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 佛塔

2021-03-01 園景人

來源:誰最中國

微信ID:shuizuizhongguo1


文字丨slipknothooh  圖片丨來自網絡

塔的建築形式起源於古印度,稱作窣堵坡(Stupa),是佛教高僧的埋骨之地。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窣堵坡也漸漸演變為塔這種極具中國特色的建築形式,成為了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唐代,詩王白居易就已經寫出「弄沙成佛塔,鏘玉謁王宮」的詩句,說明塔在當時已經是一種相當普及的建築形式。塔在中華大地嬗變的過程中與中國傳統建築重樓結合,經歷了唐宋元明清等歷朝歷代的演變,建築材料越來越豐富,建築形式也越來越多樣,最終發展出了樓閣式塔、密簷式塔、覆缽式塔、金剛寶座式塔、寶篋印式塔等等多種形態結構各異的樣式,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佛教建築文化遺產。

 




樓閣式塔,其建築形式來源於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樓閣。佛教傳入中國後,為了適應中國的傳統習慣,利用人們對多層樓閣通天的寄託,以樓閣形式作為禮佛的紀念性建築物。我國著名的樓閣式塔有應縣木塔、西安大雁塔、蘇州虎丘塔等。


樓閣式塔·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學名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始建於遼代,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的木塔。應縣木塔命途多舛,曾經歷過多次大地震,並於1926年時在軍閥混戰中被炮擊,但塔身從未傾倒。該塔主體結構全部為木質結構,通高67.31米,是從建成之日起世界上最高的木結構建築,其記錄保持至今,可謂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塔身外看五層,內有九層,全塔共計出現54種不同的鬥拱類型,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木結構的絕無僅有的寶庫。建築大師梁思成曾由衷感嘆道: 「好到令人叫絕,半天喘不出一口氣來!」 「這塔真是個獨一無二的偉大作品。不見此塔,不知木構的可能性到了什麼程度。我佩服極了!佩服建造這塔的時代,和那時代裡不知名的大建築師,不知名的匠人。」


樓閣式塔·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的大慈恩寺內,是一座7層方形磚仿木結構佛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為了保管從印度帶回來的數百部梵本佛經,唐玄奘在大慈恩寺的西院主持修建了一座西域風格的藏經塔。這座塔最初名稱為慈恩寺塔,此後被改稱為雁塔,最終與薦福寺內的小雁塔相區別而被改稱為大雁塔。大雁塔後因年久失修和戰亂而多次遭到損毀,至五代後唐年間才逐漸形成今日的造型。

樓閣式塔·虎丘

虎丘塔,也稱雲巖寺塔,位於蘇州西北部的虎丘山頂,始建於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落成於公元961年。是五代十國時期重要建築。因其塔身傾斜,也被稱為「中國的比薩斜塔」。虎丘塔塔身七層八面,結構複雜,裝飾彩繪華美。1957年修復塔身時,在塔的一、二層之間發現一個石函,內有建隆二年(961年)入藏的藏經箱。

 



密簷式塔從樓閣式塔發展而來,與樓閣式塔的不同是塔簷比樓閣式塔的多且密,為磚石結構。密簷式塔的第一層特別高,設有門窗,多雕刻佛像或佛經故事。密簷式塔多為實心塔,也有的中空,開有通氣口。但塔內沒有階梯,一般不做登臨之用。


密簷式塔·小雁塔

小雁塔,也被稱作薦福寺佛塔,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西安市,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佛塔。該塔始建於唐代景龍年間,始建時有15層,塔下的地基中有地宮。相傳此塔曾在地震中三次開裂,又三次自動復原。清代康熙年間,以小雁塔為主的「雁塔晨鐘」被列為關中八景之一,是密簷式磚塔的典範建築。


密簷式塔·慈壽寺塔

慈壽寺塔,原名永安萬壽塔,俗稱八裡莊塔,位於北京市海澱區八裡莊,是一座八角十三層的密簷式實心磚塔。該塔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是慈壽寺的附屬建築,曾於清朝乾隆年間修繕,光緒年間寺廟被焚毀,而塔保留了下來。

 






覆缽式塔又稱喇嘛塔,是藏傳佛教的塔,其形似一隻倒扣的缽子,因而得名,主要流傳於南亞的印度、尼泊爾,中國的西藏、青海、甘肅、內蒙古等地區,直接來源於印度的窣堵坡。覆缽式塔是一重實心的建築,供崇拜之用。被用作舍利塔,還可做僧人的墓塔。其形體大小不一,中國現存最大的覆缽式塔是建於元代的北京妙應寺(即白塔寺)白塔。


覆缽式塔·妙應寺白塔

妙應寺白塔,坐落於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以北的妙應寺內,是一座藏式磚砌佛塔,同時也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早、體積最大的藏式佛塔。其始建於元至元八年(1271年),其建造目的是為了迎奉釋迦佛舍利。整個修建團隊共計85人,歷時8年於至元十六年(1279年)將該塔建成。白塔建成妙應寺白塔為藏式磚塔,高51米,通體白色,由塔座、塔身、相輪、華蓋、塔剎5部分組成。




金剛寶座式塔的形式起源於印度,造型象徵著禮拜金剛界五方佛,中間為大日如來佛,東面為阿閦佛,南面為寶生佛,西面為阿彌陀佛,北面為不空成就佛。金剛寶座代表密宗金剛部的神壇,金剛寶座塔上的五座塔就分別代表這五方佛。寶座上的塔有密簷式、樓閣式、覆缽式等多種。中國現存的金剛寶座塔僅十餘座,比較有名的是四大金剛寶座塔,分別為北京的真覺寺金剛寶座塔、碧雲寺金剛寶座塔、西黃寺清淨化城塔和呼和浩特市的慈燈寺塔。



金剛寶座式塔·真覺寺塔

真覺寺金剛寶座塔,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白石橋五塔寺村的真覺寺內,是中國境內現存時代最早的一座金剛寶座式塔。該塔始建於明代成化年間,曾於清代有過修繕。這座金剛寶座臺基高7.7米,中有塔室可登至塔頂,塔頂有5座密簷式小塔。塔內部用磚砌成,外部全部用青白石包砌。



金剛寶座式塔·碧雲寺塔

碧雲寺金剛寶座塔與真覺寺金剛寶座塔的形制相似,在建築規模上超過了真覺寺的金剛寶座塔。此塔通高34.7米,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大的金剛寶座式塔。

金剛寶座式塔·清淨化城塔

清淨化城塔,俗稱「班禪塔」,是一座金剛寶座式塔。清淨化城塔建築群由牌坊、護塔獸、塔以及東、西碑亭組成。該塔由5座塔構成,其中中央一座為主塔,四角各有一座經幢。5座塔均建在漢白玉金剛寶座上。「清淨化城」源於佛教術語,即指遠離一切煩惱、塵垢,能接引眾生成佛之所。

金剛寶座式塔·慈燈寺塔

慈燈寺金剛座舍利寶塔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東南部的五塔寺。該塔用磚砌石料鑲邊包角,通高16.5米,形制和北京的真覺寺金剛寶座塔相近,同為金剛寶座式塔。五座平面呈方形的密簷式塔及罩亭分列在高大的金剛座上。金剛座則承託在一個用蓮瓣裝飾的須彌座上。梁思成對慈燈寺塔金剛座舍利寶塔精美的建築藝術評價很高,葉聖陶等人也讚不絕口。

 


寶篋印式塔也叫阿育王塔,是一類實心塔。佛經中寶篋印全名「寶篋印陀羅尼」,崇奉它的塔就是寶篋印塔。寶篋印式塔造型平面四方,由塔基、塔身、塔簷與塔剎四部分組成,其中塔簷多在塔身上四角向上翻挑,形象地被稱為「山花蕉葉」。這種形制是由古印度的「窣堵坡」發展而來,由印度人傳入尼泊爾再傳入中國。寶篋印式塔的用途最早是用來埋葬佛舍利的,逐漸成為一種紀念性的結構。造型小者可供與佛龕前,大者則作為寺廟的一個部分。在中國,寶篋印式塔在三國時代就開始建造,北魏雲岡石窟、隋唐時南響山石窟、敦煌是壁畫中,都有這種塔的造型。五代時期,因吳越國王錢弘俶仿阿育王造塔八萬四千,使寶篋印式塔有了廣泛的發展,也保存下大量遺蹟。

寶篋印式塔·普陀山多寶塔

多寶塔又名太子塔,位於浙江省舟山市的普陀島普濟禪寺的東南方。塔建於元代,是普陀山上保存至今的最古的建築,也是現存的元代最大的寶篋印式塔,現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多寶塔造型雄健,裝飾美觀,與普濟寺鐘聲形成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的「多寶聞鍾」。

(圖文內容來源誰最中國(ID : shuizuizhongguo1),感謝作者辛苦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僅供學習交流!)

小編個人微信:cnjingguan,歡迎添加交流,註明甲方、設計師、工程師、材料商、學生等

相關焦點

  • 佛塔的起源
    在佛教的傳播過程中,佛塔也從印度傳向世界各地,並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形式,成為佛教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漢代,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佛塔的建築在東漢末年,就已經風行全國了。據《後漢書》記載,漢末三國時期,丹陽人笮融「大起浮屠,上累金盤,下為重樓,有堂閣周回,可容三千許人」,這些描述真實地記載了當時佛塔建築的宏大與華麗。
  • 佛塔的前世今生
    佛塔與被埋葬的佛陀同名,也就意味著佛塔即是佛陀或高僧本身,所以佛塔這一極為特殊建築在寺院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河南登封北魏嵩嶽寺塔中國的佛塔也在這時開始了近兩千年的成長演變中國的佛塔形式多樣,大小不一,形態千變萬化,做工粗細兼有。
  • 日本寺院的佛塔建築
    日本的佛教寺院由金堂、講經堂、僧房、迴廊、山門、佛塔等建築組成。上述圖片是最具日本代表性的佛教寺院建築。而佛塔是最早的佛教寺院建築之一,大凡世界宗教建築都有塔的存在,無論是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的建築中都有塔。然而,塔的用途與意義因宗教而異。基督教建築中的塔是鐘樓。來自城中鐘樓的鐘聲告訴人們每天以及特別日子中的每個時刻。
  • 《湯姆生鏡頭下的晚清中國:十九世紀末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出版
    ,用鏡頭記錄了自己在中國內地、香港、臺灣各地的居遊生活。他挑戰當時中國人民對於鏡頭的排斥之心,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以濕版攝影技術替各地的人民、村落、建築及活動留下彌足珍貴的影像。廣州的茶廠廣州外商的試茶間廣州士紳鑑識假錢繅絲澳門福爾摩沙島的山間隘口 第二部福爾摩沙木柵的竹子福爾摩沙的原住民平埔族的住所平埔族的類型臺灣府附近的鄉間小徑汕頭中國南方的佛塔
  • 佛教:藏娘佛塔,乃世界著名的三座藏傳佛教佛塔之一
    藏娘佛塔與尼泊爾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齊名,並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傳佛教佛塔之一,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仲達鄉通天河南岸的藏娘村。北宋天聖八年,由彌底大師設計並主持修建。公元1260年,元代帝師八思巴指派薩迦派著名高僧嘎啊尼當巴到藏娘村將原有的一座苯教寺院「仁真傲賽古剎」改建為薩迦派寺院,用以負責維護、修繕、管理藏娘佛塔,使藏娘佛塔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到公元15世紀,彌底大師的轉世活佛嘎然江巴·貢嘎意西修補了藏娘佛塔的上半部分,使藏娘佛塔成為一個宏偉的建築。
  • 唐山文史——多寶佛塔
    ​       多寶佛塔,佛塔名稱,在我國多佛塔只有七座,可見其珍貴。
  • 佛塔究竟做錯了什麼?
    早在文革時期,佛塔就遭到了破壞。當地村民說嫌打砸太慢,「點火燒了三天三夜才將此處摧毀殆盡」,乃至後來成為牛糞場……直到現在偶爾還能從山坡碎石間撿到被砸碎的佛頭、鐵瓦和瓷片,寺院大眾將這些遺蹟和地基維護、清掃、整理,千辛萬苦才修復成如今這般模樣。
  • 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佛塔,日軍一炮竟然沒打倒,佛塔頂端石榴樹結果
    沿著山腳的時間,去萬古寺的山門, 附近有鐘樓, 好像在注意萬古寺裡的人, 參觀人數也比往年增加, 另外,還有有名的五重殿宇, 景色美得驚人,環境非常漂亮,多寶佛塔創建於北魏時期, 他是萬古寺的代表性建築物, 去萬古寺旅行,一定要去多寶佛塔,創立130年後,西安大雁塔穿過地面,不知道為什麼叫多寶佛塔? 塔上還載有玉佛、寶瓶、舍利子、金版佛典,因此被稱為多寶佛塔。
  • 【萬固寺】多寶佛塔 神奇絕妙!
    萬固寺中這座高聳入雲的多寶佛塔便是佛塔中的精品。萬固寺中的佛塔全名為「萬固留雲多寶佛塔」,共十三層,高57米,塔身為八角圓錐形,塔外裝飾有精美的磚雕鬥拱和密簷,簷角掛有風鈴,隨風響動清脆悅耳。塔基正中有一青色石板,揭開石板有一酷似塔形的塔井,深29米,塔井八面設置有佛龕,各放有小木佛像。
  • 藏傳密宗之多功能的藏式佛塔
    A、藏式佛塔的由來與早期發展  藏族地區是當今世界上擁有佛塔最多的一大佛教聖地。長期以來,由於藏族佛教徒以造塔作為一種修德積福的途徑,無論憎俗都熱衷於建造佛塔,這樣.在藏區這塊廣袤的土地上立起了無數座佛塔,只要一留心,隨處都可看到大小不等、樣式各異的佛塔,這類佛塔無論從形式、內在含義、功能利益等方面都帶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因此,稱其為藏式佛塔是言之有理的。
  • 佛塔之國:緬甸
    「做一個緬甸人就是做一個佛教徒」的諺語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佛教信仰在緬甸的盛行。在漫長的歲月裡,佛教思想已經深入到緬甸社會的各個階層和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熔鑄了緬甸民族的風骨與品格,積澱為深沉久遠的歷史底蘊。
  • 佛塔的功德及繞塔的觀修法
    佛塔代表佛陀的法身,西藏式佛塔每個部分都揭示成佛之道。因此看到佛塔時,應思惟:「願一切有情成就佛塔所表徵的佛陀之一切種智。」  (一)造塔的功德  建造佛塔是淨除惡業、障礙及累積廣大功德的有力法門。為什麼佛塔有這麼大的功德利益?梭巴仁波切1994年於澳州觀音院開示中提到:佛塔代表佛陀的聖意──法身。造塔是淨除惡業、障礙及廣積福德資糧的極具威力的法門。
  • 造佛塔與繞佛塔的功德原來這麼大
    佛塔代表佛陀的法身,因此看到佛塔時,應思惟:「願一切有情成就佛塔所表徵的佛陀之一切種智。」建塔功德大於建寺建寺功德非常大,建塔功德更大。-能海上師(一)造塔的功德建造佛塔是淨除惡業、障礙及累積廣大功德的有力法門。為什麼佛塔有這麼大的功德利益?佛塔代表佛陀的聖意──法身。造塔是淨除惡業、障礙及廣積福德資糧的極具威力的法門。
  • 廣德禪寺-多寶佛塔
    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名「雲居禪寺」,明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由隆中遷此,因明憲宗朱見深御筆親賜「 廣德禪林」,遂一直沿襲至今。寺內原有皇禪師石塔、東山門、南山門、天王殿、伽藍殿、韋陀殿、鐘樓、鼓樓、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多寶佛塔、廂房、配房和跨院等建築,共有房屋127間。
  • 【博聞強識】這麼「詳細」的緬甸佛塔概述,確定不來看看?
    提起東南亞佛塔,國人一般會想到泰國和柬埔寨,但實際上,從留存數量、建築質量和歷史價值上來看,緬甸的佛塔應該是最精緻又美輪美奐的,今天非常想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些精彩的佛塔,但緬甸佛塔發展源流又較為複雜,隻言片語很難講清楚,因此寫下這篇文章。緬甸佛塔的發展與緬甸複雜多元的文化、民族是分不開的。
  • 佛塔如此殊勝 除了繞塔還有什麼獲得功德的方法
    所謂浮屠,是巴利文的音譯,指的就是佛塔。七級浮屠就是七層的佛塔,是佛塔中最高級的一種形式。        佛塔這種建築源於印度,在印度文化中,「七」被認為是最殊勝的數字,被看成是神聖的象徵。
  • 堪比五臺山普陀山聖地,原來世界第一佛塔就在呼市
    佛塔由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副院長龍多活佛親自主持選址、設計、裝藏和開光,造型為八大佛塔中的「菩提塔」式樣,塔基佔地6561平方米,塔總高77.6米,是觀音廟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龍多活佛多次開示和讚嘆此塔的功德:  「這個佛塔是真正的世界第一的佛塔,越往後越是世界第一」。
  • 轉繞佛塔等殊勝對境的功德如何?需要觀想嗎?
    問:轉繞佛塔等殊勝對境的功德如何?轉繞時需要觀想嗎?索達吉堪布答:佛塔是殊勝的對境,如果對佛塔有善意樂,就可以依此而獲得成就。和建造佛塔一樣,轉繞佛塔也有很大的功德。《波斯匿王教誡經》中說:「若人以淨心,繞佛塔佛像,來世怨敵敬,具德成法器。
  • 見解脫九層佛塔建造功德之簡介
    建~(見)解脫佛殿九層塔的功德   在建造九層塔之際若能發心起源,放上一塊石頭或者貢獻一點財物能保佑不入地獄之功力;如能儘自己的力量支持此大業,其功德無以言說,其果實得。      正如大成就者米勒日巴尊者一生苦修建造佛塔之功德,最終即身成佛到達金剛持的境界,從此眾多高僧大德四方傳揚了修煉的真諦。在歷史上,眾多噶舉大德繼承了傳承上師的修煉歷程,其功德無量。
  • 神聖的佛塔--供寶篋印塔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佛塔的象徵意義:佛塔的每一個部位均有實際的象徵意義。佛塔代表了佛陀的聖意,從三身佛來說,佛塔是法身佛的象徵,而且佛塔的每個部份都揭示了成佛之道。藏式佛塔除了它的使用性,可以盛放聖賢的舍利,還可以放置活佛骨灰或遺體以及經書聖物等外,它的更深層意義和象徵性,是供廣大信教群眾朝覲的。因此,我們看到藏地藏式佛塔,既是藏族信徒的一種崇拜對象,又是別具風格的藏傳佛教建築雕刻藝術,反映了藏區古老民族的優秀文化和高超的技藝,更是各個民族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在佛塔中,通常會安奉著聖者舍利、經書及佛教各種吉祥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