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習慣用現金不會用行動支付,央行新規讓他們安心

2020-12-16 龔進輝

作者:龔進輝

前不久,一段與老年人有關的視頻讓人揪心不已。在視頻中,一位老人獨自冒雨在櫃檯交醫保,工作人員告訴老人,「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就)這兩個方式。」老人得知後有些不知所措。

眾所周知,中國行動支付全球領先,出門不帶現金,只帶一部手機就可以走遍天下,除了常見的吃喝玩樂之外,只要你想能想得到的消費場景,基本都可以使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輕鬆解決。不過,行動支付的使用主體是年輕人,只有一小撮新潮的老人學會用行動支付,但更多的老人不會用,他們仍習慣於用現金。

換言之,各種商業服務不要以為只要服務好年輕人就萬事大吉,數量龐大的老年人群體也不容忽視,或許他們鮮少在網際網路上發聲,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需求。相反,老年人不僅有旺盛的需求,而且需求遠遠未被滿足。

以行動支付為例,年輕人早已駕輕就熟、見怪不怪,但對於上網經驗不豐富的老年人來說,仍具有較高的使用門檻,不會使用者大有人在。當只接受行動支付、拒收現金,老年人一片迷茫,不知如何是好。

我們在同情老人的同時,也應深刻反思,新技術應用不應成為老年人邁不過去的坎。這與行動支付等新技術推廣時一刀切不無關係,即在潛意識中默認年輕人與老年人都適用,並未針對老年人這一弱勢群體作妥善安排,比如推出更多人性化舉措。

說直白點,新技術背後的網際網路公司只考慮迎合年輕人,對老年人不夠重視,甚至直接忽視,才導致出現上述尷尬的一幕,而且這絕對不是個案,類似現象頻頻上演,暴露出他們與數位化時代格格不入的扎心現狀。

好消息是,國家已注意到這一問題,並積極落實改進措施,11月底發出《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有效幫助老年人破除「數字鴻溝」,通知明確提出以下4點要求:

一、任何單位和個人日常消費不得拒收現金;二、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三、醫院要保證一定現場號源和人工服務窗口;四、各級政務服務平臺應具備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功能,讓老年人辦事少跑腿。

今天,央行結合《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有關要求,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公告指出,必須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尊重公眾自主選擇權、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央行認為,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央行強調,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現金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央行分支機構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同時,公眾享有自主選擇支付方式的權利,因現金支付受到排斥或歧視的,應保留證據,並及時向央行當地分支機構反映,依法維權。

國家終於出手解決這一痼疾,非常及時且實用,讓老年人安心,定會受到他們的歡迎和擁護,我也舉雙手贊成,為央行等有關部門點讚。可以預見的是,老年人在數位化時代「寸步難行」將一去不復返,他們不知所措的尷尬一幕將越來越少,直至完全消失。

相關焦點

  • 老年人不會用手機支付怎麼辦?央行公告要求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你碰到過拒收現金的情況嗎?老年人等不會行動支付該怎麼辦?……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現金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 老年人不會用手機支付怎麼辦?央行公告來了!
    你碰到過拒收現金的情況嗎?老年人等不會行動支付該怎麼辦?……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 老年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商家又不收現金?央行發聲了!
    為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結合《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人民銀行發布了2020年第18號公告,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公告中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央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
  • 使用現金支付遭歧視?央行:若查實將處罰!
    與此同時,行動支付業務量保持增長態勢,三季度銀行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649.77億筆,金額696.44萬億元。  隨著中國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約有1.76億人,從年齡結構、生理狀況、習慣偏好等方面看,部分老年人仍然較難適應電子支付;而從智慧型手機用戶來看,一部分沒有智慧型手機的群體也需要使用現金。  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稱,根據人民銀行現金使用抽樣調查結果,中國大約有13%的居民主要是通過現金進行支付,而非電子支付方式。
  • 讓行動支付惠及更多老年人
    然而,在行動支付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有的群體可能容易被忽略。一項在7個省份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有17.6%的受訪者表示未使用過電子支付工具,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老年人。許多年輕人也許沒有意識到,行動支付這道看似不高的「門檻」,卻將他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們攔在了智能化服務的大門外。為什麼一些老年人不使用行動支付?說到底,主要原因是「不明白」「不方便」。
  • 無現金支付發展太快了?瑞典央行希望保護現金流通
    而在21世紀初,瑞典又成為率先拋棄紙幣和硬幣的國家,在無現金支付的發展道路上一騎絕塵。在瑞典的大街小巷,「不接受現金」的牌子越來越常見。通常來說,無現金支付意味著交易和結算更加方便,但有些決策者卻看到了其中的巨大風險。近日,瑞典央行表態稱,希望瑞典政府能立法保護現金流通,維持瑞典克朗的地位。
  • 實地探訪:老人用現金支付方便嗎?
    因為不太會用智慧型手機行動支付,仍以傳統的現金支付方式來結算,一些老年人遭遇不便和尷尬——最近,此類輿情和媒體相關個案報導引起廣泛關注。12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20第18號公告,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明確要求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尤其是對老年人。那麼眼下,我們現實生活場景和服務窗口這方面到底做得如何?
  • 拒收現金將被依法查處!央行再度發文:不得排斥現金支付,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概念
    儘管行動支付快速發展,但社會對現金的需求依然會長期存在。為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結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12月15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下稱「公告」),再次強調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
  • 央行發布取款新規,有地區已執行,你還不知道?
    這主要是因為行動支付的衝擊。隨著行動支付的普及,由於行動支付是一種無現金的支付方式,大大降低了人們使用紙幣的頻率。因此,德拉魯公司的印刷訂單大幅下降,這是影響該公司的主要原因。 在行動支付時代,央行也緊跟潮流,推出了數字貨幣。官方還表示,他們與支付寶和微信沒有競爭關係。因為它們是錢包,而數字貨幣是錢包裡的錢,這意味著無現金時代正式向我們走來,數字貨幣時代正在到來。
  • 數字貨幣好用嗎?比紙鈔方便比行動支付穩定!
    原標題:數字貨幣好用嗎?比紙鈔方便比行動支付穩定! 摘要 【數字貨幣好用嗎?比紙鈔方便比行動支付穩定!】
  • 央行:現金和非現金支付本質上是互補關係 現金是應對金融脆弱性的...
    老年人、農民、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體有的缺乏數字通信設備與網絡接入,有的缺乏數字金融知識與技能,老年人可能指紋退化或記不住密碼,他們對於現金的依賴度較高,過度「去現金化」會引發新的金融排斥,偏離普惠金融的初衷。此外,中小商戶也是普惠金融服務的重點對象,現金可以與非現金支付形成必要的市場競爭,使中小商戶在接受支付結算服務時有議價空間和最後退路,避免支付服務提供商隨意提高佣金或延長資金到帳周期。
  • 央行發公告強調不得拒收現金 約13%中國居民仍主要通過現金支付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魏晞)中國央行15日發布第18號公告,強調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中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央行有關負責人當天表示:調查顯示,中國大約有13%居民主要通過現金進行支付。
  • 央行:現金和非現金支付有機共存可以使社會總交易費用更低
    老年人、農民、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體有的缺乏數字通信設備與網絡接入,有的缺乏數字金融知識與技能,老年人可能指紋退化或記不住密碼,他們對於現金的依賴度較高,過度「去現金化」會引發新的金融排斥,偏離普惠金融的初衷。此外,中小商戶也是普惠金融服務的重點對象,現金可以與非現金支付形成必要的市場競爭,使中小商戶在接受支付結算服務時有議價空間和最後退路,避免支付服務提供商隨意提高佣金或延長資金到帳周期。
  • 拒收現金將被依法查處!央行再度發文: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不得宣傳無...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孫璐璐 儘管行動支付快速發展,但社會對現金的需求依然會長期存在。為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結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12月15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下稱「公告」),再次強調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
  • 習慣了行動支付的你,這次會用...
    在行動支付盛行的當下,比現金更加便捷的支付寶、微信等手機支付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的消費首選,越來越多的人出門不帶現金。那麼發行新版人民幣還有必要嗎?尊重多元化的支付選擇儘管隨著行動支付的普及,我國現金使用有所下降,但受歷史沿革、消費者習慣、以及邊遠地區和特殊人群需要等因素影響,現金在相當長時間仍是我國重要的支付工具。
  • 行動支付什麼時候可以取代紙幣?
    由於M2是有央行和商業銀行共同創造,央行投放基礎貨幣,商業銀行派生更多的貨幣。從2014年至2020年,M2存量一路走高,2020年已經突破了210萬億元,2020年10月末,M2餘額214.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印鈔速度可見一斑。因此雖然掃碼支付越來越普及,但印鈔速度不減反增,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一、人民幣是掃碼支付的載體。
  • 央行表態現金支付:不得排斥,堅持分類管理與普遍適用原則
    尤其是隨著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方式的普及與發展,極大地方便了金融消費者的支付需求,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拒收現金的現象,對部分人群造成了很大的不便。12月15日,為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打造和諧現金流通環境,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了公告。公告表示,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 央行數字貨幣要來了!你還會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嗎?
    DC/EP的本質是紙幣和硬幣的替代,即M0(流通中的現金)替代,只不過實現了形態的數位化。隨著第三方支付的快速發展,我國正在逐漸步入『無現金時代』,然而在這種非現金的支付方式中,需要對銀行帳戶進行綁定,使用的貨幣也是所謂的『電子貨幣』,所依託的基礎仍然是紙幣和硬幣,只不過通過網際網路等方式進行完成。
  • 手機支付多便捷,為啥還要保留現金?
    你已經多久沒使用過現金了?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的調查結果顯示,83%的受訪者表示隨身攜帶現金少於500元;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習慣非現金支付。 現在非現金支付如此快捷高效 為啥非要保留現金支付?另外,農村有著大量使用現金的人群和場景。農村有較多學歷不高、收入不高、年齡較大的人認為現金更加安全可靠;農副產品購銷很多通過現金交易;一些偏遠地區電子支付機具的布設很難達到全覆蓋。 2、特定人群離開現金「寸步難行」 對於境外遊客而言,沒有人民幣帳戶的他們,在景點和中小商戶消費時依賴現金。
  • 【跨越「數字鴻溝」消費篇】南通:現金支付,還是手機支付?把選擇權...
    把選擇權交給老人 2020-12-10 14:23:48 來源: 南通網 掃碼支付、掃碼點單……移動時代,更多商家在提供服務時主動向智能化支付手段靠攏,也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並選擇了手機支付這種快捷方式。但老年人是否都能適應,現金消費又是否會遭遇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