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前的你,許久不見,甚是想念。這裡是深渡專欄。
有一部電影,你一定聽說過它的名字。
有一部電影,你一定記得那裡面最經典的一句臺詞:
You Jump,I Jump
我想,你可能已經猜到了。沒錯,就是《鐵達尼號》。
盧英宏曾說:「事實證明,電影歌曲依附電影而飛翔,反過來又馱著電影展翅翱翔。」一曲《我心永恆》和《鐵達尼號》一起成為了永恆的不可磨滅的經典。
當我第五遍重溫《鐵達尼號》,我更加篤定地認為:如果把這部經典僅僅歸結為一部愛情電影,將是對這篇宏大史詩最大的褻瀆,因為電影裡不僅僅有生死相隨的愛情宣言,還有機緣巧合下的靈魂救贖,次要人物勾勒出的卑劣與高尚,更折射出了對現實的思考。
以我之名
冠你之姓
故事還是要從愛情開始講起……
電影用插敘的方式,從Rose透過深潛器看到沉入海底鏽跡斑斑的鐵達尼號開始,回憶起那段永不沉沒的愛情。
一個是上流社會的貴族小姐,一個是以賣畫為生的流浪青年,判若雲泥的社會地位是懸在兩人之間天塹,而始料未及的災難毫不留情地將愛情扼殺在萌動之時,讓船上的1500多人為此殉葬,並將這段感情永遠塵封在冰冷的北大西洋。
Jack和Rose的愛情不可複製也再難超越,它跨越了階級,跨越了時間,更跨越了生死。而Rose在獲救後改名為「Rose·Dawson」更是給這段故事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註腳。愛情的完美詮釋讓每一位觀者的心沒有隨著大西洋寒流而凍結,卻自心底泛起一股暖流。
可是大多數時候,我們談及愛情,總不免摻雜進許多功利的因素,家庭、工作、學歷、金錢等等都被無限放大,而那種朦朧的情愫往往退居其次。
如果說「鐵達尼號」的沉沒是電影的主線,那麼Rose在絕望中掙扎著尋找出口和救贖就是文章的底色。
你要好好生活,兒女繞膝,子孫滿堂,長命百歲,終老在溫暖的床榻上。
這是生死之際,Jack給Rose留下的祝福。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這最後的祝福也熔鑄成了Rose一生護身符,帶著他的祝願,Rose擺脫了她無比厭倦的上流社會的虛偽生活,她開始像男人一樣兩腿跨著騎馬,走遍世界各地,演繹著那個時代女性的獨立覺醒與自由追求,也最終走向了重生。
貴族精神
在鐵達尼號即將沉沒的時候,出現了一組蒙太奇式的鏡頭。在短短的幾幀影像裡,我們看到的是人性的崇高。
小提琴家華萊士·哈特利和他的白星樂隊用音樂安撫躁動的人群,減少不必要的恐慌,演奏到最後一刻,最終為藝術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銀行大亨古根海姆穿上最華麗的晚禮服,手叼雪茄喝著白蘭地,像紳士一樣體面地迎接死亡,他在給太太留下的紙條上寫道:「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我搶佔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
美國梅西百貨公司的創始人Isidor與結婚41年妻子Macy選擇把生還的機會讓給更需要的人,在最後關頭緊緊相擁,以這樣的方式祭奠兩人的愛情。任憑此時的海水蔓延到床下……
「
卑鄙是卑鄙者的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的墓志銘。
」
一場災難可以照見高尚的靈魂,也可以折射人性的卑劣。船東伊斯梅出於虛榮慫恿船長加速,以致危機關頭郵輪難以降速,最終難逃側撞冰山的厄運。而當船長下達「婦女和兒童優先逃生」的指令後,他卻不知羞恥地坐上救援艇,劫後餘生,頂負著懦夫的罵名,等待永遠也不會到來的寬恕。
電影影子現實
當電影照進現實,那裡一定會有你的影子。初看不識劇中意,再看已是劇中人。
《鐵達尼號》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紀錄片《再見,泰坦尼克》中坦言:「鐵達尼號的部分寓意是對狂妄自大的一種影射,它裝進了整個世界,包羅了社會萬象。」
同時,他也在用鏡頭告訴你我:我們都不知道明天和災難哪一個先到來,所能做的只有珍惜每個剎那間的撙近,把握光陰,在有限的時間裡嘗試更多人生的可能。
最後,謹用小李子在宴會上的一段話獻給每個屏幕前的你。
成長如斯,生生不息。
文案|王欣悅
排版|王欣悅
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