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破陣子》是千古名篇,因其中七字,家長建議將其移除教材

2020-12-12 歷史上那點事

宋朝趙匡胤陳橋兵變得了天下,他自己也害怕手下的人效仿他來個兵變,所以天下初定之後他就來了個杯酒釋兵權,從這裡開始,宋朝就開始了重文輕武的風氣,縱觀整個宋朝,名相出過很多個,但是拿得出手的武將沒有幾個,好不容易出了嶽飛這麼一個民族英雄,卻因為趙構忌憚嶽家軍驍勇,秦檜從中讒言,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殺害,然後向金人求和。雖說嶽飛死得很冤枉,但是他的精神並沒有就此消散,被著名詩人辛棄疾繼承了下來。

很多人只知道辛棄疾是著名詩人,但是他還是一個劍客,而且勇猛非凡,他出生於1140年,南徵北戰大半生,留下的詩詞也很多,大多都充滿了報國熱情,1189年年,這時的他已經被棄用了將近20年,送別好友陳同甫,同時感嘆報國無門,於是有感而發做了這首傳世經典——《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首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初中語文課本上這是必備的詩詞,不論是從音律音律、鍊字、造境、抒情上都是上上乘之作,所以被收錄到了我們的教科書中,第一句「醉裡挑燈看劍」就道出了時間、空間、狀態和場景氛圍。辛棄疾晚間喝酒,心中愁緒滿懷,不覺間又拿出了自己塵封多年的寶劍,在昏暗的燭光下擦拭寶劍,一時間好像又回到了叱吒戰場的歲月,馬蹄嗒嗒作響,飛箭掠過耳畔,他在戰場上瘋狂殺敵,只為給君王打出一片天地,讓自己能夠青史留名。可惜年事漸長,白髮叢生,英雄遲暮。

但是因為下闕中出現了「了卻君王天下事」這七個字,很多家長覺得這個首詞不適合放在課文中,他們認為當年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昚跟宋光宗趙惇都不是明君,是賣國求和的代表,算下來已經可以算是昏君,即便之這樣,辛棄疾依然忠心於他們,了卻君王天下事,這是裕中,這樣的思想會誤導後人。乍一看其實還是很有道理,但是詳細一想,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得考慮這首詞為什麼會被入選教科書,最主要的原因一個是這首詞文採斐然,每一句都不是一般人能夠寫出來的,特別是戰場描寫更是生動形象,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如此驚險,又如此熱血。另外一點是情感真摯,愛國的情感被濃烈的表達出來,年近50的辛棄疾感到英雄遲暮,「可憐白髮生」將他對報報效祖國的迫切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是愛國教育的好例子。

辛棄疾出生地在金朝,但是他的出生地原本確實宋朝的國土,所以他對家國故土 非常珍惜和看中,1142年嶽飛蒙冤而死,辛棄疾可以說也是伴隨著嶽飛的故事成長,他繼承了嶽飛的遺志,1161年加入了在金朝的宋朝子民的反抗軍,進入戰場抗擊外敵,此時的他並非為朝廷作戰,而是為了國家故土作戰。1162年,趙昚即位後,立刻為嶽飛平反,還嶽飛清白,這對於大宗百姓來說是一件美事,辛棄疾也對宋朝有所改觀,看到了希望,1165年趙昚更是直接任命辛棄疾為江陰籤判,即位後的趙昚在初期也主張北上伐金、收復失地,這讓當時才25歲的辛棄疾便心中願意效忠了。

但是宋朝似乎就沒有幾個又骨氣的皇帝,這個趙昚開始還可以,但是到了後期就開始委曲求全,而主戰的辛棄疾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裡被一貶再貶,到1189年時,辛棄疾已經因為被罷官而閒居八年了。辛棄疾已經完全認識到南宋朝廷的懦弱無能,還自嘲說自己是「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可見年近50的辛棄疾已經看透了。所以辛棄疾這裡的「了卻君王天下事」指的是「家國天下」,想為祖國驅除外辱、收復失地,還給百姓們一個安定幸福的生活!

所以這裡所謂的愚忠是無稽之談,《破陣子》這樣的千古名篇是中華文化的隗寶,在歷史和教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叫囂移除課本,這是不解其中味,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因為7個字,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
    辛棄疾作為南宋將領,就是這樣一個人。辛棄疾是橫刀立馬的狂沙戰士,是一匹金戈鐵馬。他為抗敵事業終生奮鬥,其間有過凱旋,有過大捷也有過挫敗與失利。但同時他也是一位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因為這7個字,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
  • 家長建議把辛棄疾的《破陣子》移出教材,只因這7個字,有理嗎?
    ——辛棄疾這首《破陣子》恐怕是我們所有人都聽說過 的一首辛棄疾的名作了,好詞,好意境,好辛棄疾,即便是我們現代心懷大志的人,也免不了熱血澎湃、不能自已,因為辛棄疾用他近千年前的語句,成功地激起了大家的英雄情懷。可是這樣的一首詞,居然被家長建議移出語文課本,原因竟然是因為書中的7個字,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辛棄疾的《破陣子》要被移出課本?網友:這七個字可能是罪魁禍首
    辛棄疾名作《破陣子》要被移除課本?網友:這七個字是「罪魁禍首」中小學課本中,有一首詩引發了網友的熱議,也在網上引起了一陣關於這首詩是否應該繼續保留在中小學教材中的熱潮,人們甚至在網上舉行了投票,那麼引起這麼大爭議的詩到底是哪首呢?它就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為什麼這首詩會引發這麼多網友的熱議呢?
  • 範仲淹《嶽陽樓記》|家長為什麼建議把千古名篇移除中學教材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是千古名篇。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名句更是家喻戶曉。嶽陽樓也因此成為了名勝古蹟。如此優秀的篇目,家長們為何要求從中學課本中移除呢?究竟是什麼引發了眾人爭論?
  • 學者建議把辛棄疾的《破陣子》移出課本,原因就因為其中一句話!
    ——辛棄疾這首詞,詞牌名為破陣子。這是一首非常精彩的豪放派詞,由於它其中飽含著深刻的愛國情懷與豪情壯志,對學生和少年朋友有很好的激發和教育作用,它被選進了我們的語文教材。然而,這麼好的一首詞,居然被遭到了質疑,有的學者甚至建議把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移出課本,原因就因為一句話。
  • 從辛棄疾《破陣子》,分析其立志復國的豪邁和報國無門的悲涼!
    辛棄疾曾經參加抗金的起義軍,這段經歷實現了辛棄疾由青澀少年到真正男人的蛻變,是他一生的驕傲,是他晚年最愛追憶的往事,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正是對當年戎馬生涯的回憶。二、《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賞析辛棄疾傳世的詞有629首,收在《稼軒長短句》中,《破陣子》是他的名篇之一。作為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一生都在為恢復故國而奔走呼號,濃濃的愛國情和堅定的戰鬥意志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接下來,我們逐句分析一下這首詞,從而更好德感受一下其中的豪邁和悲涼。
  • 他是詞中之龍,一首佳作孤篇壓南宋,為什麼有人建議將其移出課本
    詩詞中的大佬也是不勝枚舉,比如詩仙李白、詩鬼李賀、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等等,又有千古詞帝李煜、詞中一哥蘇軾等等,但要說起我們今天的這位主人公可不得了,他被封為詞中之龍,平生擁有600多首詞作,還曾經是文武雙全、胸懷天下的坦蕩君子,此人名字就是辛棄疾。有的人對辛棄疾比較陌生,也有人對他比較熟悉。
  • 為何會有家長建議,將「醉裡挑燈看劍」移除課本?聽聽專家怎麼說
    總而言之,辛棄疾的這篇名作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以後,每當提起愛國詩,總會想起辛棄疾詩中「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場景。然而,最近有家長建議要將辛棄疾的這首詞移出課本,而一些專家也表示贊同
  • 有網友認為辛棄疾《破陣子》該移出課本,康震的講解很有說服力
    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一道關於辛棄疾的題。題目如下:「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中的「的盧」指的是什麼?A.弓箭 B.戰車 C.馬當時在場上的小選手在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直接選了C,指的是馬。這位選手說的沒有錯,而後一句中的霹靂弦也是一個典故,出自《南史·曹景宗傳》,形容這是一把良弓。但這首詞,卻在近幾年引起過爭論。
  • 有人建議將「醉裡挑燈看劍」移出課本,只因其中七字,有無道理?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代表作,收入了中小學語文課本。詞中有一句「了卻君王天下事」,現在被一些人認為是體現了古人的「愚忠」,不合時宜,所以他們要求把它移出課本。其實,提出這個要求的人,可謂是「不學無術」和「斷章取義」,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讀懂它。
  • 有家長建議「醉裡挑燈看劍」移出課本,只因其中7個字,為什麼?
    正如我所料,許多女學生選擇了辛棄疾。事實上,原因很簡單。雖然辛棄疾沒有「寫詩使世界安全」,但他一生中卻在600多首詩中獲得了龍的地位。雖然他不能「上馬決定成敗」,但他卻是千百年來文壇上唯一一個能載數十位學者進犯萬人敵營的人。
  • 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描寫的是什麼內容,詞中的關鍵字是什麼?
    辛棄疾《破陣子》詞意圖詞人簡介和詞作的創作背景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他一次次地將自己的意見上傳南宋朝廷,可是南宋朝廷安於現狀,對辛棄疾的主張不予採納,辛棄疾也遭到了主張議和派的嫉恨和打擊。
  • 「我想與你喝酒」,白居易僅用20個字,將這句話寫成了千古名篇
    「我想與你喝酒」,白居易僅用20個字,將這句話寫成了千古名篇!俗話說,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中國是的詩歷史悠久,中國的酒也源淵流長。中國的詩人似乎尤其愛酒,寫下了無數關於酒的膾炙人口的詩句。酒與詩,承載著中國詩人千百年的靈動與情感。還有句話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陶淵明愛酒,留下了不朽的飲酒詩,「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 這首七言古詩,為什麼一句七言都沒有?卻成為人盡皆知的千古名篇
    七言古詩非常自由,包括形式、體裁、句法、韻律等都有很大的易動空間,而且它的藝術表現力相當強烈,這也是李白熱衷於七古的一大因素。七古是一種古老的詩體,所以任何時代都有七古詩的流傳,初唐詩人陳子昂曾寫下一首七言古詩,詩中卻一句七言都沒有,但並不妨礙它成為千古名篇。
  • 語文教材改版,有的詩文改變讀音,有的名篇被移除:遺憾這些詩詞
    從一年級開始,學生們就會開始接觸語文教材裡的古詩古文。隨著語文改成部編版之後,網友發現,有些詩文裡的文字改變了讀音,有些讀了十幾年的文言文名篇被移出教材。小學語文二年級課本裡收錄有杜牧名篇《山行》。其中一句詩是「遠上寒山石徑斜」裡的「斜」,一些資料裡還標讀成「xia」,但在語文課本裡已經統一規定成「xie」音。當時確定這個讀音改變後,很多語文老師皺眉:沒想到學生「讀對了」。
  • 高考必背64篇之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這個「秋」字下得好。正當「秋高馬壯」的時候,「點兵」出徵,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按譜式,《破陣子》是由句法、平仄、韻腳完全相同的兩「片」構成的。後片的起頭,叫做「過片」,一般的寫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聯繫,又要「換意」,從而顯示出這是另一段落,形成「嶺斷雲連」的境界。辛棄疾卻往往突破這種限制,《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如此,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也是如此。
  • 寇準七歲時寫下一詩,短短二十字,卻成人人會背的千古名篇
    如黃庭堅七歲時,似乎就了解到了成人的名利糾葛,寫出了「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算盡不如君」。再如白居易十六歲時,就寫出了包含哲理的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詠華山》,便是北宋政治家、詩人寇準七歲時寫下的一首詩。相傳在寇準七歲那年,寇準父親帶他攀登華山,當登到華山高處極目遠眺之時,寇準見八百裡秦川盡收眼底,便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詩。
  • 這段相聲用李煜和辛棄疾的《破陣子》,演繹出對最美逆行者的讚美
    感謝您的收藏、點讚和轉發,麼麼噠^*^想了解更多關於女性育兒相關知識,就快快關注我吧在這個特殊時期,《喜劇場》打造了一系列觀眾喜聞樂見的喜劇節目,其中便有嘻哈包袱鋪的開箱首演。先用一首前無古人的《破陣子》,道盡武漢疫情前後的心酸劉釗在表演中引出的第一首詞,便是「千古詞帝」李煜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詞云: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
  • 讀辛棄疾破陣子,我羞愧了
    我們國家的一系列貼心做法,使得國民幸福感飆升,我就是其中的一員。 所以啊,今天學習了辛棄疾的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後,翻了翻辛棄疾的背景經歷,眾多名作後,我心中的男神又多了一個,不粉臉,忠於人品而已。
  • 破陣子
    這個「秋」字下得好。正當「秋高馬壯」的時候,「點兵」出徵,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按譜式,《破陣子》是由句法、平仄、韻腳完全相同的兩「片」構成的。後片的起頭,叫做「過片」,一般的寫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聯繫,又要「換意」,從而顯示出這是另一段落,形成「嶺斷雲連」的境界。辛棄疾卻往往突破這種限制,《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如此,這首《破陣子》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