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禪寺-多寶佛塔

2021-03-01 行者無疆滿特兒玩

       廣德寺山門
       據寺內碑載,明成化年間,襄王朱見淑的愛紀杜氏病故,襄王看中了雲居寺的風水,將愛妃葬在寺旁。雲居寺主持道圓法師大為不滿,要率眾離去,襄陽諸佛寺院紛紛上書譴責襄王,襄王無奈只好奏請皇帝出面調解。成化皇帝朱見深下了一道聖旨,讓襄王就近擇一風水寶地,王府自備工料,建寺院一座與和尚。寺院建好後,朱見深並將寺命名為「 廣德寺」。「敕賜 廣德寺」至今還在 廣德寺山門上。 

        山門前方的照壁——九龍壁,現代作品,雕工一般,不忍多看。
         廣德寺,原名雲居寺,位於湖北襄陽,寺內古木參天,寺外碧水環繞,環境幽雅宜人,寺院佔地面積4.5萬平方米,是鄂西北著名古剎。鼎盛時期,騎馬觀山門,敲鐘開齋飯。是湖北省佛教歷史上著名的十方叢林,其影響涉及鄂、豫、川、陝、贛、蘇、浙等地。1988年, 廣德寺多寶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寺院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250米,東西長180米,護寺河長達千餘米。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名「雲居禪寺」,明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由隆中遷此,因明憲宗朱見深御筆親賜「 廣德禪林」,遂一直沿襲至今。寺內原有皇禪師石塔、東山門、南山門、天王殿、伽藍殿、韋陀殿、鐘樓、鼓樓、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多寶佛塔、廂房、配房和跨院等建築,共有房屋127間。「文革」十年浩劫,廣德寺大部分殿宇被當作「四舊」拆毀,至1978年,僅天王殿、藏經樓、多寶佛塔、部分廂房存在。1991年,市政府撥專款180萬元,維修了廣德寺藏經樓、方丈院、知客樓、天王殿及山門,修復了大雄寶殿。經省人民政府批准,1997年1月, 廣德寺為佛教活動場所正式開放。現存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房和多寶佛塔。
       地址:湖北襄陽市城西13公裡處,與古隆中景區毗鄰。
       年代:明至清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10元,無半票。
       交通:交通便利,襄陽有公交車可以到達寺院門口。
       看點:多寶佛塔、古銀杏。這個寺廟最古者就是多寶佛塔,也是唯一值得觀看的建築。
       

       國保碑

       天王殿面闊三間,硬山頂,因人為破壞,已改原有風貌。殿西側為流通處兼售門票,門口搭有帳篷處。

        大雄寶殿重簷歇山頂,1991年復建的仿古建築。簷口曲線不柔和,使得建築整體比較生硬。

       大雄寶殿殿外西邊的焚帛爐,現代作品,雖然不夠精細,但造型也算獨特,中西結合的產物,印度覆缽塔與中式屋頂結合。

       大殿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與二弟子
       現代補塑,造型中規中矩,還算過得去。

       殿外佛像
       釋迦三尊,現代作品,中間趺坐釋迦牟尼佛,左側文殊捧塔,右側普賢捧蓮座。

       藏經樓為重簷硬山頂式,二層樓閣,系清代重修。

       多寶佛塔正面(南面)
       藏經閣後便是多寶佛塔,它是 廣德寺唯一的看點,也是我此行的目標。
       多寶佛塔,又名「五星塔」,久負盛名,雄偉壯觀,其建築風格全國唯一,1988年1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多寶塔西北面
       多寶佛塔建於明弘治七年至九年間(公元1494~1496年),為磚石仿木結構,通高約17米,分為塔座和塔身兩部分。塔座高7米,平面呈八角 形,其中東、南、西、北四面各設拱券門一個。

       塔座上搭淺簷,下築低基,角貼圓柱,石雕螭首。螭首為裝飾結構件,是用來散水的,將塔座上方的雨水排走,以免雨水遲滯在塔座上。

        拱券門
       塔座八角形,其中正東、南、西、北四面開拱券門,四門皆有通道入內,俗稱「八方四門」,券臉素麵無紋飾。

        正南佛龕
       塔座八角形每方各設一佛龕,龕楣呈火焰形,龕內供一石雕趺坐蓮臺佛像。佛龕左右兩側陰刻該龕的供養人與緣起,此龕為襄陽衛指揮使孫勝舍造。

       西南佛龕
       曾斍貴舍造,斍通覺。 

       正西佛龕
       張普瑄舍造 

       西北佛龕
       曹妙氏舍造 

        正北佛龕
        襄陽XXX石XXXX

       東北佛龕
       張妙氏舍造

       正東佛龕
       汪妙氏舍造

       東南佛龕
       曾斍高舍造 

        正門南向,上額石匾陰刻「多寶佛塔」,簷下橫列鬥大「佛」字3個。

        塔匾

        塔座內砌八角形亭式塔心柱,各方亦設壁龕、坐佛。

         壁龕、坐佛

       塔身五座小塔和覆蓋樓梯口亭組成。
       有點眾星攬月的感覺,塔座頂上東側置階梯,可登塔頂,出口上方置方亭,四角攢尖頂。覆蓋樓梯口亭在圖的左側,位於塔的正東面。

       主塔喇嘛塔
       座頂主塔喇嘛塔,高約10米,亞字形須彌座,刻仰覆蓮瓣四層,上承覆缽式塔身;再承八角須彌座,座上置十三天相輪,相輪上置銅鍛傘蓋,垂八鈴鐸,剎頂為銅鑄蓮花寶頂,上託摩尼珠。如大般若經所言:天花垂蓋,寶鐸珠幡,綺飾紛綸,甚可愛樂。

       四方小塔
       主塔四周有四座六角形五層密櫓式磚塔,塔身較中間主塔稍矮,為六角攢尖頂,頂上疊密簷三層,塔身朝向主塔面設佛石龕。 

       主塔與小塔塔剎 

       塔身五塔
       正視 

        塔身五塔
        後視

       塔身五塔
       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完整的五個塔,古人為了形容塔高,故稱其為五星塔。 

        多寶塔正立面

        多寶塔後視

        多寶塔側視 

       古銀杏
       古塔旁有銀杏一株,約4人合抱,高約35米的古銀杏樹千年不衰,枝葉茂盛。明嘉靖帝曾效漢武帝封松柏故事,賜以「大將軍」封號;清朝康熙皇帝賜封為「護法尊」清乾隆帝又加封為「感應大將軍」,樹旁尚有碑刻記事。
       到這裡大家就要問了,為什麼說 廣德寺的多寶佛塔造型奇特?為什麼說它早在1988年就能進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在解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關於金剛寶座塔方面的知識:
       金剛寶座塔是佛教密宗的一種佛塔建築形式。起源於印度,現存年代最早的金剛寶座塔為印度菩提伽耶佛塔。
       中國現存的金剛寶座塔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真覺寺(五塔寺)的金剛寶座塔、北京香山碧雲寺的金剛寶座塔、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慈燈寺的金剛舍利塔、昆明官渡古鎮的金剛寶座塔等。
       金剛寶座塔的樣式為方形塔座(金剛寶座)加上其上部的五座塔構成。塔座上的塔有密簷式、樓閣式、覆缽式等多種,有的金剛寶座塔還建在佛教建築頂上。
       金剛寶座代表密宗金剛部的神壇,五座塔代表金剛界五部佛主。五座塔代表金剛界五部佛主,中間為毗盧舍那佛(大日如來),東面為阿閦(chù)佛,南面為寶生佛,西面為阿彌陀佛,北面為不空成就佛。
       金剛寶座塔也是密宗壇城(曼荼羅)的一種形式。

        印度菩提伽耶佛塔(網絡圖片)
       世界遺存年代最早的金剛寶座塔,又稱大覺塔、大覺寺、大菩提寺、摩訶菩提僧伽耶,即位於菩提樹北之精舍。其始建年代有二說,或謂二世紀,或謂四世紀。五世紀初,法顯入天竺巡禮時此地已有此塔,附近另有三座伽藍,其時之住僧以持律精嚴著稱。六世紀中葉,唯識大論師護法離開那爛陀寺後,一度棲隱於此,撰述《唯識三十頌》之釋文。玄奘西遊印度時,對此塔及塔附近之其他遺蹟皆詳加記載。另據《法苑珠林》卷二十九載,於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黃水縣令王玄策曾至此,並於塔西立碑。現存之大塔系十二、三世紀間之緬甸國王所修造者,塔高52米,外觀九層,內部實僅兩層,四面刻有佛像佛龕,雕鏤精緻莊嚴。十三世紀時,因避回教徒之摧殘,佛教徒遂將大塔掩埋,形成一土丘,湮沒數百年,直至1881年始由英國考古學者康林罕重新掘出,舉世震驚,每年朝聖之佛教徒不計其數,然今主權仍歸印度教徒所有,2002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金剛寶座塔」的原型來源於印度的「菩提迦耶大塔」,是為了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得道成佛而修建的塔。其結構特點是:塔座較低,塔座上建有五座塔,四角的塔較小,中間的塔較大,大小體量相差較大,塔座四周雕佛像、法器、坐騎及各種佛教圖案。
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1424年),大批西域僧侶來中國宣講佛法。永樂初年,尼泊爾(也有說印度)高僧室利沙(「班迪達」,對印度「五明」佛教徒的稱謂,並不專指哪一位,其中的高僧就有室利沙)來到中國,向永樂皇帝進獻了五尊金佛像和菩提伽耶大塔圖紙,得到永樂皇帝的讚賞,被封為國師,賜金印,賜地京城西關外興建真覺寺供室利沙居住。室利沙後至五臺山,在五臺山普寧寺修行。
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又將室利沙請入北京,面授佛法。朱瞻基懇勸室利沙駐北京,但室利沙執意返回五臺山,皇上不允,不料第二天發現,室利沙竟在昨夜坐化。宣宗深悔不該勸留,於是敕分其舍利子,一部分在京西真覺寺內建塔存放,建的塔就是「金剛寶座塔」,參照的就是室利沙帶來的「菩提伽耶大塔」的圖紙,並於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建成。另一部分在五臺山普寧寺建塔存放,並重修此寺,改名圓照寺。

       圓照寺金剛寶座塔
       尼泊爾高僧室利沙的舍利塔,具體建造年代不詳,應晚於明宣德年間,1986年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錄。 

       北京真覺寺金剛寶座塔(網絡圖片)
       我國現存時代最早、造型最精美的金剛寶座塔,建於明代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號稱中國金剛寶座塔之祖,1961年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在修建真覺寺金剛寶座塔時,結合中國古建築特點,對塔進行變化創新:首先,加高底座,加高至7米。為讓人能上到塔座頂部,在五座塔的前部修一個罩亭,罩亭覆蓋樓梯口,通過其中的樓梯可以直達塔座頂部,便於近距離觀塔禮佛。 其次,縮小主塔與四個小塔的體量(高度)差,其中主塔為13層密簷塔( 代表佛祖修成正果的十三個階段,即十三相輪),四周的小塔為11層密簷塔。
       中國的金剛寶座塔在總體造型上屬於印度形式,但在西部結構上往往融入了中國建築特有的傳統風格,成為中國建築和外來文化互相結合的創造性傑作。

       北京香山碧雲寺金剛寶座塔(網絡圖片)
       我國現存最高、樣式最秀美的金剛寶座塔,建於清代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2001年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慈燈寺的金剛舍利塔(網絡圖片)
       中國現存唯一擁有少數民族文字標註的石刻天文圖的建築,建於清雍正五年至十年(公元1727~1732年),1988年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昆明官渡古鎮金剛寶座塔(網絡圖片)
       官渡金剛塔初建於元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7年),明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重建,是中國現存建造歷史最久、唯一砂石砌成的石塔,雕工雖不見長,但更為工整、古樸、雅致。1996年國務院將該塔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加以保護。 

       襄陽廣德寺多寶佛塔
       建於明弘治七年至九年間(公元1494~1496年),1988年1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德寺多寶佛塔實質上仍屬於金剛寶座塔範疇,塔座上建五座塔。但它又是形制獨特的,目前國內遺存獨一無二的金剛寶座塔:
       首先,塔座平面八角形,這是獨一無二的,前面說到方形塔座(金剛寶座)代表密宗金剛部的神壇,五座塔代表金剛界五部佛主。這個八角形金剛寶座與佛教教義不是十分契合,但這也是佛教逐步漢化、演變的體現。
       其次,唯一的主塔與四塔風格不同,其餘的金剛寶座塔五塔要麼同為密簷式,要麼同為覆缽式,唯廣德寺塔為主塔覆缽式與四塔密簷式相結合。個人認為廣德寺多寶塔的五塔曲線最柔和、優美。
       再次,目前遺存唯一有倚柱,柱上置散水螭首的金剛寶座塔。
       最後,唯一的磚石仿木結構金剛寶座塔。 

       免票通道
       最後,告訴你一個小秘密,遠處為外面,近處為寺廟入口,從這裡走可以不用經過天王殿,直接到達大雄寶殿門口,這樣也就可以免費參觀了。低調,可別說是我說的,我也是買票參觀完後才發現的,後悔呀,為啥不先偵查下地形。


相關焦點

  • 唐山文史——多寶佛塔
    ​       多寶佛塔,佛塔名稱,在我國多佛塔只有七座,可見其珍貴。
  • 【萬固寺】多寶佛塔 神奇絕妙!
    萬固寺中這座高聳入雲的多寶佛塔便是佛塔中的精品。萬固寺中的佛塔全名為「萬固留雲多寶佛塔」,共十三層,高57米,塔身為八角圓錐形,塔外裝飾有精美的磚雕鬥拱和密簷,簷角掛有風鈴,隨風響動清脆悅耳。塔基正中有一青色石板,揭開石板有一酷似塔形的塔井,深29米,塔井八面設置有佛龕,各放有小木佛像。
  • 唐山古冶「多寶佛塔」:古冶最古老的建築,經歷唐山大地震而不倒
    唐山多寶佛塔坐落在古冶區王輦莊鄉任莊子村,是一座建於明萬曆22年(公元1594年)、擁有四百多年歷史的明代古塔,是古冶區最古老的建築物。也有人認為該塔應該建於金代,明代重修。這種說法主要依據民國三年的《灤州志》,其中有:「多寶佛塔建於金代,明代重修」的記載。
  • 法書 |顏真卿書《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
    碑文全篇此碑首題「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正書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原在唐長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楷書,高 285釐米,寬 102釐米,此碑為岑勳撰文,顏真卿書,史華刊石。天寶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於陝西興平縣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
  • 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佛塔,日軍一炮竟然沒打倒,佛塔頂端石榴樹結果
    沿著山腳的時間,去萬古寺的山門, 附近有鐘樓, 好像在注意萬古寺裡的人, 參觀人數也比往年增加, 另外,還有有名的五重殿宇, 景色美得驚人,環境非常漂亮,多寶佛塔創建於北魏時期, 他是萬古寺的代表性建築物, 去萬古寺旅行,一定要去多寶佛塔,創立130年後,西安大雁塔穿過地面,不知道為什麼叫多寶佛塔? 塔上還載有玉佛、寶瓶、舍利子、金版佛典,因此被稱為多寶佛塔。
  • 在春暖花開的廣德,悉聽草長鶯飛、潺潺流水、蟲鳴鳥叫的美妙聲音
    春暖花開,草長鶯飛,泉水叮咚,鳥兒吟唱,夏蟲低語,樹葉作響……在這個春意勃發的季節,就讓我們一起逃離都市,來廣德感受山野林靜,悉聽大自然的奇妙聲音吧!與好友一起體驗廣德的靈山大峽谷漂流、南溪漂流,乘坐皮划艇隨波流轉,浪花四濺,刺激的尖叫聲、開心的歡笑聲不絕於耳!蟲鳴鳥叫,閒逸自在閒適的日子裡,最適合在廣德,於山野間聆聽一聲鳥鳴、幾處蛙叫,自有一番閒情逸緻。橫山國家森林公園松林滿山,鬱鬱蔥蔥,空氣十分清新。
  • 古寺丨寧波 天童禪寺
    原文轉自「香海禪寺」
  • 中國 · 佛塔
    早在唐代,詩王白居易就已經寫出「弄沙成佛塔,鏘玉謁王宮」的詩句,說明塔在當時已經是一種相當普及的建築形式。密簷式塔從樓閣式塔發展而來,與樓閣式塔的不同是塔簷比樓閣式塔的多且密,為磚石結構。密簷式塔的第一層特別高,設有門窗,多雕刻佛像或佛經故事。
  • 五百年佛塔,花多人少,這樣的公園藏在北京東四環
    春暖花開,北京的公園最近人有點多,香山和植物園停車場封閉了,玉淵潭宣布櫻花期限流管控……其實,這日子口兒,即使公園不限流,趕上人多,您也心裡犯嘀咕不是?今天小編帶您去尋摸一處人少還免費開放的公園,小眾,卻不失為精品。古塔公園,位於北京東南四環和五環之間的王四營鄉。
  • 圓通禪寺奠基慶典法會
    平湖市圓通禪寺藥師殿、財神殿、祖師殿、客堂、齋堂奠基法會緣起(暨禮拜三千佛名寶懺)平湖市圓通禪寺藥師殿、財神殿、祖師殿、客堂、齋堂定於公曆2018年4月28日(戊戌年農曆三月十三)舉行奠基儀式。於農曆三月十四至三月二十,舉行三千佛名寶懺。有道是:「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喜舍萬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
  • 中國最古老佛塔,比西安大雁塔早1個多世紀,塔頂石榴樹年年結果
    我不知道大家出去旅行時有沒有注意過,很多地方有佛塔和佛寺,而且香火旺盛,很受歡迎, 說到這裡,我們中國的佛教文化不得不說了, 可以說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後,信徒急劇增加,擴展到國內的大江南北, 因此,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有非常多的佛教建築,至今仍有很多成為有名的旅遊勝地, 被稱為「中條第一禪林」的萬固寺位於山西永濟市中條山麓
  • 名勝古蹟:大覺寺千佛塔
    小編今天今天帶大家一起去領略一下大覺寺千佛塔的風採。大覺寺位於陸良縣城中央,與寺中的千佛塔構成古蹟名勝景觀。大覺寺,全稱「大覺禪寺」,因建在古代魯昌城以北又叫「北禪寺」。此寺建於元朝至元初年,歷代曾加以修茸,明萬曆(1573至1620年)重修過一次;民國初年,由寺僧如客倡導進行過整修; 1985年,由省、縣政府撥專款重修山門及大雄寶殿。
  • 雲棲禪寺明年三期工程規劃,現開始籌建——第十座地藏菩薩寶塔.
    雲棲禪寺明年三期工程規劃,現開始籌建——第十座地藏菩薩寶塔。基本實景形態參照物此圖有欲發心隨喜供養佛菩薩寶塔懺罪積福者可與雲棲禪寺客堂聯繫隨力參與13898628366、13387898339。建造佛塔是淨除惡業、障礙及累積廣大功德的有力法門。
  • 靈隱寺方丈光泉法師為七塔禪寺戒子開示《不忘初心》
    七塔禪寺簡介:  千年古剎七塔禪寺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寺院初名「東津禪院」,始建於唐代大中十二年(858),開山祖師為心鏡藏奐禪師。  鹹通元年(860)浙東裘甫率兵起事,攻城掠地,二千多亂兵闖入寺院,準備搶掠;藏奐以定力退兵,保護了寺院。
  • 佛塔丨緬甸 大金塔
    原文轉自「香海禪寺」
  • 汝南南海禪寺 亞洲最大寺院
    南海禪寺於1993年6月奠基,初期工程是南海禪寺山門牌子樓、十二牌坊、白聖長老舍利塔與藏經樓。山門牌樓長50米,高31米。山門內長500米的甬道上,自北向南依次按12姻緣、12生肖、12菩薩建築的花崗巖牌坊,風格獨特,巍巍壯觀。南海禪寺東北部白聖長老舍利塔,融我國古代建築藝術與東南亞現代建築藝術風格為一體,既高大雄偉,又典雅別致。
  • 弘化禪寺
    )、《龍藏》(華藏淨宗學會,景印重編)、《洪武南藏》,(四川佛教,四川菩提印經院)、《大藏新纂•卐續藏經》等,版本齊全並多珍本、舊本、善本,在國內也屬少見。正慈大和尚主編了湖北省佛教協會會刊《正信》,同時出版有《茶禪的味道》、《出家人的樣子》、《心安住的地方》、《禪就是這樣》和《慈悲的溫暖》五本散文集,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0多篇,被稱為「學者和尚」。
  • 廣德最早的黨組織
    1928年12月,梁其昌代表中共上海滬寧路區黨組織派共產黨員黃中道(又名黃老四)、劉格非、黃爛腿(化名)等來安徽廣德建立組織。1929年2月,全縣已有黨員20人,中共江蘇省滬寧特委派張震來廣德工作,直屬小組升格為中共廣德特別支部,負責人張震、王金林、丁繼周、高翔等,屬江蘇省委領導。下轄城市、山孝山昆塘、誓節渡、城市學生4個支部。1929年冬,特支在花鼓塘附近的董家衝召開全體黨員大會,正式成立中共廣德縣委,屬江蘇省委領導。
  • 見解脫九層佛塔建造功德之簡介
    在世間,建造米勒日巴九層佛塔都可稱為是尊者的轉世;曾有多位大成就者建造了目前可上供敬拜的九層塔,如西藏卓吾隆九層佛塔、甘南合作九層塔、阿壩壤奪域的九層塔等建有多處,其功德和造福力量在許多伏藏文中多有記載。
  • 圓通禪寺蓮池福位
    圓通禪寺大雄寶殿之下,建造了眾生祈福達願和克盡孝道的蓮池。正殿供奉地藏菩薩金像,建有回字形7層福位,含單格和雙格福位,供奉列祖靈骨靈位,逝者往生極樂,福佑後世,真正做到與佛同在。 福 位 優 勢 期限:與寺廟同在,無限期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