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石灘盛開的花朵之白馬雪山——滇西北尋花記四

2021-02-12 藍溪

六、流石灘盛開的花朵之白馬雪山——滇西北尋花記四

晚上九點。已刷山三天,一天比一天強度大,累極。對明日白馬雪山的墊紫草,心生退意。

騙子堅持,除了麗江與斑點杓蘭,白馬雪山流石灘的墊紫草,是她的另一目標。

我道:這麼晚,還能定到車嗎,能問到墊紫草具體線路嗎,車的司機願意陪我們一起刷山嗎?畢竟明天這一路就我倆女的,在高海拔的大山裡,還得保證安全不是。如果都OK了,我就豁出去,捨命陪君子,哦,不,是陪騙子。

當一個人在去與不去間搖擺不定時,堅持的人總能獲得勝利。一路前行,也許有一個目標堅定的人,收穫總是會多很多。所以,這裡還是要感謝騙子的執著與堅持,讓我超越了極限,即便累得要死,但還好好的活著。

騙子打了各種電話,問阿桑,問培楚。最後是培楚的爸爸明天陪我們去。怕藏族老人家,言語溝通困難,騙子特意要了電話去聊聊。還好,能交流,就如培楚說的:我爸混跡江湖多年,接待天南地北的人海了去,比我老油條。

果然,後來刷山之際,才知他老人家見多識廣,觀天象辨山路,甚是拿手。閒聊中得知他老人家其實不老,只是位不到50歲的爺爺,一路我們叫他提批大哥。

翌日清晨,六點,拉開簾,朦朦亮的天,東邊有微微的紅。提批大哥很準時出現在客棧樓下。此時的香格裡拉,未完全舒醒,街道很安靜,交警倒是早早站在了街口,提批大哥說:今天端午有賽馬,本來約了去看的,結果被叫來和你們上山了。

車行路上,經過納帕海。草地與湖水依伴,湖水倒映著微彤的雲彩,草甸上有成群的牛,不遠處,是大片的田野和村莊,油菜花成片綻放。此時,太陽從東邊的山頭升起,一層薄薄的金光,撒在湖水與村莊之上,炊煙嫋嫋。很美!

我問騙子:拐上高山植物園的平臺上,拍幾張納帕海日出吧。騙子鄙視我:不要浪費時間,我們要找墊紫草,那才是重點,別做撿芝麻丟西瓜的事。我只能悻悻點頭:好吧。以至於,這一路,看見不少晨光裡山間村落是好此的美好,但只能頻頻回望,把美景印在心裡。

去白馬,路程不長但也不短,大約兩小時先至奔子欄,老路上白馬雪山埡口,翻過去就是德欽縣。當然,現在去德欽飛來寺看梅裡雪山很方便,有隧道穿過白馬雪山,節約了不少路程。但我們這次要去的,就是白馬雪山最高的埡口,海拔4295米,在皇冠峰的對面。

十點,終於到埡口了,藍天下,雪山耀眼的出現在我們面前。想想去年端午,天冷雨多花少,在白馬埡口,見到久違的藍天,我們百無聊賴,懶懶地坐在半山坡上,望著雪山,曬久違的太陽。不一會卻風雨又至,那刻,我們正匍匐在皇冠峰的半山腰,任風雨摧殘。

短暫的回憶後,在埡口沒有停車,騙子按問好的線路,讓提批大哥沿著牧場繼續前行,前行到哪呢,嗯,就是一直開到沒有路,車走不動不止。

此時,白馬雪山的雪山杜鵑,花開已屬後期,但晚開的,還是小小的壯觀。杜鵑花科的巖須,在杜鵑花叢裡,大片大片地開,白裡透粉的小鈴鐺,隨風輕搖,看著極為可愛。巖白菜,在這裡,那就是如白菜一樣,一大片一大片地隨地生長。

忍著叫停車衝動,直往牧場深處駛去。牧場在白馬雪山下的兩個山梁的溝谷之間,抬頭就能看見白馬雪山最高的山峰。六月中了,山頂仍是白雪皚皚。雪線之下是流石灘,流石灘與高山草甸的交匯處,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墊紫草就生長在那裡。

提批大哥循著緩坡,慢慢地行駛。在沒路的路上,我們在車裡,就如浪裡行船,左搖右晃,上下顛簸。車實在開不動了,提批大哥說:只能到這了,剩下的路,要我們自己走上去。

望著眼前的一道山梁,我想應不會太難。更何況,提批大哥還幫著背了攝影包。一手拿著相機,一手駐著獨腳架,深吸一口氣,出發了。行前,騙子特意用手機,給提批大哥看了墊紫草的模樣,說:你腳程好,一定要幫我們留意地上這樣一坨藍花!

半小時後,爬過了第一道山梁。向前看,咦,怎麼還有一道山梁。山坡上幾十頭犛牛正悠閒地吃著清晨打著露水的植被。提批大哥哼著藏族山歌,慢悠悠地穿過了犛牛群。而我和騙子在後面,正一步三停,如被人勒著喉,大口地喘著氣。別忘了,這可是在白馬雪山埡口之上的山坡。即便慢慢走,怕是海拔也上升了近百米吧。

為了少走點路,我們打算也從犛牛群中穿過。我與騙子對望彼此,還好,都沒穿紅色的衣服。但顯然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估計這群犛牛特鄙視我們這些沒用的外來人,知道這倆只知喘氣的貨,沒啥威脅,斜著看了我們幾眼後,打著響鼻,甩甩尾巴,晃悠悠地走了。

遠處,牛脖子上的銅鈴,鐺鐺作響,能在山中迴蕩很遠。就像提批大哥哼唱的山歌,曲調簡單質樸,但高坑嘹亮。在山上,即便隔著一道山梁,不見人影,也能隱隱約約聽到。而我們就循著山歌的方向,一路前行。

腳下都是低矮的杜鵑灌木叢,是密枝、粉紫或雪層杜鵑?長得太像,基本傻傻分不清。金黃杜鵑花開的樣子,但是極好辨認。

與杜鵑灌叢相伴的,除了巖須,還有很多紅景天。其實紅景天適應性強,已有大量人工種植。但因人崇尚野生的藥性,在白馬雪山,不時可以看見採藥人拿著麻袋來採摘。連根拔起,灌叢或草甸上,便裸露著一個個土坑,看得人觸目驚心。很難想像,如果這高寒地帶脆弱的原生生態系統被破壞,以後的高山植物未來是何景象,真的變成沒有生命存在的荒地?

走走停停近兩個半小時,植被變化並不明顯,沒有新發現。面對似乎只剩一道山梁,就到流石灘下的路程,我們卻翻過了一個又一個山坡。而每過一道山梁,卻還有更高的坡等著我們。高原經常有看山跑死馬之說,終於體會到了。

人總是要在絕望之際,老天才會給你一個驚喜。草甸變得稀薄,礫石層裸露在地上。墊狀植被開始出現。黃色花朵的矮生野決明、狹葉委陵菜、關節委陵菜與雲南黃耆,紫粉的線葉叢菔、滇西北點地梅與紅花巖梅,還有一團團密生福祿草,小小的白花,一朵挨著一朵,有密集恐怖症的要慎看。呼,這些高寒地帶的特有植物總算出現了。

一直走在前面的提批大哥,不負眾望。指著不遠處一坨藍花,說:這是你們要找的草嗎?我與騙子興奮地快步走上去,果然是一小團墊紫草,藍色的花冠,小小的花擠在一起,那一抹藍,是距天空最近的顏色吧。

墊紫草,紫草科墊紫草屬,多年生墊狀草本植物。生於海拔四千五之上的高山草甸的石塊或巖崖壁上。整株成半圓狀緊貼地面生長,葉面長著白色長柔毛。它與很多墊狀植物一樣,只為在這高海拔的貧瘠荒涼之地,扛過冰凍大風,保留最多的熱量抵禦嚴寒,以期在每年的花季,開出最接近天空色彩的美麗。

周圍再找,所見卻不多,也不夠大團。爬上流石灘,大塊的亂石堆砌。這裡的石塊比天寶灘石灘的礫石大很多。再往前,每上一塊石頭,或下一塊石頭,我們經常要攀爬或跳躍,行走相當不易。巖石大太塊,感覺不像植被生長的地方,簡單的補充點吃食後,我們決定往下,沿著山梁走。

站在最高的山梁上,風很大,像要把人刮到天上去,耳朵也吹得生痛生痛。想說句話,冷風就往嘴裡灌,只能閉著嘴悶頭慢行。

騙子在前面喊:看呀,那石頭邊有擬耬鬥菜。心喜,終於要見到被眾人說是流石灘巖壁上的大路貨了。然,走近一看,卻是巖生報春,倚在巨石下,隨風招搖著那紫紅的花朵。猛一看,還真像擬耬鬥菜。忍不住啐道:騙子就是騙子,忽悠我呢!不管,我捨命陪你上白馬找到了墊紫草,你啥時給我一蔟擬耬鬥菜?

後來一路找尋無果。騙子心裡過意不去,在往回的路上,只要路上看見大塊巖石,她都透過車窗張望,可惜卻是一無所獲。後來得知,白馬雪山的擬耬鬥菜是在皇冠峰的巖壁上。而拍完墊紫草,基本就癱了的我們,是無論無何也爬不上皇冠峰的。

快兩點了,一直沿著最高的山梁行走,狂風捲來大塊的雲層,很快陽光就隱在了雲後,天陰了下來。提批大哥提醒我們:不能再上面待久了,看樣子會起霧,如果起了大霧,分辨不了方向,我們會迷失在這山裡的。

我們正答應著,好,準備下撤。就看見前方,一團又一團藍色的花朵,匍匐在草甸與石塊之間。終於找到了墊紫草最多的地方,原來就在這山梁上,根本無需往流石灘的高處去尋。後來想想,騙子問線路時,李勇老師也確實說在山梁上。而我們自作聰明地走了更難行的路。

沒一會,大風吹走了流雲,白馬雪山又展現出來。而我們就趴在墊紫草的跟前,對著白馬雪山的方向,朝拜著白雪覆蓋的山峰。藍天,白雲,雪山,灰巖與墊紫草,最完美的生境,被我們一一掠進相機。此刻,一路所有艱辛與高反的不適下的堅持,大自然都給予了最好的回報。

拍得心滿意足了,而人也累得處於虛脫的邊緣。在高海拔,花大都矮小,甚至貼地生長,為拍它們,要一一次趴下,站起來,再趴下,按快門時的屏住呼吸,都是極費體力的事情。如果站起來的動作稍快,經常就是一陣天旋地轉,為防摔倒,只能放慢自己的動作。


儘管如此,在高海拔的地方待久了,我和騙子在下山的路上,又陸續出現了高反現象。雖是下坡路,但也走得極慢。高反,除了頭痛,打瞌睡,太陽穴突突直跳,還有就是想吐。真想躺在地上小憩一陣子,但久坐不動,山上寒風吹著,極易感冒。只能拖著沉重的腳步,慢慢往下挪。

下山半小時有餘,站在高處,可以看見我們的車了。車真小啊,就是一個小黑點。再回望山頂,我們早上又是靠著怎樣的信念爬上去的,真的不敢想像。我和騙子打趣說:回去了,我們一定要把拍得最美的墊紫草拿出來得瑟。如果有人問路,一定坑他們來,從信號塔就開始坑,讓他們也好好體會下這漫漫尋花路的不易。

事後想想,哈哈,我和騙子是否也是被人坑上來的,汗!一個坑一個,坑坑更健康!

慢行一個多小時,總算回到車上。呼,終於可以讓這灌鉛的雙腳休息片刻了。

又來到埡口附近的雪山杜鵑花海,拍不拍,我與騙子猶豫著。雪山杜鵑的背景是皇冠峰,夕陽下,是極飽和的暖黃色。我咬咬牙,風景如此妍麗,還是下車拍幾張吧。騙子懶,實在不願動了。把相機交給提批大哥,指揮著:走下去再走下去一點,要那一大片的杜鵑為前景,才美。我啐道:提批大哥,莫要理她,這貨,自己不動,還要求這麼多。

不過,我沒讓騙子懶太久。除了雪山杜鵑,逆光下一蔟蔟的巖須,搖擺著小鈴鐺,是如此可愛。更何況,在杜鵑叢裡,還有幾株小小的黃花小百合。然後,我與騙子就在這一叢叢杜鵑灌木叢裡,努力忘記高反,追逐著光線,匍匐在這些低矮的小花面前,蹉跎良久,不願離去。

下午五點多了,我還是不死心的想拍擬耬鬥菜。從白馬雪山最高埡口返回,每一個拐彎的巖壁,我都讓提批大哥開慢點,雙眼一點點掃過去,尋找紫紅的花朵。我記得行前問過棉花,她拍的擬耬鬥菜位置,說是在上埡口前的拐彎處的巖石上。最後一個埡口往下了,沒有,還是沒有……看來,每一次的行程總有些遺憾,不能如願以償,或許這是給自己留下下次與之相見的藉口?

回程,陽光正好,藍紫的厚葉苞芽報春,一片片怡然地開在路邊與沙土坡上,看著極為雅致。幾株紫紅的川貝,逆光下,花開得很美。而它們的種球,躺在幽黑的手心裡,潔白如玉。是的,面對人的採挖,我們無力改變什麼,只能拍下它們最美的樣子……

夕陽沉落,車窗外,一晃而過的沉靜山林,不再喊車停。大家有些緘默,許是累了,許是有點失望。那些山中美麗的綻放,每次天長水遠的相見,是對還是錯,難以言說……

未完待續。後附圖。

雲霧裡白馬雪山埡口的皇冠峰。


藍天下的白馬雪山。我們就是向著它的方向,往流石灘前行。

回望山下的草甸。

耗牛在山梁上守望著它的地盤。

皇冠峰下的雪山杜鵑。

提批大哥循著緩坡,慢慢地行駛。在沒路的路上,我們在車裡,就如浪裡行船,左搖右晃,上下顛簸。車實在開不動了,提批大哥說:只能到這了,剩下的路,要我們自己走上去。

在路上……

下面開始,是一路所拍的花花。

桔梗科 藍鐘花屬。

無莖黃芪 豆科 黃耆屬

狹葉委陵菜 薔薇科 委陵菜屬

關節委陵菜 薔薇科 委陵菜屬 

關節委陵菜 薔薇科 委陵菜屬 

薔薇科 委陵菜屬

圓穗蓼與委陵菜屬

粗糙紅景天? 景天科 紅景天屬

德欽紅景天 景天科 紅景天屬

德欽紅景天 景天科 紅景天屬

紫葉兔耳草 玄參科 兔耳草屬

玄參科 馬先蒿屬 

大銅錢葉蓼 蓼科 蓼屬

鈍裂銀蓮花 毛茛科 銀蓮花屬,它的旁邊是巖須,後面是巖白菜

巖白菜 虎耳草科 巖白菜屬

紫花雪山報春 報春花科 報春花屬

石巖報春 報春花科 報春花屬

石巖報春 報春花科 報春花屬

石巖報春 報春花科 報春花屬

厚葉苞芽報春 報春花科 報春花屬。陽光正好,藍紫的厚葉苞芽報春,一片片怡然地開在路邊與沙土坡上,看著極為雅致。

厚葉苞芽報春 報春花科 報春花屬

金黃杜鵑 杜鵑花科 杜鵑花屬

XX杜鵑 杜鵑花科 杜鵑花屬

雪山OR櫟葉杜鵑? 杜鵑花科 杜鵑花屬

雪山OR櫟葉杜鵑? 杜鵑花科 杜鵑花屬

雪山OR櫟葉杜鵑? 杜鵑花科 杜鵑花屬

雪山OR櫟葉杜鵑? 杜鵑花科 杜鵑花屬

雪山OR櫟葉杜鵑? 杜鵑花科 杜鵑花屬

櫟葉杜鵑 杜鵑花科 杜鵑花屬

西藏窪瓣花 百合科 窪瓣花屬

黃花小百合 百合科 百合屬

黃花小百合 百合科 百合屬

黃花小百合 百合科 百合屬

黃花小百合 百合科 百合屬

黃花小百合 百合科 百合屬

紫紅的川貝,逆光下,花開得很美。川貝母 百合科 貝母屬

川貝母 百合科 貝母屬

川貝母 百合科 貝母屬

川貝母的球莖,躺在幽黑的手心裡,潔白如玉。

想把它們重新種回土裡,可惜,面對人的採挖,我們無力改變什麼,只能拍下它們最美的樣子……

灰毛OR汙毛香青菊科 香青屬

灰毛OR汙毛香青 菊科 香青屬

灰毛OR汙毛香青 菊科香青屬

線葉叢菔 十字花科 從菔屬

線葉叢菔 十字花科 從菔屬

線葉叢菔 十字花科 從菔屬

滇西北點地梅 報春花科 點地梅屬

滇西北點地梅 報春花科 點地梅屬

葶藶屬 十字花科

葶藶屬 十字花科

紅花巖梅 巖梅科 巖梅屬

紅花巖梅 巖梅科 巖梅屬

紅花巖梅 巖梅科 巖梅屬

紅花巖梅 巖梅科 巖梅屬

杜鵑花科 巖須屬。

杜鵑花科的巖須,在杜鵑花叢裡,大片大片地開,白裡透粉的小鈴鐺,隨風輕搖,看著極為可愛。

逆光下一蔟蔟的巖須,搖擺著小鈴鐺,是如此可愛。

團狀福祿草 石竹科 無心菜屬

團狀福祿草 石竹科 無心菜屬

團狀福祿草 石竹科 無心菜屬。密集恐怖症犯了,有木有。

下面是此行最累也是最大的收穫,墊紫草。


墊紫草 紫草科 墊紫草屬。一小團墊紫草,藍色的花冠,小小的花擠在一起,那一抹藍,是距天空最近的顏色吧。

葉面長著白色長柔毛,看著毛絨絨可愛的樣子。

放大看,從花芯的橙黃,到紫,再過渡到藍紫,最後花瓣變成天藍色,很豐富的色彩變化。

墊紫草,紫草科墊紫草屬,多年生墊狀草本植物。生於海拔四千五之上的高山草甸的石塊或巖崖壁上。整株成半圓狀緊貼地面生長,葉面長著白色長柔毛。它與很多墊狀植物一樣,只為在這高海拔的貧瘠荒涼之地,扛過冰凍大風,保留最多的熱量抵禦嚴寒,以期在每年的花季,開出最接近天空色彩的美麗。

瞧瞧它們的生境,是這樣的。

前方,一團又一團藍色的花朵,匍匐在草甸與石塊之間。終於找到了墊紫草最多的地方,原來就在流石灘下方,根本無需往流石灘的高處去尋。而我們自作聰明地走了更難行的路。 

細看是不是很美。

大風吹走了流雲,白馬雪山又展現出來。而我們就趴在墊紫草的跟前,對著白馬雪山的方向,朝拜著白雪覆蓋的山峰。

藍天,白雲,雪山,灰巖與墊紫草,最完美的生境,被我們一一掠進相機。此刻,再累再苦的找尋,大自然都給予了最好的回報。


以皇冠峰為背景的墊紫草。看著是不是很近,實際上,怕是走一天也走不到呢。高原經常有看山跑死馬之說,就是如此吧。

最後得瑟一下與墊紫草的合影。

相關焦點

  • 滇西北觀花紀行其四// 白馬雪山
    白馬雪山是我親眼見到的第一座雪山,也是對滇西北壯麗風景的第一印象。
  • 八月滇西北野花(1)---流石灘上最純粹的藍
    八月初白馬雪山埡口的流石灘   從八月份動筆到現在這篇推送發出也已經拖延了幾個月,之所以選擇在冬天發出還是為了讓諸位野花愛好者得以在寒冷的冬日、萬物沉寂時有花可看而不是我太忙了沒時間寫推送。系列推送的首篇便是滇西北的流石灘。滇西北位於橫斷山區,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古地中海的退卻使得各種不同區系成分在這裡交匯融合。
  • 再戰滇西北|Day2:石卡雪山
    而行程的第二日,我們便要去往香格裡拉縣的至高點——石卡雪山,去往山頂的流石灘上尋找綠絨蒿和雪兔子。萬分慶幸的是,石卡雪山已經安裝了景區纜車,只需半個小時便能翻越群山上到海拔4500的山頂。隨著這本小說爆紅以後,「香格裡拉」一詞也順理成章成為「祥和、寧靜、和諧之地」的代名詞後,人們紛紛在世界各地尋找「香格裡拉」的真實所在。於是巴基斯坦的Hunza山谷、尼泊爾、不丹以及中國的滇西北、川西、西藏東南部都不約而同地站出來聲稱自己就是「香格裡拉」,而且都有板有眼拿出證據以證明自己的「合法」身份。
  • 走進神秘的滇西北高原
    在這個美麗的季節,2016年7月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植物愛好者在彭建生、潘發生老師的帶領下,走進神秘的滇西北高原,一同探訪高原仙子--綠絨蒿。短短的10天時間,15名隊員加上兩位頂級專家老師和幾位全程隨行的藏族司機探訪了白馬雪山、紅山、石卡雪山、老君山;納帕海、碧古天池、無底湖、2個未知處女湖、還有老君山的九十九龍潭,行程2000公裡,我們見到了近10種綠絨蒿,200多種其他高山植物。
  • 報春之約,滇西北草甸之上的春夏神話
    編者按:滇西北高山盛夏的報春花之約,只要你來了,想不看都難!撰文、攝影:吳之坤  斯那扎史的身影突然消失了。我的膝蓋跪在萎菱菜上爬行。眼前是道坡,下午2點52分,我一個翻滾,滾進一條開滿鮮花的山谷。到處都是花,黃的、藍的、紫的、粉的,身體被花淹沒。我驚喜地坐直身子。那是月亮湖?!我們到了。
  • 滇西北高原尋花(7)--罌粟科紫堇屬、列當科馬先蒿屬
    點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木棉愛攝影,後續更精彩       繼續2016年7月的滇西北高原尋花記得從滇西北回來後的最初幾天,天天做夢拍風光、查植物、拍植物,好幾次夢見有好風景和植物時相機出故障,不是快門按不下去就是對不上焦,然後急醒了,還有一次居然夢見丟了相機包.滇西北高原尋花更多內容請戳連結1、離天最近的花朵--滇西北尋花之綠絨蒿2、滇西北高原尋花(4)--報春花科3、滇西北高原尋花(5)--百合科4、滇西北高原尋花(6)--毛茛科    罌粟科紫堇屬植物8種,列當科馬先蒿屬植物
  • 多少野花,用生命之光點亮雪線下的流石灘?
    攝影/楊濤地處橫斷山脈中的白馬雪山、梅裡雪山,雪線附近的流石灘,生長著讓很多植物學愛好者和生態攝影師垂涎的奇葩。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嚴酷的流石灘環境讓這些奇葩擁有各種奇異的本領。流石灘是高山地區特有的地貌,通常指高山冰川雪線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過渡地帶,山頂出露的巖石在強烈的寒凍物理風化作用下不斷崩裂,巖塊與碎石沿著陡峭的山坡緩慢滑動,在山坡較平坦處形成的扇形巖屑坡。
  • 美麗的白馬雪山(一)
    知識庫白馬雪山哺乳動物及鳥類動物的垂直分布概況——海拔2000~2800米的暖河谷溪流灌叢草坡生境記錄的哺乳動物約有21種,鳥類動物88種。如北樹鼩、大靈貓、小靈貓、雛雞、大山雀等。——海拔3200~4000米的亞高山暗針葉林帶生境記錄的動物約有哺乳動物85種,鳥類動物100種,如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滇金絲猴等,是保護區動物種類的精華所在,其他的有藏馬雞、紅暖角雛等。
  • 滇西北高原尋花(9)-蓼科菊科虎耳草科、
    點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木棉愛攝影,後續更精彩    去年第一次上高原流石灘,第一次見到眾多的流石灘植物,就讓眾夥伴深深中毒。儘管我們在流石灘經歷了難以名狀的艱難,但是當你走近高大醒目的塔黃,站在它身邊仰視的時候,心中的興奮和激動無以言表,大自然讓我們見識了荒寒地帶的植物以傳奇的模式完成生命的演繹。蓼科植物7種,菊科植物13種,虎耳草科植物10種。滇西北高原尋花更多內容請戳連結:滇西北高原尋花(6)--毛茛科。滇西北高原尋花(7)--罌粟科紫堇屬、列當科馬先蒿屬。滇西北高原尋花(8)--薔薇科,石竹科,十字花科。
  • 海拔4800米的流石灘尋找藍寶石色澤的綠絨蒿
    蓮葉橐吾,幾乎是流石灘上最大葉子的存在不過,還有一種大黃葉橐吾葉子更大,但是我沒看到,或者說我沒怎麼看報春花科的粗毛點地梅(約)另一個在高山草甸,接近流石灘的地方開滿花的是大理蓼,它簡直密布。在三千海拔的草甸上,植株大一些,四五千海拔的地方,長得低矮一些。
  • 滇西北觀花紀行// 普金拉山
    普金拉山,亦即普京浪吧埡口),位於迪慶州德欽,距離德欽約40km,是眾多花友去過以及嚮往的地方,多姿多彩的流石灘孕育了諸如美麗綠絨蒿,半荷包紫堇,囊距紫堇等極為美麗的植物,每每霸屏微博,讓人尤為嚮往。此次的普金拉山之行,終於得償所願。
  • 行李︱8位植物探險家的私人花園【潘發生、彭建生「綠絨蒿之旅」招募】
    30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高山樹叢、流石灘。兩人如獲至寶,又在流石灘搜尋了一下,見到了同種開著藍紫色花和白花的植株和開紅紫色花的滇西綠絨蒿,下山途經冷杉和杜鵑林時,又邂逅了橫斷山綠絨蒿,後來我在編著《中國雲南橫斷山野生花卉》時,將開白花的標本定名為總狀綠絨蒿白花變型。
  • 滇西北高原尋花(8)--薔薇科,石竹科,十字花科
    滇西北回來後的那些日子,心裡總是惦記著高原,惦記著高原眼花繚亂的神奇植物,已經深深中毒.薔薇科植物11種,石竹科植物5種,十字花科植物8種。滇西北高原尋花更多內容請戳連結1、滇西北高原尋花(4)--報春花科。2、滇西北高原尋花(5)--百合科。3、滇西北高原尋花(6)--毛茛科。4、滇西北高原尋花(7)--罌粟科紫堇屬、列當科馬先蒿屬。請朋友們糾錯指教。
  • 川西高原尋花(二)--流石灘怒放的生命
    是因為流石灘生長著與眾不同的生命,是珍稀獨特高山花卉的天堂。自從去年在滇西北流石灘上拍了雪兔子的幼苗,心裡就長了草。所以,我們這次川西高原尋花,雪兔子是第一目標種。騙子對雪兔子更是心心念念,出發時當次航班一次次延誤推遲直到取消,困頓機場整整一個晚上,都絲毫沒有動搖決心。我們在微信裡安慰著、祈禱著,還好第二天上午終於飛了,中午成都匯合後直奔目的地。晚上住宿四姑娘山鎮。    第三天的計劃就是巴郎山流石灘。
  • 除了流石,流石灘上還有啥?
    首先經過的是一片沒有礫石層的區域,即流石灘與高山草甸之間的過渡帶。這部分地區坡度較緩,表層土壤條件也優於更高海拔的區域。一些能在營地周邊見到的植物在此處也有分布,除此之外,一些高海拔區段的特有物種也逐漸進入我們的視野。褐毛垂頭菊,此行記錄的第一種植物。
  • 滇西北觀花紀行其三// 香格裡拉高山植物園
    其實這並非第一次來到滇西北,16年的夏天,源於對高原的嚮往以及秘境雨崩的好奇,我和好友趙海洋第一次來到香格裡拉並徒步了雨崩。
  • 野花之路|在青海的流石灘上
    網友報警的時候,我們三個人正在前往尕爾寺的路上,小樂前一天在這邊的流石灘上拍到一張照片,顏色很灰暗的一片葉子,幾乎和周邊的巖石融為一體,看上去非常像流石灘明星物種——囊距紫堇(Corydalis benecincta),囊距紫堇之前並沒有青海省的分布記錄,還是值得去驗證一下的,而且據說在同個地點能夠見到
  • 在白馬雪山待了10年,他才拍到這張滇金絲猴全家福
    之前我們和奚志農、龍勇誠討論時,大家一直惋惜沒有一張成功的滇金絲猴照片,無法向世人展示這個物種,這樣,把川金絲猴當滇金絲猴的笑話也就會一直出現。奚志農後來見了我就激動地說:這是目前最棒的滇金絲猴照片。【回憶】從認識猴糞開始1983年,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
  • 藏族巡山人:在白馬雪山,與野生動物盜獵者「火拼」
    高原環境苦寒,抓捕盜獵分子的過程極危險,同時,他還作為「國寶」滇金絲猴的研究和保護者參與過多項重大行動,據守白馬雪山三十五年。本文是他守山經歷的開篇,可以讀出的是,無論為信仰,還是履行職業身份的責任和使命,都最終指向一個藏族男人、巡山人的虔誠、孤勇和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而我們卻還並不知道,要讓所有人都懂得並做到這些,將待何時。
  • 杜鵑花海觀滇金絲猴
    摘食杜鵑花的滇金絲猴雌猴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3年,主要保護對象是滇金絲猴及其棲息的寒溫性針葉林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