所有幻想。

項羽著急帶著財富和榮耀回彭城去光宗耀祖,有人勸諫說:關中本帝王之都,周秦兩代以此得天下,地形沃野千裡,地勢易守難攻,我們於此建都,必可以稱霸天下,何必再回彭城去?

項羽在軍事上是天才,在政治上是蠢材,他根本就沒有統一天下、成就事業的站位格局。

項羽回答說: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誰能知道你的威風?

這名建議者沒想到項羽的回答如此淺薄,他在辭別項羽後,失望的說:曾經聽說楚人是猴子穿衣戴帽,只是裝著像人,今日一看,果然如此。

這句埋怨話被項羽知道了,馬上下令把這個瞧不起自己的人抓回來,扔進了油鍋裡。

這一個故事,項羽就為中國文化留下了兩個成語:衣錦還鄉、沐猴而冠

 

 

項羽在回彭城以前,還要在鹹陽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按自己想法論功行賞,分封諸侯,重構天下政治地圖。

此時楚懷王還坐鎮彭城,名義上是各路義軍的共主。項羽便派人假惺惺的去請示:大家已經滅了秦朝,佔領了鹹陽,下一步該如何辦。

楚懷王倒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傀儡,他一直以共主自居,並設法削弱項羽的實力。他明確回復項羽:按照公約辦理。

楚懷王意思是先入鹹陽的劉邦封秦王,其餘的封賞另論。

項羽氣急敗壞的召集主要義軍首領開會,當庭大罵懷王無才無德: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狗屁懷王,是我項家為了伐秦大業,才立他為王,他沒有絲毫戰功,有什麼資格制定公約。今日天下初定,是靠我們在座各位的努力,應該把懷王的地盤全部分給大家。

這番言語是項羽心中對懷王積怨的發洩,是想摸清各路義軍心思的探路石,也是項羽不再計劃接受懷王統治的宣言書。

各路義軍首領,聽到項羽計劃給大家都要分封時,哪管什麼「楚懷王」的共主地位與「本人」的道德操守,紛紛拍手稱讚,大家紛紛踴躍向項羽獻上各類肉麻溢美的吹捧之詞,多不勝表。

項羽在範增等人的協助下,開始了對付楚懷王的行動。

公元前206年正月,項羽尊稱懷王為「義帝」,同時又用「古之帝者,地方千裡,必居上遊」為藉口,派兵將懷王強制遷徙到湘江上遊的湖南郴州,此時郴州還屬於未被開發的荒蠻之地,山高林密,猛獸毒蛇橫行。項羽之用心,人盡皆知。

公元前206年2月,項羽召集各路諸侯將領,在當年周幽王被犬戎殺害的地點,戲水旁的亭裡開會,宣布他擬定的分封方案,史稱「戲亭分封」。

這套分封方案,項羽根本不按照懷王之約設想的七國分立,而主要按照與個人的親疏遠近、周邊領地間的相互制約進行劃分,適當參考伐秦貢獻與軍事實力。

項羽自封西楚霸王,以彭城為都,佔據的地盤主要是原楚國的領地,包括今天安徽、江蘇、浙江、山東大部分,以及河南一部分,劉邦故鄉所在的泗水郡也划進了項羽封地。

霸王之下,共分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項羽這次分封的難點是如何處理劉邦問題,劉邦有首入鹹陽之功,抗秦貢獻不容置疑,但是劉邦集團勢力最大,必須限制防範。

項羽在範增等人的建議下,決定把巴、蜀兩郡分給劉邦。

項羽的盤算是:秦都鹹陽所在的關中,物產豐富、地勢險要,肯定不能封給劉邦。巴、蜀兩郡雖然是秦國故地,但與中原相隔崇山峻岭,而且人口稀少、經濟落後。安排劉邦到巴蜀做諸侯王,即兌現了「滅秦封王」的承諾,又能讓劉邦承受窮僻之苦。

巴蜀兩地本來就有氣候宜人、物產豐饒的天然地理優勢,這片區域近百年來遠離戰火紛擾,秦國又不斷移民補充人口,李冰父子率眾建設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經造就了肥沃的成都平原。

巴蜀地區其實早已經不再是經濟落後、交通閉塞的地區,但這些真實情況,項羽方面並沒有完全掌握。

鴻門宴後,劉邦為了感謝張良、項伯相救,贈與張良黃金兩千兩、珠子兩鬥。張良本是俠義大志之人,向來不重財物,便把劉邦所有賞賜轉送給了項伯,並稱這是親家劉邦的心意。當分封方案第一稿剛出來,「俠義」的項伯立即把內情透漏給了張良。張良與劉邦合計後,便準備了大量財物送給項伯,請其幫忙運作,設法在項羽分封方案中給劉邦增加漢中地域。

項伯為了親家、為了朋友張良、為了財物拿的心安理得,用盡辦法,不辱使命,最終把原計劃分封給秦降將章邯的漢中,奪給了劉邦。

項羽著急「富貴還鄉」,給劉邦多一塊地、少一塊地不是大問題,他也就沒有做深入研究,只是覺得漢中離關中雖然距離較近,但是中間隔著巍巍秦嶺,而且只有崎嶇狹窄的棧道連接。把劉邦封到這種交通不便、遠離中原之地,可以防範劉邦衝出關中奪取天下。為了穩妥起見,項羽又把從關中至北部長城的地域分為三份,封給秦朝的三個降將,作為封鎖劉邦的防線。

章邯封雍王,得關中西部,建都廢丘(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南);司馬欣封塞王,得關中東部,建都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北);董翳封翟王,得上郡,建都高奴(今陝西省延安市東)。

關中三王的封地大致與秦國統一前故地相同,因轉由三個秦朝降將統領,當時人便把這塊區域稱為「三秦」,這個稱呼一直延續至今,成為陝西省的簡稱。

項羽自認為,三名秦將均為秦朝舊臣,熟悉此處風土人情,必定可以內修外攘。

但實際上,因為他們三人投降項羽,造成二十萬秦軍降卒被坑殺,項羽入關中後又燒殺搶掠,項軍已經成為關中民眾的仇敵,秦地百姓對這三名賣國求榮的降將更是充滿怨恨,項羽範增此時的慮事不周,都為後來時局的發展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項羽以霸主的身份,在原來東方六國的土地上,還分封了其餘十四個諸侯王,分別是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邛、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另外還封陳餘三縣之地﹐梅鋗為十萬戶侯。

至此,被秦朝剛剛統一十五年的中華大地,又進入到分割統治時期。

 

 

項羽分封完畢,便催促各路諸侯分赴領地。其中劉邦赴漢中受到了特別關注,項羽專門下令劉邦只能帶領三萬人馬上路,其餘兵力全部交回。

公元前206年5月,劉邦率軍從霸上出發,沿秦嶺山脈西行至斜谷口(今陝西省眉縣斜峪關口),折向南沿褒斜道前往設在南鄭的漢王都城(今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

劉邦軍在從霸上到斜谷口這近四百裡的行進路上,有數萬之眾主動投奔劉邦。這些軍民基本都是被別的義軍裁撤出來的士卒、不願意跟隨原部隊去封地的逃兵、自願隨劉邦奔赴漢中的關中百姓等等。這些人中,就有後來被封淮陰侯的韓信、中水侯的呂馬童等眾多項羽原屬下,他們大都因為項羽剛愎自負、不聽諫言,分賞不公、難得重用而投奔劉邦的。

數萬之眾自願加入劉邦隊伍,也反映了劉邦在三年的反秦鬥爭中,憑藉自己的德行威望和知人善任,已經在各路勢力和天下民眾之間有了良好口碑和較高人氣。

張良本是韓王成在劉邦從彭城出兵伐秦時派來的輔佐幫手,此時伐秦已經結束,張良自然要重回韓王身邊。但從彭城起兵到洛陽被困,從宛城收編到智取嶢關,從鴻門鬥智到漢中封王,兩人同生死、共患難,相互之間建立了深厚情誼。

張良依依送別劉邦,從霸上一路到斜谷口,分手時建議劉邦要「經營蜀漢、還定三秦」,並再獻「瞞天過海」之計:部隊在全部進入漢中後,把沿路的棧道主動燒掉,這樣既可以防範別的諸侯騷擾,也可以告知天下,漢王已無意再回中原,可以麻痺項羽,為自己等待時機積蓄力量。

張良的建議,劉邦均依從之。

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定了留侯張良為漢朝立下的四大功勳:一是智取嶢關,迫使秦王子嬰投降。二是助力鴻門宴,為劉邦化解危機。三是謀得漢中地,為漢王奠定反楚根據地。四是多謀善斷,在平天下中功不可沒。

張良設法幫助劉邦爭取到的漢中,不是一塊普通的封地,是劉邦「還定三秦」的重要跳板。

漢中北靠秦嶺,南接巴山,境內氣候溫和、河流密布、沃野百裡,位置上是秦、蜀、隴、楚四地的交匯地帶,軍事上是西南地區進入關中極其理想的前進基地。

在四百年後,諸葛亮從成都率兵北伐,便以漢中做為軍事基地,人生最後八年是在漢中勉縣屯兵度過,最終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省眉縣西)後,歸葬於漢中勉縣的定軍山下。

 

  

項羽在返回彭城的同時,密令九江王英布將「義帝」楚懷王擊殺於大江之中。

現在湖南郴州有義帝陵,據傳為義帝被殺後,郴人憐之,遂葬於城邑西南邊後山。

派人殺掉楚懷王是項羽政治決策中的重大失誤。楚懷王是項氏起兵時自己立起來的招牌,其地位已經獲得各路諸侯的認可尊重,其個人在反秦過程中還是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楚懷王此時已經無兵無權,對項羽沒有任何威脅,在項羽尊其為「義帝」後,先是流放,後又誅殺,這種過河拆橋、不念舊情的做法,與自封為「天下共主」的霸王形象相距很遠,他的親信屬下由此深知項羽心狠手辣,根本無感恩之心,項羽今日可以這樣對待義帝,明天也可以這樣對待自己。

劉邦則在起兵之初,就大做義帝文章。他在獲知義帝被殺消息後,自己脫光衣服嚎啕大哭,下令三軍縞素三日祭奠,並派王陵、周勃、樊噲三人來郴發喪。並且向各路諸侯發出通報,稱大家共立的義帝被項羽殺害,項羽殺的是眾諸侯的心,項羽是大家共同的敵人,號召諸侯共起義兵為義帝報仇。

這就是劉邦與項羽最大的區別,劉邦總能站在道德倫理的高點去做團結,把自己的朋友弄得多多的;而項羽總是自毀形象自斷後路,把自己的敵人樹得滿滿的。

項羽興衝衝的榮歸故裡,計劃在彭城安享尊榮無限的霸王生活。

但此時由於分封不均,各利益團體之間的矛盾已經爆發。新封的燕王臧荼脅迫老燕王韓廣移居遼東王,韓廣不從,兩股勢力開展火拼。未受封的齊將田榮自認自己功勳應封齊王,於是帶兵攻擊新齊王,並追殺新膠東王。這些戰爭叛亂,給其餘戰功赫赫未得封土的將領以錯誤引導和信心鼓舞,他們相互聯合攻城略地,戰火剛剛熄滅的中華大地上,新一輪的諸侯戰爭又開始了。

 

下期預告:《拜將韓信》歷史總是充滿了戲劇性,向來以胸懷百萬兵、義勇冠三軍而著稱的項羽,最後竟然敗在了一個曾經「鑽褲襠」的膽小鬼手上,而且這個膽小鬼追隨項羽數年,屢獻計策,卻不被項羽看重,這就是新登場的軍事天才、成就劉邦帝王大業的貴人:韓信。

每周二、周五更新。

感謝各位朋友關注支持,春節停更。

我們牛年元宵節(2021年2月26日)再見!

相關焦點

  • 秦朝滅亡——秦漢歷史人物評析之二十七
    子嬰殺趙高、廢帝號,改稱秦王46天後,劉邦軍兵臨鹹陽。公元前206年十月,秋風蕭瑟,天地肅穆。秦王子嬰率群臣,白馬素車,雙手敬捧皇帝玉璽符節,在灞水西岸向劉邦請降。此時距離秦穆公在灞水岸邊指點江山,已經過去了400餘年。
  • 【歷史人物】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
    公元前202年2月28,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登基後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 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
  • 帝王與霸王:分封制在劉邦手裡成了法寶,在項羽手中卻是自裁之刃
    題/帝王與霸王:分封制在劉邦手裡成了法寶,在項羽手中卻是自裁之刃文/金色明月,一位熱愛歷史的,喜歡寫點東西的小人物圖片聲明/本文內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對於分封,劉邦可以說是已經運用的得心應手了,把它作為籠絡部下,穩定內部和分化對手陣營的一大利器。劉邦被困於滎陽,處境艱難,就利用項羽內部的矛盾。
  • 百萬字以上已完結系統流小說合集之穿越到秦漢三國
    當李唐大軍對決蒙古鐵騎的時候,蒙古,能否重現歷史的輝煌,李唐,又能否再現曾經的輝煌;當劉邦失去了漢初三傑的輔佐,項羽又能否手刃劉邦,讓前世的恩怨畫上一個句號;當這一名精英特種兵面對著諸多千古帝王的時候,是否有能夠完成爭霸天下的夙願。
  • 劉邦與項羽誰是真英雄?
    哈嘍大家好,你們的小於來了,上次說道劉邦和項羽之間為何項羽被後世評價非常高。其實這中間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不得不提,那就是西漢太史令司馬遷,有人說了這和司馬遷有什麼關係,且聽我一一道來。它以歷史上的帝《史記》王等政治中心人物為史書編撰的主線,各種體例分工明確,其中,「本紀」、「世家」、「列傳」三部分,佔全書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寫人物為中心來記載歷史的,由此,司馬遷創立了史書新體例「紀傳體」。
  • 2020高考全國Ⅱ卷文綜歷史試卷評析
    一、總體評析2020全國高考Ⅱ卷文綜歷史試題(以下簡稱為「試卷」)凸顯「穩」字當頭,試卷結構、題型題量、考試難度均相對穩定。本次命題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宗旨,以服務選拔為導向,重點考查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核心價值。
  • 中國歷史上智商最高的十大人物,都是智絕當時之人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從三皇五帝到夏商周再到春秋戰國乃至秦漢,以及後面我們所熟悉的唐宋元明清,每個時代都湧現過很多的能人志士,書寫了我國精彩的歷史篇章。
  • 鴻門宴上的天選之人:一場早飯而已,歷史怎麼就選中了劉邦?
    這是說三國魏晉,儘管英傑輩出,但無人能及當年的項羽、劉邦。項羽、劉邦都可以說是歷史的天選之人。通過李白的《登廣武古戰場懷古》,可以簡要領略劉邦項羽在鴻門宴前後七年間的風採:劉邦和項羽成長的年代,信陵君竊符救趙,幫助山東六國續上了命。信陵君也因此成了關東熱血男兒的榜樣。秦國作為戰國七雄的超級大國,軍事強大,經濟實力雄厚,制度先進,人才儲備豐富。阻礙秦國統一六國,似乎成了歷史的反動派。
  • 揭秘歷史上劉邦的白登之圍到底是怎麼解的
    白登之圍畫像對於什麼是白登之圍這一問題,史料記載公元前201年,韓信勾結匈奴發動叛亂,企圖攻打中原,這樣的行為激怒了漢高祖劉邦,劉邦親率32萬大軍出擊匈奴,起初戰鬥是比較順利的,連連取勝,先於銅輥初戰告捷,大獲全勝,更使得韓信的軍隊遭到了嚴重的損傷,韓信部下大將王喜更是在這場戰鬥中被漢軍殺死,韓信只能逃奔匈奴再次與匈奴合作。
  • 劉邦是無賴?英國史學家:歷史最有遠見的兩個人,其中一個是劉邦
    在我國歷史兩千年專制王朝中,從平民出身,最後當上皇帝的人不少,但真正達到大一統王朝的只有劉邦與朱元璋兩人。或許是對手項羽過於高大上吧,使得最終勝利者劉邦獲得的掌聲始終不如項羽,尤其是劉邦不學無術的"無賴"形象,以及背負著"屠戮功臣"的罪名,都讓這位開創四百年大漢帝國的高皇帝似乎就是如此的不完美。
  • 歷史為什麼選擇了劉邦?
    劉邦是個地痞無賴的話,他連沛縣的泗水亭長也做不了,可以說劉邦情商高,也可以說他深通人性,懂得趨利避害的道理。因此不是歷史選擇了劉邦,而是劉邦選擇了順勢而為,順應時事、應對時變得劉邦最後擊敗了項羽。劉邦選擇了做他們的代言人,而項羽作為楚國將門之後,代表了六國沒落貴族的利益,這就決定了項羽站在了歷史發展的對立面上,儘管他是戰神,但是他維護的是已經腐朽沒落的六國舊貴族利益,這群人就是社會的蛀蟲,沒有進取心也沒有鬥志。這就決定了他們不僅不是項羽的助力,還是項羽的負擔。比如那個給劉邦通風報信的項伯,沒有他的鼎力相助,恐怕劉邦早就在鴻門宴上被砍掉了腦袋。
  • 遊逸飛:鶴間和幸《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導讀
    參照《後漢書》裡儒生周磐以儒家經典《尚書》隨葬之例,睡虎地秦墓似乎顯示秦漢文法吏發展出自我的身分認同。千枚睡虎地秦簡文字上頭沒有記載的歷史現象,一張睡虎地秦墓棺內平面圖便可充分展現。湖北雲夢睡虎地十一號秦墓棺中照片文物的功能不僅是補充文字的歷史而已,作者還嘗試根據出土文物去重新解釋文字的歷史。
  • 日本著名歷史學家西嶋定生的《秦漢帝國——中國古代帝國之興亡》
    《秦漢帝國:中國古代帝國之興亡》為講談社學術文庫·中國史系列的一種,由著名歷史學家西嶋定生先生撰寫,主要是對秦漢帝國的歷史事實進行簡明扼要的敘述和簡要評論
  • 時代大趨和個人命運系列1:秦始皇和劉邦竟然是同齡人,一死一生,一陰一陽.
    最近在翻看秦漢的歷史,不得不感嘆個人的命運在時代大勢下的渺茫。   劉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  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奠基者和開拓者,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如此歷史的天驕人物,50歲以前是什麼樣子?
  • 劉邦的那些「狐朋狗友」,為何都成為了出色的軍事將才?
    漢高祖劉邦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崛起於平民的開國皇帝,與明太祖朱元璋是歷史上僅有的兩位平民出身的皇帝。
  • 秦漢新城:從歷史走來的現代化新城
    這座城擁有著一個極賦歷史厚重感的名字——秦漢新城。  秦漢新城披山帶河,涇渭二水繞城而過,作為西鹹新區的幾何中心,西安、鹹陽兩座千年古在這裡交匯融合。可以說,秦漢新城是因史命名,當年商鞅為秦孝公遷都作地形踏勘時就作出了「秦地最勝」的評價。如今,這塊「最勝」的一片秦地,又一次成了充滿了生機活力的熱土。
  • 劉邦敢於燒棧道的背後,是中國古代一項歷史悠久的高科技
    來源:我們愛歷史(ID:ailishi777)秦朝末年,項羽、劉邦等各路反秦精英達成「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共識這段經典戰役,不僅留下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成語,還展示了一件讓現代人都驚嘆的黑科技。「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是李白在《蜀道難》中,對巴蜀山川之險,發出的無奈感慨。要說這巴蜀的險峻地形,即使以現代技術,修路都極其不易。放在比李白更早的楚漢爭霸時代,那種科技條件下,怎麼就已經有了入蜀的棧道呢?
  • 眾說紛紜《鴻門宴》:酒席座次是成心侮辱劉邦?
    《史記》是文學和史學尚未分家時期的著作,司馬遷一些過度文學化的描寫,有時也造成頗多不可解之處。就《鴻門宴》一篇而言,歷代都有學者對其不可解處提出質疑,進而懷疑其真實性,甚至從根本否認有這個歷史事件。而劉邦酒席脫身,實際上是在項羽故意默許下才實現的,可以理解。     史料來源可能出自樊噲之孫口述     據日本就實大學學者李開元考證,司馬談、司馬遷父子著《史記》,除了政府檔案和文獻資料而外,實地調查、訪問查詢也是重要的史料來源。
  • 劉邦戰勝項羽獲得天下的關鍵在哪裡?
    劉邦寒微時,其父以劉邦兄長之勤奮來教訓劉邦之無賴。這件事一直讓劉邦耿耿於懷,故而在父親的壽辰宴會上舊事重提,讓父親比較一下自己和哥哥的產業究竟誰更多。 這種後進者逆襲的快感,讓群臣受到感染,皆呼萬歲,大笑為樂。可是,在這場逆襲的狂歡中,劉邦似乎忘記了自己皇帝的身份,而如平民一般計較起產業的多寡。在劉邦的世界中,似乎始終未走出平民的精神狀態。
  • 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首次完整揭露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
    12月19日到20日,秦漢櫟陽考古四十年學術研討會在陝西西安閻良舉辦。這次研討會上透露: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首次完整揭露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秦人的建築文明從櫟陽城開始。通過發掘,考古人員確定在六號建筑北側的東西向牆基在三號古城中具有重要的區劃意義,目前發掘確定的一系大型建築,都集中分布在這個牆基之南,而在其北側則建築十分「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