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將更換艇艏:5萬噸戰列艦也換過,還創造了「戰列艦之最」

2020-12-23 ALEX俊赫

【話說軍世】最近一年中,各國海軍中都發生了不少的鬧心事兒,美國海軍燒了重要的兩棲攻擊艦和新航母,其中兩棲攻擊艦連修的必要都沒有了,直接報廢,而法國海軍則燒了重要的核潛艇,都是重要的大型海軍裝備,不過法國核潛艇最近準備「手術」,以便可以繼續服役。

差點燒廢的法國核潛艇:將更換艇艏

相比較於美軍的「魄力」,直接報廢了兩棲攻擊艦,法國海軍還是要精打細算的修一下失火的核潛艇,6月12日失火的珍珠號攻擊型核潛艇,其實是法國海軍中現役最老的核潛艇,1987年開工,1993年服役。

珍珠號因為電線短路,大火猛烈燃燒了14個小時,潛艇前部船體和內部都燒到了嚴重損壞,法國海軍最近打算使用已退役的同級艦藍寶石號的艇艏,與珍珠號嚴重受損的艇艏進行換裝維修,也就是「換頭」手術,藍寶石號船頭早已被拆卸後就放置在瑟堡,12月10日,在荷蘭半潛式重吊滾裝船的幫助下,珍珠號已經離開土倫動身前往瑟堡進行維修,更換工程預計要六個月的時間。

珍珠號屬於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也是目前世界各國海軍中噸位最小的攻擊核潛艇,水下排水量只有2670噸,個頭甚至不如有著「大洋黑洞」之稱的常規動力基洛級潛艇(636型水下3126噸),當然在動力和航速上,核潛艇還是有著巨大優勢的,珍珠號水下可達25節,水下高速航行的續航力也遠高於常規動力潛艇。

而對於法國核潛艇將「換頭」這種操作,其實也是比較常見的,許多海軍都曾經對於某部分受損的艦艇進行過類似的操作,將損壞的艦體部分切割,在換上已經退役同型號艦艇的相同部分,起到「廢物利用」的作用,當然,這個操作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艦艇「局部損壞」,像好人理察號那樣,內部大面積都燒塌了,也就沒啥必要了。

5萬噸戰列艦也「換頭」過,還創造了「戰列艦之最」

像珍珠號這樣的「換頭」,比較有名的應該是美國的戰列艦了,建造於二戰時代的依阿華級戰列艦在美國海軍中服役了相當長的時間,滿載排水量超過了5萬5千噸。

其中威斯康星號在二戰後的1956年,在大霧中與艾登號驅逐艦相撞,倒黴的驅逐艦直接被卡在了戰列艦的艦艏上,雖然戰列艦體格更大,不過還是導致船首損毀,不得不將並未建成的6號艦肯塔基號的艦首,移植到了威斯康星號上。

這裡還產生了一個新的「戰列艦之最」,依阿華級戰列艦憑藉270.4米的艦長,就是歷史上最長的戰列艦,而艦艏修復之後威斯康星號比同級姊妹艦又長了2英尺,順手就成了歷史上最長的戰列艦。

具體可以查看之前相關文章:美國海軍戰列艦與驅逐艦相撞,看照片卻莫名搞笑

相關焦點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1)英倫血統
    在當年的海軍規劃中,將建造伊號戰列艦「河內」號、呂號戰列艦「攝津」號和伊號裝甲巡洋艦「金剛」號。但1906年下水服役的英國「無畏」號戰列艦開啟了戰列艦的新紀元,令兩艘河內型準無畏艦尚未開工就已經落伍,「金剛」號的建造計劃也被取消(日本海軍習慣用「型」而不用「級」,比如大和型戰列艦)。
  • 大艦巨炮-無畏艦時代(英國篇):戰列艦的分水嶺「無畏」號戰列艦
    無畏號戰列艦,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具有劃時代設計的戰列艦,是近代海軍史上第一艘採用統一型號主炮的戰列艦,也是第一艘採用蒸汽輪機驅動的主力艦,可以稱之為是戰列艦發展史上的裡程碑。1905年5月,無畏號戰列艦的設計藍圖得到批准。1905年10月2日,無畏號在普茨茅斯海軍船廠鋪設龍骨,1906年2月10日下水,同年10月1日開始進行海試,建造進度出乎意料的快。1907年12月3日,無畏號戰列艦進行長時間新設備的檢驗之後才正式服役,之後成為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旗艦一直到1912年。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上一期講到了一戰結束之後的1922年美國、英國、日本、義大利、法國在華盛頓籤署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條約中不僅規定在1922年到1936年間各國擁有的海軍艦艇總噸位,也將戰列艦的噸位限制在了3.5萬噸,主炮口徑406毫米之內。
  • 儘管小氣,但不失為一款優秀的戰列艦:「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
    這些都是圖紙上就能看出來的,建成使用還有什麼問題,大家還不知道。所以在1922年底,當「納爾遜」級戰列艦的開始在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位於泰恩河畔紐卡斯爾的沃克造船廠建造時,英國皇家海軍就已經開始計劃下一代戰列艦了,初步設想新的戰列艦規格:排水量28000噸,裝備9門356毫米(14英寸)主炮。他們對戰列艦的要求就是強大、強大、更加強大。
  • 日爾曼無畏艦的先行者——淺談「拿騷」級戰列艦
    其設計方案是沿用以前德國戰列艦使用的280毫米主炮,副炮安裝於炮廓內。之所以採用這種保守思維外,除了德國海軍一貫的保守思維外,還與德國海軍情報部門獲得的英國無畏艦的不實情報有關。「無畏」號下水後,德國不得不將原先的設計全盤推翻。1906年3月,德國議會通過了建造2艘戰列艦的預算,並下令立即開工,月底德國海軍正式下達新式戰列艦的建造命令。
  • 7萬噸戰列艦:410毫米主裝甲,2萬噸裝甲總重,同級對手難以擊穿
    【話說軍世】戰列艦的發展在二戰時計入到了高峰階段,同時也進入了尾聲階段,主要原因是海上力量投射能力更強大的航母的出現,不過單就戰列艦而言,還是發展到了驚人的階段,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有著多項「戰列艦之最」的大和號戰列艦。
  • 22艘戰列艦艦隊:夜間遭遇驅逐艦,被擊沉萬噸戰列艦趕緊撤
    22艘戰列艦艦隊:夜間遭遇驅逐艦,被擊沉萬噸戰列艦趕緊撤整體而言,發生於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短促而激烈,總共只有兩天的時間,其中5月31日的白天中,海戰最為激烈,英德的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都加入了激烈的主炮對戰,相對而言,此時的英國戰艦損失比較大一些,損失了3艘戰列巡洋艦,而德過公海艦隊損失了1
  • 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以大欺小」:3分鐘擊沉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在艦炮當道的時代,在除去航空母艦以外的海軍水面艦艇戰鬥力排行中,戰列艦作為主力艦,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把交椅」,面對戰列艦巡洋艦和重巡洋艦,不論是火力還是裝甲防護,都更高一籌,在二戰中,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曾經「以大欺小」,僅用了3分鐘,就用主炮擊沉了義大利2艘重巡洋艦
  • 大和級戰列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它的結局如何?
    二戰時期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巨大成功,航母的作用被開發出來,從此以後航母成為海軍最仰仗的軍艦,而作為紅極一時的戰列艦最終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我們今天就以當時最強大的戰列艦大和號為例講述它悲慘的結局。為什麼說它們是世界最大戰列艦,因為兩艘艦的滿載排水量都達到了7.2萬噸,國產航母遼寧艦排水量也只有6.5萬噸,也只有美國現役的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才能超越它們,這足以說明兩艘艦的龐大。大和號的戰鬥力也非常的強大,首先是三座三聯裝450mm口徑的艦載火炮,其每顆炮彈有1.5噸重,威力巨大。
  • 巨炮大艦的誕生:戰列艦410毫米主炮,炮彈重達1.02噸
    戰列艦主炮口徑不可以超過14英寸(約356毫米),因此在這前後實際只有7艘裝備406毫米(16英寸)艦炮的戰列艦,也就是「海軍假日」期間的「七大戰艦」,分別為3艘科羅拉多級、2艘長門級,以及1922年才開工的兩艘納爾遜級。
  • 13萬噸超級戰列艦,傾盡整個歐洲都無法製造
    如今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艦艇,為美國海軍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高達恐怖的11.2萬噸,但是早在「福特」級誕生前70年,德國就提出了更加瘋狂、噸位更大的超級戰列艦——H級戰列艦計劃。
  • 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傻傻分不清楚?一篇文章全部搞定
    最早出現在艦艇隊伍的,是戰列艦。早在15世紀末,一種大型三桅帆船——卡瑞克帆船出現在海洋上。這是戰列艦的前身。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探險家麥哲倫就是率領5艘卡瑞克帆船,進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之旅。到16世紀中期,卡瑞克帆船升級改造成眾所周知的蓋倫帆船。
  • 戰爭巨獸之殤,走向末路的大艦巨炮,是誰埋葬了戰列艦
    所以擊沉戰艦真的非常難,定遠鎮遠在上層建築被日艦的炮彈付之一炬之後,依舊擁有還手之力。第1次世界大戰當中的英國戰列巡洋艦之所以成為爆竹,那也是因為英國人為了追求射速不關防火門導致戰列艦炮塔被擊穿時,火苗直奔彈藥庫而去,導致彈藥庫殉爆,戰艦沉沒。
  • 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不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在丹麥海峽遭遇戰中,俾斯麥號戰列艦在海戰中發揮非常出色,一發380mm主炮炮彈擊穿了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甲板裝甲,由此殉爆了彈藥庫,一舉擊沉了英國海軍引以為豪的滿載排水量4.8萬餘噸的巨艦,包括霍蘭中將在內的1418名官兵陣亡,同時重創了英國海軍最新服役滿載排水量4.4萬餘噸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
  • 5萬2900噸戰列艦:被7艘航母艦載機轟炸,最終被炸出5米大洞
    【話說軍世】雖然戰列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逐漸失去了主力艦的位置,但是除非同級別戰列艦圍剿,或航母加艦載機成外「幾乎沒有敵手」的戰列艦,對於海上交通線還是有著極大的威脅的,有這樣一艘盟軍視為「眼中釘」的戰列艦,盟軍出動報貨航母在內的艦隊,圍攻了半年多,才最終擊沉。
  • 逐鹿全球角逐四海,舷側對敵設計,吹響戰列艦復興號角的君權
    整體而言,君權級戰列艦有武器裝備都算不上先進,可以簡簡單單的理解成將更改炮塔位置的特拉法爾加級戰列艦,但是君權是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從艦艏對敵思路向側舷對敵思路的轉變的標誌!象徵著時隔二十年之後,大英帝國再一次如夢初醒般調整自己的主力艦設計模式。
  • 衣阿華級戰列艦的適航性與同期戰列艦相比,是不佔優勢的
    實事求是地講,衣阿華級戰列艦的適航性與同期戰列艦相比是很一般的。為什麼呢?分析如下:一、什麼是適航性船舶適航性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受主觀和客觀影響,有狹義和廣義之分。二、衣阿華級戰列艦的簡單歷史依阿華級戰列艦(英文:Iowa Class Battleship )是美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
  • 蘇聯最高水平戰列艦和美國最高水平戰列艦均為下水,到底誰更勝一籌?
    雖然如此,「蘇聯」級戰列艦在設計時受到了義大利人的幫助,其外形上更像義大利的「維內託」級戰列艦,所以該級戰列艦又被西方戲謔的稱為「維內託斯基」。該艦艏採用了與「大和」、「衣阿華」級相同的半圓弧外形以提高航行高速性能。
  • 英國皇家海軍中最為出眾的戰列艦——「伊莉莎白女王」號戰列艦
    伊莉莎白女王級是英國皇家海軍中最為出眾的戰列艦,共建造了五艘。作為五艘「伊莉莎白女王」級超無畏艦的首艦,「伊莉莎白女王」號戰列艦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由於「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航速和火力遠遠超過英國皇家海軍大艦隊的其他艦艇,所以這五艘姊妹艦經常被編入一個戰列艦分艦隊單獨行動。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前無畏艦)
    最終的法案設想一支由大約41艘戰列艦組成的艦隊,其中25艘將被分配給公海艦隊,其餘的艦隻則作為後備。繼德皇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之後是維特爾斯巴赫級戰列艦、不倫瑞克級戰列艦和德國級戰列艦,這是德國建造的最後一批前無畏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