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5年的齊國田單,是怎樣用反間計火牛陣打敗楚軍復國的?

2021-01-08 秋雨戰歌

被困5年的齊國田單,是怎樣用反間計火牛陣打敗楚軍復國的?

許多當代的歷史類著作中,在講田單時老說他起點很低,實際上他起點很高的,他是齊國都城臨淄的市政官員,還是齊國的王室成員,但在族譜上有些疏遠,類似於遠方親戚。

勇猛的樂毅帶著燕軍打進臨淄後,都城居民爭相出逃,田單也在逃難路上,逃亡的人太多了,造成交通非常擁擠,笨重的車輛相互碰撞,他看到以後,就讓人把車輪軸以外的部分鋸短,再用鐵皮包起來。

不久,燕軍尾隨殺到,難民再度混亂逃難,露在外頭的長車軸,多因撞斷而無法行走,導致車輛相互糾絆,成了燕軍俘虜。只有田單一族,因為他的先見之明,輕車快馬,甩脫了追兵,順利地逃到即墨城。

要知道,田單家庭是王族的一個分支,就算是遠親,田單作為族中關鍵人物,平時和王室也不會疏遠到哪兒去,他是政治先天優勢的。其次,逃難的人多數是乘車的,說明這些人大多是中產或貴族階層,既有實權,又帶著大量資產,普通百姓是不用逃難的。

整個齊國貴族出逃過程中,田單鋸軸裹鐵,得以順利逃脫的過程,無疑給了同行人強烈的心理暗示,這是一個可以託付身家的、有智慧、有計謀的人。

大家逃到即墨後,即墨大夫率軍出城抵抗燕軍追兵,不幸以身殉職,田單因為逃難路上的突出表現,被大家推舉出來,成為即墨城的新任最高統帥,帶領大家,繼續抗燕救國。

因為是同一個時代交鋒的人物,難免會做個對比,伐齊一戰是樂毅一生中的重要戰績,緩急之間,堂堂正正;而復國一戰是田單一生中的重要戰績,用心經營各種計謀來抵抗,所以即墨城堪稱是兵法集中展現場。

這個時候,燕昭王還在位,統帥樂毅指揮著燕軍,有條不紊地用懷柔政策,安撫著齊國百姓,慢慢消解著齊國抵抗將士的鬥志。面對這樣的不利情況,田單一點辦法都沒有,唯有加強防守戒備。

5年後,燕昭王駕崩導致形勢扭轉,田單抓住了復國的第一個機會,他立即派人到燕國首都,散布謠言說樂毅要擁兵自立,燕惠王果然豬油蒙心,馬上派騎劫去取代樂毅。

田單的反間計大獲成功。

赫赫有名的反間計,在中國戰爭史上頻頻使用,因為當時信息嚴重不對稱,它總能成功地左右決戰結果,甚至是國家命運,比如,秦國拿下趙國名將李牧;曹操離間韓遂、馬超;清廷讓袁崇煥送命;李牧、袁崇煥反目,導致趙國、明朝滅亡;韓遂、馬超被離間,導致曹操取勝。這麼多精彩的故事,都是拜反間計所賜。

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在被離間的兩方中,總有一方是疑心病患者,如果兩方相知相重,生死不改,那麼反間計是行不通的,比如小人向燕昭王打小報告,反而自己送了腦袋。

愚蠢的燕惠王,中了田單的反間計,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楚軍統帥樂毅

樂毅辛勞多年卻功敗垂成,為了不受到迫害,明智地選擇了出走趙國,而楚軍新統帥騎劫,此前看著樂毅橫掃齊國,心中肯定是不服氣的。

田單隨即實施第二個計謀,他下令即墨城中居民,每次吃飯前,都要在院子裡放置飯菜,祭奠祖先,城中百姓百思不得其解。

這麼做的結果是,那些飛鳥紛紛飛來,爭相啄食飯菜。在古人眼中,飛鳥群集的現象是吉祥的兆頭,譬如後世的嶽飛,就有幼時遭遇洪水,在木桶裡漂流逃生,白鳥翔集而來遮蔽呵護的傳說。看到這一奇觀的燕軍,也不明所以,紛紛猜測。

田單加戲稱「老天爺要派一位神師,來教我們用兵。」

一位小戰士冒冒失失地問他「我可以做這位神師嗎?」話說完就害怕得罪神靈,掉頭就要走。田單把他拉回來,供奉到上座,以神師的禮節對待他。

知道自己闖了禍的小戰士,老老實實說「我沒什麼本事,當不了神師。」田單對他說「你什麼話也不要說,就這麼坐著好了。」田單每次下令或操練隊伍時,都恭恭敬敬、一絲不苟,宣稱這一切都是老天爺(神)的安排。

燕國軍隊聽到這個小道消息,滿是驚駭猜疑,又看到齊國守軍志氣高昂,竟以為即墨城的齊國守軍,真的得到老天爺的幫助了。

孫子兵法中說「能愚士卒之耳目。」田單這一偽託禪師的計策,算是對這句名言的一個完美詮釋。

影視劇中的田單

田單用裝神弄鬼的辦法,把文化水平不高的齊國守軍人心凝聚起來後,緊接著,又推出一個抓住人心的策略,他派人出城放風說「齊國人什麼也不怕,就怕燕國人把齊國俘虜割掉鼻子,排在軍隊前方,與齊國戰士作戰。」

燕軍聽到後,果然割掉了齊國俘虜的鼻子,每天讓他們列隊在前,向守城的齊軍示威。

燕軍這種違背人心的做法,果然讓齊國戰士寧可戰死,也不肯做俘虜。

這時候,田單又派人去城外搞輿論戰「齊國人現在最害怕的,就是燕國人把他們在城外的祖墳掘了,這樣就會讓齊國人心渙散」這是更狠毒的一招。

騎劫的智商可能確實有點問題的,三番五次中計,被田單拿捏得死死的,他聽說了這個謠言後,真的派人去挖齊國人的祖墳......更沒人性的是,還在即墨城外,把齊國人民的先祖屍骨給焚燒了。

用腳指頭都算得出來了,城中的齊國人悲恨交加,誓死血恥,愚蠢至極的騎劫接連中計,將要面臨什麼樣的後果。

對仍在抵抗的齊國人來說,他們最初對燕國的仇恨,源於虛無縹緲的亡國之恨。只要燕人繼續施以懷柔政策,讓齊國人感受到比齊國公平幸福,在時間的消磨下,就會慢慢忘卻故國,成為燕國新政府的臣民。

一代代朝廷的更替,都在演繹著這個真理。但田單用相當巧妙的策略,把亡國讎恨,成功地轉嫁到每個齊國人頭上,把趕走燕國侵略者,變成了自願且堅決的行動。

孫子兵法中又說「故殺敵者,怒也。」田單往齊國人對燕國侵略軍的怒火裡,成功地倒了三瓢油。

齊國戰士個個摩拳擦掌,紅著眼要跟燕軍決一死戰,田單知道決戰時刻到了。

田單在城中募捐到一千錠銀子,再派人出城送給騎劫,說要投降,請求投降之後,不要擄掠傷害田單家族的男女老幼。

騎劫照樣不知是計,一口答應使者要求,以為能夠不用開戰就能取得最後勝利,美滋滋地等著田單來投降。

這邊田單命人悄悄挖開幾十個城牆洞,收集了1000多頭牛,給它們穿上畫著龍紋的紅衣裳,牛角上綁上尖刀,把浸滿脂油的蘆葦綁在牛尾巴上。在一個夜黑沒風的夜晚,一舉打開挖好的城洞,點燃牛尾的火把,燒痛了的牛一往無前,1000多頭牛風一樣地撒出,直衝燕軍大營,後頭跟跑著5000個齊國精銳戰士。

一大群「怪物」快速衝過來,驚天動地又啥也看不清楚,燕軍大亂陣腳,一瞬間潰散。燕軍兵敗如山倒,敗勢一發不可收拾,齊國全境迅速光復。

收了田單1000錠銀子的騎劫,一副好牌打了個稀爛,他為自己和燕惠王的愚蠢,付出了國家和自己生命的代價。

孫子兵法又說了「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田單以弱示敵,燕軍被騙放鬆了警惕,隨後火牛衝鋒,天神也攔不住。

田單發明的火牛計,在中國戰爭史上,和其他計策一樣赫赫有名,坊間童孩都聽說過這個故事。

田單這樣的天才,在西方軍事史上也有過,羅馬和迦太基的戰場上(田單同時代),也上演過和齊燕戰場,完全一樣的火牛陣奇觀。

錢鍾書在《管錐編》中這樣寫的「『漢尼巴爾』被羅馬軍團圍困,悉索軍中牛,得二千頭,以乾柴為火把,束角上,入夜燃之,牛駭且痛,狂奪,過處無不著火,羅馬師驚潰,圍遂解。額火與尻火孰優,必有能言之者。」 (漢尼巴爾是迦太基名將,也叫漢尼拔)

文言行看著比較費眼睛,額火是指漢尼拔在牛角上幫了火把,在牛額前燃燒;尻火就是指田單把火把綁到了牛尾巴上,火在牛屁股後燃燒。錢鍾書問的是,這2個綁火把的不同位置,哪個效果更好。

田單這個火牛陣邏輯上,是感覺有問題的,即墨城被困了5年,當初逃難又湧進這麼多人,城中能做到餓不死人,已經很了不起了,怎麼還能找到1000頭牛呢?這得多大的城啊!

齊軍尾隨火牛陣,一路追擊潰敗的燕軍,所到之處,失地盡復,田單統軍有方這個不用講,齊國也有了新的國君齊襄王,民眾心有所屬,立馬一呼百應,也算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優勢。

接下來岔開話題說個重要人物,齊襄王名叫法章,他爹齊湣王在莒城被殺時,他逃到了莒城,隱姓埋名在太史繳家中打工,幹些整理後花園的活。

也許法章從小接受最高等教育,太史繳的女兒見他和一般的打工仔有天然區別,從而「憐而善遇之」。兩人的愛情故事,順其自然地在後花園中產生了,但這個私情恐怕不是一般愛情故事,不是那種小姐愛上窮書生的童話故事,《史記》記載是有前後邏輯的「法章私以情告女,女遂與通。」這說明,太史繳女兒以身相許是有前提的,她已經知道了法章的身份。

但這並不影響大小姐的智勇,從齊國面臨消亡的形勢看,這個落難王子可能帶給她的,要麼是未來的榮華富貴,也可能是殺身之禍。

幸運的是,太史繳的女兒拿的是喜劇劇本。很快,楚軍被趕跑了,法章被莒城的愛齊人士找出來,即位為齊襄王,然後有了田單的橫空出世,有了反間計、火牛陣,成功復國。

太史繳的女兒成功上位「君王后」,在齊襄王去世後,君王后親執國政多年,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巾幗英雄傳奇。

相關焦點

  • 田單復國的成功,其實是一場陰謀詭計的盛宴
    公元前279年,在苦苦堅守城池5年之久後,田單巧妙利用燕國換將的機會,運用各種謀略與戰術,發明「火牛陣」打敗燕兵,一舉驅逐盤踞在國內的侵略者,成功收復失陷的70餘座城池,使得國家和人民重新歸於安寧祥和之中。田單復國戰爭中,恐怕後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那場史無前例的「火牛陣」了。
  • 戰國七雄,齊國與燕國關係?齊國兩次攻佔燕國,田單火牛陣
    導語:戰國七雄,齊國與燕國關係?齊國兩次暴打燕國,樂毅五國伐齊成功復仇,田單火牛陣戰國七雄中,燕國是最弱小國家之一,並且地處於東北邊陲與中原諸國軍事交流比較少,但是燕國與齊國是鄰國,齊國強大後先後兩次攻打燕國,而燕國趁齊國衰落後聯合五國伐齊,最終給齊國致命一擊。
  • 來思考個有趣的問題,發明火牛陣的田單到底是怎麼想到用牛的?
    田單和他發明的火牛陣大家肯定是相當熟悉。前279年「即墨之戰」,田單創造性地運用這一陣法,「震驚」了當面燕軍,使其陷入混亂並大敗,齊國也以此戰勝利為轉折點,最終實現復國。他又為何用的是牛而不是其他動物呢?在之前的軍事史上,利用「裝扮」動物來「虛張聲勢」、營造出其不意效果的舉動也不是沒有,比如城濮之戰中,晉國下軍曾經把戰車的戰馬都蒙上「虎皮」,嚇唬當面楚軍的馬和士兵,取得了良好效果,這是能見到的最早相關戰例。
  • 七岌山與田單火牛陣
    七岌山、嶽石村與田單火牛陣《田單火牛陣破燕》是《史記.田單列傳》裡的最精彩的故事。公元前285年,燕昭王派樂毅統率五國大軍,大舉進攻齊國。聯軍在濟水西岸大敗齊軍。      這時齊國只剩下莒城和即墨兩地未被攻下。齊王逃往莒城,並向楚國求救。楚頃襄王派大將淖齒帶兵二十萬救齊。
  • 田單 (齊國名將)
    田單 (齊國名將) 田單( dān),媯姓,田氏,名單,臨淄(今山東臨淄市)人。戰國時期齊國名將,齊國遠房宗室。 初任市掾,管理臨淄市場秩序。樂毅率領五國軍隊,攻打齊國。危亡之際,田單堅守即墨,以火牛陣大破燕軍,收復失地七十餘城,拜為相國,封為安平君。
  • 戰國時期,齊國田單的火牛陣很厲害,燕軍怎麼才能破解呢?
    破解火牛陣的方法有很多,有人說挖壕溝或陷阱,有人說用火箭長矛,其實這都是紙上談兵,不符合當時戰場實際。我們先看一下什麼是火牛陣。陣法:火牛陣;交戰雙方將領:齊國的田單與燕國的騎劫;交戰地點:齊國即墨(今山東即墨牛齊埠鄉);戰爭的起因是燕國的將領騎劫率軍攻打齊國的即墨城,田單屬於守方。
  • 連失七十二城,被圍困三年,田單絕處逢生用火牛陣,終復齊國
    國派蘇秦在齊國做了17年的臥底,最終掏空了齊國國庫,加上這驕橫跋扈的齊湣王,齊國一片混亂。於是,燕昭王趁機聯合了其他五國,拜樂毅為大將軍,率領幾十萬聯軍一起攻打齊國,齊國一下子失去了七十多座城池,只剩下莒城和即墨兩座城池還在拼死掙扎,堅決不降,愣是生生抵抗這幾十萬聯軍三年之久。
  • 西班牙鬥牛太小兒科了,田單「火牛陣」扭轉乾坤,才是最牛X的
    不過早在戰國時期的公元前280年,被逼到即將亡國的齊國在戰國名將田單的組織下,匯聚了千頭牛,尾巴上捆了帶火的葦束衝入敵陣,將騎劫率領的燕軍殺了個片甲不留,這便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著名的「火牛陣」!然而此次戰役不僅僅只有火牛陣,還有個更為重大的意義,接下來享晨一一為你抽絲剝繭。
  • 戰國霸主險被滅國,田單火牛陣奪回七十餘座城池復國
    燕王與樂毅計劃攻打齊國。樂毅約秦、魏、韓、趙、楚之兵以伐齊。齊國舉全國之力抵擋,敗於濟西! 這個時候,齊國的大部分疆土都歸入了燕國,最後只剩了莒城(今山東莒縣)和即墨(今山東平度縣東南)。樂毅派兵進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去抵抗,結果死了。城裡有一個齊王的遠房親戚,叫田單,他帶過兵,於是大家就公推他做將軍,帶領大家守城,守城的士氣一下旺盛起來了。 樂毅把莒城和即墨圍困了三年,沒有攻下來。後來田單使用離間計燕王將主將樂毅撤下換成騎劫。
  • 田單以火牛陣擊退燕軍,收復齊國失地,趙奢卻說:你根本不懂用兵
    而本文要講的就是戰國時代著名的人物,田單。田單此人,之所以如此出名,僅靠一場戰役,那就是田單復國。眾所周知,戰國時代有七個最強大的國家,人稱「戰國七雄」。戰國七雄分別是:秦、趙、楚、韓、魏、齊、燕。其中,秦國又是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存在。
  • 田單巧用「火牛陣」,守城拒敵定乾坤
    ,只剩下即墨跟莒這兩座城池了,要不是田單的火牛陣齊國可能就滅國了,那田單的火牛陣是個什麼陣法呢?在燕國大將樂毅出兵半年之後,連續打下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當時在莒城的齊國大夫擁立齊王的兒子為新的齊王,這就是齊襄王,齊襄王躲在莒城不出,樂毅派大軍包圍莒城,隨後親自帶兵去攻打即墨,即墨的大夫出城迎戰,不幸在戰鬥中戰死了,城中沒有守將,老百姓跟士兵大亂,但在此時,在即墨城中有一位齊王的親戚,名叫田單,田單上過戰場帶過兵,並且還很有謀略,於是眾人推舉田單做守城將軍,帶領眾人保衛即墨。
  • 田單擊敗燕國,恢復齊國,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呢?
    田單為除掉最難對付的敵手樂毅,又派人入燕行離間計,詐稱樂毅名為攻齊,實欲稱王齊國,故意緩攻即墨,若燕國另派主將,即墨指日可下。燕惠王本就埋怨樂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計,派騎劫取代樂毅。在此背景下,田單堅守即墨,以火牛陣大破燕軍,收復失地七十餘城,拜為相國,封為安平君。那麼,問題來了,田單擊敗燕國,恢復齊國,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 核威懾外交 VS 田單火牛陣
    田單的火牛陣戰國時,燕昭王親信大將樂毅拔齊國七十餘城,「唯獨莒、即墨不下」。燕昭王卒,即墨守將田單趁機使反間計,離間燕惠王,樂毅和燕軍,兢兢業業、勞苦功高的樂毅逃亡趙國,燕軍憤憤不平。後來,田單再次使用離間計,離間即墨百姓和燕軍的關係。田單放風,齊人最怕燕軍給降兵施以削鼻之刑,並把他們趕到軍前。如果開戰,齊軍必敗。燕軍聽說後照做,即墨守軍見了被削鼻的降兵,大怒,堅守城池,唯恐被抓。
  • 田單:憑藉火牛陣,他光復了一個國家
    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聚集到了一個商人的身上,安平之戰時,此人用鐵皮提前將車輪包裹,燕軍來攻,眾人蜂擁出城,因為車軸斷裂最終為燕軍所虜。只有他未雨綢繆,習兵,有先見之明。 此人叫田單,齊國王室的遠房子弟,五國攻齊前籍籍無名,只是管理市場的一名小官吏,但如今卻一朝被歷史推上了前臺。
  • 田單巧施妙計用「火牛陣」突圍,打得敵人人仰馬翻,四處逃竄
    戰國時,燕國派兵攻打齊國,來勢兇猛,一下子佔領了齊國70多座城鎮。齊國只剩下了即墨和莒兩個地方。即墨城的守將名叫田單,他有勇有謀。這些日子,他看到自己的國家支離破碎,心裡非常難過。可是,光難過也沒用啊。
  • 基層幹部的逆襲:戰國城管田單如何幫助大齊復國
    三、多年蓄力終見效:田單困龍騰飛如果不是時勢發生變化,田單也許一輩子就在市掾任上終老了。他根本沒有機會在已經固化了的齊國各階層中上浮。但齊國衰敗給了他極大的機會。有人也許會說,一個基層的小小幹部能有什麼大作為?
  • 《史記》15 田單火牛陣破燕
    田單聞之,乃縱反間於燕,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代樂毅。樂毅因歸趙,燕人士卒忿。而田單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於庭,飛鳥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單因宣言曰:「神來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當有神人為我師。」有一卒曰:「臣可以為師乎?」
  • 樂毅豪奪齊國70餘城,田單反擊復國,趙奢懟田單:不懂兵法見識低
    戰國時期名將輩出,吳起、孫臏、樂毅、趙奢、白起、李牧、田單、王翦等等。這些英雄人物在歷史舞臺上,演繹出一幅幅壯志激昂的戰爭畫卷,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經典戰例,如孫臏圍魏救趙、樂毅豪奪齊國70餘城,田單的「火牛陣」,在今天已經是膾炙人口。這些名將哪個更厲害,也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就拿同時期有交集的田單、樂毅、趙奢來說,誰更厲害一點呢,這裡我們不妨一起來探討下!
  • 田單復國,他是如何做到以弱勝強的?
    由於人們普遍有同情弱者的思想,所以以弱勝強者更能深入人心,被後人稱頌,比如田單絕境之中破燕復國,孫劉聯軍赤壁大破曹操,謝玄淝水決戰擊潰苻堅,霸王巨鹿破釜沉舟滅秦等等,都是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田單聞之,乃縱反間於燕,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畏誅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來,即墨殘矣。'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代毅。毅歸趙,燕軍共忿。"
  • 春秋戰國時期田單的火牛陣真的有這麼厲害嗎?其實中看不中用
    火牛陣真的很厲害嗎?這可不一定,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上面的內容通俗一下就是:在戰國時期,燕國攻打齊國時,將齊國圍困在即墨(今山東平度)。因為久攻不下,齊國大將田單,就靈機一動想出一個「邪招」。他在城裡找了一千多頭牛,然後在牛角上綁兵刃,在牛尾上裹蘆葦,並倒上燃油,接著點燃牛尾,讓牛衝向敵軍。最後,田單就這樣「藉助牛力」打破了燕國的圍困,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所以後人們就把這種陣法稱之為「火牛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