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天才韓信,被宮女用竹竿捅死,後來成就兩個什麼成語?

2020-12-22 騰訊網

韓信不僅是個軍事奇才,而且是個有故事的人,且不是一般故事,而是能發人深省、振聾發聵的成語故事。最讓人稱道的是,這類故事在他身上隨處可見,可謂是「一步一故事」的成語專業戶。比如早年受鄉霸欺凌誕生了「胯下之辱」;日後報答漂母賜食之恩又有了「一食千金」;蕭何所交口稱讚的「國士無雙」;感劉邦恩惠的「解衣推食」;自詡能力爆表的「多多益善」;圍殲項羽的「十面埋伏」等等,不一而足。

(韓信劇照)

上述成語均源於韓信生平事跡,而在他去世後,還誕生了兩個著名成語,足見他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一面。究竟是哪兩個成語呢?我們從韓信的一生說起。

初遇蕭何,走上成功之路,

韓信早年落魄,空有一腔志向,仗劍項梁軍後本想大展宏圖,但混跡數年,依然渾渾噩噩,毫無建樹。經一番思考,豁然明白,原來自己站錯了位置。因為項羽本身就是一個字符且能力超強的將軍,自然也不給韓信「拋頭露面」的機會,那怕是一次牛刀小試都不行。

窮則思變,人只有不斷尋找新的機會才能有更大的作為。因此,韓信鬱悶過後,決定「良禽擇木而棲」。而縱觀天下袞袞諸公,將來能成大器者也就是敢同項羽明爭暗鬥的劉邦。因此,當項羽於鹹陽封分諸侯東歸後,韓信選擇了同劉邦進入巴蜀之地。

秦漢時期的巴蜀邊陲還屬蠻荒之地,曾經同劉邦一起入關的那些關東兵士大都不願意再去「開荒」。所以,一路上開溜的人比比皆是。但是韓信的意志很是堅定,一路跟隨劉邦到達南鄭(今陝西西南)建都。

(夏侯嬰劇照)

到達南鄭不久,韓信就了犯錯,論罪當斬,幸虧太僕夏侯嬰(劉邦的趕車司機)及時將其救下。隨後,經一番深度溝通,夏侯嬰終於感覺到韓信絕非「池中之物」。於是請求劉邦重用韓信。

而劉邦雖然對夏侯嬰信任有加,但對韓信為人卻並不甚了解。為了不駁夏侯嬰的面子,劉邦乾脆給了韓信一個治粟都尉的官職。何謂治粟都尉?簡單說就是糧庫庫管。明顯,這是大材小用,韓信覺得自己被用錯了地方。但是抱怨歸抱怨,但韓信還是花一小點兒功夫把複雜的工作完成得井然有序。如此一來,韓信便引起了劉邦大總管蕭何的注意。

(蕭何劇照)

經蕭何暗中觀察發現,別人每天費九牛二虎之力、忙到焦頭爛額的工作,到韓信手裡盡然探囊取物一般輕鬆。因此,出於好奇,蕭何開始主動關注韓信。經過閒下交談,蕭何確信韓信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大才,遂決定向劉邦舉薦。但是還沒等蕭何去向劉邦開口,韓信就拎包開溜了,因為他看不到出頭之日,不願意就此埋沒一生。如此可急壞了蕭何。所以,蕭何也顧不上同劉邦打聲招呼,便匆匆去追韓信。

好在韓信沒走太遠,幾天後被蕭何趕上。蕭何向韓信保證,必在劉邦面前鼎力推薦,讓其統領千軍萬馬。韓信相信蕭何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遂一起返回。劉邦當然不明白其中緣由,認為蕭何不辭而別,見面就是一頓臭罵。經蕭何解釋,劉邦還對韓信將信將疑,不肯委以重任,但蕭何願以身家性命作擔保。如此,劉邦才認為蕭何是認真的,並沒誆騙自己,於是決定給韓信封壇拜將。

(劉邦劇照)

事實證明,蕭何成就了韓信,而韓信成就了劉邦

公元前205年,項羽前往齊國平定田橫兄弟叛亂,劉邦趁機率軍殺出關中,直取項羽都城彭城,韓信則於「三津」一帶繼續圍剿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等人的殘部。劉邦彭城兵敗後,開始於滎陽、成皋、廣武與項羽展開對峙,而韓信則一路北上滅魏國、代國、趙國、挾迫燕國投降,然後吞併齊國,從而在戰略上掏空了項羽的大後方。

不僅如此,韓信還於澭水一戰全殲項羽20主力大軍,被項羽視為左膀右臂的龍且也殞命疆場,致使項羽只剩下10萬人馬的家當勉強應對劉邦。因此到目前為止,楚漢之爭的勝負已見分曉,項羽不得已做出讓步,同劉邦定下「鴻溝之約。」然後率軍東撤。顯然,劉邦認為這是消滅項羽的絕佳機會,於是命韓信南下布局,全殲項羽。

公元前202年秋,韓信率30萬大軍南下,並親自指揮劉邦、英布、劉賈、彭越、周殷等軍團作為策應,一張合圍項羽於垓下的大網鋪天蓋地而下。項羽苦戰數日,無奈回天乏術,於是自刎於烏江。項羽落幕,韓信功成名就於齊王。

鳥盡弓藏,身陷囹圄

然而,當韓信剛剛返回定陶大本營不久,劉邦便尾隨而至,並且趁韓信毫無覺察的時候奪了其將印,順便連齊王之位也一起擼下。好在劉邦就地稱帝,又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

楚國雖是韓信故鄉,但於富庶廣袤的齊國自然不能同日而語,但於韓信還夠得上是心理安慰。於是,韓信怏怏不樂、衣錦還鄉。但是,還沒有等韓信在楚地「生根發芽,開枝展葉」,又被劉邦用陳平的「偽遊雲夢澤」之計抓到長安,再次貶為淮陰侯。

劉邦此舉並不是讓韓信坐享清福,而是如犯人一樣囚禁,所不同的是尚有一些人身自由。此時,韓信才知道自己被劉邦戴上了「緊箍咒」,越掙扎越緊,插翅難飛。但是韓信雖被「廢了武功」,而只要活著,於劉邦就是一種威脅。不光是韓信的能力讓劉邦忌憚,而且最現實的問題是自己垂垂老矣、行將就木,韓信則年富力強、生龍活虎。

所以,劉邦一旦去世,韓信極有可能衝出「牢籠」,甚至威脅到漢室江山的安全。而呂后對於這一切早已瞭然於心,並未雨綢繆。所當,劉邦於代國一帶平定國陳豨叛亂時,呂后遣蕭何將韓信誘騙到長樂宮,斬殺於長樂宮鍾室之中。

一代名將,軍事天才,意氣風發之年,沒有馬革裹屍於沙場,卻死於宮女的竹竿之下,其命運結局讓人唏噓不已。

兩個成語流傳後世

到此,韓信的人生結局可用兩個成語概括,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與「鍾室之禍」。顯然,如果沒有蕭何這個伯樂賞識,韓信這匹千裡馬極有可能一生默默無聞。但是,最終蕭何把韓信推向神壇,但又親手將其埋葬。因此才有流傳千古的「成於蕭何,敗於蕭何」的成語典故。

而鍾室之禍,更多的是對韓信命運多舛的一種惋惜。因為,他曾經為劉邦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打下半壁江山,本應該安享榮華富貴,但卻因功高震主、備受猜忌。最終,飛來橫禍,功敗垂成。同時,韓信的命運結局,也詮釋了司馬光大作中的一句名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感謝朋友們的點讚、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相關焦點

  • 一代兵仙韓信為何被一群宮女用竹竿捅死,卻成就了哪兩個成語?
    一代兵仙韓信為何被一群宮女用竹竿捅死,卻成就了哪兩個成語? 在中國的歷史上湧現出了很多赫赫有名的大將軍,精忠報國的嶽飛,慷慨赴義的楊家將,用兵如神韓信,屢挫匈奴的霍去病。
  • 軍事天才韓信,被宮女用竹竿捅死,留下兩個成語流傳至今
    軍事天才韓信,被宮女用竹竿捅死,留下兩個成語流傳至今韓信在我國歷史上可是一個了不起的、露足了面的人物,他是幫助劉邦打敗項羽,取得漢朝天下的重要功臣,也是影響歷史的重要人物。流傳後世的與韓信有關的成語、俗語就多達80多個,這些成語、俗語跨越2000年的歷史時空,仍然流傳在現代人的口中,如:淮陰少年、千金一飯、漢中高對、解衣推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鋒不可擋、獨當一面、半渡而擊、背水一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戰無不勝、以德報怨、偽遊雲夢、能屈能伸等。
  • 軍事天才韓信之死,被一群宮女給捅死,只成就了兩個成語
    韓信的一生也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能夠受到劉邦的重用,就是因為蕭何的推薦。當初韓信在劉邦的手下只是一個小小的軍官,韓信並沒有將他重用。韓信不受重用十分的不甘,於是就想著要逃跑。可是在逃跑的過程中結識了蕭何,在兩人交談的過程中,蕭何發現韓信是個有才之人,於是就將韓信推薦給了劉邦。
  • 軍事奇才韓信,被宮女群毆用竹子捅死,成就兩個經典成語發人深省
    ,一說淮陰區 ),劉邦的開國功臣,他頭上帶有很多光環的標籤:「軍事家」、「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 ,「兵權謀家」、「兵仙」、「神帥」。家喻戶曉的「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典故,便是指的他。漂母飯信,給了韓信再生的機會,而呂雉直接殺死了韓信。
  • 一代軍事奇才,韓信到底怎麼死的?一群宮女動手殺害
    一定少不了韓信的名字。韓信作為漢朝的開國功臣,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他最終的下場卻十分的悽慘,實際上這和他自己的作為也有著很大的關係。當初韓信攻打齊國,並且很快徵服了整個齊國全境。而這時候韓信派人給漢王寫信,說齊國人非常的狡詐,為了能夠安穩現在的局面,希望能夠讓自己代理齊王。而此時的劉邦是什麼局面呢?已經被項羽給團團包圍起來了。
  • 韓信命運坎坷,去世後留下兩個成語,一個耳熟能詳,一個發人深省
    韓信不僅是個軍事奇才,而且是個有故事的人,且不是一般故事,而是能發人深省、振聾發聵的成語故事。最讓人稱道的是,這類故事在他身上隨處可見,可謂是「一步一故事」的成語專業戶。韓信劇照上述成語均源於韓信生平事跡,而在他去世後,還誕生了兩個著名成語,一個耳熟能詳,一個發人深省。足見其在歷史中的重要影響力。
  • 韓信為何被宮女用竹竿戳死?難道呂后、蕭何沒有兵器嗎?
    韓信生前那叫一個風光,自從蕭何月下追韓信後,劉邦開始重用韓信以來,可以說韓信為劉邦建立大漢王國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而最終韓信沒有得到善終被呂后處死,究其原因,既有封建統治階級殘酷性決定的,也有韓信自身原因造成的。
  • 十面埋伏、多多益善:只活了35年的韓信是史上創造成語最多的人
    劉邦的丞相蕭何知道此事後,他了解到韓信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趕忙向劉邦稟報韓信如何如何的會領兵打仗,如果大王要奪取天下,非用韓信不可。 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有了後來的"成也蕭何"之說。 韓信追回來後,劉邦立即搭建一座高臺,擇定良日後,授韓信為大將軍。 後來,韓信果然不負蕭何的舉薦。
  • 韓信不幸,一生曲折多變,用多少成語譜寫了自己的不朽故事
    他們向前不得戰鬥,向後無法退卻,我出奇兵截斷他們的後路,使他們在荒野什麼東西也搶掠不到,用不了十天,兩將的人頭就可送到將軍帳下。希望您仔細考慮我的計策。否則,一定會被他二人俘虜。」陳餘是信奉儒家學說的刻板書生,經常宣稱正義的軍隊不用欺騙詭計,說:「我聽說兵書上講,兵力十倍於敵人,就可以包圍它,超過敵人一倍就可以交戰。現在韓信的軍隊號稱數萬,實際上不過數千。
  • 能忍受胯下之辱的韓信,最後卻死於宮女之手,真相沒有那麼簡單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物下場卻十分悽慘,最終竟然被宮女刺死,這個人就是韓信。韓信作為後世中被人稱為兵仙的存在,他的領兵能力和軍事能力可以說是真正的天下無雙,在最後也幫助劉邦取得了成功。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之一,他所留下的故事也很多,比如韓信點兵,胯下之辱等等,我們從這些故事中也可以看出韓信的成功也是必然的,不過最後他的下場卻什麼悽慘。早在劉邦取得成功之後就許給韓信,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兵不死這樣的承諾。確實,韓信沒見天也沒見地也沒見兵。
  • 韓信的軍事才能來自哪裡
    所以,他不肯用它來殺一個街頭混混。有傳說,韓信是白猿的後代,這個純屬無稽之談!估計,大家也是解釋韓信軍事才能的一個說法。韓信最早從軍跟隨項梁,項梁戰死,又跟隨項羽。跟隨項羽做的是執戟郎,也就是給項羽站崗。大家注意,這個非常重要!韓信為什麼會得到這麼一個職位?要知道,這個給領導站崗,是一個不錯的職位。不但可以近距離接近領導,還可以撈些油水。無論什麼人,想見領導,到要過韓信這一關。從這一點看,韓信的出身,大概率是沒落貴族。
  • 韓信,一個集34個成語光環在身的男人,高能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在中國封建2132年的歷史中,帶兵打仗的將領不計其數,然而被後人稱為「神帥」的卻寥寥無幾,韓信卻是其中一位。韓信破楚軍、平魏國、攻代國,後來又收復趙燕兩國。韓信對漢朝的建立,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韓信人生的頂峰時刻,也讓劉邦忐忑不安。
  • 韓信「身負」20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堪稱成語專業戶
    3、國士無雙在漢中的時候,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問韓信有大能耐?蕭何不假思索地說:國士無雙。就是指一個國家難找出兩個這樣的人,可見蕭何對韓信評價之高。韓信曾有一個幕僚勸他自立為王,和劉邦平起平坐,卻被韓信拒絕了。幕僚感嘆到:你雖覺得和漢王的關係就像金石一樣,但終有一天會被他擒獲。後來果然應驗。
  • 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戰解析,項羽和韓信誰才是軍事天才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說到軍事天才,我們首先就會想到韓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且多是以少勝多,在敵我雙方兵力懸殊巨大的情況下,還能百戰百勝,實屬不易。而和韓信處在同一時代的項羽,自古以來都認為是有勇無謀,韓信也評價其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
  • 漢初三傑之韓信——行走的成語詞典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傑出的軍事家。在韓信短暫的三十五年人生之中,留下了不少成語典故,最廣為人知的有這幾個:胯下之辱韓信雖然落魄,但是仍然喜歡佩戴刀劍。劉邦派韓信攻打趙國,當時趙王軍隊二十萬,而韓信只有一萬步兵和兩千輕騎。韓信讓兩千輕騎繞到敵軍後方,自己則率軍在岸邊列陣。面對二十萬大軍的強敵,一萬漢軍後無退路,只能奮勇拼殺以求擊敗敵軍搏得一線生機。而這時候兩千輕騎則從背後突襲,前後夾擊之下,趙軍大敗。
  • 三齊王五不死的韓信,最終還是難逃一死,韓信到底是怎麼死的
    韓信算得上是劉邦的得力助手了,能這樣說劉邦最後能擁有江山,有一大部分的功勞都是韓信的,劉邦為何能打敗項羽,並且把項羽逼到了江邊,大多數都是韓信的足智多謀,才能成就劉邦。既然,韓信都已經這麼厲害了,很大的功勞,但是韓信被殺到底是為什麼呢?因為韓信功高蓋主,殺了韓信會不會寒了西漢開國元老的心,韓信被誰殺死的,對於韓信的死世間有很多的說法,韓信到底是怎麼死的?
  • 張良對韓信一生的評價,準確道出韓信水平,只有四個字!
    作者:大國文社(大國文史,大果文社原創原創)先來看看與韓信有關的成語吧,數量歷史第一!你就知他有多厲害了,就知古人對其的認可高到什麼程度了。而古人也必然比今人更了解真相。一共30多個成語!我稍微整理了一下: 胯下之辱,一飯千金,解衣推食,戰無不勝,國士無雙,十面埋伏,背水一戰,拔旗易幟,置之死地而後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兵仙神帥,居常鞅鞅,功高震主,金石之交,獨當一面,略不世出,不賞之功,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推陳出新,勳冠三傑,伐功矜能,偽遊雲夢,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註:此話出自晏子春秋,但卻是因韓信而聞名,從而成為成語),肝膽照人,鍾室之禍,成也蕭何
  • 韓信 (西漢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淮陰侯)
    作為統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聯合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軍事成就 且雲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一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諸呂用事而盜取之。蓋淮陰人著書之最古者。」由此得知,韓信曾有三篇軍事著作,這是淮陰人著書立說的最早記載。 韓信在被軟禁的時間裡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中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同時還收集、補訂了軍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 李大奎:歷史上創成語最多的人才活了35歲?
    劉邦的丞相蕭何知道此事後,他了解到韓信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趕忙向劉邦稟報韓信如何如何的會領兵打仗,如果大王要奪取天下,非用韓信不可。 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有了後來的"成也蕭何"之說。 韓信追回來後,劉邦立即搭建一座高臺,擇定良日後,授韓信為大將軍。 後來,韓信果然不負蕭何的舉薦。
  • 「兵仙」韓信,竟有這麼多成語典故,堪稱成語專業戶!
    「兵仙」韓信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成語典故非常多,不由得不讓人稱奇。且這些典故個個堪稱經典,韓信真可謂是「成語專業戶」,接下來就給大家盤點一些「兵仙」身上的典故,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希望各位讀者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