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那幫狐朋狗友,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為何都是軍事天才?

2020-12-22 品文博苑

劉邦本是一介布衣,提三尺劍攻取天下。三年反秦,四年滅項,最終贏得了天下,當上了皇帝,成就了帝王霸業。

「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起來」這句話可以形象地表達漢高祖劉邦身邊的那幫狐朋狗友。

如果沒有劉邦這股風口,殺狗的樊噲可能一輩子得殺狗 、趕車的夏侯嬰可能一輩子得趕車,吹喪的周勃可能一輩子得吹喪但是劉邦這股風來了,這三個原來不起眼的市井小人物都變成了軍事大才,成了漢王朝的開國元勳。

「一個好漢三個幫」,這句話在漢高祖劉邦身上得到了生動地體現。

殺狗的樊噲

殺狗的樊噲樊噲與劉邦是沛縣一同起兵的生死兄弟,並且,兩人還是連襟,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則娶了呂后的妹妹呂嬃為妻。和劉邦是連襟,劉邦和殺狗的樊噲兩個人的關係也是最鐵的。

劉邦起義後,殺狗的樊噲跟著劉邦,當起了劉邦的大將軍,這殺狗和殺人可能差不多,甚至比殺人更難,所以,殺狗的樊噲在殺起人來,相當的勇敢,相當的厲害,每次都是劉邦的先鋒。

在鴻門宴上,更是單挑項羽手下的名將項莊單挑,而且絲毫不落下風,這時期殺狗的樊噲已經實現了華麗的轉身,變成了英勇無敵的樊大將軍了。

趕車的夏侯嬰

趕車的夏侯嬰,這個人可不簡單,雖然他沒有「漢初三傑」那麼出名,也沒有殺狗的樊噲那麼受劉邦待見,但是並不影響他的發揮。

趕車的夏侯嬰最初是個送快遞的,也就是快遞小哥,因為是同鄉,所以很早就認識了劉邦,和劉邦關係也不錯。

在劉邦起義後,趕車的夏侯嬰也就不送快遞了,想跟著劉邦去幹大事。

可是,劉邦也沒有給什麼好職務給他,就讓夏侯嬰給自己趕車,相當於讓夏侯嬰當自己的司機,夏侯嬰高興壞了,天天跟著領導,肯定不會吃虧的,於是好好的幹。他也知道劉邦剛起步,不容易。

讓夏侯嬰給自己趕車,也充分表明劉邦對夏侯嬰是非常信任的。

在劉邦與項羽的彭城之戰失敗後,多虧了趕車的夏侯嬰捨命趕車,才讓劉邦保住了性命。

趕車的夏侯嬰還為劉邦推薦了韓信,因為趕車的夏侯嬰以前認識韓信,覺得韓信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於是向蕭何推薦韓信,蕭何就向劉邦推薦,從而為劉邦成就大業立了不世之功。

吹喪的周勃

吹喪的周勃這個人具有傳奇色彩,他是劉邦手下開國元勳中壽命最長的。也是漢朝江山得以延續的關鍵人物,如果不是吹喪的周勃,大漢劉氏江山就歸呂氏江山了。

周勃本人在劉邦的創業過程中,也是 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是劉邦手下排名第二的猛將,吹喪的周勃為人正直,深得劉邦的寵愛。

在漢初,劉邦大力清洗異姓王,吹喪的周勃穩如泰山一般,而且在劉邦臨死前更是託孤於周勃。

結果吹喪的周勃也沒有讓劉邦失望,成功的斬殺呂氏一族,保住漢室江山。

吹喪的周勃還有一個兒子周亞夫,也是漢朝的名將,在漢武帝時期,救漢武帝於危難之中,可以說,沒有吹喪的周勃,劉室江山早就完了

劉邦那幫狐朋狗友,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為啥都是軍事大才?

我認為,劉邦的那幫狐朋狗友,不論是殺狗的樊噲、趕車的夏侯嬰、還是吹喪的周勃,

其都是窮苦人家出身,對暴秦是充滿仇恨,但是苦於沒有機會,是劉邦給了他們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後天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展現。

人是環境下的產物,環境會造就人,人也會隨著環境的改變也改變。

殺狗的樊噲、趕車的夏侯嬰、吹喪的周勃本來就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後來隨著身份的改變,學習能力也是非常的優秀。如果不是自身的優秀,可能早就在戰爭中淘汰了或者是戰死了。

可以說,能活下來的,並且能封侯的,都是軍事大才。

一個人當有了平臺和機會後,接下來要看能力、天賦了。

相關焦點

  • 劉邦的狐朋狗友,趕車吹喪殺狗的都有,他們為何變成了軍事大才?
    對於劉邦能坐上皇位這一問題,很多人都說這是劉邦走狗屎運了,為什麼這麼說?你看看劉邦身後的一群幫他打天下的大軍都是些什麼人?都是他的狐朋狗友,什麼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都有,你還別不信。樊噲出身寒微,早些年以殺狗為生。
  • 劉邦的那些「狐朋狗友」,為何都成為了出色的軍事將才?
    劉邦年輕的時候,就幹了兩件事,一件是前往魏國遊歷,與張耳交好。另一件是在街頭廝混,結交了一幫「狐朋狗友」。劉邦的這些「狐朋狗友」,有沛縣主吏掾蕭何、沛縣獄掾曹參、殺狗的屠夫樊噲、吹喪的周勃、趕車的夏侯嬰、賣步的灌嬰。但是這些「狐朋狗友」,後來都成為大漢朝響噹噹的人物,蕭何、曹參、周勃、灌嬰先後擔任大漢丞相,可謂是出將入相。
  • 推翻秦朝暴政的,怎麼都是一群二流子?劉邦是怎樣「物盡其用」的
    劉邦聚眾揭竿,左膀右臂皆出身低微除此之外,夏侯嬰、曹參並非出身名門,可就是這幫狐朋狗友,卻能先後擊敗天下各路諸侯,垓下之戰中,逼迫霸王項羽烏江自刎。按常理度之,劉邦身邊這些兄弟個個出身低賤,自是談不上有任何社會地位,鬥大的字都不識一籮筐。
  • 為什麼劉邦的「狐朋狗友」,都是治國大才?
    劉邦的「創業團隊」有多「草根」?以東漢學者王符的話說:「 高祖所以共取天下者,繒肆、狗屠也;驪山之徒,鉅野之盜,皆為名將」。特別是那幾位最早跟劉邦「創業」的團隊成員,樊噲「以屠狗為事」,夏侯嬰「為沛廄司御」,灌嬰「販繒者也」,周勃「以織薄曲為生,常為人吹簫給喪事」。就算「層次」稍高一點的蕭何,也不過是縣衙的「刀筆吏」。以司馬遷的形容「碌碌未有奇」。就是一群劉邦早年的「狐朋狗友」。
  • 劉邦的很多朋友,都是底層百姓,為何後來能夠幫劉邦爭霸天下?
    不是說因為劉邦是成功者,所以就在拍劉邦的馬屁。而是在你我的生活中(不要拿偶像劇舉例子)真正的精英白領的周圍很難存在著大字不識毫無任何見地的普通人。因為他們連認識的渠道都沒有。劉邦當年可能也想過要找一些專門的軍事將領,來幫自己爭奪天下,可他的大軍除了發展到了後期時,才有了韓信這個軍事天才,以及一些稍稍出名的軍事將領來特意投奔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前期陪在劉邦身邊徵戰的原班人馬。而且這些來投奔的人可能也是因為項羽不用,比如韓信。
  • 劉邦手下的五虎將,最後都是什麼下場?背後有何隱情
    在劉邦奪取天下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在項羽後方搞破壞,使得項羽糧食無法供應,後路也被截斷。因此,彭越戰後被劉邦封為梁王,身份十分尊貴。而在劉邦剪除異姓王的過程中,彭越被逼謀反,被劉邦活捉,之後放還。而彭越跑到呂后那哭訴辯解,最後被呂后害死,不得善終。
  • 劉邦起義前未接觸過軍事,為何他能擊敗王離、章邯和英布等名將?
    可劉邦的前半生四十多年裡頂多擔任過一個閒散的亭長職位,那他到底是如何掌握了那麼強大的軍事指揮能力的呢?一、劉邦具有很強的大局觀和豐富的生活經驗,他能夠根據時局的不同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這彌補了他初次接觸軍事時缺乏基本軍事知識的不足;劉邦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作為西漢的開創者,很難想像他的前半生並沒有接受過專業化的政治、軍事才能培訓,他所擔當的亭長一職也和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這樣的身份相去甚遠。
  • 都說劉邦是「流氓皇帝」,那劉邦究竟有多流氓?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說起劉邦,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了,作為西漢帝國的開國皇帝,劉邦的一生可以說是頗具傳奇色彩。
  • 劉邦為何要殺開國元勳,就連自己的妹夫都不放過,居心何在?
    樊噲對劉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為何劉邦在臨死前。為什麼也要處心積慮的將其帶走呢?其實所有的問題出就出在劉邦的白手起家。只要是了解歷史。熟悉劉邦的人都知道,劉邦的成功不僅得益於他身邊的那群狐朋狗友,而且與劉邦的嶽父有著密切的關係。
  • 呂雉和劉邦的大婚之夜,周勃為了逗呂嬃開心,吹出了一首千古名曲
    聲明:吳學華講歷史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必究(趣頭條和網易號的朋友,請你們不要再轉載了,否則投訴到中國網絡監管中心,封你們的號可就不好了)上一節說到呂公堅持將女兒嫁給老光棍劉邦,大喜之夜,樊噲和周勃去鬧洞房,被一個女子擋住。
  • 劉邦的老鄉,都是社會底層民眾,為何起義的時候都能獨挑大梁?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但是不同的人成長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這和很多因素有關,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如果說劉邦身邊的人都是社會底層的老百姓,為什麼能從秦末亂世中脫穎而出呢?那麼我們將時間向前推,陳勝、吳廣也無非農家出身,為什麼能揭竿而起而震動天下呢?
  • 曹參是監獄長,周勃是吹鼓手,為何劉邦手下出身不高都能帶兵打仗
    曹參最早是個監獄長,算是個小吏,還是劉邦這個泗水亭長的上司,沒打過仗,但是跟了劉邦之後,像讀了兵法一樣厲害,打仗幾乎都是贏,而且曹參的軍功在漢初所有將軍中是最高的,成為一代名將,後來還做了大漢朝的第二任丞相,這是從監獄長到丞相的人生逆襲,在西漢145位功臣表中名列第2位,要不是劉邦一心把蕭何抬為第一,那曹參應該就是軍功第一的。
  • 劉邦為何給哥哥劉伯用「哀」字作諡號?哥哥很好,只是嫂子不實在
    比如漢朝的文帝、景帝、武帝等,「文」、「景」、「武」都是是褒義的美諡。但漢靈帝的「靈」,隋煬帝的「煬」就是貶諡了。除了美諡和貶諡,其實還有不褒也不貶的諡號,那就是平諡。平諡有些同情憐惜的意味,就比如「哀」字。
  • 軍事天才韓信,被宮女用竹竿捅死,後來成就兩個什麼成語?
    韓信不僅是個軍事奇才,而且是個有故事的人,且不是一般故事,而是能發人深省、振聾發聵的成語故事。最讓人稱道的是,這類故事在他身上隨處可見,可謂是「一步一故事」的成語專業戶。
  •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願意追隨劉邦?不是善於用人、也不是豁達大度?
    為很麼那麼多英雄豪傑、良臣猛將都願意追隨劉邦?我們對於劉邦的在欲他身上有著善於識人用人、善於納諫、百折不撓、敗而不餒的品質。那麼除了這些,劉邦的人格裡面還有哪些方面值得人一直追隨他而在他屢戰屢敗的情況下依舊不離不棄呢?
  • 樊噲對劉邦忠心耿耿,還救過他的命,為何劉邦死前要殺樊噲?
    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死心塌地的跟著劉邦,那劉邦能不能撐得過楚漢相爭還得兩說。劉邦建立漢朝後,殺害韓信大家都能理解。畢竟韓信功高震主,軍事才能又那麼突出,如果留著他,就好比留了個定時炸彈。但劉邦在臨死前為何又要殺掉樊噲呢?要知道樊噲可是救過他的命啊!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事情的前因後果。樊噲出身貧寒,早年以屠狗為業。
  • 劉邦經常打敗仗,項羽經常打勝仗,最終結局為何是劉邦奪取天下
    劉邦經常打敗仗,項羽經常打勝仗,最終結局為何是劉邦擊敗項羽奪取天下?其實道理很簡單,戰略正確,即使戰術失敗了一百次,最終還是會勝利的,而戰略錯誤,即使戰術勝利了一百次,最終還是會失敗的。
  • 嬴政和劉邦兩人相差3歲是一代人,那嬴政做人質時,劉邦在幹嘛?
    而就在嬴政和趙姬兩人在趙國躲躲藏藏了一年之後,即公元前256年(另一說,劉邦出生於公元前247年,有爭議,暫不論),沛郡豐邑中陽裡一個男嬰出生了,父母都叫他為劉季,而我們後世人則更習慣叫他為劉邦。 公元前251年,八歲的嬴政回到了秦國,結束了他在趙國歷經折磨的人質生涯,而這一年劉邦是五歲。
  • 算命的路過一小縣城,驚呼:「為何滿街都是王侯將相?」
    道士驚呼:「為何滿街都是王侯將相啊?」路人看著他覺得很奇怪,但是並沒有說些什麼。「沛縣」沛意為水源豐富的意思,因此得名。但是雖說是水源豐富,但是還是有一群小混混經常為了搶水耕田而打架,其中一伙人就是沛縣的人,另外一夥是隔壁縣城的人。沛縣的當屬劉邦最有說話權,是個亭長,但是也是個小混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