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帶大家讀一首詩,詩名《被逮口佔》,全文如下:
《被逮口佔》街石成痴絕,滄波萬裡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浪浮。奼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臺。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說得多好,慷慨就義,不害怕成為囚犯,大不了就是一死,也不能辜負我那少年志向!
大家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是不是一副英勇就義的革命英雄的形象就躍然於紙上!然而,誰又能想到這位曾經的革命英豪,最終會成為一個人人唾棄,咒罵的大漢奸,死死地釘在民族的恥辱柱上!
第一章:少年有俠志,孤身刺親王
時間:1910年4月
地點:什剎海甘水橋(一說銀錠橋)
事件:刺殺攝政王
人物:汪精衛、載灃
1883年(清光緒九年)5月4日汪精衛出生於廣東省三水縣一位汪姓客商家,汪家是一個書香門第,在1902年3月年僅19歲的汪精衛參加廣州府試獲得第一名秀才,同科還有二兄和一個侄兒,名列二、三名。一家兩代三秀才,傳為一時佳話,此時的汪精衛還不叫汪精衛,他的大名叫做汪兆銘。
1903年,赴日本政法大學學習,在此期間接觸到革命思想,在1905年7月得以拜見孫中山,加入到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並參與起草同盟會章程,在8月被推為同盟會評議部評議長。之後藉以「精衛」的筆名先後在《民報》上發表《民族的國民》、《論革命之趨勢》、《駁革命可以召瓜分說》等一系列文章,宣傳三民主義思想,痛斥康有為、梁啓超等的保皇謬論,受到孫的好評。
於是,汪兆銘正式改名汪精衛,精衛,上古神鳥,矢志不渝的填海,象徵著此時的汪精衛心中那一直追求的革命情懷,呵,正是白瞎了這麼好的名字!
1909年,革命黨人組織的六次起義相繼失敗,汪精衛心急如焚,不顧孫中山和好友胡漢民的苦勸,決意組建暗殺團。他誓言,要「化自己為灰燼來煮成革命之飯」,「借炸彈之力,以為激動之方」。呵呵,當時的口號喊得真是震天響,頗有蠱惑人心之效!
1910年,在汪精衛的籌劃下,暗殺行動正式開啟序幕!1910年12月,汪精衛與黎仲實、陳璧君、喻培倫四人抵京,暗殺目標最終選定在載灃身上。這裡有個野史傳說,陳璧君當時苦戀汪精衛,死活要跟汪北上行刺,有人半開玩笑地說:「你有一張英國臣民的護照,當然不怕死,到關鍵時刻,英國領事館自會來救你。」陳璧君聽完二話不說,拿出英國護照當場撕成碎片,滿座皆驚。呵呵,「女中豪傑」,誰又能知,夫妻倆最終狼狽為奸,雙雙叛國!
攝政王不是那麼好殺的,身邊侍從極多,為此,汪精衛做足了準備,最後選定什剎海旁的甘水橋下,這個載灃每日上朝的必經之路上。那地方當時三面環水,小石橋旁的大樹很粗,適合隱藏,樹旁還有一座荒廢的道觀,非常僻靜。由黃復生、喻培倫負責埋炸藥,汪精衛負責引爆,陳璧君負責通風報信。炸彈威力巨大,當時沒有電話引爆這種高級技術,引爆者必死無疑。這麼看來,當時的汪精衛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的。
然而,搞笑的是,這一場刺殺,無疾而終!1910年4月2日凌晨,春寒料峭,汪精衛幾人正在埋炸藥,埋得那時一個熱火朝天,突然發現有人在橋上窺探,隨後這人還叫來了警察和憲兵,於是沒辦法的汪精衛三人緊急撤離,可惜的是,由於炸彈太沉沒法抱走,於是這麼一起驚天大案就這樣敗露了。可笑的是,那位窺探者不是什麼便衣。一種說法是,一個準備捉姦的車夫,因為自己的老婆三天沒回家,黑燈瞎火正四處找人,看到橋下黃復生抱著鐵罐子以為是抱著自己老婆。另一個說法是,一個路人提著燈籠想在橋邊解手,看到橋下人影綽綽,以為是匪徒正在掩埋贓物,所以叫來警察。
隨後,汪精衛、黃復生被清廷逮捕,在獄中,汪精衛作了開篇那首盪氣迴腸的革命詩歌!
更加讓人無語的是,在這首詩作出後沒多久,時任清廷的民政部尚書肅親王善耆找汪精衛多次密談,又改善他在獄中的物質條件,配置單間住房。這一切使汪精衛對善耆由衷地感恩戴德。於是又作詩一首:
《述懷》節選部分 作者:汪精衛悚息聞師言,愧汗駭如濯。平生慕慷慨,養氣殊未學。哀樂過劇烈,精氣潛摧剝。餘生何足論,魂魄亦已弱。
呵呵,軟骨頭!
這一次的事件,充分地看出汪精衛政治上的不堅定,性格上的軟弱,更是汪精衛這一生的縮影,看似大義凜然,實質軟弱可欺,用著最激烈最慷慨的言語,掩蓋著自己內心的虛弱與無助!
第二章:爭權奪利忘初心,叛國叛族成漢奸
可以說,1910年的刺殺活動,徹底改變了汪精衛的一生,改變了他的革命思想,以後汪精衛徹徹底底地成為了一個政治投機犯!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汪精衛出獄並結識到手握軍政大權的袁世凱,積極呼籲南北雙方停戰議和。之後參與南北和談,極力主張孫中山讓權,參加北上迎袁專使團,並且推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汪精衛看出此時的中國政治環境急劇惡化,於是提出「不做官、不做議員、不嫖、不賭、不納妾、不吸鴉片」的「六不主義」 ,之後攜新婚妻子陳璧君一起赴法留學,中間幾度返國,皆超然於政治之外,冷眼旁觀時局變化。
1923年,孫中山先生籌備改組中國國民黨,提出聯俄容共的政策,主張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汪精衛堅決反對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不幸逝世後,汪精衛成為著名的孫中山遺囑的起草人和見證者,以擁護三大政策的「左派」和孫中山先生的信徒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呵呵,這臉變得真快。
隨後,汪先後當選為國民政府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人。1926年3月20日,中山艦事件爆發,汪精衛被迫辭職,交出權力,出走法國。汪精衛與蔣介石的鬥爭第一回合,慘敗!
1927年,在蔣介石發動了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看出時局變化的汪精衛從法國歸國,在武漢主持發動「七一五」政變,向著當時尚且勢力弱小的中國共產黨舉起了屠刀,完全背叛了自己1年前的政策。1927年8月25日,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遷往南京,南京國民政府同武漢國民政府合併,因南京簡稱「寧」,武漢簡稱「漢」,史稱「寧漢合流」。
至此之後,汪精衛在背叛國家,背叛民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1935年5、6月間,他批准了「何梅協定」、《秦土協定》,把華北主權拱手讓給日本侵略者。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汪精衛雖在口頭上也高喊抗戰,但對戰局始終抱悲觀態度,稱「茫茫前途,不知要變成什麼樣子!」
汪精衛,無視民族大義,無視百姓苦難,無視國家主權,心安理得地認為,與其抗戰而亡,不如求和苟存。呸!
1938年12月,汪精衛、周佛海、陳公博以及汪派要員先後以各種方式逃離重慶,分別抵達越南河內與香港等地。29日,汪精衛發表《豔電》,響應日本首相近衛的對華聲明。電文吹捧日本法西斯「對於中國無領土之要求,無賠償軍費之要求」,「不但尊重中國之主權,且將仿明治維新前例,以允許內地居住、營業之自由為條件,交還租界,廢除治外法權,俾中國能完成其獨立」。公開投降日本,震驚中外,民族之恥!千方百計,逃離人群,只為回去做一隻搖尾乞憐的狗!
1939年5月,汪精衛等赴日,與日本當權者直接進行賣國交易。回國後於8月在上海秘密召開偽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宣布「反共睦鄰」的基本政策。12月,與日本特務機關籤訂《日華新關係調整綱要》,以出賣國家的領土主權為代價,換取日本對其成立偽政權的支持。
這件叛國行為被揭露後,重慶人民集資鑄造了「汪逆夫婦跪像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以表達和汪精衛叛國集團勢不兩立的決心。
以致於毛澤東,毛主席在1940年出席延安人民討汪大會上,發表演講,公開指責這種行為:
我們延安的各界人民今天在這裡開會,為了什麼呢?為了聲討賣國賊汪精衛,又是為了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 我們共產黨人屢次指出,日本帝國主義的滅華方針是堅決的。不管日本調換什麼內閣,它的滅亡中國把中國變為殖民地的基本方針是不會變更的。中國親日派大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汪精衛,看了這種情形,嚇得發瘋,跪倒在日本面前,訂立了日汪賣國條約,把中國出賣給日本帝國主義。他還要成立傀儡政府,和抗日政府相對立;還要成立傀儡軍隊,和抗日軍隊相對立。他對於反蔣近來不大提了,據說已經改為「聯蔣」。反共是日汪的主要目的。他們知道共產黨抗日最徹底,國共合作則力量更大,他們就用全力分裂國共合作,使兩黨各自孤立,最好是兩黨打起來。這樣,他們就利用國民黨內部的頑固派,到處放火。在湖南就鬧平江慘案,在河南就鬧確山慘案,在山西就鬧舊軍打新軍,在河北就鬧張蔭梧打八路軍,在山東就鬧秦啟榮打遊擊隊,在鄂東就鬧程汝懷殺死五六百個共產黨員,在陝甘寧邊區就鬧內部的「點線工作」、外部的「封鎖工作」,並且還準備著軍事進攻。
毛主席為汪精衛的行為做了定性,賣國賊!我完全贊同並支持主席的觀點。
1940年3月汪精衛在日本的扶持下,成立南京汪偽國民政府,汪精衛擔任該政權的「國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院長,與蔣介石的重慶國民政府,分庭抗禮。
政治上的軟弱,戰略上的短視,徹徹底底的讓汪精衛身敗名裂!黎明前的黑夜,最難熬也最考驗人心,蔣介石熬過去了,汪精衛倒在了黎明前的黑夜裡,在深深的夜色中悲觀絕望,感到悽涼無助,喪失了應有的判斷力和良知,走向了無法回頭的叛國之路。
要知道,汪精衛與日本勾結之後,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西方國家紛紛發表聲明,維護「九國公約」,美國國會更是在不久後通過對華貸款,派遣軍事專家入華,英法等國更於歐戰爆發前抽調兵力增強遠東防務。抗戰曙光可謂初現。隨後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更是讓置身事外的美國參與其中,反法西斯同盟空前強大的統一起來!
第三章:結局悽涼是活該,永世恥辱不翻身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在南京丁家橋中央黨部開會。會後,在中央黨部大院內集體照相留影,刺客向汪精衛連開了三槍,分別擊中汪精衛的左頰、左臂和後背脊椎骨。當時手術中未曾取出而留在背肋骨的一彈,成為他致命的創傷。其後,多受到槍傷的困擾,1943年槍傷復發,雖去日本動手術取出留存背部的子彈,但又誘發為多發性的骨髓腫症,不久即病狀惡化,於1944年11月10日死去。也有一說是,汪精衛遭日本軍下毒謀殺。
據說,這顆子彈,原來是打算送給蔣介石的。
汪精衛執政期間,對內奴化人民,組織訓練淪陷區青少年,竭力向他們灌輸「東亞聯盟」等親日賣國的思想,以此作為其推行新國民運動的重點。積極配合日本侵略者的清鄉政策,組織偽軍,幫助日本侵略者維持統治。可謂是奴顏婢膝到了極點!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南京人民對汪精衛的墳墓留在梅花山十分不滿,紛紛要求剷除。蔣介石在輿論的壓力下,於1946年1月21日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奉命將汪墳炸毀,挫骨揚灰。1994年墓地原址建造了一個汪精衛跪像,1997年拆除。2004年11月8日上午在紹興市市區挖出一個汪精衛跪像,上刻有「汪逆精衛」四字。
第四章:終章 · 小結
近些年有些人試圖為汪精衛翻案,我是萬萬不能接受的,不說結果,且看他幹的這些事情,哪一樣不是讓中華民族走向亡國滅種之路?中華民族的存續從來都不是靠著幾家幾姓的血緣,而是流傳千年的文化傳承!你居然想從根上斷絕,不是賣國賊是什麼?我完全支持毛澤東毛主席下的評價!
我們從汪精衛的叛變歷程來看,汪精衛之所以從一個人人敬仰的革命英雄蛻變成為一個人人喊打喊殺,人人唾棄的大漢奸,我認為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性格上的軟弱。受到幼時家庭因素的影響,汪精衛在性格上軟弱,容易舉棋不定,遇事猶豫不決。在遇到困難時,性格上的軟弱,讓他選擇妥協,沒有奮起反擊的勇氣,也缺乏去尋找絕地重生的鬥志與機遇。因此,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汪精衛口頭上抗日口號喊得震天響,膝蓋早已不自覺彎下,根本不敢抵抗,也不去想抵抗的事。
2.意志上不堅定。汪精衛從來都不是一個大義凜然的英雄,或許當初刺殺主動承擔引爆任務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次閃光點了,之後官越做越大,也就越來越怕死。意志上不夠堅定的人,受到他人一點點誘惑,就容易上鉤,忘記自己的初心。想當初,刺殺失敗接受審判之時,僅僅通過供詞,對方就能發現汪精衛供詞上存在的軟弱,加以利誘,很快一點蠅頭小利就能讓汪精衛忘記初衷,感恩戴德。
3.政治上的投機。汪精衛空有巨大的名聲,可是卻從未有過真正長時間深度治理國家的時候,每一次都是看準時機,參與一把,遇到挫折,離開出國避開風險。時局艱難時,人在國外逍遙自在,置身事外,管他洪水滔天!時局有利可圖,立刻啟程回國,靜待變化。此等政治投機行為,或許在他心裡就沒有家國天下,民族大義的概念,一切都只是一場政治投機罷了,贏則榮華富貴,輸則遠遁國外 ,不惹塵埃。
4.所謂娶妻娶賢,汪精衛可謂反著來,娶到的妻子陳璧君不僅沒有成為賢內助,反而不斷慫恿汪精衛在叛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5.眼光上的短視。只看到眼前的丁點利益或者威脅,卻未能站在全局,看得更遠,想得更長久。日本法西斯主義在1938年與國民黨軍發生慘烈的武漢大會戰之後,再也無力攻略中國,暴露出其國小民寡的致命弱點,其後發生長沙會戰,來回三次,日軍聚集精銳之師,面對長沙堅城卻再也攻不下來,只能敗退!這一切都在表明著,日本帝國主義,正走向衰敗。而汪精衛眼高於頂,只盯著個人的政治利益,缺少一個統觀全局的戰略目光!
當代詩人,革命前輩柳青曾言:
《讀汪精衛詩》 作者:柳青恨君不早死,早死成英傑。 空留作孽身,累及詩章滅。
我想說:
《讀汪精衛詩》 作者:秋葉未落身後罵名千百年,當初爭名為哪般? 搶班奪權利薰心,他人做狗可心甘?
用大白話翻譯一下就是:
死後罵名不斷,千百年都將釘在恥辱柱上,想當初,你那般辛苦地去賺取名聲,究竟是為了什麼?爭權奪利,想要上位成為人上人,利益薰心,早已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是什麼?為了上位給他人作狗,你可心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