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國的野球水平其實和職業足球一樣,水平在足球世界裡都是比較低的。主要體現在兩點:1、體能有很大的問題,野球選手普遍沒有足夠的身體基礎也無法承受大運動量的體能訓練,所以我們的足球基本上是靜態足球和慢速足球。目前在馬德裡攻讀教練課的表示,相比中國職業足球和歐洲南美職業足球的差距,野球水平的差距可能更大,下面幾個原因還是挺重要的。
當然未必全部是由這幾個決定的:1,踢得人少,群眾基礎決定整體水平,100人裡抽11個會踢的和1000人裡抽11個會踢的就有很大區別,西班牙這裡業餘俱樂部多如牛毛,十幾歲青少年之間踢球是常見話題和攀比方式,而在國內,取代而至的是網路遊戲,或者說得好聽點:電子競技?總之在人口多人家幾百倍的情況下平時踢球的人如此之少,高水平的自然也就少了,還怎麼跟人家比。
2,日常運動量跟不上,這個由多方面因素影響,一來中國孩子確實讀書壓力大,課餘時間非常少並且碎片化,能擠出每周加起來三個小時踢踢球對於絕大多數中學生來說基本是奢望,而在歐洲,因為教練課前體能考試的需要,和他們有幸跑過一回,那是真的跑不過,比我這個身體荒廢了好多年的強百倍,但我讀書時運動量最大的時候多半也比不過人家。
另外中國哪怕是上班之後稍微有點閒暇時間的成年人,願意拿去做健身給自己做投資的人也極少,不像老外如果沒錢去健身房,冬天也要穿著短袖去外面跑步,這是一種執著。3,教練水準不夠,中國的野球那是真野球,因為足球整體產業發展非常不健全,民間幾乎就沒有多少拿證的教練,資源分配不過來,所以大多數人其實都是野路子自己踢著玩的;在歐洲就不一樣了,西班牙人大概每1000人中就有一名職業足球教練。
他們的孩子們可以從小就在學校或者業餘俱樂部裡跟著經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教練學踢球,怎麼看都比國內野路子亂學效果好啊。我一直好奇為什麼沒有當地人來踢球,畢竟我是在一個足球傳統強國,按理說群眾基礎應該很好才對,我納悶了很久,終於有一次一個當地同學想學中文,跟我湊熱鬧聊起來愛好,說是也喜歡踢球,就跟我們一大堆留學生去踢了一次。結果就是,全場基本就看我兩表演了,踢完他很驚訝,說你踢得挺好的(當地人比較會客套)怎麼還踢野球呢?
一般都是沒踢過球的小孩才踢野球呢,我們都在俱樂部踢。這哥們基本功很紮實,傳射盤帶都一板一眼的,一看就是童子功,身體素質也不錯,在國內妥妥校隊主力,比我強不少。於是他邀請我去參加他們俱樂部,每周兩練,周末比賽。我說我的水平也不行啊,雖然嘴裡這麼說,但是起碼我在國內也是一路校隊練上來的,心想他們是不是就這叫法,湊一幫人就叫俱樂部,這哥們是不是那幫人裡踢得最好的?找我去想秀一把?不過出於好奇,抽個時間還是跟他去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