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戰滇西北|Day2:石卡雪山

2021-02-22 熊孩子小黑板

經過昨天的雨中摸爬滾打,大家一身疲憊。而行程的第二日,我們便要去往香格裡拉縣的至高點——石卡雪山,去往山頂的流石灘上尋找綠絨蒿和雪兔子。萬分慶幸的是,石卡雪山已經安裝了景區纜車,只需半個小時便能翻越群山上到海拔4500的山頂。

▲從石卡雪山頂上眺望不遠處的香格裡拉縣城

我照例早起去酒店附近山上刷了一個小時的野花後,大部隊才準備出門。路上聽了彭老師解說香格裡拉名稱的由來和石卡雪山-藍月山谷景區的發現史,充滿驚險和刺激。以下這段香格裡拉的介紹來自查找的資料,給大家分享一下。

▲「石卡」是香格裡拉藏語譯音,意為「有馬鹿的山」

香格裡拉是從英文Shangri-La音譯而來,這個名字來源於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在1933年寫就的一本名為《消失的地平線》(Lost Horizon)的小說。書中描述了20世紀30年代在南亞某地駐守的英國領事康威一行四人的一段傳奇經歷,他們在暴亂中撤離,途中意外闖入一個天堂般的秘境——香格裡拉,這裡有如金字塔般矗立的卡拉卡爾雪山、神秘幽奇的藍月山谷和懸巖上聖殿一般的喇嘛廟,住在此地的人們過著祥和、寧靜的生活,與世無爭,如同晉代陶淵明筆下的漁人誤入「桃花源」一般。

隨著這本小說爆紅以後,「香格裡拉」一詞也順理成章成為「祥和、寧靜、和諧之地」的代名詞後,人們紛紛在世界各地尋找「香格裡拉」的真實所在。於是巴基斯坦的Hunza山谷、尼泊爾、不丹以及中國的滇西北、川西、西藏東南部都不約而同地站出來聲稱自己就是「香格裡拉」,而且都有板有眼拿出證據以證明自己的「合法」身份。

而在滇西北,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中甸,也加入了爭名行列,而且在2001年真把自己的地名改成了「香格裡拉」,也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地名叫「香格裡拉」的地方。它從很多方面證明了自己的「合法」身份:一從詞源學,「香格裡拉」源自於中甸藏語方言,可譯為「心中的日月」,剛好印證了中甸古城之名「日月之城」;二從地理學,雪山、峽谷、藏族寺院在中甸縣境內一一具備,並不難尋找;三從小說的文本說,據傳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寫作的靈感來源於發表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描繪這片山川的文章,這些文章出自早年在滇西北做了多年考察的美籍學者兼探險家約瑟夫·洛克之手。雖理由看上去如此充分,但也有人對此一一提出質疑,聲稱這只是後人的牽強附會。

不過經過改名後,中甸確實有了些「香格裡拉」的氣象,破舊的木屋土牆被整飾一新,滿街的馬糞垃圾被統統收拾乾淨,古城街道上新鋪的石塊雖有點咯腳,稍顯不平,但每年經上百萬遊客的踩踏,想必不出幾年就會成為麗江古城中那廣受遊客讚譽的五花石塊。近黃昏,每天在古城廣場都有當地的藏族同胞領著遊客們載歌載舞,昭示著富足與祥和。

而石卡雪山-藍月山谷那段驚天動地的傳奇故事我就此打住,想聽的去找彭老師親自講才更有意思。

▲山頂的高山草甸儼然是天然的牧場,犛牛悠閒的吃著草。彭老師背影出鏡。

石卡雪山現在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景區,遊客雖沒有玉龍雪山那麼多,但也不少。而想要近距離拍花必須走下棧道,然而在山頂這是不被允許的,普通遊客頂多在第一段纜車結束後的亞拉青波牧場附近轉悠一圈,而山頂的草甸管理的很嚴格,我們也是託彭老師的福以香格裡拉旅行社VIP團體考察的名義才得以放行...

▲隊友們刷完流石灘吃點乾糧補充體力,我還在上面不捨得下來。

然而悲劇的是,本以為我們就此可以去走下山線路,從山頂到靈犀湖一路徒步15公裡拍花過去,然而據管理員稱這段路有個地方垮塌了,我們只能在山頂下面的流石灘和草甸上活動一圈啦(兩度上石卡均徒步未遂的我,哭死)。


距離格裡拉縣城最近的高山(僅7公裡)——石卡雪山,海拔4500米,坐著索道就可以直接上到山頂,簡直不要太容易!然而就是這種入門級難度的山,拍起花來還是讓人頭暈目眩體力透支。

(兩種色號一致的地生蘭,混在草地上,不注意看還以為是同種。老規矩,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後同)

(這種山蘭拍到時徐老師很興奮地說可能發現冰緣帶的新記錄了,種類未定)

(高山捕蟲堇是一種食蟲植物,葉片肉質多汁,上面密被分泌粘液的腺毛,能粘捕小昆蟲,在西南地區高山上廣泛分布,也是我國有野生分布的兩種捕蟲堇之一;

丁座草是列當科草蓯蓉屬一種寄生、肉質的植物,常寄生於杜鵑花屬植物根上。花期在4-6月,我們7月還能遇到花實屬幸運,然而當時不以為意,匆匆拍了兩張就走了,沒拍細節。。。)

(第一次拍到大片的巖須,興奮得不知所己,據說巖須定種要看葉子,細節沒拍,遺憾!常見有:巖須,掃帚巖須,篦葉巖須)

▲就是這種看似不毛之地的流石灘卻是眾多高山植物的家園。

高山流石灘上,一片裸露的不毛之地,生長著紫色的擬秀麗綠絨蒿和純藍色的總狀綠絨蒿,還有穿棉襖的槲葉雪兔子,矮壯的麗江稜子芹,梭砂貝母、雲南黃耆和髯毛無心菜,很難想像他們是怎麼在此地紮根、生長、開花和結果的。

(梭砂貝母本來是黃色的花,其花被片是宿存的,結果期仍不脫落,後期顏色會加深,此時可能都結果了)

(當時還以為拍了個沒人注意的雪兔子,沒想到是cosplay的絹毛苣)

而接近山頂的草地上則生長著長葉綠絨蒿、墊狀的大花福祿草、粗梗黃堇等。即便山下是熱火朝天的七月,海拔4000+的山頂之上依然是風雲變幻,忽晴忽雨,間或冰雹,卻絲毫不影響她們在如此貧瘠之地生生不息。

這次石卡雪山以刷流石灘為主,半山腰的亞拉青波牧場沒有時間刷了,幸好上回刷過,感興趣的可以移步之前的帖子。

▲山頂留影(反正也看不清臉~)

你究竟有幾個熊孩子?

微信號:wmdshhz2016

相關焦點

  • 滇西北觀花紀行其四// 白馬雪山
    白馬雪山是我親眼見到的第一座雪山,也是對滇西北壯麗風景的第一印象。
  • 流石灘盛開的花朵之白馬雪山——滇西北尋花記四
    六、流石灘盛開的花朵之白馬雪山——滇西北尋花記四晚上九點。
  • 走進神秘的滇西北高原
    在這個美麗的季節,2016年7月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植物愛好者在彭建生、潘發生老師的帶領下,走進神秘的滇西北高原,一同探訪高原仙子--綠絨蒿。短短的10天時間,15名隊員加上兩位頂級專家老師和幾位全程隨行的藏族司機探訪了白馬雪山、紅山、石卡雪山、老君山;納帕海、碧古天池、無底湖、2個未知處女湖、還有老君山的九十九龍潭,行程2000公裡,我們見到了近10種綠絨蒿,200多種其他高山植物。
  • 八月滇西北野花(1)---流石灘上最純粹的藍
    八月初白馬雪山埡口的流石灘   從八月份動筆到現在這篇推送發出也已經拖延了幾個月,之所以選擇在冬天發出還是為了讓諸位野花愛好者得以在寒冷的冬日、萬物沉寂時有花可看而不是我太忙了沒時間寫推送。系列推送的首篇便是滇西北的流石灘。滇西北位於橫斷山區,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古地中海的退卻使得各種不同區系成分在這裡交匯融合。
  • 報春之約,滇西北草甸之上的春夏神話
    編者按:滇西北高山盛夏的報春花之約,只要你來了,想不看都難!撰文、攝影:吳之坤  斯那扎史的身影突然消失了。我的膝蓋跪在萎菱菜上爬行。眼前是道坡,下午2點52分,我一個翻滾,滾進一條開滿鮮花的山谷。到處都是花,黃的、藍的、紫的、粉的,身體被花淹沒。我驚喜地坐直身子。那是月亮湖?!我們到了。
  • 雲南石卡雪山,最美的雪山,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今天,就來向大家介紹雲南的一個美麗景點——石卡雪山。提起雪山,也許有許多的人第一個想到的不是石卡雪山,而是阿爾卑斯山和其他雪山。但對於愛好探險的人來講,他們想到的第一個雪山肯定是石卡雪山。這座雪山在我國是非常出名的一座雪山,並且它處於香格裡拉這個神奇美好的地方,更加的讓許多人對這座雪山嚮往。
  • 梅裡雪山跨年,滇西北品質之旅丨12月29日-1月8日
    每年5~9月受順時針北印度洋季風環流影響滇西北處於雨季觀賞到梅裡雪山的概率不及5%而10月至次年3~4月北印度洋季風環流轉為逆時針方向滇西北處於旱季觀賞到梅裡雪山的概率高達90%  旅程看點 目前,松贊旗下共有2個系列11家酒店,包括:7家精品山居酒店——松贊綠谷山居、松贊塔城山居、松贊奔子欄山居、松贊梅裡山居、松贊茨中山居、松贊芒康如美山居和松贊然烏來古山居,以及4家林卡度假酒店——松贊香格裡拉林卡、松贊麗江林卡、松贊拉薩林卡和松贊波密林卡酒店。
  • 滇西北點地梅
    滇西北點地梅(Androsacedelavayi)屬於報春花科點地梅屬(這個屬下有100餘種植物),為美麗的類墊狀植物
  • 探訪滇金絲猴、納帕海觀候鳥,雪山/森林/冰川…太美了
    出發~開著房車,去鮮有人知的香格裡拉秘境去「小布達拉宮」松贊林寺,目睹冬日裡神的天堂纜車登頂石卡雪山,一覽藏區八大神山跟隨東巴文化傳人體驗一堂納西族的文字語言課堂參與去白馬雪山保護區腹地的神秘監測站,這一路上你將看到三江併流地區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觀地帶,也將隨著海拔的升高體驗滇西北的高原風情。納帕海被藏人稱為「納帕措」,意為「森林後的湖泊」,這裡是珍稀候鳥越冬棲息地。
  • 最美的風情,把時間留在石卡雪山上
    當香格裡拉的杜鵑花即將落下時,我們驅車來到石卡雪山,穿過薄霧瀰漫的大壩,來到石卡雪山景區。 石卡雪山風景區在山上和雪山腳下都有自己的特色。當你第一次到達雪山腳下時,你可以看到入口處有一個祈禱錐,在中心有一座小而圓的矮六角形房子。感覺像個蒙古包。
  • 石卡雪山,在神與鮮花的世界中穿行~
    被納帕海——香格裡拉最大最美麗的草原所感動,石卡雪山讓我放慢了腳步。我不介意在這裡呆很長時間,因為我知道散步只是為了欣賞美麗的風景。既然有美麗的風景,為什麼不留在這裡呢?當香格裡拉的杜鵑花正在凋謝時,記者驅車前往石卡雪山,穿過薄霧瀰漫的大壩,前往石卡雪山景區。
  • 雲南石卡雪山遺世而獨立,旖旎風光,人間仙境~
    因為它是屬於雪山的顏色,是神聖的顏色。雪山一直是「遺世獨立、純潔」的象徵,令人嚮往和敬畏。無論是宗教朝聖,還是勇敢登頂,終年不融化的冰雪,都刺穿了雲巔的巔峰。自然,雪山帶來的壯麗和震撼是其他風景所無法比擬的。下午6點,飛機到達迪慶香格裡拉機場。機場在納帕海東南上方的草原公寓上。
  • 遊覽海拔最高的大索道——石卡雪山
    如果你厭倦了城市的喧囂,感到日子繃得太緊,那你何不放下手中的工作,選一個周末前往香格裡拉、往香格裡拉東南方向走,去香格裡拉藍月山谷石卡雪山。這裡有一片靜穆之地,一群藏族人廝守著的神秘靜謐的淨土。
  • 雪山精靈——滇金絲猴
    長得最像人的雪山精靈——滇金絲猴  在中國雲南西北和西藏東南的高山針葉林地帶,生活著一種和大熊貓一樣珍稀的「>國寶級」小生靈—滇金絲猴。科學家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就已發現滇金絲猴具有笑肌。然而,一直找不到直接證據。直到2007年才首次拍攝到這張滇金絲猴的笑臉。
  • 滇西北高原尋花(9)-蓼科菊科虎耳草科、
    ,第一次見到眾多的流石灘植物,就讓眾夥伴深深中毒。儘管我們在流石灘經歷了難以名狀的艱難,但是當你走近高大醒目的塔黃,站在它身邊仰視的時候,心中的興奮和激動無以言表,大自然讓我們見識了荒寒地帶的植物以傳奇的模式完成生命的演繹。蓼科植物7種,菊科植物13種,虎耳草科植物10種。滇西北高原尋花更多內容請戳連結:滇西北高原尋花(6)--毛茛科。滇西北高原尋花(7)--罌粟科紫堇屬、列當科馬先蒿屬。滇西北高原尋花(8)--薔薇科,石竹科,十字花科。
  • 滇西北觀花紀行其三// 香格裡拉高山植物園
    其實這並非第一次來到滇西北,16年的夏天,源於對高原的嚮往以及秘境雨崩的好奇,我和好友趙海洋第一次來到香格裡拉並徒步了雨崩。
  • 雪山精靈滇金絲猴
    昆明動物研究所1985在白馬雪山的德欽和維西之間發現了6個種群(白壽昌等,1987);1985~86年,在德欽縣、維西縣、玉龍縣和蘭坪縣發現了11個種群(白壽昌等,1988)。在隨後的1987~1995年間進行了更大區域的調查,範圍北起西藏自治區芒康縣的小昌都,南至雲南省雲龍縣的龍馬山,發現了為20個群,個體數量少於2,000隻(Long et al., 1994);在1996年只確認了滇金絲猴20個群中的13個群,數量在1,000~1,500隻之間。
  • 滇西北高原尋花(8)--薔薇科,石竹科,十字花科
    滇西北回來後的那些日子,心裡總是惦記著高原,惦記著高原眼花繚亂的神奇植物,已經深深中毒.薔薇科植物11種,石竹科植物5種,十字花科植物8種。滇西北高原尋花更多內容請戳連結1、滇西北高原尋花(4)--報春花科。2、滇西北高原尋花(5)--百合科。3、滇西北高原尋花(6)--毛茛科。4、滇西北高原尋花(7)--罌粟科紫堇屬、列當科馬先蒿屬。請朋友們糾錯指教。
  • 滇西北高原尋花(7)--罌粟科紫堇屬、列當科馬先蒿屬
    點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木棉愛攝影,後續更精彩       繼續2016年7月的滇西北高原尋花記得從滇西北回來後的最初幾天,天天做夢拍風光、查植物、拍植物,好幾次夢見有好風景和植物時相機出故障,不是快門按不下去就是對不上焦,然後急醒了,還有一次居然夢見丟了相機包.滇西北高原尋花更多內容請戳連結1、離天最近的花朵--滇西北尋花之綠絨蒿2、滇西北高原尋花(4)--報春花科3、滇西北高原尋花(5)--百合科4、滇西北高原尋花(6)--毛茛科    罌粟科紫堇屬植物8種,列當科馬先蒿屬植物
  • 從滇西北到藏東南,與秋天來次約會‖松贊酒店系列
    關鍵詞:詩意棲居、多樣地貌、繽紛風景時間:9-11月這條跨越川、滇、藏三地的路線,匯集了滇藏線上最經典的雪山、冰川、河谷、草甸的地貌與風景。這條由滇入藏的線路雖然一路低海拔前行,卻沒有遺漏傳統滇藏線上雪山、冰川、牧場、草甸的豐富地貌和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