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爾曼無畏艦的先行者——淺談「拿騷」級戰列艦

2020-12-16 零度Military

1906年2月10日,英國樸斯茅斯海軍造船廠,一個巨大的船體下水,它就是英國在吸取了對馬海戰與美國提出的「全裝重型火炮」的經驗後,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劃時代設計的戰列艦——「無畏」號。「無畏」號的出現,受到影響最大的是以追趕英國海軍為目標的德國。這意味著德國在過去的努力和心血幾乎全部付之一炬。

「無畏」號

1903年末,德國根據第二次海軍法案開始設計新型戰列艦,計劃在1906年建成,用來取代1870年的海防艦。其設計方案是沿用以前德國戰列艦使用的280毫米主炮,副炮安裝於炮廓內。之所以採用這種保守思維外,除了德國海軍一貫的保守思維外,還與德國海軍情報部門獲得的英國無畏艦的不實情報有關。「無畏」號下水後,德國不得不將原先的設計全盤推翻。

1906年3月,德國議會通過了建造2艘戰列艦的預算,並下令立即開工,月底德國海軍正式下達新式戰列艦的建造命令。新型的戰列艦炮排水量為1.9萬噸級,裝備12門280毫米主炮。

1907年7月22日,「巴伐利亞」號新式戰列艦在威廉港皇家造船廠開工,1908年3月7日下水舾裝。威廉二世親自出席下水典禮。1910年5月,正式服役,並且改名「拿騷」號,於是該級艦自然而然的就被命名為「拿騷」級戰列艦。

「拿騷」號

總體參數

「拿騷」級戰列艦全長146.1米,寬26.9米,吃水8.67米,標準排水量1.8873萬噸,滿載排水量2.0535萬噸,標準滿編人員1008人。由於「拿騷」級的兩舷側各列裝了2座主炮炮塔,所以海軍認為艦體會非常穩定,因此最初設計時沒有安裝減搖龍骨。結果嗎,「拿騷」號在海試中差點因為風浪翻船,所以後來又加裝上了減搖龍骨。

動力系統

由於德國直接不能生產大型艦用蒸汽輪機,同時在設計時也並沒有採用蒸汽輪機的意識,所以「拿騷」級仍然使用3臺三級膨脹往復式蒸汽機,最大輸出功率為2.2萬馬力,使得其最高航速只有19.5節,而且無法長時間維持最高航速。艦上還安裝了4臺AEG和西門子柴油發電機,最大輸出功率2.8兆瓦,用於耗電設備。「拿騷」級最大載煤量3000噸,最大續航力9400海裡/10節,4700海裡/16節,以最高航速19節行駛時,續航力僅2800海裡。

裝甲防護

「拿騷」級的防護受到了1904年8月在黃海海戰中遭到重創的俄國太平洋艦隊「皇太子」號戰列艦的影響。裝甲重5800噸,佔總排水量的31.2%。艦體裝甲最厚處為側舷水線腫部裝甲帶,厚度達到了300毫米,主要功能是保護機艙和鍋爐艙。艦艏裝甲帶厚度為203毫米,艦尾裝甲厚度為107毫米,主裝甲帶上方的裝甲均為203毫米,艦橋裝甲厚度達到了400毫米,甲板厚度僅為80毫米。主炮塔頂部裝甲厚度為90毫米,正面以及側面裝甲厚度為280毫米,炮塔下4層為彈藥庫以及發射藥庫,每層裝甲厚度也為280毫米。

根據日俄戰爭的經驗,「拿騷」級艦內結構採用了水密艙細分模式,全艦縱向一共分為19個水密隔艙,水密艙之間的裝甲厚度為200毫米。

艦載武裝

「拿騷」級共裝備了6座雙聯裝280毫米的1907年型克虜伯SK L/45艦炮,45倍徑,單炮重39.8噸,炮口初速855米/秒,最大射速3發/分。仰角為20度時,最大射程可達18.9千米。在12千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200毫米的裝甲,艦艏與艦尾各布置1座,兩舷各縱列設置2座;

副炮為12門SK L/45型150毫米,45倍徑,炮口初速835米/秒,最大射速5-7發/分。仰角為45度時,最大射程可達18.4千米。左右舷各6門,全部安裝於艦體炮廓內;

16門SKL/45型88毫米副炮,45倍徑,炮口初速890米/秒,最大射速15發/分。仰角為45度時,最大射程可達12千米。艦艏兩舷各2門,艦尾兩舷各2門,其餘的全部安裝在了上層建築內;

6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用來發射著名的黑頭魚雷。艦艏與艦尾各1具,兩邊舷側防魚雷艙壁各2具。

德國海軍認為未來可能會同英國近距離貼身海戰,因此「拿騷」級保留了艦艏撞角。

建造與命名

2號艦於1907年8月12日在不萊梅港的威塞爾造船廠建造,1908年7月1日下水舾裝,1910年5月3日與「拿騷」號同時服役,該艦原名「薩克森」號,服役時改名為「威斯伐倫」號;

「威斯伐倫」號

3號艦於1907年6月1日在什切青的伏爾鏗造船廠開工建造,1908年9月28日下水舾裝,1910年9月21日正式服役,該艦原名「符騰堡」號,服役時改名為「萊茵」號;

「萊茵」號

4號艦於1907年6月11日在基爾港的日耳曼尼亞造船廠開工建造,1908年12月12日下水舾裝,1910年9月21日與「萊茵」號同時服役,該艦原名「巴登」號,服役時改名為「波森」號。

「波森」號

相關焦點

  • 戰列艦發展史三:無畏艦時代!
    上一期為大家介紹了幾款前無畏艦,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鐵甲艦和前無畏艦的區別,這期就給大家講講無畏艦的一些相關知識。無畏艦雖然已經具備了現代戰列艦的基本特徵但跟後來「衣阿華」級戰列艦這樣的大傢伙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裡為了便於區分將其劃分為無畏艦和戰列艦兩個模塊來講。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前無畏艦)
    最終的法案設想一支由大約41艘戰列艦組成的艦隊,其中25艘將被分配給公海艦隊,其餘的艦隻則作為後備。繼德皇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之後是維特爾斯巴赫級戰列艦、不倫瑞克級戰列艦和德國級戰列艦,這是德國建造的最後一批前無畏艦。
  • 大艦巨炮-無畏艦時代(英國篇):量產無畏艦「柏勒羅豐」級戰列艦
    柏勒羅豐級戰列艦是英國海軍繼無畏號戰列艦之後建造的後續改進量產型。無畏號戰列艦下水後,英國海軍部要求繼續建造該型艦以增強皇家海軍的實力。柏勒羅豐級基本布局與無畏號戰列艦很相似,可以看作為無畏號的後續改進量產型。
  • 沙俄第一級無畏戰艦一甘古特級戰列艦
    甘古特級戰列艦是沙俄第一級無畏艦,也是蘇聯海軍從沙皇海軍繼承的唯一一級戰列艦,在相當長時間裡也是蘇聯海軍唯一的戰列艦。日俄戰爭之後,俄國海軍面臨戰列艦極度短缺的窘境。1906年,在設計和性能上有著革命性突破的英國無畏號戰列艦問世,它讓俄國艦隊僅剩的幾艘戰列艦也迅速地過時。
  • 大艦巨炮-無畏艦時代(英國篇):戰列艦的分水嶺「無畏」號戰列艦
    無畏號戰列艦,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具有劃時代設計的戰列艦,是近代海軍史上第一艘採用統一型號主炮的戰列艦,也是第一艘採用蒸汽輪機驅動的主力艦,可以稱之為是戰列艦發展史上的裡程碑。由於受到當時英國造船廠的船塢和能力的限制,在尺寸和排水量上相對較小(標準16500噸級)。該方案在提交費舍爾後,他決定新戰列艦可以不受英國當時所有造船廠的限制設計建造,以求的最大火力和航速。這一決定使方案中的新戰列艦尺寸進一步增加,達到標準17900噸160米,超過納爾遜勳爵級的16000噸和135米,這個設計方案就是無畏號。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是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了傳奇,夾雜著爭議更讓英國人懷念和尊敬。雖然這級戰列艦一開始建造就有落伍之嫌,但在它的服役過程中也為英國海軍做出不小的貢獻。無畏號模型三、「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費舍爾提出的新艦構想時,「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的建造工作已經開始,納爾遜勳爵級的兩艘艦均於1905年5月動工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無畏號無畏艦1929年發生的經濟大蕭條讓很多國家損失慘重,為了轉移國內矛盾一些國家開始走軍國主義擴張道路,亞洲方向日本先在1931年侵佔了中國東三省接著又在1932年發動進攻上海,日本在一戰之前就建造了「扶桑」級無畏艦,一戰開始後又建造了「伊勢」級無畏艦、「長門」級戰列艦等多款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充分借鑑了「日德蘭海戰」的經驗將其滿載排水量設計為了3.2萬噸、4座雙聯裝406毫米主炮最大射擊仰角高達30度,適合進行遠程火力打擊。
  • 一個時代的來臨,英國「無畏」級戰列艦
    「無畏」號戰列艦於1905年10月2日在樸茨茅斯開始建造,1906年2月10日下水,同年12月竣工,造價高達1783883英鎊。不少組裝的零部件已經事先進行裝配,所以船體的建造速度驚人。但無可否認的是,這艘戰艦在動工之前的研討耗時達數年之久,是無數英國海軍軍官和艦船設計師的嘔心之作。
  • 「康尼狄格」級戰列艦——一戰期間美國海軍的主力戰列艦之一
    康乃狄克級戰列艦(USS Connecticut Class Battleship ),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的主力戰列艦之一,該戰列艦後來在1923年拆解。康乃狄克級戰列艦,是美國歷史上最強的前無畏戰列艦,在世界前無畏戰列艦的綜合實力上也是數一數二的,其噸位甚至超過了一開始的美國無畏艦。首艦康乃狄克號在1903年於紐約布魯克林造船廠開始建造,並在1904年下水,最終在1906年服役。稍後康乃狄克號擔任美國大白艦隊旗艦,進行環球航行。
  • 好奇心:一戰中的法國海軍也很強,那麼多戰列艦去哪了
    一戰前,法國海軍主力無畏艦(戰列艦)只有4艘,對比小國海軍算是很強,但反觀日德蘭海戰,德國艦隊中有16艘戰列艦,英國則有28艘戰列艦,數量差距一目了然。好奇心:法國海軍為何沒能發展像陸軍一樣強大的海軍?
  • 「海軍恐慌」催生出的超無畏戰艦:「俄裡翁」級戰列艦
    只好先把海戰放一放,回過頭來先寫「俄裡翁級戰列艦」,也叫「獵戶座」級戰列艦,前者是音譯,後者是意譯。可見這一級戰列艦是一款非常重要的軍艦,你要是不了解,就不能理解一戰時最大規模海戰為什麼要打、為什麼這樣打、為什麼打出「囚徒把獄卒打得鼻青臉腫,但仍衝不出牢籠"這麼個結果。
  • 以「無畏」之名,引領時代的偉大戰艦——「無畏」號戰列艦
    截至1913年,已有32艘無畏艦業已或即將入役。1889年生效的《海軍防務法案》對「兩強標準」作了部分修訂,該法案要求英國皇家海軍具備同時對抗世界第二及第三強海軍的能力,新一輪的造艦熱潮遂由此而始。首先問世的是「君權」級戰列艦,該級艦設計頗為成功,其航速在當時無可匹敵。至19世紀90年代,英國皇家海軍已發展出一種後來被稱作「前無畏艦」的全新標準型戰列艦,並迅速為其他海軍大國所採納。
  • 戰列艦發展史二:前無畏艦時代!
    鐵甲艦速射炮較少英國在1889開建的「君權」級戰艦就是前無畏艦的典型代表,這型戰艦將幹舷提高到了5.48米以保證戰艦在惡劣海況下甲板不會輕易被海水打溼。敷島級前無畏艦就在「甲午戰爭」進行的同時英國又在「君權」級鐵甲艦基礎上研發出了滿載排水量超1.6萬噸的「威嚴」級前無畏艦。
  • 超無畏戰艦的標杆,劃時代的產物:"俄裡翁"級戰列艦四姐妹
    其中四艘就是著名的"俄裡翁"級戰列艦(也有叫獵戶座一說),以希臘神話中的獵戶神命名的主力艦,而另四艘則是 "英王喬治五世"級。"俄裡翁"級戰列艦直接採用了343毫米口徑主炮,全長177米,寬26.8米,吃水7.3米,標準排水量22000噸。滿載排水量25870噸。
  • 戰列艦進化簡史:鐵甲艦、前無畏艦、無畏艦的時代變遷
    戰列艦發展期:前無畏艦、無畏艦1889年,英國君權級戰列艦的首艦「君權」號開始建造,前無畏艦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這種設計排水量為1萬4150噸,雙聯主炮塔的布局為前後各一座,擁有4門343毫米主炮,10門6英寸(152.4毫米)副炮,舷側主裝甲帶最厚處達457毫米的戰艦,成為了前無畏艦的模板,整體設計思想成為後來各國效仿
  • 大艦巨炮-無畏艦時代(英國篇):出口轉內銷的「加拿大」號戰列艦
    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智利素來互有領土爭端,其軍備競賽在南美範圍也是如火如荼,巴西動手最早,從英國訂購了米納斯·吉拉斯級戰列艦。阿根廷不甘示弱,於1910年向美國訂了2艘裝12門305毫米主炮的戰列艦裡瓦達維亞級,巴西馬上又到英國準備再買一艘要裝12門356毫米主炮的戰列艦。
  •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建造的最大一級海軍艦艇,也是人類海軍艦船史上最大的一級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原計劃建造四艘,實際建成兩艘。並且最終都覆滅於艦載機的攻擊之下,預示著大炮巨艦時代的落幕。
  • 希特勒的大炮巨艦夢想:從「俾斯麥」級戰列艦到H-45級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是德國一戰後建造的第一級戰列艦,它以一戰時期德國海軍的「拜恩」級戰列艦為藍本,並大量借鑑了日德蘭大海戰的經驗,如對艦體進行隔艙劃分、良好的儲備浮力、裝甲帶和斜置裝甲板相結合以及在艦身殼體和魚雷防護帶保留較大的空間等,這使得俾斯麥級有能力能夠承受嚴重的損傷。
  • 老當益壯:二戰中「爺爺」級戰艦火力硬拼,金剛級戰列艦
    【話說軍世】二戰中,英法美日等國都擁有艦齡非常老的戰列艦,其中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以及日本金剛級戰列艦都是一戰前就開始建造的,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堪稱「爺爺」級戰艦。二戰中火力硬拼吃大虧的金剛級戰列艦雖然金剛級戰列艦最終結局都很悲催,但是,在太平洋戰場早期,金剛級戰列艦利用當時戰爭局勢的優勢,還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金剛級戰列艦共有四艘,分別是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
  • 22艘戰列艦艦隊:夜間遭遇驅逐艦,被擊沉萬噸戰列艦趕緊撤
    22艘戰列艦艦隊:夜間遭遇驅逐艦,被擊沉萬噸戰列艦趕緊撤整體而言,發生於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短促而激烈,總共只有兩天的時間,其中5月31日的白天中,海戰最為激烈,英德的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都加入了激烈的主炮對戰,相對而言,此時的英國戰艦損失比較大一些,損失了3艘戰列巡洋艦,而德過公海艦隊損失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