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之「速成正覺文」(一)
法藏菩薩誓言,要快速的成就佛道。這一段經文也非常的簡要,只有四句話。經文:
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
四句話,前面二句話是法藏菩薩誓言想要趕緊成佛。為什麼要趕緊成佛?為了要廣度眾生。所以底下二句話指的就是眾生的生死輪迴痛苦,所以法藏菩薩同體大悲心自然的流露,為了要幫助有種種生死痛苦的凡夫眾生超越生死,誓言要趕緊成佛。
我們從簡單的四句經文,可以體會出法藏菩薩救度我們的悲心願力。從《無量壽經》的許多經文,都可以看出這一點。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想要趕緊成佛,就是為了要救度我們有生死的凡夫;想要成就佛道,用本願名號救度十方眾生;想要用果地名號,令十方眾生沒有生死的恐懼,得到大安樂;把眾生當作父母,把眾生當作自己,這一些經文,都一而再、再而三的彰顯出法藏菩薩的悲心願力,憐愍我們的受苦,憐愍我們的生死。
想一想,阿彌陀佛如此的關心我們的法身慧命,如此的關心我們的一切生死,我們是不是要好好的念佛,報答阿彌陀佛的恩德,對不對?用報恩的心來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就會覺得,我們佛號如果不精進的稱念,實在太對不起阿彌陀佛了;如果我們不好好的念佛,實在太辜負阿彌陀佛對我們的一片苦心了。
這四句話,法藏菩薩的願心,跟你我的生死息息相關。想一想,法藏菩薩這麼關心我們的生死,他所發願的話,正是對我們悲救的慈悲之心的流露,所以我們要把這樣的話,好好的牢記在心。來!這四句話跟著師父念一遍。
令我於世,速成正覺,
拔諸生死,勤苦之本。
同部異譯
這一段經文在漢譯《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也有,其它的各譯就沒有。《無量清淨平等覺經》說:
我立是願,如多陀竭佛所有者,願悉得之,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
這是法藏菩薩,在他的本師世自在王佛前所立的誓願。
「我立是願」,我發了這樣的誓願,就要像本師多陀竭佛所有者,就是佛如來智能的一切,無量的神通、無量的智慧、無量的慈悲、無量的道力,只要有的,我通通要有,也就是我要像本師世自在王佛一樣,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神通、無量的慈悲、無量的道力。
像師父個人雖然是一個凡夫僧,但是我對於阿彌陀佛是如此的關心我的法身慧命,我每天用很多的時間,在研讀淨土經論,我對阿彌陀佛是非常深入的了解,所以阿彌陀佛實在是太慈悲、太偉大,他為了我發願、為了我修行、為了我犧牲奉獻、為了我捨身捨命、為了我受盡一切的苦難,都是因為我還沒有解脫生死,都是因為我還在六道輪迴,都是為了要救度我的法身慧命,所以我將來成佛,我也要跟阿彌陀佛一樣,有慈悲的願力、有廣大的神通,能夠廣度十方一切生死的凡夫。我也希望將來我成佛之後,我的佛號妙音如來,能夠跟南無阿彌陀佛一樣,讓十方的眾生,只要一聽到我的名號,一稱念我的名號,不管他念佛念得功夫好不好,不管他念佛念得有沒有妄想,我都要救度他,而且我會一直救到他往生我的國土為止。這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我也要像阿彌陀佛一樣。諸位!你想不想跟阿彌陀佛一樣?(掌聲)
這樣的願力實在太偉大了。就像法藏菩薩,他希望跟他的本師世自在王佛一樣。
「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這一句話說出法藏菩薩要成佛的目的。成佛了,要如多陀竭佛,如他的本師,完全擁有如來的智慧德能,有神通、慈悲、智慧、道力,拔除眾生的痛苦,拔除眾生的生死,令眾生能夠成就佛道,這樣的願力實在太慈悲。
每一位諸佛如來教化眾生,都是希望眾生能夠成就佛道,因為每一位諸佛如來,在因地菩薩的修行已經成就了,所以他知道,眾生只要願意像他這樣修行,也可以像他一樣成道。所以,過來人在告訴我們的話,最值得我們相信。一個成佛的人,他在過去世因地的修行,已經圓滿菩提了,所以他告訴我們:這一條路,我走過來了,你也可以像我一樣走過來,一樣成就佛道。
我們看看大勢至菩薩,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看看覺明妙行菩薩,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二位了不起的大菩薩,他們在過去因地,都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他們已經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成大菩薩了。這樣的路,大勢至菩薩走到了,覺明妙行菩薩走到了,我們也可以好好的走,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念佛邁向西方極樂世界,對不對?就看你有心或沒心而已,有心你就會走到清淨的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心,要修不修、要念不念的,貪圖五欲、追求名利,不一心向道,那當然繼續在六道輪迴,受苦受難。
令我於世,速成正覺
我們來看這段經文的字義解說。首先解釋「令我於世」這一句話。
自若不成佛,莫由益他故。然菩薩法,當久處生死,成就大悲,救苦眾生,不願成佛;今願速成正覺,意在普度眾生,故次文云:拔諸生死,勤苦之本。蓋以彌陀果號,即是眾生信心之本故。又菩薩修行,不出悲智二門,於大悲門則永不成佛,於大智門則數數成佛,或示成道於過去,或示垂悲於未來,聖境難思,非凡情所測。
這一段話在解釋「令我於世」這四個字,解釋得很詳盡。自己如果不能成佛,那就沒有能力可以利益他人,這就是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所說的:「自不能度而言度他,無有是處。」所以我們想要度一切的眾生,當我們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一定要先度好自己這一位眾生。如果自己這一位眾生不度,那你想要真心去度其他的一切眾生,那一點都不踏實。
菩薩法「久處生死,成就大悲」,目的就是要救痛苦的眾生;菩薩留惑潤生,不願意成佛,就是要繼續的在苦海廣度眾生。那麼現在,法藏菩薩想要趕快成佛,用意是更為深遠,也就是要普度眾生,因為成佛普度眾生的威神力量更為廣大,因此下文我們才說,「拔諸生死,勤苦之本」,拔除眾生一切生死勤苦之本。
有關信願法師法義:
1:本願山彌陀講堂網站:http://www.beenyuannshan.org/
2:信願法師視頻地址:
A:彌陀講堂:http://www.tudou.com/home/tigger2008/
B:信願法師專頁:http://www.tudou.com/home/_64693388/
3:信願法師音頻地址:http://pan.baidu.com/s/1kVgjnt9
4:信願法師電子文字法義專頁地址:http://www.xuefo.net/blog_141067.htm
5:本願山彌陀講堂微信公眾號:benyuanshan18
6.本願山兩岸三地念佛群(微信群):請加微信:benyuan18
7.金蓮之舟語音念佛群(QQ群):303817623
如果哪位師兄身邊親人身體不適或已離世需要念佛回向,可免費登記,讓阿彌陀佛慈悲加佑,威神加持,現在者:消災免難、增福延壽,福祿康寧、平安順遂,信願念佛;過去者:仗佛功德,乘佛願力,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永斷輪迴!
如喜歡聽經聞法、念佛共修者,想進微信群或QQ群,請加佛力師兄微信號:benyuan18,QQ:453268567,感恩!
點擊標題〡閱讀往期精彩文章
【無量壽經摘要】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之「我行精進文」(四)
【無量壽經摘要】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之「我行精進文」(三)
【無量壽經摘要】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之「我行精進文」(二)
【無量壽經摘要】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之「我行精進文」(一)
【無量壽經摘要】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之國土第一文(五)
【無量壽經摘要】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之國土第一文(四)
【無量壽經摘要】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之國土第一文(三)
【無量壽經摘要】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之國土第一文(二)
【無量壽經摘要】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之國土第一文(一)
【無量壽經摘要】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之文(五)
【無量壽經摘要】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之文(四)
【無量壽經摘要】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之文(三)
【無量壽經摘要】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之文(二)
【無量壽經摘要】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之文(一)
【無量壽經摘要】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之出世本懷文(九)
【無量壽經摘要】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之出世本懷文(八)
【無量壽經摘要】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之出世本懷文(七)
【無量壽經摘要】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之出世本懷文(六)
【無量壽經摘要】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之出世本懷文(五)
【無量壽經摘要】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之出世本懷文(四)
【無量壽經摘要】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之出世本懷文(三)
【無量壽經摘要】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之出世本懷文(二)
【無量壽經摘要】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之出世本懷文(一)
【無量壽經摘要】《無量壽經》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若自己之文(四)
【無量壽經摘要】《無量壽經》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若自己之文(三)
【無量壽經摘要】《無量壽經》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若自己之文(二)
【無量壽經摘要】《無量壽經》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若自己之文(一)
【無量壽經摘要】《無量壽經》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不請之友文(四)
【無量壽經摘要】《無量壽經》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不請之友文(三)
【無量壽經摘要】《無量壽經》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不請之友文(二)
【無量壽經摘要】《無量壽經》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不請之友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