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兒英語的學習中,家長會輔導孩子,是為了及時鞏固和消化。如果不能鞏固,消化不了,就會堆積更多的疑惑,自己能理解和把控的原來越少,會逐漸失去興趣。在複習英語的時候,要先把沒明白,不懂的地方,給找出來。怎麼去找呢,就是讓孩子分享,家長當學生。這樣,在分享的時候,會思考老師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如果有疑惑和不懂的地方,自己就能夠發現了。把問題找出來之後,家長給以引導,啟發孩子思考,解決問題。如果家長不能解決的時候,可以去求助老師。完成了彌補,也是思維在鞏固。學習英語,不必急於追求詞彙。先把自身學習能力增強,認知水平提升,能夠在實踐中思考,完善學習思維。然後,去增加新的知識,就不會感到疑惑了。所以,想要學得更好,就要在複習上下功夫。
希望在英語學習中,有收穫,取得進步。不要急於求成。就像做飯一樣,要先調整火候,根據熱度,按順序去增加食材,保持好時機,才會得到美味佳餚。有的時候,為了完成作業;就不顧課堂上老師教得了,希望儘快完成任務,這就舍本取末了。完成作業呢,是建立在思考和理解的基礎上,目的是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水平,鍛鍊認知和解決問題能力,而不是做作業的能力。
啟蒙階段,在實踐中學習,就是把課本上的知識點,分解為孩子能夠掌握的情景對話,故事等。能夠更直接的理解,快速掌握學習方法。回歸到課本上之前,都是為了鍛鍊英語思維能力。包括聽說讀寫,都是結合情景在練習。希望是能夠在聽到,看到,感到英語,能夠理解語境,在語境中知道該怎麼去表現自己。所以,在課後複習的時候,家長能夠輔導,是在夯實基礎。溫故而知新,學的是技能,收穫知識。不要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在匆匆的時光中,給遺漏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少兒英語複習中,遇到了問題和困難,怎麼辦呢?這是發現了學習中的不足,也是提升自己,鞏固能力的基礎啊。不要錯過,更不要躲避。課堂上收穫了很多知識和技能,參與了老師的培訓和互動。但是,也要能夠自己提的起來,如果只有老師引導的時候,才能互動和回答,怎麼去主動表達和解決問題呢?課後不複習,就像飯菜在熱鍋中,沒有鍋耳朵,怎麼能夠為自己所使用呢。所以,課堂上的學習,是為了更多時間的消化。當課堂上,沒有參與實踐學習,就沒有思維。沒有思維,在課後聽說讀寫也不能到位。面對課本,就是要查漏補缺的時候。平時學習不到位,其實是面對課本知識,沒有思路,轉變不成語境。如果課後不能鞏固,課堂上的學習就失去意義了。如果可以在學習中,及時發現不足,積極改正,完善思維,及時彌補,就是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