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倖存者偏差——今年的高考作文

2021-01-19 理財的程式設計師

高考作文已經出爐,並毫無意料地刷屏了。其中,全國卷2的作文被吐槽得最狠,不僅僅是因為難,而是根本就看!不!懂!

題目是這樣的:

二戰期間戰鬥機防護,多數人認為,應該在機身中彈多的地方加強防護。但有一位專家認為,應該注意防護彈痕少的地方。如果這部分有重創,後果會非常嚴重。而往往這部分數據會被忽略。事實證明,專家是正確的。請考生結合材料進行分析。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段作文。

上面的文字摘自於http://www.sohu.com/a/234636441_308467。

這種現象叫做倖存者偏差,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中彈多部位的飛機已經消失在天上——已經墜毀,飛不回來了,你是統計不到的。所以有的時候當你換個思路去思考問題的時候,會發現很多的這種情況。

用我們自己來舉例,現代社會獲取信息的渠道十分的廣泛,而且獲取信息十分的方便,電視,廣播,網際網路……可以說是信息大爆炸,但是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你所看到的東西可能是你喜歡看到的,你了解的東西是你喜歡了解的,這時候你在生活中或者投資裡面就會發生這種情況。舉例來說,如果你喜歡養狗,可能你不知不覺就會關注養狗的東西,在加上電商或者瀏覽器就會推送給你相關的東西,如果讓你估計以後寵物市場的發展,或者讓你給朋友身邊的人做養狗的統計,你會發現比例會比較高。有時候不是貧窮限制了想像力,而是你的朋友圈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其實在做投資的時候是不是也是如此,你太關注了巴菲特等等股神的投資,或者某某在股市掙到了多少錢,更多的一部分人在故事裡面虧損了他不會大肆張揚,不會朋友圈發的到處都是。只有當他掙錢的時候他才會昭告天下。

那我們來分析下18年經濟可能會怎麼樣。這個是中國消費的數據

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2017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消費佔GDP的44%左右。看看米國的數據

2017年美國GDP總值為193868.01億美元,中國按照平均匯率折合美元122503.75億美元。中國佔美國GDP63%。

2017年美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7564億美元,中國按照平均匯率,消費品零售折合美元54246億美元。貌似兩個國家的消費品的數據是一樣的,但是不要忘了,2017年美國人口3.24億(截至2017年1月),中國人口13億9008萬人(2017年末)。一年的人口差距忽略掉吧。

2017中國平均工資為7599元,和1125美元。不要太扎心,覺得自己被平均了,如果按照二八定律,20%的人貢獻了80%的統計數據的話,那麼收入前20%的人的平均工資是4500美元,剩下80%的平均工資是281美元。計算方法,假如有十個人,那麼兩個人是20%,8個人佔80%,平均收入=(2*4500+8*281)/10。大家可以看看是多少,1125美元。281美元相當於1900人民幣(個人感覺可能這樣計算有點低了,我覺得高收入的平均工資可能和美國差不多,在3000美元左右,低收入的會更高一些,在656美元合4435人民幣)美國人平均月收入為3000美元。

如果按照這個統計,中國20%的人口2.8億達到了美國人均的消費水平的話,那麼如果國家繼續富裕,更多的人能夠有更高的收入那麼中國社會的消費品零售還會變的更多。

相關焦點

  • 航空愛好者才會寫的高考作文:倖存者偏差與統計學邏輯謬誤
    2018年高考!有一個匪夷所思的事情——出題人被罵??但是你們罵就罵,火力這麼集中是什麼情況!全國 II 的作文到底做錯了什麼?它是這樣的——全國 II 高考作文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 深度科普:倖存者偏差到底是怎樣的存在?還記得章魚保羅嗎?
    高考第一天全國二卷的考試地區「倖存者偏差」一詞火了這個詞語究竟什麼來頭?最終,今年重慶高考作文題的解讀被提煉為「倖存者偏差」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由優勝劣汰之後自然選擇出的一個道理:死人不會說話。為什麼好萊塢拍的都是大片?因為拍爛的電影根本沒有機會在國內上映,你根本沒機會看見。
  • 2018重慶高考零分作文: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也叫做「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沉默的數據」「死人不會說話」等。  俗話說得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說的也是這個意思。因為被體現出來的表現往往把真相掩蓋了,我們特別容易被大多數迷住而忽略了只屬於少數的真理。那些安靜的,沉默的,往往隱藏著最接近事物本來面目的屬性。
  • 掌握大局觀,警惕思維陷阱,擺脫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是一個統計學常見的邏輯謬誤,指用少數倖存者概括整體情況並得出結論,而那些不在樣本範圍內的「死」人則被徹底忽略。顯而易見,存在倖存者偏差謬誤的結論是禁不住推敲的,擁有全局觀的辯證性思維才更能接近事物本真。
  •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點擊上方 太初之道 關注我倖存者偏差是
  • 高考作文題「倖存者偏差」難哭了?這有份標準答案
    大數據文摘摘自魔鬼數學高考作文已經出爐,並毫無意料地刷屏了。其中,全國卷2的作文被吐槽得最狠,不僅僅是因為難,而是根本就看!不!懂!題目是這樣的:二戰期間戰鬥機防護,多數人認為,應該在機身中彈多的地方加強防護。但有一位專家認為,應該注意防護彈痕少的地方。如果這部分有重創,後果會非常嚴重。
  • 什麼叫倖存者偏差?
    這就叫倖存者偏差。我們在求職和工作中,經常會碰到諸多問題。通常會去求助成功的「過來人」問問他們,例如,讀書拿大學文憑到底有沒有用?怎麼樣才能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怎麼樣在職場中快速升遷?等等問題。上述成功者給出的答案都對,但都是倖存者偏差。都只是一部分真相。這就跟我們小學語文課本裡面的一篇文章《小馬過河》一樣,我們問別人得到的成功經驗答案永遠是片面的,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 倖存者偏差:你看到的也許是個例
    」這就是今天想要介紹給大家的一個名詞那什麼叫做倖存者偏差呢?度娘給的定義: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另譯為「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謬誤」而不是「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在「沉默的數據」、「死人不會說話」等等日常表達中,涉及倖存者偏差。
  • 網際網路人必須要懂的 「倖存者偏差」
    民國小學生作文之所以能流傳到今天,必然是當時就是佼佼者,它是倖存者,代表不了當時民國小學生的整體水平。在我們日常工作的決策中,倖存者偏差是如此普遍,常常在不經意中影響我們的決策與判斷,那麼這個概念的本質是神馬?它容易在哪些情況下發生?它的作用機制是怎樣的?我們如何避免它?
  • 開車的「倖存者偏差」
    【 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的其實是在統計概率分布時一個典型的錯誤。錯誤在於對統計過程中對於基數的錯誤估計。如果上面這兩句話你看起來很難理解,那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A吃了一個偏方治好了某種病,於是說這個偏方可以治好這種病。
  • 騙子密碼:倖存者偏差
    04期望值是「倖存者偏差」的幫兇總聽說一些神奇偏方,還有什麼江湖神醫。但卻很少聽到有人說哪家醫院某某專家是華佗轉世。為何在這一點上,「倖存者偏差」表現得比較明顯?06利用倖存者偏差:你也可以成為大神那些市場上的騙子,大部分時候就是在利用倖存者偏差理論。
  • 投資應警惕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最經典的例子是關於二戰的一個故事,盟軍的飛機在空戰中損失嚴重,統計了倖存飛機的各部位中彈密度後,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而統計學家沃德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應該對機身上彈孔少的部位加強防護,理由是機身各部位中彈概率是一樣的,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僅統計能回來的飛機的特徵,就是倖存者偏差。
  • 什麼是學歷「倖存者偏差」?很多人頗感無奈!
    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謬誤」而不是「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涉及倖存者偏差。1倖存者偏差與學歷有什麼關係?
  • 倖存者偏差理論
    行情弱勢,盤面也無聊想不出寫什麼,這裡給大家講一個倖存者偏差理論。就比如說和你一起上過學的某某,半路輟學,早早踏入社會,但是後面機緣巧合,獲得了成功,成為了你們學校走入社會的領軍人物,這時可能部分人的觀點就會出現,讀書無用論,覺得讀書有什麼用,某某沒上完學,現在一樣過得很好啊。
  • 倖存者偏差你真的理解了嗎?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指的是在做統計分析時,我們只專注於那些成功的例子,從而得出以偏概全的錯誤結論。簡單來講,成功的例子往往只屬於少數,如果我們只看成功的倖存者,而忽略那些大部分的「失敗者」,那麼就會得出很多不符合常理的荒唐結論。我們先來看下倖存者偏差的故事來源。二戰期間,為了加強戰鬥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
  • 倖存者偏差,一個活著就要明白的事!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倖存者偏差最早是在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被一名叫做西塞羅的政治家提出的。倖存者偏差的核心論點是成功者的單方面特徵不具有現實說服力。今年有一道高考題說的是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盟軍和德軍交戰,空戰頻繁。盟軍發現自己的空軍受損嚴重,於是就開始研究怎麼將自己作戰的飛機加強一下護甲。
  • 倖存者偏差,看不到的真相最致命
    那什麼是「倖存者偏差」?1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2000多年前古羅馬一名叫做西塞羅的政治家提出。這說明偏信「倖存者偏差」只會導致更多的不幸,只有看到「倖存者偏差」背後的邏輯錯誤,才有可能阻止更多不幸的發生。
  • 倖存者偏差:小飛的第一本書
    例如,他發現了一條生活中常常用來被人們忽略的認知偏差。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什麼?倖存者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人們又稱其為 "生存者偏差" 或 "存活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
  • 疫情之下,倖存者偏差
    銳眼觀天下,毒舌鑑是非 ——倖存者偏差——執筆:賈也編輯:門人1你我皆倖存者疫情是一面照妖鏡,將人間的魑魅魍魎照出了原形。我們有些人的表現,還是一而貫之,一如既往的,百年乃至千年不變——要麼他人遇難是幸災樂禍;要麼習慣思維是甩鍋轉嫁。
  • 股市中的倖存者偏差
    來源:雪球倖存者偏差,指的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因為死人不會說話),此資訊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同的偏差。倖存者偏差,是由優勝劣汰之後自然選擇出的一個道理:死人不會說話。人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