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什麼人和人之間總是容易誤解?
答:因為是人。
問:為什麼人總是會變?
答:因為是人。
問:為什麼人總是會生出不滿?
答:因為是人。
問:為什麼人得不到滿足就瞋恨?
答:因為是人。
問:為什麼人總是忘失初心?
答:因為是人。
問:為什麼人得不到時就要去毀壞?
答:因為是人。
問:為什麼親人之間會因為得失而反目?
答:因為是人。
問:為什麼情人之間會因為得不到滿足而怨毒?
答:因為是人。
問:為什麼朋友之間會因為利益而陌路?
答:因為是人。
問:……
答:因為是人。
有緣,今日,我將教你如何觀照,正如我一直所做的那般。有緣,今日,我將教你如何忍辱,正如我一直所做的那般。有緣,今日,我將教你如何無瞋,正如我一直所做的那般。有緣,今日,我將教你如何從分別的恨,發起平等的慈悲,正如我一直所做的那般。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名為娑婆。人來到這個世界,有著種種業力習氣,佛法將貪瞋痴喻為「三毒」,實如些也!每個人其實都帶著一個毒氣罐,你不知這個毒氣罐什麼時候會打開,什麼時候會關閉,你不知道誰在什麼時間會向你放毒,你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也會向他人放毒。
每個人實際上都在放毒,只是難自知。人總是在這個世界中馳求,以是來獲得滿足,卻實無滿足,如說「貪」。貪而不得而生怨毒,如說「瞋」。如此往復而不思出,偶爾思出而不能離,離而不能久,終是無用,如說「痴」。
想要得到錢財,想要得到名譽,想要得到地位,想要得到認可,想要得到理解,要想得到愛情,想要得到親情,想要得到友情,想要得到「一切美好的」人事物……
你想要的,是否得到過?得到過的,為何不能滿足?為何心生失望?為何又繼續「想要」?
始終想要,害怕失去,卻終會失去。你感到一切都在發生變化,當初想要的,得到了卻發現「變了」,不復是「想要」的;若未得到,便一直想要,直至這個「想要」轉移至其它(人事物);若發現終是得不到,便會感到失望,心生怨尤;得到了卻不能始終珍惜,終至厭棄毀墮……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什麼都沒有改變,只是自己的心(境)變了。初心一念,與人實難守恆也!無論對之於何人何事何物,初心若失,則一切對你來說必然面目全非。
在相裡轉的眾生,不明白什麼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其實是在告訴你,(凡夫)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靠不住的。
很多時候,你的「感覺」,不過是「幻覺」。
妄想顛倒,顛倒妄想,自欺而欺人,欺人而自欺。
夢幻泡影,如露如電。你的「所見所感」,永遠「跟不上節奏」。
迷而不覺,不見本來目。
我們要如何去面對這世間的一切」愛恨悲歡「?唯有可以真實地面對自心的人,方可坦然。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人有愛恨,卻不解愛恨。隱於悲歡,無能自拔。
若你愛(喜歡)某個人事物,為什麼不能一直愛(喜歡)?乃至生恨?乃至怨毒?乃至因求之不得,因得亦復失而行毀墮?
無非是貪瞋痴,毒也!
或許你曾一念美好,一念良善,一念純粹的喜歡。
或許你曾一念清淨,一念無求,一念」不求回報「,」無怨無悔「。
但是一切卻終究是面目全非,不可收拾。
很多時候,從」愛「到」恨「,從」喜「到」厭「,從」義無反顧「到」患得患失「,不過是一個」初心「的距離。
只可惜這一個」初心「的距離,對凡夫來說,便是永隔。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念覺即是天堂,一念迷則是地獄。一念煩惱,一念菩提(解脫)。一念執著則是煩惱,一念入下則是菩提(解脫)。
人於世欲間行流連,要發起勇猛之出離,何其難也!可是有緣,要從這輪迴苦海中求出,便必然不能有半點的猶疑,出離的心從來不是模楞兩可半推半就。
不要在這世間求愛恨,不要在這世間找悲歡。這世間的一切,終將湮滅於無常。
若你愛」我「於世間,惟願息止。若你恨」我「於世間,亦願息止。你所愛的不是」我「,你所恨的亦非」我「。無非是這世間一虛想,無非是你自造之妄想(想像,幻想)。
這世間的一切糾葛,無非是苦。你又何苦?我亦何忍?
惟有清淨的法緣最珍貴,不雜世間,惟向出離,無得無失,以心相應,以法相應,以道相應,身心相應,如一身心,別無二身,亦無二心,如是相應,如是歡喜,如是至心歡喜,一切皆從法喜,法喜禪悅,超於世間,離於世間,一切世間,無能染壞。
若人於世間愛我恨我毀我,無非眾生,當以眾生而悲閔之。惟願你放下執念,心向菩提,早日從這輪迴業海中」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