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出口DUV光刻機無需申請,可直接給國內供貨!
從傲慢說就算給全套圖紙都造不出光刻機,到如今再度表態,從荷蘭購買DUV光刻機無需申請,這一刻來得太過神奇,而關於荷蘭的態度,不少網友持謹慎態度,這裡面會有什麼貓膩嗎?
中科院入局,荷蘭AMSL突然表態
之前我們聊過,國內半導體行業其實入局不算晚,而且在光刻機上甚至還領先過荷蘭AMSL,只是後來發展方向變了所以在半導體領域也就投入少了。當華為被晶片斷供之後我們也意識到"造不如買"是一個錯誤的想法。
在晶片整個生產過程中,設計上、封測上我們都掌握了核心科技,甚至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奈何就是在製造上不給力,這裡就牽扯到了光刻機,而在高端領域,一直被荷蘭AMSL所壟斷著。
根據阿斯麥(ASML)發布了最新財報,該司第三季度總共交付了60臺光刻機。這些光刻機都去了哪?或許臺積電、三星比較清楚。
我們買也買不來,所以就開始造光刻機吧。
在華為晶片斷供次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宣布將光刻機等一系列被卡脖子的技術列為任務清單,而就在這個消息發出去不久,就有網友爆料,荷蘭AMSL總裁表示"ASML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合作夥伴,此後將加快在中國市場的布局。"
甚至還表示,願意幫助中國廠家提高產品的性能、降低產品的成本,與中國半導體一同發展。
這是第一次表態,不少網友甚至在歡呼看到了國產光刻機的希望。
從荷蘭向中國出口DUV光刻機無需申請
最近根據IT之家10月15日最新報導的解讀,我們看到一個比較振奮人心的消息:阿斯麥財務長Roger Dassen公開指出,按照該司對美新規的整體理解,如果阿斯麥從荷蘭向中國買家供應DUV光刻系統,無需出口許可證。
但是他也指出,如果直接出口的零部件或是設備涉及到美國,那麼還是需要申請的。
短期內兩次表態,可以其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急切"。
但從光刻機一事中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慌張",我們慌,荷蘭阿斯麥也慌。
華為晶片問題不單單是一個企業的問題,而是暴露出我們在半導體行業的真實情況,不掌握核心科技很容易受限於人,中興、華為就是很明顯的例子,而且就拿製程來說,國內是可以做到28nm,但是別人已經是5nm,這中間差的又該用多少年去追趕呢?
而當中科院宣布入局光刻機的時候,其實包括荷蘭AMSL在內的很多科技巨頭都慌了,就如比爾蓋茨所言,限制晶片出口,只會加速中國"去美化"的決心和自給自足的速度。
ASML加速在中國市場的布局說到底也是為了爭奪市場,是擔心中科院將光刻機研發出來後,對其市場有一定的衝擊。
而根據ASML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來看,60臺光刻機常規光刻機產品佔據了7成以上的營收,說白了,荷蘭ASML的營收還是靠中低端光刻機。
寫在最後:
有人說,中科院入局光刻機起到了作用,荷蘭ASML開始慌了,我們國產光刻機迎來了希望,比如我們可以拿到一臺光刻機做研究做分析,這樣在科研上也會事半功倍。
我們每年晶片進口是千億級別,但是只給率卻很低,加速自產化才是當務之急,不管DUV光刻系統是否受限,我們能否採購高端光刻機,國內也應該加速發展自己的半導體行業,一味地採購是不可取。
現在不管是在技術上還是人才上,我們都迎來了助力,如中科院著手光刻機,南京成立國內第一所晶片大學,國家也出了相關策略扶持半導體企業,總之,一切都是向好的方向發展。
道路漫漫,國內半導體行業正在風口上,且需努力,沒人想再被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