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心悲願】師父是唐僧:如何超越這世間的愛恨悲歡?——放下執念,選擇從輪迴中離場!

2021-02-17 師父是唐僧

問:為什麼人和人之間總是容易誤解?

答:因為是人。

問:為什麼人總是會變?

答:因為是人。

問:為什麼人總是會生出不滿?

答:因為是人。

問:為什麼人得不到滿足就瞋恨?

答:因為是人。

問:為什麼人總是忘失初心?

答:因為是人。

問:為什麼人得不到時就要去毀壞?

答:因為是人。

問:為什麼親人之間會因為得失而反目?

答:因為是人。

問:為什麼情人之間會因為得不到滿足而怨毒?

答:因為是人。

問:為什麼朋友之間會因為利益而陌路?

答:因為是人。

問:……

答:因為是人。

有緣,今日,我將教你如何觀照,正如我一直所做的那般。有緣,今日,我將教你如何忍辱,正如我一直所做的那般。有緣,今日,我將教你如何無瞋,正如我一直所做的那般。有緣,今日,我將教你如何從分別的恨,發起平等的慈悲,正如我一直所做的那般。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名為娑婆。人來到這個世界,有著種種業力習氣,佛法將貪瞋痴喻為「三毒」,實如些也!每個人其實都帶著一個毒氣罐,你不知這個毒氣罐什麼時候會打開,什麼時候會關閉,你不知道誰在什麼時間會向你放毒,你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也會向他人放毒。

每個人實際上都在放毒,只是難自知。人總是在這個世界中馳求,以是來獲得滿足,卻實無滿足,如說「貪」。貪而不得而生怨毒,如說「瞋」。如此往復而不思出,偶爾思出而不能離,離而不能久,終是無用,如說「痴」。

想要得到錢財,想要得到名譽,想要得到地位,想要得到認可,想要得到理解,要想得到愛情,想要得到親情,想要得到友情,想要得到「一切美好的」人事物……

你想要的,是否得到過?得到過的,為何不能滿足?為何心生失望?為何又繼續「想要」?

始終想要,害怕失去,卻終會失去。你感到一切都在發生變化,當初想要的,得到了卻發現「變了」,不復是「想要」的;若未得到,便一直想要,直至這個「想要」轉移至其它(人事物);若發現終是得不到,便會感到失望,心生怨尤;得到了卻不能始終珍惜,終至厭棄毀墮……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什麼都沒有改變,只是自己的心(境)變了。初心一念,與人實難守恆也!無論對之於何人何事何物,初心若失,則一切對你來說必然面目全非。

在相裡轉的眾生,不明白什麼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其實是在告訴你,(凡夫)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靠不住的。

很多時候,你的「感覺」,不過是「幻覺」。

妄想顛倒,顛倒妄想,自欺而欺人,欺人而自欺。

夢幻泡影,如露如電。你的「所見所感」,永遠「跟不上節奏」。

迷而不覺,不見本來目。

我們要如何去面對這世間的一切」愛恨悲歡「?唯有可以真實地面對自心的人,方可坦然。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人有愛恨,卻不解愛恨。隱於悲歡,無能自拔。

若你愛(喜歡)某個人事物,為什麼不能一直愛(喜歡)?乃至生恨?乃至怨毒?乃至因求之不得,因得亦復失而行毀墮?

無非是貪瞋痴,毒也!

或許你曾一念美好,一念良善,一念純粹的喜歡。

或許你曾一念清淨,一念無求,一念」不求回報「,」無怨無悔「。

但是一切卻終究是面目全非,不可收拾。

很多時候,從」愛「到」恨「,從」喜「到」厭「,從」義無反顧「到」患得患失「,不過是一個」初心「的距離。

只可惜這一個」初心「的距離,對凡夫來說,便是永隔。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念覺即是天堂,一念迷則是地獄。一念煩惱,一念菩提(解脫)。一念執著則是煩惱,一念入下則是菩提(解脫)。

人於世欲間行流連,要發起勇猛之出離,何其難也!可是有緣,要從這輪迴苦海中求出,便必然不能有半點的猶疑,出離的心從來不是模楞兩可半推半就。

不要在這世間求愛恨,不要在這世間找悲歡。這世間的一切,終將湮滅於無常。

若你愛」我「於世間,惟願息止。若你恨」我「於世間,亦願息止。你所愛的不是」我「,你所恨的亦非」我「。無非是這世間一虛想,無非是你自造之妄想(想像,幻想)。

這世間的一切糾葛,無非是苦。你又何苦?我亦何忍?

惟有清淨的法緣最珍貴,不雜世間,惟向出離,無得無失,以心相應,以法相應,以道相應,身心相應,如一身心,別無二身,亦無二心,如是相應,如是歡喜,如是至心歡喜,一切皆從法喜,法喜禪悅,超於世間,離於世間,一切世間,無能染壞。

若人於世間愛我恨我毀我,無非眾生,當以眾生而悲閔之。惟願你放下執念,心向菩提,早日從這輪迴業海中」離場"。

相關焦點

  • 放下執念,拈花一笑,方能大徹大悟
    我們都在浮世當中尋找,經歷,感悟,歡喜或悲哀著塵世的因緣;有時候執念蒙住了我們的眼睛,看不見自己的需求。世間過客,誰又能做到放下執念,拈花一笑,大徹大悟。於荒蕪的時間而言,我們只是過客,總有一天,我們會和所有的一切永別,所以呢,無所謂失去,只是經過;亦無所謂得到,那只是體驗。宴席終會散去,相聚終會別離,執念不如淡忘。
  • 我問佛,佛曰,放下執念,放下心魔送給迷失在愛情中的你
    「十尚的心魔」佛曰:悟道在拈花一笑之間,一念可以成佛,一念可以成魔我想,放下執念,放下心魔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怎麼辦?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 一寸相思一寸雨,四季輪迴四季空;浮生若夢,喜怒悲歡多少痛
    一寸相思一寸雨,四季輪迴四季空。浮生若夢,喜怒悲歡多少痛。世間情意,有人不離不棄,有人一別兩寬。有人繼續尋找,有人安守孤寂。無論會有怎樣的境遇,往後餘生,不要忘記,取悅自己。——皛玊題記《減字木蘭花·浮生若夢》(詞林正韻 第一部)浮生若夢,喜怒悲歡多少痛?好景匆匆,常似繁華成落紅。真心相送,當作高山流水弄。休問飛鴻,音訊何妨西復東?
  • 從《西遊記》中,看透人生的三重境界
    在《西遊記》第29回,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後,被師父趕走,黃袍怪將唐僧變成了猛虎,擄走沙僧後,又打傷白龍馬。全身而退的豬八戒,雖然平時總吵嚷著分家,但關鍵時刻,他卻選擇去花果山,用激將法,搬回了大師兄。八戒在這次的考驗裡,戒掉了總想逃避的本能欲望,選擇堅守,開始悟透身邊之事。
  • 佛說:愛情有輪迴
    佛說:愛情有輪迴。愛情是一場輪迴,這輩子的情,上輩子的債,今生的果,前世的因。真心相愛的人,是前世的重逢,今生在一起,來生還要一起走,塵世的愛戀,在三生三世的輪迴中,遇見與別離,都是因果的轉變,也是宿世的姻緣,一切都是因果輪迴,是冥冥之中的註定,所以,今生不論遇到誰,都請你用心善待,因為這是愛情的輪迴,更要執念美好,因為愛情定有輪迴,塵世間,兜兜轉轉,終要為那些痛苦和幸福買單。
  • 未來一個月,聚合離散,愛恨糾葛都放下,重新生活的星座!
    水瓶座也許水瓶座承受不了愛情給自己帶來的無窮無盡的痛苦,一次又一次的聚合離別,讓自己無法堅定,這次他們放下了愛恨糾葛,讓人生充滿了不同的機遇,如果愛了,就去愛,不愛了,也許當初就錯了,只能重新生活,別再讓自己自暴自棄,給自己一個全新的人生,加油
  • 倉央嘉措:我放下過天地和世間萬物,卻從未放下過你
    作者:念空大叔紅塵世間事,紛紛擾擾於心間,如亂花迷人眼。也許,一朝看破了人情冷暖,就能修得正果,便可飛升脫俗,真正心中念空,從而遠離這塵世喧擾,可是這世間情事千百年來又有幾人真正能夠參悟得透,這錯綜紛繁雜糅於心的萬千糾結,又怎是一個情字了得。就如倉央嘉措所說:這些年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和世間萬物,卻從未放下過你。
  • 放下執念,做減法人生
    無能之事——當斷;生命中無緣之人——當舍;心中凡欲執念——當離;目之所及,皆是過往,放下執念,才能回歸安寧。如今的社會,太多的欲望,太多的誘惑,讓我們的心蠢蠢欲動。人生的種種苦惱,總混雜在我們對物質的追求和對物品的執著中。所有煩惱皆因欲望而起,一切都為庸人自擾。
  • 西遊記中,究竟是金蟬子成了佛,還是唐僧成了佛?
    阿賴耶識心乃是萬法之根本故,乃是三乘佛法之根本故,乃是含藏著能令人成就佛果自性之唯一心體故,出世間無漏法亦皆含藏在阿賴耶識心中故,成佛之功德亦含藏在阿賴耶識心中故。這個阿賴耶識即元神即可以變成金蟬子,也可以變成唐僧,也可以變成其他和尚。
  • 唐僧憑什麼當師父?除了有背景,這項本領徒弟們望塵莫及
    唐僧師徒4人加上一匹馬,如果問誰最沒用?從明面上的數據來看唐僧最廢!雖然掛著師父的名頭,一路上基本沒解決什麼問題,還不斷製造麻煩,如果沒有老唐,孫悟空他們幾個恐怕早就取經成功了。但就這麼一個廢人,人家確實取經團隊的核心,就算你齊天大聖,也得跪下來叫師父!
  • 「美文」人到中年,放下執念
    當我們遇到讓自己內心無法平靜,讓我們的行為無法控制的外界幹擾,我們要試著學會放下執念,不要成為這種思想和情緒的奴隸。01選擇視而不見,也是一種善良我們不是笨,也不是傻,這是我們放下執念後向世人展示的善良。這也不是一種逃避,這反而是一種包容,一种放松,一種與人為善的處世之道。02選擇敬而遠之,也是一種高尚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只有放下執念,才能活得灑脫
    這類場景,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世界上,隨時隨地,都可能看到,因失戀而失態的男女。在文化圈中,也有不少對感情有執念的人物。「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蘇東坡對王弗的執念;「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元稹對韋叢的執念;「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這是沈復對芸娘的執念等等。
  • 佛說:你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為執念太深!
    我不知道你們經歷了什麼,但我希望你們能放下。「放下」是一種大智慧、大修行。提起容易,但是「放下」卻很少有人能做到。人這一生,總是有意無意地攀比,為別人而活,活在別人的嘴裡眼裡,累嗎?是真累。但是不願意放下,寧願不斷去折磨自己、傷害自己。一定的欲望可以激勵人精進努力,但是如果初心變了味,貪慾過重、攀緣心太重,人生也就失去了它本來的價值。
  • 「我喜歡你是真的,想要放下你也是真的」
    試問這紅塵中又有多少愛能走到盡頭,白頭偕老,聞之都嘆是那麼可笑。愛一個人難,放棄就更難,可你不想再體會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爭吵時的一字一句刀刻入心,轉身就走的背影,讓你不知所措。沒有人否認這是愛,但也沒有人能夠駕馭這份不屬於自己的愛。
  • 放下錯誤的執念,心將不再迷茫
    學會放下不必要的負累,別讓心靈疲憊不堪。人生需要輕裝上陣,只有放棄那些本該放棄的執著,人生才會無所畏懼的一路高歌;只有放棄錯誤的執念才會遠離煩惱和困惑,人生才會一路坦途。一生中值得我們追求的東西有很多,想想自己苦撐著、硬挺著不忍心放棄的那份執著,是不是一種錯誤的執念?如果是,那麼苦苦的追尋,最後換來的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在有限的生命裡,我們沒必要做到八面玲瓏,四處討好,這樣只會讓我們的內心變得越來越脆弱。消耗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沒有意義的事上,只能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平庸。
  • 《清明上河圖密碼2》-世間之事不過因果循環,最好不過放下執念
    這是書中原文,「牙絕」馮賽的小妾柳碧拂在本書案子尾生臨別時,對妻子邱菡說的一句話。起初因為並沒想到這一切竟然是柳碧拂和柳二郎設的局,對於柳碧拂的這句話我並沒有深刻的感觸,直到真相大白,我才明白,柳碧拂心中的無奈。
  • 怎麼才能放下對一個人的執念?
    而我,還是對他心軟,這是最致命的。我還是沒有完全放下他。我自卑,我覺得他什麼都好,我跟他不是一路人。他愛過我我覺得很榮幸,我居然有這種想法。現在,躺在床上,一天沒有吃飯。折磨自己,我知道他不會這麼對待自己,現在的我,也更讓他看不起。而我,還是在想念在一起的好,還是很想他。我該怎麼辦?怎麼做才能放下對他的執念?
  • 放下執念,禪落心中
    可不管季節怎樣變化,都要學會善待自己,善待緣分,也不管坎坷幾重,荊棘幾許,身在紅塵,我只在內心修禪。放下紅塵裡一些執念的東西,你就會活的輕鬆,自在,隨意,你才會在粗茶淡飯裡享受,生活賦予我們的別樣人生。流走的光陰,不會重來,發生的事情,淡然處之,沒有過不去的坎,我想只有敞不開的心扉。
  • 《追逐繁星的孩子》放下執念,才不會失去的更多!
    用《秒速5釐米》正式敲開了動畫電影的大門的新海誠,隨後又用《你的名字》成功的打開了動畫電影市場的大門,已經享譽全球的他過去作品又如何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曾經爭議最大的作品《追逐繁星的孩子》!
  • 世間事,實難兩全,一旦選擇,就無法回頭!
    世間事,實難兩全,一旦選擇,就無法回頭。註定修行的人,只能為芸芸眾生而活,那些傾城的相遇,只能是修行裡的,一個劫。就像,唐僧遇見女兒國國王。誰曾想到,他和白晶晶的愛恨糾纏,不過是為了找到月光寶盒,回到五百年前,那個有紫霞仙子的年代。說不清,他們到底誰是誰的劫難。也許,紅塵裡的糾纏,本就是彼此的萬丈深淵,無一倖免。「不戴緊箍,如何救你?帶上金箍,如何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