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聯逃兵為何這麼少?史達林這2個辦法,誰也不敢有念頭

2020-12-16 迷彩前沿

導語:二戰蘇聯逃兵為何這麼少?史達林這2個辦法,誰也不敢有念頭

眾所周知,真實戰場是很殘酷的,到處都能夠看見士兵倒下的身影,在這裡生命就如同草芥,面對機槍火炮的打擊,凡胎肉體能夠做的就是祈禱能夠躲過去,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辦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衝鋒在前線的士他們其實也是害怕的,沒有人能夠戰勝死亡帶來的恐懼,但為了對付敵人,他們沒有選擇。

有時候信仰的力量也很偉大,給予士兵一往無前的勇氣。不過即便是再怎麼強大的軍隊,都難免會有逃兵,這是無法杜絕的事情,但這一支軍隊卻鮮少有,整場戰爭下來,幾乎沒怎麼聽說過,這支軍隊就是蘇軍,那麼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答案其實跟史達林使用的方法有關,對自己人太狠。

首先第一招是設立監督隊,他們的任務就是負責監視士兵動向存在的,在衝鋒的時候要是有士兵臨陣逃走,那麼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扣動手中的扳機,將他給擊殺掉。簡單來說蘇聯士兵那時候,如果不去對付敵人,就會被自己人給擊斃,幾乎沒有任何退路可言,電影《兵臨城下》中已經展現出來了。

第二種是連帶責任,說到這裡很多軍迷都明白了,其實說白了就跟古代的誅九族是一樣的,士兵要是變成逃兵,那麼家人也會有責任,如果士兵陣亡或者是被俘,那麼家人將會成為替代他罪行的人,士兵們壓根沒得選。

在這等情況下,試問哪個士兵敢做逃兵?就算逃也逃不了過久,不管是落在敵人手裡還是自己人手裡,都不會好受,因此蘇聯士兵們只有將敵人打敗一條路可以走,完成任務自己不用死,家人也不會遭殃,然而在殘酷的戰場上,沒有無可匹敵的運氣是做不到的。

相關焦點

  • 二戰蘇聯270號命令有多殘忍?史達林:後退一步,軍官就地處決!
    大家都知道,蘇聯為二戰的勝利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戰爭向來都是你死我活,面對生離死別,人性體現地淋漓盡致。每每看到蘇聯在二戰前的所作所為,很多人都會提到史達林的大清洗運動,這場清洗對蘇軍的影響是驚人的。 清洗運動中,有數百名少將、中將、上將、大將等軍方高級軍官被處決,尤其是圖哈切夫斯基被殺實在太可惜,他是蘇聯最早的五名元帥之一、最為傑出的軍事戰略學家,有「紅色拿破崙」之稱。如此多軍官遭清洗,也是在戰爭初期蘇聯在德軍進攻下潰不成軍的最重要原因。
  • 二戰初期史達林為何看不起德國軍隊,原來是蘇聯真的太強大!
    其實蘇軍一直在積極備戰,在戰前,蘇聯廢除了原來的民兵師,蘇軍迅速擴大到120個師,蘇軍600萬兵力,還有數量驚人的也不用部隊。蘇軍當時還裝備以後2000萬架飛機,組建了10個軍的機械化部隊,坦克總數超過1.萬輛,加上其它坦克部隊,蘇軍的坦克數量是德軍坦克的2倍,(戰爭爆發前兩個月,被德軍摧毀的坦克就有1.9萬輛)。
  • 關於史達林我們不知道的事,成就了蘇聯也毀滅了蘇聯
    1、史達林並不是俄國人,而是喬治亞人。史達林執政後,在蘇聯進行了多次大清洗。對於很多少數民族,史達林都把他們發配到其他地方。很多人以為史達林是俄國人,所以對其他少數民族才是歧視。然而事實上,史達林是喬治亞人,並不是俄國人。可以說這件事還是很讓人想不通的。
  • 二戰蘇德戰爭,史達林為何對巴巴羅薩行動表現沉默?美好願望落空
    首先,史達林把蘇德友好條約作為緩衝,其真實意圖是穩定東歐。從前蘇聯的歷史和老沙俄的來龍去脈看,沙俄帝國與大英帝國一直是潛在對手,不僅老沙俄時代就是到了現在也沒消停,這是個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可蘇聯與德國的關係似乎還沒有那麼差。
  • 蘇聯2號人物貝利亞,在史達林去世後,為何未能接班而被處決?
    不過這個名字在曾經的蘇聯,一度卻是讓人聞風喪膽的人物,在史達林統治蘇聯時期,貝利亞一直是蘇聯響噹噹的人物,史達林是明面上的一把手,而貝利亞卻是他身後的一把利劍。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2號人物,大權在握,又深得史達林賞識,這樣的人在史達林時期並不多。
  • 波蘭與俄羅斯是世仇,二戰後,蘇聯為何不把波蘭納入版圖?
    雖然二戰後,波蘭成為蘇聯的衛星國,也是華約組織成員。但波蘭對俄羅斯之恨是刻骨的。外界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歷史上波蘭與俄羅斯仇恨這麼大,為何俄羅斯不直接吞併波蘭,納入其版圖呢? 德國因素 其實俄羅斯歷史3次滅亡波蘭,主要是三次瓜分有關。但三次瓜分,都與德國有關。
  • 史達林不敢清洗的軍隊,出了五位蘇聯元帥,朱可夫只是其中的小弟
    第一騎兵軍,堪稱是蘇聯歷史上最具榮耀的一支軍隊,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這支軍隊出現了布瓊尼和伏羅希洛夫兩位紅軍元帥,並且這兩人成為大清洗中唯一倖存下來的蘇聯元帥,在二戰中,曾在這支軍隊服役的鐵木辛格、朱可夫以及羅科索夫斯基都快速成長為紅軍新的領袖,是什麼樣的能量,讓第一騎兵軍,成為蘇聯軍隊高層的共同故鄉呢
  • 「世界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從史達林模式到蘇聯解體
    二戰後的兩極格局,是政治上的兩極,經濟上也有兩條線,社會主義陣營是一條單獨的線,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是蘇聯,但是蘇聯的經濟體制是有著重大缺陷的,只不過,史達林體制這種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它有利於應對突發事件,應對災難性後果,所以在搶險救災和抵抗外國侵略方面,史達林體制好用的很,從1927年到1937年蘇聯的兩個五年計劃之後,蘇聯經濟飛速發展,尤其是在重工業方面
  • 二戰時期,蘇聯為何有那麼多「叛徒」呢?
    而我國近代百年國恥,產生了幾百萬的漢奸,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國近代的悽慘,跟這龐大的漢奸也脫不了干係。但是其實漢奸多的也不止我國,蘇聯也是如此。二戰時期,蘇聯為何有那麼多「漢奸」、「叛徒」呢 ?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現在很多人看到我國近代那麼多漢奸,幫助西方侵略者欺壓百姓,都會說我國出漢奸。甚至很多人擔心,一旦未來再起爭端,可能漢奸還會很多。
  • 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支持?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全面武裝,對朝鮮展開迅猛的攻擊,曾一度攻打到鴨綠江邊,為了保家衛國,中國志願軍出動趕赴朝鮮與「聯合國軍」開展殊死搏鬥,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強烈支持?
  • 關東軍兩次暗殺史達林為何失敗?叛逃蘇聯情報官與紅色間諜的對抗
    這是他對待男性犯人的方法,如果是女性犯人,他還會用更加卑鄙的手段。極度絕望的留希科夫決定利用自己手中的情報報復甦聯。他告訴日本人,蘇聯在遠東有三個情報系統,分別是屬於內務部的國家安全局、屬於軍隊的情報局、屬於世界共產黨委員會的國際情報局。除了自己負責的內務部安全局外,另外兩個分別由代號「萊歐」與「高」的人領導。
  • 史達林用了哪些手段,將社會主義的蘇聯變成了一個霸權主義國家?
    然而,列寧執掌蘇聯的時間並不長,隨著史達林的登臺,蘇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始變質了,蘇聯的霸權主義思想萌發。那麼,史達林究竟對這個國家做了什麼呢?(圖)革命導師列寧為了實現蘇聯的霸權,史達林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蘇聯為核心建立一個陣營。這種想法在蘇聯建立之初便有過施行,列寧創建的共產國際曾經是一個陣營的雛形。
  • 史達林為何聽從美國建議,以「三八線」為界,而不是「三七線」?
    可你有沒有想過,為啥非要以「三八線」為界,而不是「三七線」或者「三六線」呢?其實,這跟史達林的一個決定有關,不過,這個決定卻讓他後悔得直拍大腿! 以當時的形勢來看,蘇聯就算不答應,美國也沒轍,就算蘇聯同意與美國分享,但是要將分界線推到「三七線」、甚至是「三六線」也完全有可能。可美國人提出以「三八線」為界時,史達林為何爽快的答應了呢?
  • 前有敵軍後有督戰隊,橫豎都是死,為何逃兵不敢攻擊人少的督戰隊
    相信大家都會無比糾結,當逃兵也許能活下來,但這是最羞恥的事情;可面對死亡,又有幾個人能毫不畏懼呢?那麼問題來了,當年各國軍人們明知要死,卻仍然不敢攻擊督戰隊逃跑,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首先我們來簡單解釋一下「督戰隊」,顧名思義,就是戰場上負責監督士兵作戰,防止他們逃跑的隊伍,一旦發現逃兵,督戰隊有權力直接擊斃逃兵,那麼為何會突然出現「督戰隊」呢?一切還要從一戰說起。
  • 南斯拉夫狄托到底有多牛,要建立巴爾幹聯邦,敢和史達林鬧掰?
    南斯拉夫狄托到底有多牛,竟然敢和史達林鬧掰,還要建立巴爾幹聯邦?狄托和中東歐大多數共產黨領袖不同,他一直呆在自己的國家裡。包括我們熟知的北越當時的領導人胡志明,更是基本上沒有在國內待過,不是在蘇聯就是在中國。這也導致胡志明在北越慢慢被架空,使得本土派的黎筍上臺。
  • 德軍在莫斯科凍死10萬餘人,為啥不搶蘇聯的棉衣?史達林留了一手
    從古至今,人類的發展歷程總少不了戰爭的存在,近年來隨著各國的軍事實力不斷增強,大家對於戰爭的發生也十分的忌憚,所以世界反倒變得愈加和平。但是在上個世紀,曾發生過多起戰爭,其中波及範圍最廣的一次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 貝利亞:史達林的「希姆萊」,蘇聯二號首長,功過誰來評說?
    在蘇聯民間有一個關於貝利亞的笑話,有一天史達林最心愛的菸斗丟了,他的左膀右臂貝利亞不費吹灰之力很快找到10個嫌疑人,而且這10個嫌疑人都宣布招認了,沒想到第二天史達林在沙發底下竟然找到了菸斗。這個笑話是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在蘇共二十大上,他對蘇聯其他領導人講的。
  • 君子協定:史達林造就冷戰!有蘇聯世界革命才有鐵幕演說
    但其實,這並不是歷史,只不過對美國沒有什麼好印象而已。不論是一戰,二戰還是冷戰,本質上都是其他資本主義強國之間國家利益衝突的最終結果,沒有誰是正義的,也沒有誰是被迫的,大家都是主動的。一戰開始,整個歐洲大陸的每一個國家都已經捲入進來,從外交上,政治上,經濟上相互競爭,最終爆發戰爭。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種情況就有所改變嗎?
  • 二戰期間史達林為何喜穿軍裝?細說其軍銜變化和難以啟齒的小秘密
    自己給自己授了軍銜的有史達林(蘇聯大元帥)、裕仁(陸海軍大元帥)和蔣中正(民國特級上將),這其中最喜歡穿軍裝出鏡的反而是史達林、希特勒和蔣中正,但是許多人其實忽略了史達林的軍銜變化,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吶!
  • 蘇德戰爭前,希特勒的哪些準備,讓史達林認為德國不會進攻蘇聯?
    1941年9月15日,德軍完成對蘇聯西南方面軍的合圍,經過10天血戰,蘇聯66萬人被殲滅,其中還包括6萬名軍官,以及西南方面軍的許多高層,可以說西南方面軍的指揮系統以及不復存在。 可以說在蘇德戰爭的前幾個月,希特勒將閃電戰發揮得淋漓盡致,令蘇聯付出了慘重代價。但這就有個問題,要調動550萬人的軍隊,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蘇聯事先難道一點察覺都沒發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