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閱使是北洋政府初期,袁世凱設置的一個針對當時擁有兩省以上地盤的軍閥授予的職位,和清朝的總督差不多。雖然比督軍大,但也就是一糊弄人的官職,只在歷史上出現了12年。
由於出現時間太短,北洋政府當時設立了很多類似於巡閱使的職務,而很多人對於巡閱使的耳聞,則是因為張作霖、張勳、徐樹錚這些人,他們全是袁世凱親封的什麼東北三省巡閱使、長江巡閱使,其實只是虛名,實名還是他們手裡的軍權。
拿徐樹錚來舉例,他所做的事很多人都知道,曾在北洋軍閥時期輔佐段祺瑞三造共和,操縱國會選舉,逐漸執掌政權,還管理著我國西北地區的內外蒙古事務,並全力籌劃了收復外蒙古的重大計劃。
辛亥革命時期,外蒙古在俄國庇護下獨立,後又取消獨立,改為自治,中華民國僅享有宗主權的空名。收復外蒙古不僅是當時中國人民的願望,也是外蒙古許多愛國王公的願望,還是徐樹錚的最大願望。
要知道,雖然外蒙古資源略為貧瘠,但是它仍然是當時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面積達180萬平方公裡。
1919年起,在得到段祺瑞政府許可後,他就開始進行備戰演習,成立專門指揮部,不斷派人搜集資料和情報。
得到消息的外蒙古政府,自然不想讓徐樹錚輕易如願,便派出代表團進行商談。外蒙古政府竟然提出了高度自治的條件,徐樹錚勃然大怒予以回斥,繼而在1919年10月23日,拉開了收復外蒙古序幕,並在十一月下旬就使外蒙古重新歸附於中央政府,僅用了22天。
以上看來巡閱使這個職位雖說很多,但是一點都不簡單。例如張作霖是東三省巡閱使,後來成為中華民國政府的首腦;策劃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復闢的張勳,擔任的是長江巡閱使,如果復闢成功他就是大清「頭號元勳」。
而徐樹錚因迫使外蒙古撤銷自治,經營外蒙,從而使外蒙回歸,已然成為民族英雄。巡閱使職位在袁世凱去世後沒幾年,於1924年全部被裁撤。
但不幸的是,在1925年12月30日,徐樹錚因槍殺馮玉祥的舅父陸建章,被馮玉祥派人暗殺於河北廊坊,終年45歲。
更可惜的是,由於蔣介石於1927年執掌國民黨後的不作為和雅爾達會議上英美蘇三巨頭的幹預,外蒙古脫離當時的民國政府版圖,從而獨立。
參考資料:
張建軍.從蒙疆經略使到熱察綏巡閱使——民國北京政府後期奉直兩系對蒙古地區的爭奪.《 CNKI;WanFang 》,2011徐櫻:《先父徐樹錚將軍事略》,《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40輯王彥民.《徐樹錚傳》:黃山書社,1993年唐德剛《袁氏當國》一書中曾提到「錯在老徐(徐樹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