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初期,蘇聯有近300萬大軍,為何還潰不成軍?原因很現實

2020-12-22 騰訊網

世界第二次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造成將近9000萬軍民的傷亡,5萬億美元付諸東流,二戰最大的戰場,應當就是蘇德戰場了,雙方均投入了數百萬的部隊,數千架飛機坦克大炮,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發動大軍,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展開了進攻,讓人疑惑的是,蘇聯在戰爭初期,尚未動員的時候,已經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有了百萬的軍隊,為何戰爭初期還會淪陷大量國土,節節敗退,潰不成軍呢?原因其實很現實,蘇聯的軟實力根本比不上德國。

首先來看下打仗爆發前蘇聯人的實力,從1933年開始,到1937年,蘇聯完成了自己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國家工業的產量和技術大幅度的提高,1937年,他的工業產量僅次於德美英,從1938年開始,蘇聯的飛機已經達到了7500架,這個數字在德國開戰前進一步增加。坦克的數量也指數級別的上升,到了1940年,已經有兩萬多輛坦克服役,前線也部署了將近300萬大軍。這完全表明,蘇聯在為戰爭而做充分的準備。

我們再來看下希特勒,儘管他和蘇聯籤下《互不侵犯條約》,但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一書當中,多次表達過要侵犯蘇聯的跡象,他曾表示斯拉夫人是和猶太一樣的「劣等民族」,並表示德意志應當向東發展,擴充自己的生存資源。蘇聯自然也不可能因為一張薄薄的紙而放棄對德國人的警惕,可是為何還是說它沒有準備好呢?

可以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式,當時的德國,剛剛將勢力輻射到了整個西歐大陸(西班牙是親納粹國家),英國成為了最後的海上碉堡,雖然1940年至1941年納粹德國對英國發動的大規模空戰失敗,空軍的實力受到了極大的損耗,但是陸軍的底蘊依然處於鼎盛,全世界,就連很多德國將軍都認為,希特勒接下來的部署,應當是準備進行大規模的登陸作戰,然而希特勒卻突然調轉槍頭,迅速集結包括僕從國在內的550萬部隊,惡狠狠地撲向了蘇聯。

這是讓人出乎意料的,很多人認為,希特勒的決策出現了錯誤,如果他能夠一舉打下英國,這樣掉頭打蘇聯就沒有了後顧之憂,然而希特勒真的預判錯了嗎?有些資料顯示,希特勒在攻打英國的時候,蘇聯也緊鑼密鼓的調集部隊前往波蘭的佔領區,共有268萬大軍,雖然坦克和飛機的型號多有老舊,t-26、t34坦克大炮達到了2.2萬輛,還有5000架飛機,最意味深長的是,蘇聯的機場修築在佔領區前沿,而這在軍事裡,作出的是進攻部署。

史達林在開戰前,他曾經多次認為德國不會進攻蘇聯,對於邱吉爾首相發過來的警告也認為是英國故意的挑撥離間,那麼問題來了,他在邊境部署這些部隊幹啥呢?不管怎麼說,德國的進攻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蘇軍雖然有大量的人員,卻根本沒有準備,既沒有挖戰壕,也沒有建築碉堡,而且軍隊之間紀律性差,指揮混亂,坦克飛機數量即便超過德國,性能也根本比不上。

史達林在之前的蘇聯大清洗運動中,處決了一大批有經驗的蘇聯軍官,這也導致蘇聯無人可用,在德國入侵前,蘇聯入侵芬蘭的冬季戰爭中,俄國人明明有著碾壓的優勢卻被芬蘭打得抱頭鼠竄,付出巨大傷亡,以慘勝結束,這也讓希特勒看到了這個表面巨人底下的虛弱,再加上蘇聯很多農民對史達林的經濟改革也頗有不滿,德國人入侵的時候,竟然不少人視他們為解放者,還有蘇聯部隊倒戈,這樣一來蘇聯前期的慘敗也在所難免了。

相關焦點

  • 蘇德戰爭中德國為何兵敗蘇聯?主要原因是準備不足
    文/寂寞的紅酒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550萬大軍分三路全面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戰爭初期,德國一路勢如破竹,打的蘇軍節節敗退,一直打到莫斯科郊外。不過最終德國人還是功虧一簣,在戰爭中被蘇聯人翻盤,輸掉了戰爭。德國失敗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德國人準備不足。
  • 蘇德戰爭前德國全面碾壓蘇聯,蘇聯被吊打並非偶然
    文/寂寞的紅酒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550萬大軍突襲蘇聯,蘇德戰爭一觸即發。蘇德戰爭是一場鋼鐵洪流的決戰,是一場世界頂級工業強國之間的對決。戰爭拼的是工業,打的是國力,德國在戰爭初期打的蘇聯毫無還手之力,蘇聯丟掉了半壁江山。那麼德國為何能吊打蘇聯?
  • 看看蘇德戰爭前蘇聯在幹啥,就知道德國為何要打蘇聯
    文/寂寞的紅酒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550萬軍隊全面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對於蘇德戰爭爆發的原因,人們向來眾說紛紜,一直爭執不休。但實際上,看看蘇德戰爭前蘇聯在幹什麼,就知道德國為何要打蘇聯?首先,在戰略態勢上,蘇聯人表現的非常強勢。
  • 希特勒明知兩線作戰的危害,為何還攻打蘇聯,原來是被蘇聯逼急了
    當時的局勢真的適合蘇德兩國開戰麼?難道希特勒沒有吸取一戰時期,德國兩線作戰失敗原因麼? 針對這個問題,我給大家來分析一下蘇德戰爭爆發前的形式。 可是,在西線戰爭還沒有結束之際,希特勒的納粹軍隊,還是吹響了攻打蘇聯的號角。 希特勒的大軍終於又一次地開始了兩線作戰,德國軍隊的將領們,都清楚希特勒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然而,希特勒何嘗又不知呢。
  • 死亡2700萬,傷亡6000萬,二戰時期蘇聯為何死傷如此慘重?
    但二戰因戰死亡的人數,中國還不是排第一位的,還有一個國家比中國傷亡還重,這就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的死亡人數竟然多達2700萬人!傷亡總計6000萬人!這使得蘇德戰爭成為20世紀全世界傷亡最慘重的戰爭。這個數字可真的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當時蘇聯全國兵役適齡(16歲至40歲)男子幾乎全部非死即殘。
  • 蘇芬戰爭,百萬蘇聯大軍為何拿不下小小芬蘭,還差點被反殺?
    蘇芬戰爭的原因與背景要說芬蘭這個國家,原本就與俄羅斯帝國有著剪不斷了還亂的關係,17世紀的時候,芬蘭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當時屬於瑞典王國,而瑞典在後來和俄羅斯帝國發生的北方戰爭中戰敗,並於1809年和俄羅斯爆發的芬蘭戰爭中再次戰敗,導致芬蘭從瑞典獨立出去,成立了附屬於俄羅斯帝國的芬蘭大公國,知道1917年的時候,由於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
  • 二戰時德國軍紀比日本好得多,蘇德戰場上蘇聯為何有這麼大傷亡
    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破壞力最強、財產損失最多、人口傷亡最多的戰爭。拋開其他方面不看,光是人口傷亡狀況都讓人震驚,整個二戰有9000多萬人口傷亡。其中最多的就是我國的抗日戰爭和蘇聯的衛國戰爭。蘇聯傷亡佔人口比例比我國嚴重的多。我們看一下具體數據就知道了。我國當時有4億多人口,傷亡3500多萬,傷亡比例不到十分之一。
  • 蘇芬戰爭時的蘇聯有多強大,為何會在芬蘭吃癟
    文/寂寞的紅酒蘇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是二戰中的反法西斯主力。二戰中,蘇聯表現出了強大的戰爭潛力,連德國人都敗在了蘇聯人的手中。不過在蘇德戰爭前,強大的蘇聯竟然在芬蘭吃了癟,被小小的芬蘭打的損兵折將,不禁讓人大跌眼鏡。
  • 蘇聯這麼強大,德國為什麼還要發起蘇德戰爭?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了五百五十萬軍隊,對蘇聯進行全面攻打,蘇德戰爭爆發。德國引以為傲的閃電戰也就在這時失效,戰無不勝的德軍就此全盤皆輸,最後被蘇聯反攻柏林。很多人不了解,為什麼在歐洲戰場節節勝利的德國,非得和蘇聯硬碰硬呢?要知道,當時的蘇聯人口高達2億,國土面積達到了2000多萬平方千米,是全球第二大工業強國。德國一個月能造出二百三十輛坦克,但蘇聯卻可以製造1500輛。
  • 蘇德戰爭前,希特勒的哪些準備,讓史達林認為德國不會進攻蘇聯?
    蘇德戰爭前,希特勒的哪些準備,讓史達林認為德國不會進攻蘇聯?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帶著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等國家,開始巴巴羅薩行動,一共集中550萬軍隊,兵分3路向蘇聯發動全面進攻。
  • 二戰德國為何入侵波蘭?波蘭又為何潰不成軍?
    波蘭走廊是波蘭北部的一個狹長區域,這讓波蘭有了出海口,但也把德國祖先的龍興之地,條頓騎士團的故鄉東普魯士隔離開來。此外波蘭還強佔了百分之九十人口都是德國人的但澤市,因為這兩個原因1920年代的德國比起英法更加討厭波蘭,德國上下都有一種向「波蘭復仇」的心態。
  • 二戰趣聞:蘇德戰爭時,蘇聯遊擊隊還有工資?是的!比軍隊還高
    在沼澤中行軍的蘇聯遊擊隊 在大多人的印象當中,各個國家的遊擊隊,不管是自發形成還是軍隊組織起來的,一般來說在戰爭期間是沒有什麼固定收入的。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凡事都有例外,這就是蘇德戰爭期間的蘇聯遊擊隊。當然,不可否認蘇聯遊擊隊的形成除了蘇聯當局大力支持,蘇聯人的愛國主義情懷一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並沒有什麼可值得懷疑的。但是除此之外,物質方面的因素確實也是促使很多人加入遊擊隊的重要原因。畢竟,愛國主義和吃飽飯並不矛盾。甚至在某種角度上講,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 二戰中國傷亡3500萬,蘇聯傷亡4640萬,為何反差那麼大?
    這場大戰持續了六年時間,所有參戰國家哀鴻遍野、生靈塗炭,當時由蔣介石領導作戰的中華民國戰後傷亡人數高達3500萬,而在歐洲東線主戰場中,蘇聯的傷亡人數達到驚人的4640萬,也是在二戰中傷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二戰時期中國大約有4億人口,是蘇聯人口的兩倍之多,戰後傷亡人數卻意外少於蘇聯,難道德軍的殘暴程度要高於日本?其實不然。
  • 波蘭有百萬大軍,還曾打敗蘇聯,為何二戰時德國首先進攻波蘭
    但在戰爭開打之前,肯定不會有人相信波蘭會在短時間滅國。要知道,當時的波蘭共30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2個摩託化旅,總兵力達到了恐怖的100萬。並且在20年代,波蘭還和蘇俄在戰場上硬碰,絲毫不落下風。當時的波蘭陸軍司令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曾說:「一旦波蘭與德國發生戰爭,德國將無法迴避,波蘭人將在三天內佔領德國。」
  • 蘇德戰爭,德國為何打不贏史達林格勒會戰?蘇聯最後的精神所在!
    蘇德戰爭初期,納粹德國確實打了很多勝仗,使得蘇聯疲於應付,甚至如果幾大主要城市全部淪陷以後,蘇聯就只能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蘇聯當時主要的政治經濟中心基本都落入納粹德國之手,但是史達林格勒的會戰納粹德國元氣大傷,並且在蘇德戰場維持了戰略牽制,並最終等到了戰略反攻,為什麼?
  • 蘇聯二戰傷亡4600萬超過中國,並非德軍比日軍兇殘,另有三大原因
    二戰蘇聯軍民傷亡巨大的最主要原因,其實是由於工業水平的差距,造成蘇德戰爭的實際規模遠遠大於我們的抗日戰爭。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最多時投入兵力是500餘萬(含八路軍和新四軍的部隊,以1944年為基準),另有民兵和地方武裝200萬人,亦即中方武裝人員峰值為700餘萬。而日軍最多時在關內外一共投入200多萬兵力,同時還有100多萬可恥的偽軍,兵力峰值為300餘萬。雙方加一起也就是1000萬人的規模,是蘇德戰場峰值的一半,就不要說重型武器的數量了,這就是差距。
  • 二戰納粹德國投降時,還剩下300萬大軍,為何不反攻?原因很簡單
    一戰結束後,納粹德國因為不滿一戰的《凡爾賽》條約和各種因素,對世界各國挑起戰爭,從而導致了二戰的發生。納粹德國不僅是二戰的發起者,更對猶太人犯下了罪惡滔天的罪行。當時的德軍雖然計劃性很強,但最終因為和世界人民站在對立面,所以最終德軍輸掉了戰爭。
  • 二戰蘇德戰爭,史達林為何對巴巴羅薩行動表現沉默?美好願望落空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人們驚訝地發現,史達林不僅在戰前對德國可能的入侵表現泰然,而且在德國三路大軍閃擊蘇聯後,仍然表現出鎮定自若的樣子,甚至戰爭打響後十天才發布全國動員令。史達林為何在大軍壓境大廈將傾的危難時刻,還要表現出如此從容的姿態,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蘇德邊境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德國坦克,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此時還沉浸在夢中的蘇聯士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德軍俘虜。
  • 發動柏林戰役前,德國敗局已定,蘇聯為何還要浪費30萬兵力?
    柏林會戰,亦稱柏林戰役,是二戰中蘇德戰場,蘇聯實施的最後以此戰略性進攻的戰役。1945年4月16日,蘇聯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270個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共250萬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