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 | 張克環
編輯 | 張俐
作者 | 桑田
來自汽湃(GREATAUTO)的報導
12月4日,據遼寧省紀委監委消息: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祁玉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由於並沒有太多細節被透露,關於這件事情的評論,大多數仍然圍繞著華晨的倒下與祁玉民在任職華晨時期的作為。
對於華晨來說,祁玉民有功亦有過。在他接手的2005年末,華晨虧損高達近4億元,工廠生產幾乎處於停滯狀態。祁玉民先是多方協調,向銀行爭取貸款;隨後,又發動當時尚屬罕見的「官降」,讓華晨中華車型大幅降價。此後兩年,華晨中華銷量大漲,一舉扭虧為盈。
祁玉民時代的華晨也確實有過不少「敗招」。比如,有人批評祁玉民當年的「官降」,影響了華晨中華的品牌溢價和品牌形象;比如說祁玉民強調提高整合集成能力,不重視核心技術的研發;
再比如,祁玉民時代的華晨曾經過於冒進,在那個自主品牌硬實力還十分孱弱的時代,就嘗試打入歐洲市場,最終以E-NCAP一星和ADAC零分的碰撞成績,宣告了其徹底失敗。
但如果用歷史的眼光來看,這些戰略戰術並沒有本質上的錯誤。在祁玉民希望整合出好車的那個年代,又有哪個自主品牌敢說自己具備核心競爭力?至於「官降」,如今更是再尋常不過,畢竟,這已經是一個奧迪A3比當年中華尊馳還便宜的時代。
其實,祁玉民和華晨最大的失誤,是中國車企曾經集體犯過的錯——過於相信「市場換技術」。祁玉民曾經多次表態,「我們必須要真正實現』以市場換技術』」、「市場換技術完全正確,換的不僅是技術」。然而,每年給寶馬交著巨額技術轉讓費,並沒有幫助華晨中華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反而越來越倦怠和羸弱。
無論功過,當祁玉民的被查和華晨的破產幾乎同時發生,「祁玉民後、再無華晨」再準確不過了。
在2020年的冬天之前,誰也沒有預料到,大眾汽車在中國的生產會因為小小晶片而陷入困難。
一周前,有媒體爆料稱,上汽大眾已從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12月初進入停產狀態,並表示導致這兩家合資車企停產的主要原因就是造車所需的汽車晶片、尤其是ESP和ECU晶片供應不足,一時間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隨後,一汽大眾做出回應,「目前旗下大眾品牌、奧迪品牌和捷達品牌仍在正常生產,未受到影響。」另一個當事方上汽大眾同樣很快做出回應表示,新車生產的確受到了一定影響,但企業並沒有外界所傳言的全面停產,早有相關準備。
目前,國內各車企裝配的ECU和ESP並不是自己研發,而是主要由大陸集團和博世兩大供應商巨頭供應。作為這兩家車企零部件的供應商,大陸和博世也做出了各自的表態,表示目前汽車晶片市場上的確經歷著整體短缺的情況,大陸集團甚至表示這一情況將持續到明年。
由於年初疫情的爆發,導致整個汽車行業對於下半年銷量持有過度保守的態度,並沒有意料到目前的井噴現狀,這必然會導致一個汽車晶片在短期內的供應鏈緊張。
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所遭遇的困境是整個行業的縮影。東風本田方面也表示,晶片供應緊張是事實,東風本田也受到了影響;此外,長安、奇瑞等自主品牌也表示遭遇了晶片供應緊張的情況。
這一事件背後,也顯現出汽車行業正在進一步轉型之中。汽車已經從硬體主導轉變為硬體為基礎,軟體為核心,軟硬體互補的時代。據統計,目前汽車電子軟體佔整車成本的比例已達到50%。從收音機到發動機,車內幾乎所有的功能,都依靠晶片來工作。
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對於汽車產業至關重要的晶片,在國內汽車市場卻一直處於「受制於人」的困境中。長期以來,國內汽車行業嚴重依賴國外晶片的供給,斷供危機之下,國內自研晶片的進度開始被關注。今年開始,眾多車企加快了對汽車晶片自主化的布局。10月底,蔚來和零跑汽車宣布正計劃自研晶片。除此之外,華為、比亞迪和北汽等企業也在自研汽車晶片之路上大步向前邁進。
「智能電動車的資格賽已經結束,新造車勢力中的勝出者將與傳統車企們迎來決戰。」仙豆智能創始人、長城汽車數位化執行官李鵬周三(12月9日)在北京表示。
作為一家傳統製造企業的新興技術部門負責人,李鵬從第三人稱視角對這場即將在傳統汽車製造商與新興汽車製造商之間爆發的「戰爭」進行了觀察。
他認為,在席捲中國汽車市場的智能電動車浪潮中,傳統車企市值與銷量的倒掛現象並非無解。而面對造車新勢力的先發優勢及來勢洶洶的商業運作,傳統汽車製造企業依然擁有後發先至的潛在機遇。
緊接著,路透社在本周四(12月10日)報導,長城汽車計劃成立新的智能電動汽車獨立品牌,內部將其命名為「SL項目」,該品牌定價將高於現有車型。為此,長城汽車方面用副總裁傅小康的一句話回應媒體稱:「大潮將至,我輩當躬身入局!」從側面驗證了消息的真實性。
今年下半年以來,隨著蔚來、小鵬、理想三家新勢力股價飆漲、智能高端汽車成為傳統車企的新突破口。東風嵐圖、上汽智已紛紛官宣,廣汽集團則將旗下埃安品牌作為高端智能品牌正式獨立。此番長城汽車也可能加入戰團,對於長城來說,其規模化優勢有利於其在智能高端領域布局。但另一方面,如何平衡與WEY、哈弗、歐拉品牌之間的定位和區隔,亦是一道難題。
今日(12月11日),最新的消息傳出:上海沙龍智行實業有限公司已成立,該公司即為此前盛傳的長城汽車SL項目。據悉,沙龍智行註冊地在上海,李鵬為沙龍智行法人代表。此外,高端智能電動車是沙龍智行的發力點,但業務範圍遠不止於此。
未來的汽車行業競爭,或許將是傳統車企旗下智能高端品牌與「新勢力」的一場混戰。
12月7日深夜,小鵬汽車發布一則官方聲明稱,一位抖音短視頻用戶連續發布大量關於小鵬汽車的不實信息,並對小鵬汽車的經營情況進行毫無證據的揣測和造謠。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小鵬汽車的聲譽,造成非常惡劣的輿論影響。
對此,小鵬汽車表示,將保留對相關責任人追求法律責任的權利,以保護公司的正當權益。據悉,這位抖音用戶在其視頻中稱,小鵬汽車將車輛先轉賣給二手車商,上牌之後再發給三、四線城市的租車公司。以小鵬G3為例,G3的落地價格為17萬元,而二手車商賣出的價格約為11萬元。該用戶表示,這樣做的目的對於小鵬汽車而言不僅提升了銷量,而且可以在報表裡面將毛利潤翻正,小鵬則將中間商轉手的折扣價格計入財報中的營業成本。
小鵬汽車深夜發布官方聲明後,該用戶在第二天的一條視頻中放話稱,是否造謠可以交給法院判斷。
遭遇抖音用戶爆料的小鵬汽車近來可謂是「人紅是非多」。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頻繁與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隔空互懟,都為小鵬汽車帶來了曝光量,當然,與曝光量齊飛的還有小鵬汽車的股價。據悉,小鵬汽車自今年8月27日上市以來,其股價三個多月最高漲幅達到過400%,目前累計漲幅約228.93%。其中,過去一個月的股價上漲幅度達203.2%。
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開始,小鵬汽車的銷量有所下滑,直到P7的交付,銷量才逐步回暖。值得一提的是,自P7今年6月底交付以來,累計銷量達11371臺,創下了新勢力品牌單車車型交付破萬輛最快紀錄。
在業內人士看來,抖音用戶所曝小鵬汽車向二手車商轉賣大量汽車一事的真實性的確有待商榷——很多新能源車企在發展初期,B端客戶會比較多,如租車公司或共享汽車等,但通過二手車商代理來轉手賣車不會是主流方式。若按抖音用戶的說法,賣一輛小鵬G3需要每輛貼6萬元,那麼以小鵬汽車月銷量4000輛的基礎計算,其一個月需要貼2.4億元,這個數值並不小,相關監管機構也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當然,如區域銷售經理為了達成銷量目標或者提升業績從而小範圍採取這種方式,也是有可能的。
法律專家則表示,如果確如小鵬汽車所言是毫無證據的揣測和造謠,那麼對於短視頻所造成的對公司商譽的影響,小鵬汽車可以追究其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