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成都積極對接「一帶一路」,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從以前普通的內陸城市搖身一變成為開放之都。特別是成都在中西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就以房地產市場來說,在2013年華西都市報評選的《四川房地產綜合排名》中,入選的16家本土房企,目前在市場上保有競爭力的不過藍光和新希望兩家。更多房企的生存空間備受外來房企的擠壓,不得不轉型。
而榜單中的成都國嘉志得置業和當時已經深陷「破產」邊緣的齊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直接在日漸激烈的競爭中落後,直至消失。
商場如戰場,很多人都將成都本土房企的節節敗退,歸咎於先天環境安逸,不思進取。事實如真如此嗎?
PART 1
國嘉地產志不在此,32億被融創收購
國嘉地產,全名四川省國嘉地產有限公司,公司於1995年創立,直到2015年7月26日被融創以32億元完全收購,歷經了20年整。
華西都市報曾對其評價:雖然一如既往的低調,但是2012年的一系列動作,註定讓國嘉地產,成為成都本土地產企業抗衡外來一線勢力的重要生力軍。
雖然現在回頭看,評語言過其實。但在此前,國嘉的確是成都地產界的名片之一。
1999年,天府廣場旁的國嘉大廈以12根高達69米的羅馬柱,成為成都地產界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載入吉尼斯記錄的樓盤。
國嘉華庭實景圖 來源:安居客
2000年,成都住宅第一高樓「國嘉華庭」凌波而生,首開成都板式高層住宅先河。以絕妙的C型圍合式規劃,實現戶戶臨河的神奇效果,成為河居住宅的經典案例。
2003年,成都第一座5A級甲級寫字樓「時代廣場」誕生。
2004年,經過90回合的激烈爭鬥國嘉地產以每畝2005萬槌下春熙路一宗地,成為當時的成都地王。一年後,「第一城」橫空出世,成為成都第一商圈最耀眼的商業旗艦。
四海逸家效果圖
2008年,四海逸家,中國首創純雙層空中別墅社區,獲得來自全國主流媒體和購房者的關注,樹立了改善型住房的中國榜樣。
可以說,國嘉地產以不斷創新的產品開創了成都本土開發商的新高度。
但是從2010年開始,國嘉不斷有套現的動作。比如,2010年3月,中渝置地與四川國嘉地產以總價5.418億元拿下牧馬山一宗佔地400餘畝的地塊,轉手就賣給了吉寶。
業內人士紛紛猜測,最後國嘉被融創完全收購也是為了直接套現,方便日後向輕資產轉型。
國嘉地產的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的主營業務除了房地產開發外,還涉及物業管理、批發零售汽車零部件、礦產品和建築材料。
業內人士認為,有主業非房地產的公司進入這個圈子,資本的逐利性和房地產行業平均收益高是其涉足房地產行業的重要原因。但隨著10年代房地產行業行情的持續低迷,很多公司選擇退出也是意料之中。
據統計,2005-2012年在A股上市的2000多家企業中,收入構成中涉及房地產業務的公司共計238家,而2012年年報中,這一數據降到了133家。
也就是說,8年時間有105家約44.1%涉及房地產的上市公司選擇脫離地產。
側面證實國嘉地產的消失不算失敗,更無關性格,志不在此,不如給成都樓市留下最美的回憶。
PART 2
齊力資金鍊斷裂宣告破產
齊力地產,全名成都齊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公司。成立於1998年,直到2013年年初因資金鍊斷裂而破產,歷經了15的時間。
如果說國嘉地產的消失是志不在此,那麼齊力地產就是市場競爭的失意者。
齊力花園實景圖 來源:鏈家
2001年,齊力地產的首個項目——齊力花園建成,佔地216畝,是當時成都開發規模最大的地產項目。小區以「花園洋房」的概念規劃,運用自由式規劃布局,給人以多種景色和視覺觀賞效果,震撼成都市場。
因為齊力花園的成功,齊力房產董事長劉曉齊亦成為2000年成都房地產界的「風雲人物」,被推選為省工商聯常委以及成都市房地產協會副會長。雖然此後齊力房產還開發了水岸花都、光華歲月、碧水灣等總體量逾百萬平方米的項目,但無論是項目規模還是影響力都遠遠不及齊力花園。
可這都無礙齊力的威望,特別是齊力房產董事長劉曉齊那句:打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房子,成都人們也一直銘記在心。
可資本是逐利的、無情的。
2000年,成為外來房企進入成都市場的元年。齊力房產在外來房企的角逐中漸漸敗下陣來。
2006年和2007年,劉曉齊開始遭遇挫折。參加的兩場土拍,均與心儀的地塊失之交臂。接受媒體採訪時,他也很無奈:因為資金實力不濟而不得不放棄。
買不到地塊,齊力房產只能另闢蹊徑。
2007年,齊力接手成都市區人民公園南側的拆遷改造地塊,該地塊面積不足10畝,拆了幾年時間僅拆了7成,還有20多戶待拆遷,令劉曉齊及齊力公司心力交瘁。而此時,這個舊城改造的項目已經佔用了齊力房產近億元的流動資金,也為日後的資金鍊斷裂,埋下伏筆。
齊力·棕櫚湖國際社區實景圖 來源:鏈家
2008年,齊力又接下別人轉手的金堂地塊,來開發齊力·棕櫚湖國際社區。其電梯公寓的成本價在3200元/平方米以上,但有兩成以上的房源售價僅3100元/平方米左右,資金回籠再次遭遇難關。
業內人士指出,2012年的齊力在成都幾乎沒有土地儲備。
作為名震一時的開發商,無餘糧、銷售艱難最終拖垮了齊力地產,在齊力破產之後,劉曉齊曾表示,自己退休了,幹不動了,可見齊力破產對劉曉齊的傷害之深。
而且齊力破產對成都本土房企而言,也是巨大的傷害。
在華潤、龍湖、中海、保利等房企大碗進入成都後,都能獲得不少優質地塊。面對此情此景,很多成都本土房企顯得格外脆弱,以前強如齊力房產,也只能接受破產的結局,那他們呢?
事實上,在外來房企帶來的市場震蕩下,很多成都本土房企紛紛轉型,如力達進軍商業地產做起西南食品城、成都老牌房企鑄信地產轉型臍血造血幹細胞庫生命科技產業全新領域......
面對本土房企的大撤退,究竟是市場的問題還是企業的問題,難有準確的答案。不過我們都應當承認,經過市場的優勝劣汰,成都這座城市變得更美了、更有活力了。
而且安家君認為,我們也不能狹義的去看待這個問題。雖然大浪淘沙,很多本土房企轉型消失了,但是留下來的萬華、藍光等成都本土房企卻在全國都閃耀著靈動的光彩。
特別是萬華,以一座「麓湖生態城」享譽世界,也是成都本土房企的驕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