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目:
人總是要仰望點什麼,一輪紅日,一彎新月,一座山峰,甚至一種精神……只要能喚起你心底的波瀾,哪怕是激起一絲漣漪。當你仰望時,一股莊嚴神聖的力量,一個崇高偉大的形象,還有那難以磨滅的記憶就會從心底湧起……
請以「仰望」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
[滿分作文]
望日而行
終生所至,以正天下士者之名,以哀四方百姓之心,鞠躬盡瘁,雖九死猶未已。
自屈原放逐楚地,悲戚之淚水常沾衣巾,所哭所泣者,未嘗天下百姓,舉國興亡,如此大丈夫,定當仰之望之。且不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憤而投江,空留下千般無奈,萬年敬仰,如此丹心一長片,已然嗚呼,仰望至誠,仰望至真,仰望至悲矣!
長嘆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不知可曾記得,中華大地千年的厚土之上,曾有過這樣的人,為民請命,本想憂勞以興國,無奈鬱郁而亡其身,在那波流楚江之上,硬生生撕開一條哀怨的口子,頓然而逝。雲山滄滄,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此人茲若言之儔乎?
一種從未衰落過的東西,氣節,這是一個民族的心,一個民族的魂,望穿風塵,百代千秋,總有這樣一把劍似的精魂,傲立於天地逆旅之中;總有這樣一輪日頭似的靈氣,凌風於百物眾生之上。望日而行,無怨無悔,仗劍而生,道是無情還有情,情之所至,或家,或國,或民,大凡以其身而成天下者,毅然而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樣一種氣節,值得我們仰望,用一生來仰望。
現今的浮世,當真已如雲似霧了,有太多的人早已忘記在九泉之下的這些人,這些英雄,這些大丈夫。而他們所追求的高挺,甚於脆弱,櫻花一般,風雨過後已是悽涼無限,似乎一種體面的人生。可你是否問過自己這些值得嗎?是否問過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應有的氣節究竟到了哪裡?抬頭仰望,你又可曾仰望,仰望那一輪紅日,仰望那些已然逝去的英靈?
樂民之樂者,民必憂其憂,人總會有些東西不該忘記,而是深深地刻在心中,那些與天地兮比壽同日月兮齊光的人,那些英雄,那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這些值得我們仰望甚至頂禮膜拜的歷史痕跡,民族的痕跡。
仰望那輪亙古不變的日頭,深藏著英魂勇烈,望日而行,心之如日,毅然決然坦然矣!
【名師點評】
1.語言功底較為深厚。
這篇文章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本文觸動讀者心弦的,是它較為深厚的語言功底、文學積澱,讀來給人以沉掂掂的感覺。語言優美流暢,用詞貼切、句式整齊、對仗、多變。以較多的文言形式加重了歷史感,應合了仰望民族氣節的主題,富有創意的運用了詩歌楚辭,更加提升了語言的高度,穿插強而有力的問句使語言更加有力度,從而更好的引起讀者共鳴,闡明文意。
2.構思立意精巧。
本文分前後兩部分,前半部分寫「一種從未衰落過的東西,氣節,這是一個民族的心,一個民族的魂……總有這樣一輪日頭似的靈氣,凌風於百物眾生之上。」從歷史的角度,非常大氣地抒寫了心之仰望。後半部分聯繫「現今的浮世」,追問「抬頭仰望,你又可曾仰望,仰望那一輪紅日,仰望那些已然逝去的英靈?」進一步表明「樂民之樂者,民必憂其憂,人總會有些東西不該忘記,而是深深地刻在心中,那些與天地兮比壽同日月兮齊光的人,那些英雄,那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這些值得我們仰望甚至頂禮膜拜的歷史痕跡,民族的痕跡。」最後,作者用「仰望那輪亙古不變的日頭,深藏著英魂勇烈,望日而行,心之如日,毅然決然坦然矣!」來回扣文題,突出主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八真小八鬥大語文,漢語言文學碩士,一線語文老師,12年教學經驗。
歡迎點讚、留言、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