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白楊(爸媽進化論主筆)
女兒作文全篇歌頌媽媽,爸爸怒了......
最近武漢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一個視頻,讓爸爸們感到扎心了。
視頻裡,爸爸氣到變形的樣子,正在義憤填膺的向女兒控訴,隔屏也能感受到他滿腹的委屈。
網友說:這個小棉襖有點漏風啊,爸爸已經被氣到失去理智了!
原來女兒寫的作文裡,全篇都是歌頌媽媽的愛,對爸爸隻字未提。
爸爸沒法淡定了,感覺自己辛辛苦苦的付出被全世界辜負了,養的是個「忘恩負義」的小傢伙,於是向女兒喊話。
「你必須強行給我寫出來,爸爸的愛在哪裡?呃,這作文就只有媽媽的愛,爸爸的愛能不能說一下。」
女兒努力辯解:「爸爸,你沒有愛啊!」
女兒這麼一說,爸爸再次被刺激到了,開始情緒激動地把自己所做的奉獻如數家珍的告訴女兒。
女兒的衣服是爸爸的錢買的,國內國外旅遊、機票花的是爸爸的錢,吃的喝的也是爸爸的錢買的,房子是爸爸買的。
爸爸為女兒做了那麼多,結果功勞都變成媽媽的了,心理極度不平衡,直至語無倫次。甚至喊話媽媽,讓媽媽出來說句公道話。
最後爸爸下了命令:「聽到沒有,你必須強行給我寫出來,爸爸的愛在哪裡?」
唉!女兒也表示很為難啊,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爸爸的愛沒有感受,怎麼知道爸爸的愛在哪裡。
平時不陪伴,爭寵時吃醋。
孩子的感受最直接,他只知道誰最關心他,平時都是誰照顧他,誰給他做飯吃,帶他玩,輔導他做作業,哭了是誰安慰,疼了有誰抱。
陪伴孩子都是瑣碎的事情,但是正是這些瑣瑣碎碎,才是孩子心中最想要的愛。
這種愛很安全,很快樂,很幸福。誰能讓孩子感到幸福,孩子就覺得誰最愛他。
爸爸們不要覺得委屈,或許爸爸的愛要等到孩子長大了才能理解。但是孩子的成長階段,父愛不等於物質滿足。
01
父親的物質給予不能代替精神陪伴
很多人會覺得,父親拼命掙錢,加班、出差、應酬,不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嗎?
但是對孩子來說,父愛如山,再多的錢都不如多陪陪孩子重要。錢還可以再掙,但是孩子的成長不能重來,再不陪,孩子就長大了。
《2017年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中的數據顯示,55.8%的家庭主要是媽媽陪伴孩子,爸爸為主陪伴孩子的家庭只有12.6%,比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還少。
大數據表明,中國的家庭中存在很多「隱形爸爸」、「詐屍式爸爸」、「甩手爸爸」。
有的父親用陪同代替陪伴,以為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等於陪伴。雖然帶著孩子,但手機仍不離手,沒有走心的溝通和交流,這種假式陪伴是傷人的忽視。
《奇葩說》中有一個辯題:奇葩星球規定每周爸爸陪孩子12小時,做不到就取消爸爸的稱號,你支持嗎?當時傅首爾辯的是正方。
她說在上場前和兒子討論過這個辯題,她很生氣兒子站在反方,但他兒子說「我怕爸爸做不到,我就沒有爸爸了。」聽完讓人不忍淚目。
由於爸爸在家庭中的經常缺席,孩子對爸爸能否做到每周12小時的陪伴都沒有信心,很擔心爸爸被取消稱號,那樣就沒有爸爸了。
孩子非常的愛爸爸,所以也請爸爸能分出多一點時間,用心地陪陪孩子,做一個實實在在的爸。
作家劉墉說:「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沒有手。為什麼?因為爸爸們工作太忙,很少能陪在孩子身邊,所以在孩子的記憶裡,爸爸像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缺少陪伴給孩子帶來的遺憾不會因為你忙就能彌補,不會因為你有錢就能找回。把陪伴留在當下,不是明天,不是將來。
02
父愛有多重要
古話說:「養不教,父之過。」父親對孩子的成長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
父親對孩子的生活態度和性格培養有重大影響,缺乏父教的孩子容易造成人格缺陷。
美國父道組織的調查數據顯示:
美國60%的強姦犯;72%的少年兇殺犯;70%的長期服役犯人來自無父家庭;90%的無家可歸和離家出走的孩子來自無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來自無父家庭;80%的強姦犯的動機來源於無父家庭轉移的憤怒。
中國有很多家庭雖然都是健全家庭,但是「隱形爸爸」的存在,孩子並沒有感受到父愛,沒有得到父親的管教。
成龍在一次訪談中回憶說,自己平時太忙,從來沒有帶兒子的時間。有一次中午成龍主動提出去接房祖名回家,他跑到小學去接,結果等了半天也沒見到兒子。
後來才知道,房祖名已經上中學了。
成龍平時忙於拍電影,忙於出席各種典禮,沒時間陪伴和教育兒子,後來房祖名染上了大麻。
成龍說自己不是一個好爸爸,愧對房祖名。
電視劇《老爸回家》中林然然從小父母離婚,缺乏父愛的她年紀輕輕卻愛上了比自己大二十歲的有婦之夫。
在她的哭訴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女兒渴望得到的父愛的樣子:
父親到學校去看女兒,帶著女兒吃飯,逛商場,跟她們分析男朋友的優缺點,女兒受苦的時候、生氣的時候,父親總是笑眯眯地看著她們,父親是女兒最好的出氣筒,最好的朋友。可是她沒有過這樣的感覺。
心理學家赫塞林頓研究表明:「女孩如果缺少父親的陪伴,可能會造成性別認知混亂,缺乏性別認同感。」
女兒對異性的認識往往是從認識父親那獲取的。
一些沒有父愛的女孩容易產生「戀父」情節,進入青春期後,會由於性別認識混亂而愛上比自己年長的成熟男性。
所以希望各位爸爸們小心呵護你的小棉襖,給她們精神富足的童年,讓她們快樂成長。
有父愛灌養的男孩更勇敢、自信,女孩更有主見。父親才是那個帶領孩子認識世界的人。
03
父親的陪伴要花時間,更要花心思
僅僅有時間是不夠的,雖然爸爸也經常出現在家裡,但是形同虛設,孩子幾乎沒感覺到爸爸的存在,有任何事情,第一時間總是找媽媽,這是做爸爸的失敗。
陪孩子就要融入孩子的世界,和他一起玩,充分的互動,讓孩子感知到和爸爸在一起很快樂。
鄧超經常以「逗比老爸」上熱搜,他的帶娃模式堪稱親子遊戲的教科書。只要一回到家,就會陪孩子玩耍,是娛樂圈的「模範老爸」。
鄧超在家陪孩子玩真人版植物大戰殭屍,嗨到拆家的節奏,做小花妹妹的「馬爸爸」,任她折騰,帶孩子玩顏料,滿地開花。他把自己當成孩子的大玩具,帶給孩子發自內心的快樂。
吳京在家裡裹著花被子學大像逗孩子們開心,只因「孩子們說,想去動物園看大象」,孩子樂得哈哈大笑。在家做運動,帶兩個兒子臉對著臉趴在墊子上練腹部,一家人其樂融融。
李亞鵬對女兒的愛和保護也是有目共睹的,暑假帶李嫣回鄉下體驗鄉村生活,吃農家飯,一起騎單車,體會美好時光。
有最堅實的父愛的呵護,李嫣從不會因為天生的缺陷而自卑,她活得自信而快樂,一直像個天使。
這些名人爸爸工作很忙,但是從不吝嗇自己的一分一秒陪伴孩子,給孩子最豐富多彩的生活經歷和成長體驗。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說:「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好一位父親。」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在家庭教育講座中提到:孩子18歲以前的幾個階段是性格養成期,父母要特別注意。
親情關係的培養不能用金錢物質來實現,再多奢侈的東西都不能帶給孩子必要的愛與安全感。
我們最不能錯過的是孩子成長階段的點滴變化,孩子每一次小的成功希望與你分享,每一次挫折時能得到你的鼓勵和擁抱。
父親的愛不是你犧牲陪伴的時間來給孩子創造多少財富,而是用你的父愛去培養一個不懼風雨,能夠為自己人生創造財富的孩子。
作者簡介:小白楊,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親子營第7期學員,一個小學生媽媽,用文字寫思想,讓歲月老去,讓心態年輕,做一個一生都在成長的人,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