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大放異彩 長盛基金旗下新生代基金經理「活力四射」

2021-01-09 網易新聞

2020年公募基金高歌猛進,規模突破18萬億元大關,優秀的賺錢能力獲得市場廣泛認可,關注度空前提升。銀河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權益類基金(不含QDII和FOF)平均收益率為44.78%,相比而言,上證指數僅上漲14%:這是繼2019年股票型基金平均上漲40%之後的再一次大漲。行業的大發展源於其中每一份子的推動力,長盛基金旗下兩名新生代基金經理孟棋和郭堃憑藉出眾的投資實力嶄露頭角,專注而深入的研究讓他們在權益基金大年綻放魅力,活力四射。

銀河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由孟棋管理的長盛創新驅動混合基金全年收益翻倍,年終以100.27%的收益率在同類基金中排名10/482;郭堃管理的長盛同盛成長優選基金,在5月27日至12月31日其任職的7個月時間裡,區間收益率高達75.26%,眾所周知,2020年下半年市場整體偏向價值風格,但擅長成長風格的郭堃卻在成長風格的逆風期憑藉「精研個股,著眼長期」做到了逆勢崛起。

公開資料顯示,基金經理孟棋先後在券商自營、保險資產、社保組合等崗位工作。2014年加入長盛基金,2019年5月30日開始擔任長盛創新驅動的基金經理,在十多年的行業研究和基金管理經歷中,孟棋逐漸形成長期投資、集中投資和絕對收益理念,以穩健的收益為首要目標,重視回撤管理,不追求極致的風險收益。

而郭堃作為篤信「研究深度決定回報高度」的基金經理,現為長盛基金研究總監,他對大製造、大消費等成長板塊研究深入,擅長挖掘具有寬護城河的個股。其2015年11月起開始擔任基金經理,2020年加入長盛基金,作為基本面投資銘匠,郭堃任職回報年化26.87%(據萬得公開數據顯示),而同期滬深300指數的回報為7.77%。

從2020年基金季報數據可以發現,基金經理孟棋管理的長盛創新驅動混合基金重倉股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新能源和創新醫藥三大賽道,特別是在其長期跟蹤研究的新能源發電與新能源汽車領域布局較多;郭堃管理的長盛同盛成長混合基金則構建了一個「優勢龍頭+隱形冠軍」的雙重組合,長期跟蹤消費、製造、TMT等成長類板塊中持續性較強的上市公司,同時左側布局短期景氣度不高但估值也較低的板塊,較好適應A股的成長與轉型。

公募基金正迎來高光時刻,走進新的時代,而於投資者而言最重要的,依然是根據自己的需求,找到匹配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風格的基金產品,做好自身財富管理;而於孟棋、郭堃等一批新生代基金經理而言,則要以夢為馬,以汗為泉,不忘初心,不負韶華,夯實專業度,拓展能力圈,積極為投資者捕捉超額收益。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 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長盛基金旗下兩基金經理「嶄露頭角」
    行業的大發展源於其中每一份子的推動力,長盛基金旗下兩名新生代基金經理孟棋和郭堃憑藉出眾的投資實力嶄露頭角,專注而深入的研究讓他們在權益基金大年綻放魅力,活力四射。  公開資料顯示,基金經理孟棋先後在券商自營、保險資產、社保組合等崗位工作。2014年加入長盛基金,2019年5月30日開始擔任長盛創新驅動的基金經理,在十多年的行業研究和基金管理經歷中,孟棋逐漸形成長期投資、集中投資和絕對收益理念,以穩健的收益為首要目標,重視回撤管理,不追求極致的風險收益。
  • 十年長跑 公募「老十家」長盛基金掉隊
    若放在全市場65家有規模數據的券商系公募中進行對比,以非貨幣規模為例,上述提及的南方基金和華安基金分別排在第4位和第8位,長盛基金則排在第38位。這樣的情況與最初已經有了天壤之別。2015年是A股市場從「狂歡」到「失落」的一年,也是部分公募管理規模大發展的一年。
  • 公募基金規模大躍進 基金經理們如何回應靈魂拷問?
    如轉戰公募不久的專戶老將王明旭、易方達基金副總經理馮波、鵬華基金董事總經理王宗合,他們的投資經驗都在十年左右。一些基金經理已然成為「流量擔當」,撐起了所在公司主動權益類新發基金的半邊天。鵬華基金今年共發行新基金1224億份,903億份來自偏股混合型基金,其中508.9億份來自王宗合旗下產品;平安基金今年發行461億份,246.5億份來自權益投資中心投資董事總經理李化松旗下產品;南方基金今年共發行新基金1353億份,偏股混合型基金898億份,其中465.8億份來自權益研究部總經理茅煒旗下產品;永贏基金共發行新基金347億份,偏股混合型基金133億份,其中97億份來自副總經理李永興旗下產品
  • 公募基金規模大躍進,基金經理們如何回應靈魂拷問?
    從新基金佔總規模比來看,10位基金經理的新發基金規模佔比超過90%以上,其中6位為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包括廣發基金王明旭、易方達基金馮波、平安基金李化松、景順長城基金劉蘇、華安基金饒曉鵬、鵬華基金王宗合。其中一些基金經理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只是此前沒有被市場發掘。如轉戰公募不久的專戶老將王明旭、易方達基金副總經理馮波、鵬華基金董事總經理王宗合,他們的投資經驗都在十年左右。
  • 華安量化 : 關於修訂旗下部分公募基金基金合同
    華安量化 : 關於修訂旗下部分公募基金基金合同 時間:2020年12月18日 21:25:53&nbsp中財網 原標題:華安量化 : 關於修訂旗下部分公募基金基金合同的公告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關於修訂旗下部分公募基金基金合同的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存託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法律法規及各基金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及其更新等規定
  • 富國基金總經理陳戈:公募基金步入黃金賽道
    他指出,最近兩年基金持有人的體驗感日漸良好,不僅收益率喜人,而且回撤幅度較小,效果明顯高於自己投資,更多投資人將資產配置的重心轉移到公募基金上,推動公募基金行業近兩年高速增長。陳戈認為,綜合各方面因素可以判斷,公募基金在大類資產配置中比重不斷提升的趨勢,未來幾年將延續。「我們一直在觀察一個指標:近乎無風險收益率的貨幣基金收益率。
  • 結構性行情推動,公募基金經理離職潮創5年新高,有績而優則奔私,更...
    來源:財聯社APP臨近年末,業內頻現基金經理變更。12月24日,匯添富等6家基金公司先後發布旗下基金的基金經理變更公告。有業內人士就表示,基金經理流動是行業長期存在的現象。當前市場表現非常好或非常差時,基金經理流動都會增多。事實上,近年來基金公司投研人才頻繁流動其實早已不再是新鮮話題。
  • 尚智逢源:公募密集提拔新基金經理 「以老帶新」成主流模式
    年內基金髮行規模創下記錄,公募行業也在加快新人培養節奏。基金經理團隊中,老人帶新人的步伐在加速,而給基金增聘新基金經理的做法也為業內普遍採用。
  • 北京公募基金公司:主動OR被動?新基金OR老基金?牛市來了,基金該...
    年內,收益最高的權基金漲幅超70%,大面積跑贏上證指數,顯示出機構投資者的專業性,抓住了市場結構性機遇。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選擇優秀基金經理管理產品做中長期投資,可能是個更好的選擇。那麼,這麼多基金前期漲幅過高,還能買嗎?該選主動還是被動?
  • 基金經理頻頻離任 德邦華富基金「換血」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近3個月來,該基金經理管理的德邦優化配置實現收益23.83%,遠超同類收益均值,在653隻股票型基金中排在第45位。長期來看,近2年以來這隻基金的收益跑贏均值,在同類基金排名中排在前二分之一的位置。在管理德邦優化配置的2年零5天裡,白仲光實現的任職回報為33.20%。  白仲光曾是德邦基金旗下經驗最豐富的基金經理,其累計從業時間為5年零170天。
  • 公募基金年末爭奪戰:「冠軍魔咒」能否逃離
    往年數據顯示,曾登榜年度業績冠軍的公募產品,在奪冠後次年,大多數遭遇「滑鐵盧」,業績大幅下滑甚至為負。而據最新數據,2019年度的冠軍基金產品仍跑贏同類平均。如此來看,今年公募「冠軍魔咒」或有望被打破。
  • 南華基金旗下混合型、股票型公募基金全部創新高!
    最近兩年(2019年1月2日至2020年12月31日)南華基金旗下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率達142.26%,在小型公司榜單中排名位居104家基金公司的第8位。全球經濟復甦預期仍未有大的變化,但疫情防控措施的實施可能會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  南華基金權益基金經理徐超表示中國已經基本擺脫疫情的影響,重新成為全球製造業的中心,諸多行業在全球的佔比重新提升。前期中國製造業的出口以及國產替代仍將持續上行,預計相關行業如新能源、電力設備、機械、電子、汽車等上市公司盈利將持續提升,帶來持續的投資機會。
  • 永遠的19歲:公募基金這一年
    有業內人士認為,公募基金行業又一個發展周期接近尾聲,行業或許又將經歷一波大洗牌,公募基金必須思考再下一個周期應該如何樹立行業地位和口碑。但不管如何,2017年無疑就是這波洗牌的「起始之年」。日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召開基金評價業務座談會,會議叫停貨基規模排名,同時貨幣基金禁止宣傳,要求公募基金公司重視主動管理能力,公募基金規模排名再次迎來大洗牌。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受嚴監管影響最大的並非公募基金行業。
  • 80億定開債頂格成立 長盛基金 改革圖新 不辱使命
    今年以來,長盛基金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緊扣「雙勝利」目標,內強管理,外塑形象,投資業績整體回升,管理規模穩步增長,社保業務持續向好,合規風控、金融科技、文化建設、黨的建設及綜合管理等各項工作紮實推進,員工整體精神風貌煥然一新,幹事創業的勁頭更為充足,公司發展迸發出新的活力和動力。
  • 公募基金規模創新高!基金規模越大越好嗎?多大的規模比較...
    公募基金規模創新高!基金規模越大越好嗎?多大的規模比較合適?】今年2月份,儘管國內市場飽受疫情衝擊,但依然不改公募基金的蓬勃發展之勢。截至2月底,全市場公募基金總只數達到6685隻,公募基金總規模創新高,143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達到16.36萬億元,較1月增長了8662億元,其中貨幣基金增長了5000多億元。關於基金規模,真的越大越好嗎?對於這個問題呀,我們要一分為二的來看。
  • 山東首家公募基金興華基金24日正式啟航
    興華基金董事長張磊在儀式現場表示,截至目前,興華基金已經建立起一支超過30人的專業團隊。這些人員大多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公募基金同業,其中投資研究交易等核心崗位人員超過10人,為青島市財富管理市場輸入了一批專業人才。
  • 基金「大年」頭部公募加速「跑馬圈地」
    從最初的300億元,到後續的150億元,再到如今的80億元,頭部公募基金公司在年內新品規模限制的逐步收縮,不僅反映了基金管理人對管理規模的合理控制,也從側面突出了「基金大年」當下,投資者借道公募基金進行資產配置的強烈需求。在此背景下,頭部公募加速「跑馬圈地」。
  • 中國基金經理50強
    朱少帥「公募一哥」的頭銜實至名歸。唯一的問題或許在於朱少帥是一位很喜歡重倉死扛的選手。如果你的擇時能力一般,很可能在買了他的基金後很長一段時間不賺錢甚至虧錢。不會在一隻基金裡蹲太久,任期大都3~4年封頂。他是目前中國公募歷史上,直接掌管權益類基金規模最大的人,規模超過695億元。指數在3000點上下震蕩的2019年,劉老師旗下管理的幾隻基金收益率都超過100%,包攬年度公募基金排行榜前三。他所管理的7隻產品今年以來的表現也十分亮眼。
  • 基金動態|節後單日15隻新基發行 南方基金推出新混基駱帥任基金經理
    另一方面,4家公募管理人旗下權益基金前三季度收益率超過50%,行業「馬太效應」日益顯著。加之權益類基金或迎來「高光時刻」、公募基金年內表現「搶眼」以及三類基金與「公募牛」無緣,基金行業走勢值得關注。3、前三季度4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權益產品收益率超50%,行業「馬太效應」顯著今年前三季度,市場跌宕起伏,公募基金取得出色投資業績,一批基金公司整體實力更為突出。財通資管、睿遠、農銀匯理、朱雀等4家公募管理人旗下權益基金前三季度收益率超過50%。
  • 公募基金年末排名大戰懸念迭起,年度冠軍花落誰家?基金經理透露...
    在過去一周,廣發基金與農銀匯理基金交替登頂,冠軍基金的奪位賽可謂瞬息萬變。冠軍基最終花落誰家仍頗具懸念,接下來為數不多的交易日,重倉股表現成為公募基金2020年度重要決勝因素。有基金人士提醒,公募基金的投資者更應關注長期業績,在評估基金經理的業績時,選用合適的基準指數並拉長評估的時間期限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