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韓信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成語典故非常多,不由得不讓人稱奇。且這些典故個個堪稱經典,韓信真可謂是「成語專業戶」,接下來就給大家盤點一些「兵仙」身上的典故,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希望各位讀者多多指正。
胯下之辱
韓信未成名時,在街頭碰到一個惡少,惡少看見韓信背著劍,就擋住韓信的去路對韓信說:要麼砍我,要麼就從我胯下鑽過去。韓信便從容地從惡少的胯下鑽過去了,這個故事其實還有續集,後來韓信衣錦還鄉,找到那個惡少,惡少嚇得魂不附體,韓信一笑置之,還賞了他個小官做。
胯下之辱是韓信不與小人計較,一心謀大事的寫照,這句話後來成為很多英雄或狗熊受辱之後的藉口,「當年韓信也曾受過胯下之辱」那意思好像受了辱反而似韓信般英雄,其實英雄跟受不受辱沒關係,有關係的是受辱後的表現,是奮發圖強,還是繼續受辱?
一飯千金
還是在韓信未成名之前,韓信生活困苦,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一個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太太就經常給韓信分點帶來的飯吃,韓信非常感激,說:將來我一定要重重報答你。老太太說:一個男人都不能自食其力,我還能指望上你的報答嗎?韓信聽了非常慚愧。這個故事的續集是,韓信後來衣錦還鄉,找到這位當年的恩人,賞賜千金。
一飯千金,是韓信知恩圖報,有顆感恩心的表現,千百年來,直至今日,這個故事對於社會建設都十分有意義。
國士無雙
在漢中的時候,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問韓信有大能耐?蕭何不假思索地說:國士無雙。就是指一個國家難找出兩個這樣的人,可見蕭何對韓信評價之高。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這是韓信的成名戰。當時劉邦被困漢中,棧道被燒毀,很難在短時間打回關中。
韓信此時出奇策假裝慢慢修棧道,實則從陳倉小道悄悄殺入關中,迅速平定三秦,為後來打回中原,和項羽爭天下打下了重要基礎。
功高震主
漢朝建立後,由於韓信的功勞太大,使得劉邦的地位都受到他的威脅,這樣反而對韓信不好,因為臣不能超過君。果然,不久後劉邦的夫人呂后就對韓信下手了。
婦人之仁
這是韓信對項羽的評價,韓信認為:項羽做事意氣用事,不識大體,有時不夠狠,就像婦女的軟心腸一樣,最終會害了他。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語出韓信與劉邦的一次對話,劉邦取得天下後,與韓信議及統軍的才能。劉邦問韓信,"像我,可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可統率十萬以下。"劉邦又問,"那你呢?"韓信回答,"我是越多越好。"劉邦再問,"你是越多越好,為什麼是我的手下呢?"韓信淡淡的笑道,"陛下,你不善於統領士卒,但善於領導將帥呀。我只會領導士卒罷了。"
"韓信帶兵,多多益善"後來就流傳開,成了韓信領兵打仗的經典傳說。
十面埋伏
對於項羽這樣的蓋世英雄來說,遇到韓信,真是有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十面埋伏之下,四面楚歌,韓信就這樣把項羽逼上了霸王別姬的英雄末路。
十面埋伏是韓信高超指揮藝術的最後一戰,是項羽英雄悲壯的最後謝幕,也是古代琵琶彈奏最出名的曲子,最後還是張藝謀導演的,被網友嘲笑的一部電影名字。
好了,本篇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我是青松,如果你喜歡我們的話,請加一個小小的關注,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