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是一個令人嚮往的時代。
這個令人嚮往,指的不是這個時代的制度,而是這個時代的氛圍,思想大碰撞的氛圍。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氛圍,才催生出了一大批的人才,文有蘇秦,張儀,武有白起,李牧。
而本文要講的就是戰國時代著名的人物,田單。
田單此人,之所以如此出名,僅靠一場戰役,那就是田單復國。
眾所周知,戰國時代有七個最強大的國家,人稱「戰國七雄」。戰國七雄分別是:秦、趙、楚、韓、魏、齊、燕。
其中,秦國又是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存在。
按理來說,秦國強大,其他各國應該就會聯合起來一起攻打秦國,來遏制秦國的發育。事實上,他們確實也是這樣做的,於是就有了合縱聯盟。
然而,聯盟雖然結成,但是內部卻矛盾重重,以至於數次合縱聯盟都被秦國找到破綻,最終無功而返。而樂毅破齊之戰,就是這種矛盾的具體體現。
樂毅破齊的起因是因為燕國內亂。
當時燕國內亂,子之趁機篡位,試圖擾亂燕國朝政。旁邊的齊王看見燕國的這種情況,決定趁火打劫,以援助燕國為由,攻佔了燕國不少的土地。
後來,燕昭王即位,對齊國的這種行為十分不滿。於是,就有了覆滅齊國的想法。
然而,齊國本來就是強國,燕國沒有經歷內亂之前都不是對手,更別說現在了。
於是,燕昭王選擇了等待。
功夫不負有心人,燕昭王等來了時機。
齊國的新任君王齊閔王,不能說是個庸才,卻過於剛愎自用,認為齊國已經很強大了,便四處立敵,幾乎將周圍的國家得罪了個遍。
燕昭王一看,這是個機會啊,於是就派人去聯絡各國諸侯。
各國諸侯本來就對齊國很不爽了,一聽這個燕昭王的建議,那是絲毫沒有猶豫,就差拍板說一句:幹他了。
就這樣,五國聯軍湊成,只一戰就擊潰了齊國的主力。擊潰完齊軍主力以後,各國看心中的惡氣已經消了,就各自打道回府了。
只有樂毅認為這是個好機會,於是繼續作戰,接連攻佔了齊國七十幾座城池,就此滅齊了。我估計這時候,各國諸侯肯定相當後悔:ma的,走早了。
這就是著名的樂毅伐齊事件。
要我說,燕國也是點子背,就在樂毅差點把齊國滅了的時候,燕昭王死了,她的兒子燕惠王即位。
燕惠王本來就和樂毅有嫌隙,再經過田單的一通謠言,當即就對樂毅產生了懷疑。
樂毅一看,當我傻呢?這時候叫我回去,拜拜啦您嘞,然後就屁顛屁顛去了趙國。
田單一看,樂毅都走了,那燕軍不是亂殺?於是,田單祭出了自己的成名絕技——火牛陣,一舉擊潰了燕軍的防線。
燕軍一潰逃,齊國被俘各地紛紛造反,很快就回到了齊國的懷抱,齊國就這樣復國了。
而田單一下子就成名了。
田單復國以後,自然受到了重用。
不過問題隨之而來,那就是功高蓋主。因此,田單最後也和樂毅一樣,前往了趙國。
眾所周知,趙國的名將,那叫一個多。
這不,趙奢此時就還在。
都說文人相輕,我看武將也不例外。
同是頂尖名將,趙奢和田單自然就開始討論軍事。討論的過程這裡就不寫了,總而言之,最後的結果就是,趙奢說了一句:你根本不懂用兵。
這些在《戰國策》中都有記載,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一個人能否出名,不僅靠實力,還看運氣和機遇。所謂的時勢造英雄,大概就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