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構建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

2020-12-16 瀟湘晨報

12月10日,省政府新聞辦、省民政廳在南昌聯合舉辦「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系列首場新聞發布會,解讀《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根據《實施意見》,我省將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將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從目前的縣(市、區)一級下放至鄉鎮(街道),讓救助程序更加便民。

我省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第一項重要舉措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為迅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要求,根據今年4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於11月13日印發《實施意見》,著力破解社會救助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滿足困難群眾多樣化救助需求。《實施意見》的出臺,也是我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第一項重要舉措。

根據《實施意見》,我省將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著力構建城鄉統籌、資源融合、分類施策的綜合救助體系。計劃到2022年,全省困難群眾基本保障更加堅實,相對貧困對象納入制度化保障軌道,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社會救助制度體系穩定成熟,社會救助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總體適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救助範圍擴大,程序更加便民

按照《實施意見》,我省將根據救助對象家庭經濟狀況、致貧原因和困難程度,將救助對象分為三個層次:針對絕對貧困人口,通過低保或者特困供養保障基本生活,並給予相應的專項救助;針對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貧困家庭等相對貧困人口,根據實際需要給予基本生活救助或相應的專項救助;針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陷入困境的其他困難群眾,給予急難社會救助,對遭遇自然災害的給予受災人員救助。

此外,救助範圍將適度擴大,救助程序將更加便民。《實施意見》要求,對低收入、支出型貧困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對象中的重殘、重病患者等特殊對象,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並將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逐步擴大至低收入家庭殘疾人及其他困難殘疾人,將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擴大到非重度智力、精神殘疾人或其他殘疾人;將符合條件的進城居住農業人口納入居住證所在地社會救助範圍,推進社會救助事項申請辦理向移動端延伸,放寬臨時救助戶籍地申請限制。同時,在做好常規救助的基礎上,大力推進「黨建+社會救助」,積極發展服務型救助、實物救助和防貧救助,統籌做好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以及重殘對象康復救助等。

【來源:江西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江西構建分層分類救助體系:低收入家庭中重殘重病者參照「單人戶...
    「十四五」工作:著力優化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應對老齡化    劉金接介紹,「十四五」時期,全省民政系統將圍繞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著力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線。鞏固提升農村兜底保障、脫貧攻堅和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成果,健全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    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制度上,著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 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社會救助體系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不同的時代特徵和發展路徑。作為兜底性、基礎性制度,社會救助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發揮著調整資源配置、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改革和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重大制度安排。
  •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立足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提出了「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的具體目標。這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舉措,也是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探索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長效機制的重大舉措,對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具有重大意義。要打造多層次救助體系。
  • 社會救助分層分類 江蘇出臺《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提出分層分類救助,並提出將「服務」加入救助清單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12月25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我省近日出臺的《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專門進行解讀。 省民政廳副廳長戚錫生介紹,目前,我省共保障低保對象45.2萬戶78.5萬人,特困人員21.2萬人,低保平均標準達到每人每月771元。不過,對照困難群眾的新期待,仍然存在一些短板,還需要通過改革加強完善。
  • 如何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民政部答每經問:劃出三個救助圈層...
    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在發布會上表示,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也是最後一道防線。全國共有200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了低保或者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其中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佔67%。《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 分層、分類、綜合、特需:構建可選擇的學校課程體系
    基於「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教育」的價值追求,北京市十一學校根據國家課程方案的基本原則,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構建了包括分層課程、分類課程、綜合課程、特需課程的可選擇的課程體系,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實現了一人一張課表的選課走班。
  • 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新聞發布會
    一是在制度體系上,建立健全分層分類救助體系,構建綜合救助格局。二是在救助主體上,引導慈善組織、社工機構、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政社互動互補形成合力。三是在發展方向上,促進城鄉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推進救助服務均等化。四是在管理體制上,強化「黨建+社會救助」,完善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五是在資源共享上,依託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立社會救助資源庫。
  • 江西城鎮貧困群眾減少到36.2萬人
    新華社南昌12月10日電(記者袁慧晶)記者從10日召開的江西省民政工作成就暨《關於改革改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省城鎮貧困群眾從2018年的88.61萬人減少到當前的36.2萬人。
  • 陝西寶雞:分類分級分層管理地攤有序「回歸」
    陝西省寶雞市城市管理執法局高新執法大隊以「城管能管得好,商戶能經營好,群眾能生活好,居民能休息好」為標尺,運用分類、分級、分層的「三分法」對地攤進行管理,取得了疫情防控、復產復工和市容管理協調發展的新成效。分類施策,將出現的新問題按照建章立制、特色管理、長效發展的解決方案分類處置、逐項解決。
  • 山東樂陵:構建「1+N」服務型大救助體系
    「救助者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樂陵市從找準最需要幫扶的人,抓住困難群體最需要幫助的事入手,針對困難群體差異化的特點和個性化的需求,積極推進社會救助由單一物質救助向「物質+服務」模式轉變,率先探索構建「1+N」服務型大救助體系。
  • 找準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的著力點
    新型軍事訓練體系構建必須貫徹落實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把制衡強敵作為體系構建的基本指向,確保軍事訓練內容體系、條件體系、方法體系,能夠為鍛造制衡強敵的勝戰本領提供有效支撐。由各軍兵種自成體系向以聯為綱轉變,增強軍事訓練體系的整體性。聯合作戰催生聯合訓練。
  • 【大咖談】羅斌華: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及循環經濟發展——以江西為例
    一、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及循環經濟發展的背景《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發展循環經濟,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實行垃圾分類回收,開發利用「城市礦產」,發展再製造和再生利用產品,鼓勵紡織品、汽車輪胎等廢舊物品回收利用。推進產業循環式組合,促進生產和生活系統的循環連結,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 加快健全公共衛生體系與醫療保障制度
    無論是宏觀層面的醫改,還是分級診療的實現,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給民眾提供一個健康保障網絡,因此需要高度重視建立全民健康管理體系。  (3)建立我國的應急醫療救助制度。我國已建立起的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障制度還不能適應因突發性重大疫情等引起的應急醫療,因此應該統籌謀劃,建立我國的應急醫療救助制度。應急醫療保障制度應當具有靈活性、跨區域性和高水平性。
  • 江西:到2025年建成醫保基金監管制度體系
    新華社南昌12月23日電(記者 閔尊濤)日前,江西省政府辦公廳出臺《江西省深化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的實施方案》,從健全基金監管制度、加大社會監督力度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14條具體舉措,到2025年,全省基本建成醫保基金監管制度體系和執法體系。
  • 分步取消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深入貫徹分類分層的技能...
    當前技能人才評價體制機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也是貫徹落實《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的關鍵期。該領域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初衷都是通過分類分層改革,建立符合市場規律和契合企業需要,有利於技能勞動者職業發展和實現個人價值,能夠促進技能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並助力國家製造強國、人才強國戰略的現代技能人才評價制度體系。
  • 「「十三五」回眸 · 社會救助篇」從「貧有所救」到「弱有眾扶...
    ,用心用情用力推進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創新,做實做深做細各項社會救助工作,積極探索構建「弱有眾扶」的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增強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創新化理念到標準化實施,長寧區一步步建立起了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大格局,在救助體制機制完善,救助服務模式建設、民政政策理論研究等多個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 江西贛江新區:構建全方位人才服務體系
    今年,江西省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中藥科學中心、江西中醫藥健康產業研究院、江西省道地藥材質量評價研究中心等重點創新平臺全職引進國外或省外博士以上人才達到20人,佔中醫藥科創城全職引進國外或省外博士以上人才總量的81%。
  • 江西建立省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輝  為進一步加強對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統籌協調,經江西省政府同意,近日,江西正式成立省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 聯席會議的主要職責是,統籌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推進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和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健全銜接配合機制,推動溝通與協作
  • 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召開社會大救助體系建設工作動員會議
    近日,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召開社會大救助體系建設工作動員會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楊洪利出席會議並講話,區黨工委副書記孟令芳主持,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光臣出席。會議要求,要全力推進社會大救助體系建設,確保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要進一步完善政策制度體系,嚴格把握政策界限,全面推進困難群眾脫困解困。要以改革創新為基石,加強資源融合,提高社會救助質量和效率。要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建好貧困人口資料庫,全力構建智慧救助模式,著力打造智慧救助平臺。要以「後扶貧時代」穩定脫貧為目標,不斷拓展社會大救助體系功能,構建長效機制。
  • 鄭州商學院分層分類教學這樣做!
    01分層分類教學目的為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校滿足學生個性化職業發展規劃,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