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國家隊四小龍之一雲從科技發布新一代行業級人工智慧產品和能力...

2020-12-11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宋傑)隨著AI與各行業的深度融合,如何降低應用門檻、提升落地效率與質量,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今,雲從科技再次邁出了加速AI行業落地的堅實一步。

雲從科技輕舟負責人劉君出席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並做演講

7月9日,AI國家隊、四小龍之一的雲從科技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舉行發布會,正式發布新一代行業級人工智慧產品和能力平臺——「輕舟」平臺及「千帆」合作夥伴計劃,為各行業用戶深度賦能,提供適應多種需求的產業開發及生態搭建基礎。

雲從科技高級副總裁楊樺在發布會上表示,雲從始終堅信並且踐行AI要帶來真正價值,輕舟平臺也正是基於雲從的核心戰略——人機協同的理念,使頂尖專家能力能夠快速複製與擴大,從根本上提升各行業的質量與效率,使AI真正促進整個社會的轉型升級。

在AI落地應用過程中,在平臺層面行業目前共同面臨著許多痛點:在應用場景中存在著多種角色,例如項目經理、軟體開發者、相關運維人員、最終用戶,對於不同使用者來說有著不同視角與使用訴求,而單一的中臺產品難以滿足多樣化需求;

另一個層面,在同一場景中常常存在著來自不同廠商的設備與應用,如何將多樣的設備與應用快速、高效地接入平臺,也是落地應用的一大難點所在。

雲從科技從搭建輕舟生態入手,破解行業應用難題。在整體架構設計上,輕舟面向三大中臺:不僅是數據中臺,同時是業務應用和業務能力的中臺,也是一個AI能力的中臺。面向不同類型使用者的多樣需求,包括企業的內外研發人員、產品人員、獨立軟體、獨立硬體的供應商、增值服務提供商等,賦能構建內外一體協同的共創生態。

輕舟平臺基於雲從CWOS基礎能力,搭建三位一體的鬆耦合技術架構,無論是生態硬體合作,還是業務合作夥伴,都可以在數據、算法、能力引擎、標準應用級等四個層面,基於輕舟平臺進行自由組合,完成對應的方案合作開發與生態搭建,最終形成更具有落地價值的雲、邊、端一體協同的解決方案。

輕舟平臺能夠兼容和融合多種不同行業視角和場景訴求的數據、應用和設備,並驅動真正帶來業務價值的場景和使用方式的落地,同時隨業務模式轉變而迭代。具體來說,輕舟具有幾大開創性優勢:

其一,行業領先的開放能力平臺。提供人臉、人體、活體、OCR、聚類、分布式調度等幾十款雲從標準AI能力引擎,及定製AI訓練平臺直通市場,真正給出行業應用使用價值上的AI能力,可滿足各場景的AI業務需求。

其二,靈活配置的標準應用集。自帶功能完備的應用集,零行代碼,一鍵部署,即插即用,全鏈路數據管理。端對端靈活配置,典型場景可直接交付使用。

其三,「5所不智」的多場景適配。適用於通行、客流、刷臉認證、政府機構、大型企業等多場景應用,在大中型園區安防、購物中心等商業場所、人機協同城市大腦、人機協同行業大腦等方面都適配。

其四,橫向縱向無限擴展。橫向:可並行建設獨立部署的子平臺和主平臺;縱向:以場景為主線,建設自上到下的一整套智慧場景。

雲從科技創新智慧物聯總經理項迪銘表示, 輕舟所希望搭建的是一個自上而下、橫向縱向都可以無限集連的、有無限想像空間的生態:「小到一個基本場景的小平臺,大到一個企業從總部到分部、多點部署式的混合構架,再大到某一個行業、某一個集團為全國性、全球性部署所需要的一整個應用和數據中臺,都可以基於輕舟生態進行橫向、縱向的擴展,開拓AI的無限可能性。」

此次,雲從科技還發布「千帆」合作夥伴計劃,旨在攜手更多跨行業跨地區的合作夥伴與客戶,共同打造具備行業知識、具備行業洞察、具備行業能力、嵌入行業業務流和場景的價值生態。

近年來雲從科技持續圍繞人機協同戰略深耕落地。早在今年5月,雲從科技就與廣州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共建國內首個人機協同開放平臺,雙方將加強在「善政、惠民、興業」等方面的應用,重點圍繞「總部建設」、「平臺建設」、「政務民生應用」、「智能生態」、「金融支持」、「資本合作」等內容展開全面戰略合作,共同為新基建加碼。

本次輕舟平臺的正式發布,更是雲從科技人機協同戰略落地的又一重要舉措:賦予各行業的各類用戶快速、簡單使用AI的能力,將人類智慧與機器智能融合、重構與共創,實現頂級智慧資源的複製與迭代,推動生產效率的數量級提升。

雲從科技高級副總裁楊樺表示,雲從的人機協同平臺具有三大核心優勢,推動社會發展效率:1.複製頂級專家的核心能力,十倍甚至百倍擴大專家能力的覆蓋半徑;2.實現普通從業者到資深專家的能力迭代,全面提升生產效率和品質;3.將結構化勞作交由機器完成,讓專家、從業者集中於從事創造性工作。

在人工智慧技術與產業的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讓AI真正融入產業發展與人類生活,創造實際價值,已經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雲從科技已經通過前瞻理念與的持續深耕,給出了一個有力的答案,那就是:以更高效的人機協同解決方案,推動社會效率與質量的升級,讓AI真正造福於人。

相關焦點

  • 最年輕的「AI四小龍」,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
    在文章開頭提到的正在排隊的公司中,讓投資者最為期待的,無疑是在四小龍之列的依圖科技和雲從科技。在人工智慧的大年,我們該怎麼看? 撥雲見日:雲從科技的商業本質 一級市場炒作風氣驟停,人工智慧的投資,正在逐步回復理智。在當前情況下,在二級市場根據概念熱炒,可能會陷入較大風險;看清前途才是要緊事。
  • 雲從科技IPO上市,AI四小龍同路不同歸
    在雲從科技IPO上市節奏明確、招股書披露後,當初外界因AI視覺而並稱的「AI四小龍」,現在已有3家走向公眾市場。而且果不其然,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對於AI技術公司的營收難、盈利水平不高,喜聞樂見。
  • 四小龍跑步IPO,巨虧23億的雲從科技會成AI第一股嗎?
    最年輕的AI小龍:三年半虧損23億啃下了不少硬骨頭,接了不少大單,但同所有做人工智慧的公司一樣,雲從科技依舊是靠資本輸血,虧損嚴重。儘管在研發上投入較大,但包括雲從在內的人工智慧公司,其核心技術的競爭力以及產品落地能力始終遭外界質疑。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就對媒體表示,曠視、商湯、雲從等這類公司都可以打著國家科技明星企業的旗號在國內上市,但它們只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做一些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並不是很高的業務。
  • 去年虧了17億,還會繼續虧下去:最年輕的「AI四小龍」雲從衝刺科創板
    12月3日,雲從科技向上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申報稿),「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僅成立五年,是AI頭部企業中最年輕的一家。孵化自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天生帶有「國家隊」基因的雲從科技,獲得各類國家基金支持,收穫了近十輪股權融資。
  • 雲從科技:致力AI技術普惠,壯大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生態
    「作為身在廣州的企業,雲從也能夠依託廣州的政策和區位優勢,與更多的優質企業和夥伴進行合作交流,進一步發展自身業務,提高技術水平,實現人工智慧惠民、利民的重大作用。」孫慶凱說。轉型平臺:人工智慧技術天然跨行業在國內的人工智慧領域中,依圖科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以及雲從科技並稱為「AI四小龍」。
  • AI四小龍:從「貼身肉搏」到各走一邊
    來源:第一財經網文/邱智麗 近日,「AI四小龍」最年輕的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了招股書。在業界,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並稱為計算機視覺的「AI四小龍」。過去幾年,四家公司在計算機視覺領域高歌猛進,但因為算法瓶頸以及應用場景同質化問題,「AI四小龍」開始踏上不同的徵程,伴隨曠視、依圖、雲從招股書對外披露,外界得以一窺它們的AI版圖。
  • AI四小龍穿越周期:黃金時代、集體困境、賽道突圍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連線Insight」(ID:lxinsight),作者:謝東霞丨編輯:葉麗麗,36氪經授權發布。 「AI四小龍」進入了新的一波競賽——上市。 近十年前,中國計算機視覺(CV)時代拉開序幕,之後曠視、商湯、雲從和依圖共同踏上了這條賽道。 如今,他們又幾乎同時開始了上市的進程。
  • 「AI四小龍」 誰會先在A股「舞」起來?
    根據IDC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商湯、曠視、雲從、依圖都佔據著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前四位,合計佔據了超過60%的市場份額。這4家頭部企業基本可代表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尖端,「AI四小龍」之稱也由此而來。(上海證券報)   「AI四小龍」裡,誰會先在A股「舞」起來?
  • 雲從上市,「國家隊」選手的隱憂
    一時間,世界各地與之相關的科研團隊紛紛效仿,周曦和他的團隊也是其中之一,不到一年時間,周曦團隊也研發出了一套可以實現手機刷臉支付的系統。因為與之相關的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不足,這套刷臉系統並沒有馬上投入應用,這讓周曦感到沮喪。經過一年半的思考,周曦在2015年決定從中科院辭職,投入到雲從科技的創業中。
  • 「獨角獸」企業曠視科技擬登陸科創板 號稱「AI四小龍」之一
    天目新聞 記者 甘居鵬圖源:證監會網站1月12日晚,北京證監局備案公告顯示,曠視科技正在接受中信證券上市輔導,擬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曠視科技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企業,與商湯、依圖、雲從並稱AI計算機視覺領域「四小龍」。
  • AI獨角獸雲從科技IPO,上海灘富豪劉益謙持股3.86%
    CV賽道經過輪輪廝殺後,如今存留下的賽道玩家無論是論渠道能力、還是論技術能力、或是論資本積累,皆不可小覷,其中以「CV四小龍」頗受關注,據悉四家企業佔超過60%的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
  • 最年輕AI四小龍衝刺科創板,拆解雲從IPO文件:三年半淨虧23億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智東西」(ID:zhidxcom),作者:心緣,36氪經授權發布。 又一家人工智慧(AI)獨角獸衝刺科創板IPO。 智東西12月4日報導,幾小時前,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招股書,成為繼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後第三家披露上市文件的國內「AI四小龍」之一,目前僅商湯科技還未公布確鑿的上市計劃。
  • IPO雷達|研發投入偏低,AI公司雲從科技 「中庸」到底?
    記者 | 曹立CL編輯 | 陳菲遐1近日,雲從科技披露了上市招股書,揭開了這個最年輕AI小龍的面紗。雲從科技在AI四小龍中絕對算是異類。從已披露信息看,商湯科技是AI平臺型公司、AI算法提供商;曠視科技則是人工智慧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通過專注物聯網等領域挖掘算法價值;依圖科技將晶片技術與算法技術結合,向AI算力技術及產品領域發力;雲從科技則聚焦人機協同戰略,主推作業系統,面向行業提供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與解決方案。不出意料的是,雲從科技依然處於虧損狀態。
  • 人們熟知的人工智慧AI到底是什麼東西?
    通用型人工智慧是ai領域研究的主要目標之一,其主要包括:計算機視覺、計算機語言理解和知識表示幾個子領域,它所規定和指導的ai手段正是符號邏輯和語義邏輯等基礎邏輯。我們注意到,機器人創新應用的精度等要求越來越高,其對計算能力、網絡連接及雲服務等要求的提升勢在必行。機器人創新應用的精度要求,尤其是深度學習方面的解決方案不斷湧現,使機器人本體系統需要同時支持不同層面的創新應用及創新算法。華為雲通用人工智慧產品mace11兼具普惠性和基礎性,能夠滿足行業對精度和精度的需求。
  • 硬核科技來了!人工智慧「獨角獸」雲從科技衝擊科創板
    近日,「AI四小龍」之一雲從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經獲上交所受理,不久的將來,A股資本市場將迎來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慧硬科技「獨角獸」。
  • 最年輕AI四小龍衝刺科創板!拆解雲從IPO文件:三年半淨虧23億
    智東西12月4日報導,幾小時前,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招股書,成為繼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後第三家披露上市文件的國內「AI四小龍」之一,目前僅商湯科技還未公布確鑿的上市計劃。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是AI頭部企業中成立時間最晚的一家,核心創業團隊來自中科大及中科院,結合其全內資與政府基金背景,有國內「AI四小龍」中的「國家隊」之稱。
  • 2019全球人工智慧應用創新峰會再啟,鯤雲科技發布自主智慧財產權AI...
    2019年4月9日,第二屆全球人工智慧應用創新峰會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這場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福田區科技創新局主辦,鯤雲科技、鯤雲人工智慧應用創新研究院和源創力創新中心承辦的AI開年盛會上,鯤雲科技發布全球第一款基於數據流技術打造的通用人工智慧底層架構-定製數據流CAISA架構和端到端自動編譯工具鏈RainBuilder,實現了國內完全自主產權的AI晶片架構,有效計算效率大幅領先國際水平
  • 人工智慧加持 戴爾發布新一代Latitude系列等商用PC
    6月12日戴爾召開主題為「新機在握,智迎挑戰」的2020全新商用客戶端產品及解決方案發布會,推出新一代Latitude、Precision以及OptiPlex系列等商用PC。值得一提的是,全新戴爾商用系列均獲得AI加持,搭載戴爾智能調優軟體Dell Optimizer,為用戶帶來持久高性能、順暢體驗。
  • 「AI國家隊」雲從披露招股書:上半年淨虧2.86億,主推人機協同操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人工智慧「CV四小龍」中的國家隊選手——雲從科技近日拉快了上市進度條。自8月開啟上市輔導後,雲從科技於12月3日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成為科創板又一家公開招股的AI公司。此次雲從公開募股,融資規模預計為37.50億元。募集資金所得淨額將全部圍繞其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展開,以持續提升人工智慧方面的技術實力及產品能力。
  • 嚴重資不抵債卻估值500億:「AI四小龍」依圖科技闖出一個未來
    其實,演唱會能抓到逃犯,關鍵得益於警方部署的人臉識別系統,人臉識別用的就是人工智慧領域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商湯科技、曠世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並稱國內計算機視覺領域的「AI四小龍」。過去幾年,這四家公司在計算機視覺領域高歌猛進,市值也不斷猛漲。然而,AI四小龍的上市之路都頗為坎坷。首先是曠視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