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2月10日,英國樸斯茅斯海軍造船廠,一個巨大的船體下水,它就是英國在吸取了對馬海戰與美國提出的「全裝重型火炮」的經驗後,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劃時代設計的戰列艦——「無畏」號。「無畏」號的出現,受到影響最大的是以追趕英國海軍為目標的德國。這意味著德國在過去的努力和心血幾乎全部付之一炬。
1903年末,德國根據第二次海軍法案開始設計新型戰列艦,計劃在1906年建成,用來取代1870年的海防艦。其設計方案是沿用以前德國戰列艦使用的280毫米主炮,副炮安裝於炮廓內。之所以採用這種保守思維外,除了德國海軍一貫的保守思維外,還與德國海軍情報部門獲得的英國無畏艦的不實情報有關。「無畏」號下水後,德國不得不將原先的設計全盤推翻。
1906年3月,德國議會通過了建造2艘戰列艦的預算,並下令立即開工,月底德國海軍正式下達新式戰列艦的建造命令。新型的戰列艦炮排水量為1.9萬噸級,裝備12門280毫米主炮。
1907年7月22日,「巴伐利亞」號新式戰列艦在威廉港皇家造船廠開工,1908年3月7日下水舾裝。威廉二世親自出席下水典禮。1910年5月,正式服役,並且改名「拿騷」號,於是該級艦自然而然的就被命名為「拿騷」級戰列艦。
總體參數
「拿騷」級戰列艦全長146.1米,寬26.9米,吃水8.67米,標準排水量1.8873萬噸,滿載排水量2.0535萬噸,標準滿編人員1008人。由於「拿騷」級的兩舷側各列裝了2座主炮炮塔,所以海軍認為艦體會非常穩定,因此最初設計時沒有安裝減搖龍骨。結果嗎,「拿騷」號在海試中差點因為風浪翻船,所以後來又加裝上了減搖龍骨。
動力系統
由於德國直接不能生產大型艦用蒸汽輪機,同時在設計時也並沒有採用蒸汽輪機的意識,所以「拿騷」級仍然使用3臺三級膨脹往復式蒸汽機,最大輸出功率為2.2萬馬力,使得其最高航速只有19.5節,而且無法長時間維持最高航速。艦上還安裝了4臺AEG和西門子柴油發電機,最大輸出功率2.8兆瓦,用於耗電設備。「拿騷」級最大載煤量3000噸,最大續航力9400海裡/10節,4700海裡/16節,以最高航速19節行駛時,續航力僅2800海裡。
裝甲防護
「拿騷」級的防護受到了1904年8月在黃海海戰中遭到重創的俄國太平洋艦隊「皇太子」號戰列艦的影響。裝甲重5800噸,佔總排水量的31.2%。艦體裝甲最厚處為側舷水線腫部裝甲帶,厚度達到了300毫米,主要功能是保護機艙和鍋爐艙。艦艏裝甲帶厚度為203毫米,艦尾裝甲厚度為107毫米,主裝甲帶上方的裝甲均為203毫米,艦橋裝甲厚度達到了400毫米,甲板厚度僅為80毫米。主炮塔頂部裝甲厚度為90毫米,正面以及側面裝甲厚度為280毫米,炮塔下4層為彈藥庫以及發射藥庫,每層裝甲厚度也為280毫米。
根據日俄戰爭的經驗,「拿騷」級艦內結構採用了水密艙細分模式,全艦縱向一共分為19個水密隔艙,水密艙之間的裝甲厚度為200毫米。
艦載武裝
「拿騷」級共裝備了6座雙聯裝280毫米的1907年型克虜伯SK L/45艦炮,45倍徑,單炮重39.8噸,炮口初速855米/秒,最大射速3發/分。仰角為20度時,最大射程可達18.9千米。在12千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200毫米的裝甲,艦艏與艦尾各布置1座,兩舷各縱列設置2座;
副炮為12門SK L/45型150毫米,45倍徑,炮口初速835米/秒,最大射速5-7發/分。仰角為45度時,最大射程可達18.4千米。左右舷各6門,全部安裝於艦體炮廓內;
16門SKL/45型88毫米副炮,45倍徑,炮口初速890米/秒,最大射速15發/分。仰角為45度時,最大射程可達12千米。艦艏兩舷各2門,艦尾兩舷各2門,其餘的全部安裝在了上層建築內;
6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用來發射著名的黑頭魚雷。艦艏與艦尾各1具,兩邊舷側防魚雷艙壁各2具。
德國海軍認為未來可能會同英國近距離貼身海戰,因此「拿騷」級保留了艦艏撞角。
建造與命名
2號艦於1907年8月12日在不萊梅港的威塞爾造船廠建造,1908年7月1日下水舾裝,1910年5月3日與「拿騷」號同時服役,該艦原名「薩克森」號,服役時改名為「威斯伐倫」號;
3號艦於1907年6月1日在什切青的伏爾鏗造船廠開工建造,1908年9月28日下水舾裝,1910年9月21日正式服役,該艦原名「符騰堡」號,服役時改名為「萊茵」號;
4號艦於1907年6月11日在基爾港的日耳曼尼亞造船廠開工建造,1908年12月12日下水舾裝,1910年9月21日與「萊茵」號同時服役,該艦原名「巴登」號,服役時改名為「波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