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繼承編:法定繼承人的範圍及繼承順序

2021-01-08 法公社

專欄《民法典(繼承編)》第8章 法定繼承人的範圍及繼承順序

《民法典》第1127條 【法定繼承人的範圍及繼承順序】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係的繼子女。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係的繼父母。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係的繼兄弟姐妹。

一、理解與適用

法定繼承人的範圍,配偶屬姻親,其餘以自己為中心,上兩代下一代,共四代,與自己血緣關係最近,也符合人的自然壽命。有男女,才有婚姻,才能延續後代。俗語:「莊稼上了場,孩子老婆一齊忙。」、「有了老婆忘了娘。」、「子不教、父子過。」所以,繼承第一順序繼承人自然是配偶、子女、父母。沒有第一順序,才輪到第二順序。

1、繼子女繼承繼父母的遺產,對生父母遺產是否有繼承權?養子女對生父母的遺產是否繼承權?

子女包含有扶養關係的繼子女,繼子女與其生父母的關係不因此而解除,也就是說繼子女有「2對父母」子女關係。繼子女既可繼承繼父母的遺產,也可繼承生父母的遺產。

2、聲明斷絕子女父母關係後,是否還可相互繼承遺產?

自然血清的父母子女關係,只能在一方死亡時,自然終止,「一紙聲明」或其他法律程序不能終止父母子女關係。擬制血清的父母子女關係可以解除,但需符合一定條件,《民法典》第1114條規定,收養人在被收養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養關係,但是收養人、送養人雙方協議解除的除外。養子女八周歲以上的,應當徵得本人同意。及第1115條規定,養父母與成年養子女關係惡化、無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協議解除收養關係。

法定繼承人

二、法定繼承人的範圍及繼承順序糾紛及對策

邢巧爾、郝海(15年前去世)夫妻共生育二女一子,即郝某1、郝凝佳和郝某2。郝凝佳終身未婚也未收養子女,已於2016年去世。郝某2與柳某結婚後生育一子,即郝某3。2008年郝某2與柳某協議離婚。郝某2於2017年去世。郝某2與郝某3共有安置房屋房屋一套,面積140平方米(含車庫20.88平方米)。

邢巧爾在2018年(92歲)立有書面遺囑一份,代書人田某(因邢巧爾不識字)、見證人左某、吉某(兩人均系郝某3母親親屬,且是一單位),遺囑明確將其所有的財產全部歸郝某3繼承。該遺囑無遺囑人籤名,有遺囑人印章一個,手印一枚。代書人、見證人均籤名,具有年月日。2019年邢巧爾去世,後郝某1、郝某3因遺產發生爭議,郝某1認為邢巧爾遺囑系偽造。

爭議1、代書遺囑是否有效?

相關焦點

  • 每日一「典」丨法定繼承人的繼承順序
    每日一「典」丨法定繼承人的繼承順序 2020-12-27 1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明年起侄、甥可代位繼承!快來看看民法典法定繼承人範圍新變化
    法院審理認為,謝某沒有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遺產應由第二順序法定繼承人繼承,遂依法撤銷了幾人事前籤訂的遺產分配協議。▲圖片來源網絡解讀繼承範圍擴大到旁系血親本案承辦法官——荷塘區法院法官尹建剛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規定,遺產繼承第一順序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
  • 秀美•普法課堂 | 【民法典專題】民法典中遺產繼承6大關鍵詞,你...
    01遺產範圍擴大原先繼承法通過列舉的方式,規定了7類可以作為遺產的財產類型。最新的民法典繼承編直接將遺產定義為「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具有更強的包容性。我們通過如下案例了解下遺產擴大範圍。04增加喪失繼承權的情況除了原來繼承法規定的4種喪失繼承權的情況外,本次民法典繼承編還增加了1種情況,即「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使得通過法定繼承分配遺產更公正公平。
  • 民法典施行後,遺產繼承將發生這些變化!
    北京市振邦律師事務所律師 劉輝➤ 專家觀點:◆ 從法定繼承的角度來看,如果父母沒有遺囑,獨生子女很難百分之百繼承遺產,與獨生子女同為第一繼承順序的繼承人還包括逝者的配偶和父母,他們都有繼承權。若父母希望確保獨生子女完全繼承遺產,立遺囑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民法典對遺產範圍採取了概括式規定,具有更強的涵攝力和更好的開放性。◆ 民法典對代位繼承制度的適用範圍從直系晚輩血親擴大到旁系血親。原來代位繼承只局限在被繼承人的子女,民法典將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也納入代位繼承,從而使得兄弟姐妹的子女也被納入代位繼承,即侄甥也可以實現代位繼承。
  • 民法典小課堂|什麼是繼承?繼承的方式有哪些?
    民法典小課堂|什麼是繼承?繼承的方式有哪些?繼承,是指自然人死亡後,其遺產依法由繼承人繼承所有的法律制度。繼承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
  • 繼承編六大條款詳解 | 學習民法典之71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生活中財產的種類豐富多樣,新的財產類型不斷出現,總則編也規定了各種財產權的種類,沒有必要在繼承編重複列明各種財產類型為遺產的範圍。因此,本條概括規定了遺產的範圍,即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
  • 楊立新:民法典繼承編草案最大亮點是尊重被繼承人的意志
    民法典繼承編草案從7方面完善我國繼承制度新華網:民法典繼承編草案對我國的繼承制度做了哪些完善?楊立新:主要有7個方面:一是對遺產範圍的界定做了規定。二是完善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事由。繼承編草案把欺詐脅迫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的,也作為喪失繼承權的事由。三是在擴大法定繼承人方面有一定進展。民法典繼承編草案規定兄弟姐妹的子女,可以代位繼承應當繼承的遺產。四是在遺囑形式方面有很大變化。
  • 《民法典·繼承編》:制度補益與規範精進
    完善法定繼承順序      《民法典·繼承編(草案)》第1127條關於法定繼承順序的規定,延續了我國《繼承法》第10條規範。雖秉持了繼承立法理念,但其應在順應人口結構變化的同時,實現繼承立法主義——「親屬繼承限制主義」的緩解。即由繼承人範圍較窄、繼承順序較少向繼承人範圍適度拓展、繼承順序適當拓寬轉變。
  • 法官解說民法典|關於繼承,這些民法典上的新規定,您可知曉?
    繼承制度關係到每個家庭的財富傳承,也關係著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故民法典的繼承編備受社會公眾關注。相比較現行的繼承法,民法典繼承編進行了哪些改動?下面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此次,民法典繼承編擴大了遺產的範圍,將遺產範圍的界定由列舉式為主改為了概括式,概括式的規定保證了立法的包容性和靈活性,更加的開放,更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二、遺產該留給誰?
  • 遺產法定繼承順序及比例是多少?
    一、法定繼承遺產的順序:1、繼承遺產的排位指的就是,當被繼承人身故以後,依法繼承其財產的人的排名順序。首批次排位:法定的夫妻關係中的另一方、當事人的孩子、當事人的父母。次批次排位:當事人的親生兄弟姐妹、自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 【開明e講堂】民法典宣講系列(六)林沛:民法典繼承編的那些新變化
    每戶家庭都可能會面對的財產繼承問題變得日益重要起來,筆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接到關於這方面的諮詢。說到財產繼承的保護和規定,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我國現行繼承法關於繼承權保護的幾個基本原則,因為這幾個基本原則也基本體現在了新頒布的民法典關於繼承編的具體內容中。因此,了解繼承法的基本原則將有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和學習民法典關於繼承的相關規定。
  • 第1072期【今日視點】民法典已實施!關於遺產繼承,這些誤解該澄清了
    獨生子女未來不能繼承父母房產?類似傳言與誤讀也多了起來。在此,我們為您澄清謬誤,解讀真相。擴大代位繼承人範圍會引發甥侄與子女爭遺產?《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條規定,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在遺產繼承方面,增加了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代位繼承,擴大了代位繼承人的範圍,使得遺產無人繼承的概率大幅降低。
  • 遺產繼承順序與遺產繼承比例是什麼樣的
    通常,繼承順序的問題僅在法定繼承中提及。因為只有在法定繼承中,繼承人才沒有安排財產。那麼,你知道我們國家的繼承順序是什麼嗎?齊家律師將在下面給你詳細解答。一.遺產繼承的繼承順序是什麼?1.首先應該看看死者是否有遺囑。如果有遺囑,則應根據遺囑執行。
  • 民法典關鍵詞|遺產管理人是誰?幹啥的?看繼承的新變化!
    繼承,關係著自然人死亡後財產的傳承,事關千家萬戶。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後,從1985年起施行的繼承法將被替代。從妥善管理遺產,到減少遺產糾紛,民法典在繼承編中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規定。在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副庭長李營東看來,在民法典繼承編的眾多變化中,創設遺產管理人制度是完善我國繼承制度的重大創新和亮點。隨著社會發展,人們所擁有的財產種類、財產形式日趨多樣化,財產狀態變得不穩定的因素和風險也日益增多。李營東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人民法院審理的各類民事案件中,繼承糾紛一直是人民群眾廣為關注的一類案件。
  • 什麼是繼承法,遺產繼承的順序是怎麼界定的呢?
    最近有一部分客戶諮詢小編繼承是怎麼回事,小編整理了一下分享給大家,接下來咱們一起看看吧!了解繼承法之前,還是要先看看什麼是繼承和什麼是遺產?繼承是指從公民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時起,按照法律規定將其遺產轉移給所有繼承人的一種法律制度。遺產是自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的公民,為被繼承人。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繼承一開始,遺產的所有權便轉歸繼承人。
  • 繼承編法律問答和案例簡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作為中國首部民法典第六編《繼承編》,對現有的《繼承法》作了大量修改。一是擴大遺產範圍不再列舉具體的遺產類別;二是新增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兩種情形;三是新增繼承人寬宥制度,以及特定情形下喪失繼承權的繼承人恢復繼承權的制度;四是代位繼承人的範圍擴大,兄弟姐妹的子女可代位繼承;五是新增自然人可以依法設立遺囑信託;六是新增列印遺囑和錄像遺囑;七是刪除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八是新增遺產管理人制度,規定遺產管理人的產生辦法、職責及權利等;九是明確收歸國有的無人繼承遺產只能用於公益事業
  • 侄子可以繼承叔叔的財產嗎?
    原標題:侄子可以繼承叔叔的財產嗎?2021年1月4日上午,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據了解,該案是民法典施行後徐州法院判決的第一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第十四條規定「被繼承人在民法典施行前死亡,遺產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其兄弟姐妹的子女請求代位繼承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條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規定,但是遺產已經在民法典施行前處理完畢的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
  • 放棄繼承遺產,必須以書面形式作出表示|民法典解讀之繼承編
    長江網12月22日訊(記者耿珊珊 實習生胡慧旻)繼承開始以後,繼承人能否放棄繼承?民法典規定,繼承人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以書面形式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才算放棄繼承。 王爺爺和張奶奶有兩個兒子。2015年張奶奶去世,王爺爺也在同年4月因病去世。
  • 叔叔去世後,侄子能否繼承他的房產?《民法典》草案解讀:代位繼承不...
    繼承制度是關於自然人死亡後財富傳承的基本制度,關係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民法典繼承編草案,對於遺產繼承、遺囑訂立等作出了修改與完善。因朱權生前未娶亦未有子女,其哥哥、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先於其死亡,故其遺產應由其弟弟繼承。朱權弟弟去世後,沒有法定繼承人或受遺贈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四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配給他們適當的遺產」「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的,歸所在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
  • 【民法典解讀】下月起,房產繼承新規來了!侄子侄女可繼承叔伯遺產...
    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變化3新增加遺囑的「寬恕」制度當繼承人做錯事後又悔改了,得到了被繼承人的諒解和寬恕,正常的家庭關係得到修復,法律就會恢復其繼承權,這就是繼承「寬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