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1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在楊凌示範區高新小學和恆大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放學後無需再做家庭作業。在學業壓力如此大的現實下,家長對此不但沒有擔憂,還紛紛叫好。
12月21日,記者從楊凌示範區教育局獲悉,從11月起楊凌試點推廣 「彈性離校」,從16時45分延時到18時10分放學。在增加的課時裡,由老師帶著學生們完成每日家庭作業,不但讓學生回家後有了更多休息時間,更是大大減輕了家長輔導作業的壓力。
「『不改作業,父愛如山;一改作業,父愛山崩海嘯。』這種情況,我家再也沒有出現了。」楊凌高新小學五年級三班一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彈性離校既解決了放學無人接送的難題,也緩解了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時發生的衝突。「孩子掏個作業本都要十分鐘,每天回去作業寫到晚上11點都是常事。現在,在學校完成作業效率高,回家後畫個畫,練個琴,哪怕在家裡轉悠幾圈,全家都是很開心的。」
在楊凌高新小學,「彈性離校」實施以來,各年級輪值教師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也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的課時內容。
「誰來讀下一段?」「我!」「讓我來!」12月10日下午5點二十分,二年級一班代課老師李瑛正組織課堂閱讀,孩子們爭著領讀繪本《一隻想飛的貓》,風趣幽默的故事朗朗傳來,課堂氛圍齊樂融融。「低年級孩子不留書面家庭作業,我們利用這段時間,帶著孩子閱讀課外書籍,拓展更多的知識面和想像力。」李瑛說。
而作為一所助力地方教育均衡化的新學校,恆大小學的生源大多來自周邊城中村的家庭。「農村家庭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作為學校更應當彌補短板。」校長董軍智說,把晚上的學習時間放在校內,家長就可以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老師儘可能多地分擔孩子的「成長工作」,把知識查缺補漏。
「我們計劃投入教育專項資金,為學校老師充實各項補貼措施。」示範區教育局局長王西寧說,孩子健康的身體、習慣的養成、思維的訓練、廣泛的閱讀,都更有利於孩子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