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初期史達林為何看不起德國軍隊,原來是蘇聯真的太強大!

2020-12-18 無敵紫荊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軍啟動巴巴羅薩計劃,出兵500萬越過波蘇邊境突入蘇聯,對此,蘇聯人在事前一無所知。

凌晨3點,睡夢中的蘇聯領導人史達林被秘書叫醒,蘇軍將領通過電話向他報告說:「德國轟炸機正在轟炸我們的城市。」史達林被驚醒了。

難道史達林對德國人的進攻之前毫無察覺嗎?不是的。

很多關於二戰的文獻資料,都記載說,邱吉爾事前曾向史達林發出警告,說希特勒準備在1941年6月對蘇聯發動突然進攻。

1941年5月12日,蘇聯間諜、納粹軍官理察·佐爾格也向莫斯科報告希特勒準備進攻蘇聯。

但是蘇聯不但沒有絲毫動作,還加大了對德國雪中送炭式的生鐵、棉花、糧食、錳和硫磺等戰略物資出口。

對於德國飛機頻繁地越境偵察的行為,史達林也下令邊境部隊不得先開第一槍。

而且蘇聯國內的報刊、電臺接到了最高蘇維埃的通知,不得發布破壞蘇、德兩國友好的文章。

更有甚者,蘇聯在開戰前一個月,還關閉了德國佔領國挪威、比利時、希臘等國的外交使館,驅逐了他們在蘇聯的外交代表。

史達林並沒有低估德國,一直在積極進行戰爭準備。經常內部會議上提醒大家提高對德國的警惕。

史達林在1934年的蘇共十七大上就發表過這樣一段重要講話:

法西斯主義在德國取得勝利,復仇思想佔了上風,使歐洲的關係尖銳化了;日本和德國退出國際聯盟,更加推動了軍備的擴充和帝國主義戰爭的準備。」

但是史達林並不害怕德國,因為他非常自信。他的自信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

軍隊強大

史達林通過大清洗掃除了反對他的異己,特別是蘇軍中的高級將領,接任的將領對史達林軍隊忠誠,一支忠誠的軍隊戰鬥力是非常強大的,是不可戰勝的。

其實蘇軍一直在積極備戰,在戰前,蘇聯廢除了原來的民兵師,蘇軍迅速擴大到120個師,蘇軍600萬兵力,還有數量驚人的也不用部隊。

蘇軍當時還裝備以後2000萬架飛機,組建了10個軍的機械化部隊,坦克總數超過1.萬輛,加上其它坦克部隊,蘇軍的坦克數量是德軍坦克的2倍,(戰爭爆發前兩個月,被德軍摧毀的坦克就有1.9萬輛)。

工業強大

史達林鞏固政權後,工業建設步入正軌,重工業迅猛發展,成效顯著。以鋼產量為例,沙俄時期1913不安全國鋼產量為413萬噸;到了1940年,蘇聯鋼產量猛增到1832萬噸。

重工業的飛速發展,帶動了蘇聯軍工製造業的快速成長。

如果蘇聯沒有雄厚的重工業基礎,蘇聯就不可能跟納粹德國打幾年持久戰。

正是因為蘇聯工業建設戰果輝煌,蘇聯國力空前提高,史達林才有恃無恐,非常自信。他覺得希特勒對蘇聯的實力不會一無所知,不敢貿然入侵。

其實希特勒真的低估了蘇聯的經濟實力,戰爭打響之後,德軍深入蘇聯領土後才發現,在自己的地圖上沒有標記的蘇聯的城市和工業設施就有1200處。

條約後盾

德國在發動二戰前,跟蘇聯秘密籤訂了有效期為10年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商定德國向波蘭進攻時,蘇聯進行配合,然後兩國瓜分波蘭。

在史達林看來,希特勒之所以跟史達林籤訂這個條約,就是認為德國實力有限,短時間內沒有能力、至少是一時半刻沒有能力跟蘇聯開戰,才會讓蘇聯在波蘭分到一杯羹。

而且希特勒還是個重合同、守信用的主,履行了條約義務,讓蘇聯如願以償,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的大片領土。

氣候判斷

誰都知道,蘇聯冬季嚴寒不適合大兵團作戰。

史達林因此認為,即使希特勒向蘇聯發動進攻,再著急也要在春季。

因為蘇聯國土廣袤、幅員遼闊,秋天發動進攻,戰爭不會很快結束,肯定會拖到冬天,對德軍不利。

既然當時1941年春季已經過去,德國人再早也要在1942年春天進攻,到那時候,蘇軍再作備戰也不遲。

東部無憂

史達林最怕的是兩線作戰,也就是說德國入侵蘇聯的時候,日本在遠東地區弄出么蛾子,對蘇聯落井下石。

所以史達林未雨綢繆,高瞻遠矚,在1941年4月13日,跟日本籤訂了在戰爭中相互保證中立的《蘇日互不侵犯條約》。

這就解除了未來蘇德開戰時蘇聯兩面受敵的後顧之憂,可以在德軍入侵的時候專心致志反抗入侵,所以史達林鎮定自若。  

總而言之,蘇德戰爭爆發之所以出乎史達林意料,不是史達林輕敵,是希特勒太狂妄了。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日本為何不支援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我太難了
    在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悍然發動對蘇戰爭。戰爭初期,以德國為首的納粹勢力屢屢突破蘇聯防線,直到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爆發,蘇聯憑藉龐大的戰略縱深和無數的人力物力投入,蘇聯的潰敗得到緩解,納粹德國的進攻勢頭受到遏制,陷入膠著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戰場優勢逐漸衰落,為了緩解戰場壓力,迫切需要日本法西斯的加入,從東方對蘇聯發動進攻。
  • 蘇德戰爭前,希特勒的哪些準備,讓史達林認為德國不會進攻蘇聯?
    就算德國保密工作做得再好,也不可能一點風吹草動都洩露不出來吧? 實際上,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的情報部門所收集到的各項情報,都顯示著德國即將進攻蘇聯。情報是這麼說,但大多的蘇聯高層,尤其是史達林不相信啊。 不得不說,希特勒真的是一個演戲的天才。如果不是希特勒在戰爭爆發前做了大量的偽裝,說不定史達林還真會察覺到不對勁。
  • 蘇聯史上最大慘敗——基輔戰役,印證了史達林初期戰略的失誤?
    二戰時期的基輔戰役被認為是蘇聯損失最大的一次戰爭。基輔戰役是史達林的一次重大戰略失敗德國軍隊從8月7號開始包圍基輔,在9月16號形成合圍之勢,在這個時候蘇軍西南戰區總司令布瓊尼元帥為了保存實力,決定違背史達林的計劃進行全面撤退。然而史達林卻讓他頂住。不過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當時德軍的進攻太過於兇猛,應該避其鋒芒,拉長戰線,消耗德軍。當時就連朱可夫也不認同史達林的觀點。
  • 二戰時期,蘇聯為何有那麼多「叛徒」呢?
    但是其實漢奸多的也不止我國,蘇聯也是如此。二戰時期,蘇聯為何有那麼多「漢奸」、「叛徒」呢 ?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現在很多人看到我國近代那麼多漢奸,幫助西方侵略者欺壓百姓,都會說我國出漢奸。甚至很多人擔心,一旦未來再起爭端,可能漢奸還會很多。但是其實這都不必擔心,因為漢奸並不是我國都有,很多國家漢奸都很多。最典型就是蘇聯,那是漢奸遍地。
  • 蘇德戰爭初期,蘇聯有近300萬大軍,為何還潰不成軍?原因很現實
    世界第二次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造成將近9000萬軍民的傷亡,5萬億美元付諸東流,二戰最大的戰場,應當就是蘇德戰場了,雙方均投入了數百萬的部隊,數千架飛機坦克大炮,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發動大軍,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展開了進攻,讓人疑惑的是,蘇聯在戰爭初期,尚未動員的時候,已經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有了百萬的軍隊
  • 希特勒明知兩線作戰的危害,為何還攻打蘇聯,原來是被蘇聯逼急了
    1939年,籤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大家都知道,德國在1941年6月22日大舉進攻蘇聯,發動了二戰歷史上最慘烈的蘇德戰爭。 當時的局勢真的適合蘇德兩國開戰麼?難道希特勒沒有吸取一戰時期,德國兩線作戰失敗原因麼? 針對這個問題,我給大家來分析一下蘇德戰爭爆發前的形式。
  •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為何不東西兩面夾擊蘇聯?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是盟國,但更多的是政治意義上的結盟,在軍事上還是各自為戰。戰爭初期,雙方開局打的都不錯。德國橫掃大半個歐洲,連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都被按在地上摩擦,龜縮在英倫三島瑟瑟發抖。實際上,在二戰當中,德國和日本曾經有過這樣的計劃,他們把會師的地方定在了中東地區。時任德國陸軍參謀哈爾德回憶到:希特勒曾經給他說過,要把兵力進行分散,然後穿過伊朗進駐到波斯灣,和日本的軍隊在印度洋地區進行會師。
  • 二戰蘇聯逃兵為何這麼少?史達林這2個辦法,誰也不敢有念頭
    導語:二戰蘇聯逃兵為何這麼少?史達林這2個辦法,誰也不敢有念頭眾所周知,真實戰場是很殘酷的,到處都能夠看見士兵倒下的身影,在這裡生命就如同草芥,面對機槍火炮的打擊,凡胎肉體能夠做的就是祈禱能夠躲過去,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辦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衝鋒在前線的士他們其實也是害怕的,沒有人能夠戰勝死亡帶來的恐懼,但為了對付敵人,他們沒有選擇。
  • 為何二戰中德國與蘇聯難免一戰?
    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個在二戰中打得這麼激烈的國家,一開始確實共同瓜分波蘭的同盟。蘇聯和德國在戰前就已經籤署了秘密約定,如果德國元首沒有穩住蘇聯這邊,他也沒有膽量發動大戰,至於他為何會把槍口對準曾經的盟友蘇聯,這就有很多說法了。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之一,蘇聯和德國要是能一直保持同盟,可能戰爭的結果就會改變。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蘇德邊境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德國坦克,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此時還沉浸在夢中的蘇聯士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德軍俘虜。
  • 二戰蘇德戰爭,史達林為何對巴巴羅薩行動表現沉默?美好願望落空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人們驚訝地發現,史達林不僅在戰前對德國可能的入侵表現泰然,而且在德國三路大軍閃擊蘇聯後,仍然表現出鎮定自若的樣子,甚至戰爭打響後十天才發布全國動員令。史達林為何在大軍壓境大廈將傾的危難時刻,還要表現出如此從容的姿態,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二戰的蘇聯到底有多可怕?德國想贏,幾乎是沒有可能的!
    用老對手史達林的話來說,希特勒根本不算政治家,而是一名賭徒。可即便是賭徒,也知道軍力和國力在戰爭、尤其是一場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性。德國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後,截至1939年9月,德國軍隊早已突破《凡爾賽和約》10萬人的限制,一躍成為世界上最龐大和強大的軍隊之一。彼時的美國軍力只有世界第7,甚至某些方面還不如波蘭。
  • 德國敗局已定,為何蘇聯還要強攻柏林,以至於讓30萬士兵送死
    事實上,德國高層中已經出現了投降的聲音。當時的德軍後勤補給,已經被完全切斷。哪怕蘇聯人不進攻,他們也堅持不了太久。並且儘管德國仍有80萬軍隊鎮守柏林,但這些士兵大都是剛剛招募的新兵,甚至還有不少老弱殘兵,他們肯定守不住柏林。只不過,德國更希望向美英投降。畢竟從意識形態的角度來說,德國和美國、英國顯然要更為接近。
  • 二戰中國傷亡3500萬,蘇聯傷亡4640萬,為何反差那麼大?
    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初期投入的總兵力只有200萬不到,戰況最激烈之時投入的峰值也達不到500萬。據統計,二戰中日雙方投入總兵力不到1000萬人,傷亡人數卻僅次於蘇聯,戰況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 蘇聯「軍神」朱可夫:狂虐日本軍,力挫希特勒軍隊,讓史達林低頭
    說起二戰,最精彩的就是蘇德戰場,其中最讓人佩服的將領,就是蘇聯「軍神」朱可夫。朱可夫在二戰蘇德戰場中採取的一系列戰略措施使得蘇聯成功地擊敗了德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第一位蘇聯元帥,也是公認蘇聯最有才能的將領。
  • 二戰時期,假如美國沒有參戰,英國和蘇聯能打贏德國嗎?
    導語:二戰時期,假如美國沒有參戰,英國和蘇聯能打贏德國嗎?眾所周知,二戰前期美國是沒有參與戰鬥的,他參戰的契機在於「日本突襲珍珠港」。美國的加入,緩解了各大戰線的壓力,日德兩國不得不增添兵力,抵擋同盟國軍隊的反撲。希德勒聽到這個消息時也是氣得不行,他十分害怕美國參戰,一直不去主動招惹,結果日本就如此堂而皇之的拉他下水,簡直就是「豬隊友」般的操作。後續大夥應該都知道了,美國摧枯拉朽的攻勢,日軍招架起來十分吃力,初期建立的優勢慢慢丟失,隨後走上失敗的邊緣。
  • 史達林不敢清洗的軍隊,出了五位蘇聯元帥,朱可夫只是其中的小弟
    第一騎兵軍,堪稱是蘇聯歷史上最具榮耀的一支軍隊,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這支軍隊出現了布瓊尼和伏羅希洛夫兩位紅軍元帥,並且這兩人成為大清洗中唯一倖存下來的蘇聯元帥,在二戰中,曾在這支軍隊服役的鐵木辛格、朱可夫以及羅科索夫斯基都快速成長為紅軍新的領袖,是什麼樣的能量,讓第一騎兵軍,成為蘇聯軍隊高層的共同故鄉呢
  • 二戰閃擊戰所向披靡,為何說不是德國一己之力?放鬆警惕幫了大忙
    1933年希特勒成為公眾人物以後,他審時度勢充分利用了德國民眾的憤怒心態和不做英法奴隸的願望,從而贏得了領導力。一些人認為,德國發動二戰,能夠用閃擊戰徵服西歐各國,甚至差點打敗蘇聯,是因為德國當時的軍事實力強大,其裝甲閃擊戰無人能比。如果真這麼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
  • 德軍閃電突襲,史達林為何措手不及?「大雷雨計劃」是否真存在?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突然出動大軍向蘇聯發動進攻,此戰由於太過突如其來,蘇聯一時毫無防備,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但是人們所不知道的是,假如德國沒有率先出手,面對的將是蘇聯突如其來的進攻,結局或許完全相反,那麼此時的蘇聯究竟在做什麼呢?
  • 二戰時,德國明明是侵略者,為何蘇聯老百姓卻將德軍當成救星?
    在二戰的時候,希特勒橫掃和整個歐洲大陸,唯獨只有英國逃過了一劫。當時在德國佔領了法國之後,便開始劍指蘇聯。很多人對於希特勒的想法非常的不解,因為當時就算是德國所有的工業實力還有農業生產力量加起來,還是和蘇聯差了一截,不知道德國為什麼有進攻蘇聯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