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少兒英語學習中,遇到了問題和困難怎麼辦呢?這個很重要的。孩子如何去對待問題,怎麼去克服困難,是源於生活的。在日常生活中,跟著家長模仿和互動,在事上去面對問題和困難。所以,如果要孩子正確地面對英語,養成良好的習慣。就要從家庭中的小事開始培養。希望孩子英語學得好,就是在事上練。在行為上去培養,在表達上引導,啟發思考,獲得更靈活的應用。為什麼一定要思考,才能靈活使用呢。思考的根源在於實踐,實踐的過程,提升自我體會到思考。就像語言呢,就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只有在使用的時候,才能發揮語言的功能,也是教學的方法。如果孩子不會使用,那教了什麼呢。可見,有了實踐,才會有思考。沒有思考,是因為沒實踐過或實踐不到位。
在英語學習中,為什麼思考很重要呢。英語環境鍛鍊的是什麼呢?就是思維啊。為什麼鍛鍊英語思維呢?思維呢,就是思考的過程,所依據的規律和方法。規律和方法呢,不在物體上,而在事上。事在哪裡呢,事是看不見的;只有實踐的時候,才能體會到事。只有看不見的事,通過物體來表現出來,才能完成事。而在英語學習中,希望孩子有好的英語表現,那就要在看不見的事上練,從而在思維中形成語境。如果孩子都不會做事,就直接教了語言。就像沒有階梯就去爬山,怎麼能呢。及時記住,也是可望而不可即;到用的時候,還是爬不上去啊。家長教孩子說話,必然是結合事物來的。通過物的變化,來教做事,並付諸於語言上。通過語言,來輔助實踐。可見,實踐呢,並不是在英語上;在課堂氛圍中,在語境中,在老師創造的情景模擬對話中。
當課堂上參與了教學活動,也要在課後及時複習。為什麼呢,要從現象中抽離出來,才能形成情景。也就是說,通過課本上的聽說讀寫,去回憶和完善思維,形成清晰準確的語境。如果看到單詞,依然是單詞,還是沒學到位。因為單詞是事物的名稱,事是在不斷變化的,而物體呢,在不同的語境,就會扮演不同的角色。所以,要了解單詞。就要學會掌握它,在結合了孩子自己的事,才算是掌握了。如果僅僅是為了鍛鍊能力,那能力又依附什麼而存在呢?孩子完成了事,能不能掌握物;如果不能掌握物,那事還不到位。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也是如此。看孩子能不能掌握單詞,如果不能掌握,是還沒完成事。完不成事,那實踐就不到位,思維就形不成語境。在實踐的時候,依然會出現問題。學科考核的時候,就是在考核看不見的事;看得見的單詞是拿來用的。如果看到單詞,不能實踐,就不會使用,形不成語境。怎麼能思考清晰,準確判斷呢。
少兒英語課本呢,就像教室一樣,如果沒有小朋友和老師,依然是空蕩蕩的。教室呢,充實了,孩子能夠在裡面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思維呢,充實了,孩子才會感到輕鬆和快樂。使用課本,記憶到的是文字和圖片,視頻。這些都沒有思考,也不用思考。但是呢,到使用的時候,還是一片空白。只有在實踐中思考過,思維中有語境,在需要的時候,才能正確使用。動畫片看了很多,但是呢,很少能使用。偶爾能使用呢,是和生活中的情景,產生了共鳴,才會模仿。
在掌握語境之前,不要特意去記憶單詞;當掌握了語境,就能快樂地享受聽說讀寫的過程。所以,有的孩子在口語表達的時候,能夠輕鬆順暢;是因為思維中已經有了語境,語境就是實踐。還需要向單詞找方法嗎,應在體會中去尋求。閱讀句子,是對話或描述,要了解它的含義。其實呢,就是在了解自己。希望孩子能掌握語言,就是在希望孩子能夠合理表現,正確表達。家長輔導的時候,何須向英語上求呢,在自己的言行舉止中,已經給孩子做了榜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