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口僅7100萬,軍隊人數超700萬,二戰時期日本是如何做到的

2020-12-14 上遊新聞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上簽署了投降書,此舉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勝利而告終。

然而,根據戰後史學界統計的數字,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頒布《終戰詔書》後,全亞洲各地放下武器投降的日軍總兵力超過了700萬人。截止到1945年,日本全國總人口才7100萬,其軍隊的總兵力接近全國人口總數的1/10。那麼,戰略資源極其貧乏的日本,是如何將他的軍隊從幾十萬人擴軍到700萬人呢?

以德為師的兵役制度改革

說到日本在二戰時期的大規模擴軍,我們不得不提到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兵役改革。

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並沒有建立起現代化的兵役制度,由於日本天皇沒有實權,國家權力掌握在幕府和大名手裡,而幕府和大名階層又有自己的私人軍隊。因此,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並沒有建立起現代意義的國家正規軍。

然而,這一切隨著明治維新的出現而發生了劃時代的改變。明治維新的發生,標誌著日本的政體從古代的「戰國割據」變成近代化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而天皇也從傀儡變成了名副其實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為了捍衛日本天皇神聖不可侵犯的皇權,日本當局對日本兵役制度進行改革,建立起了近代化的國家常備軍,學習德國,建立近代的常備兵役制度。

上圖_ 明治維新時期,1868年戊辰戰爭中薩摩藩的藩士

根據日本當局在1872年發布的《徵兵令》,年齡達到20歲的男子一律服兵役。現役期限為3年,退出現役後要服預備役,預備役2年。退出預備役還要服後備役,後備役期限一般為3到10年。這樣一來,一個日本男子至少要接受12年的軍事訓練。即便日本男子退出了現役部隊,但他仍然能通過預備役和後備役的軍事訓練維持戰鬥力,並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轉入現役部隊。

那麼,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建立的近代常備兵役制度到底有多大的動員能力呢?我們可以通過日俄戰爭找到答案。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後,面對陸軍總兵力佔據優勢的俄軍,日本當局迅速展開動員。當時,日本陸軍擁有總兵力37.5萬人。戰爭爆發後,日本當局從200萬後備役兵員中動員118萬人參戰。這些經受了後備役訓練的兵員能保持同現役部隊相當的戰鬥力!日本打贏日俄戰爭的原因有很多,但日本建立起來的近代化兵役制度是其打贏日俄戰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圖_ 日俄戰爭 歷史舊照

日本實施普遍義務兵役制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的稱霸亞洲的野心進一步膨脹。1914年,日本參加一戰,並通過戰爭手段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到了上世紀20年代,為了給將來的大規模侵略戰爭做好充足的準備,日本實施了更加嚴格和細化的普遍性義務兵役制。

這一制度比明治維新後日本當局頒布的《徵兵令》更加完善細化。《徵兵令》明確了日本兵役的三種類型:現役、預備役和後備役。

而1920年代的日本兵役改革則在現役、預備役和後備役的基礎上增加了第一補充兵制度和第二補充兵制度。具體說來,所有的現役軍人退出現役後要服預備役,服預備役3年後再進入後備役。而第一補充兵和第二補充兵則是參加過軍訓的學生和其他適齡青年。日本當局將這些人登記在冊,一旦爆發大規模戰爭,日本將從第一補充兵和第二補充兵中挑選兵員組建新的師團。

上圖_ 二戰日軍某師團

日本師團番號背後的秘密

結合日本在1920年代實施的新的義務兵役制度,我們就能讀懂日本師團番號背後日本擴軍的秘密。

日本陸軍的第一批師團為明治維新後6個鎮臺改編而來的6個常備師團,其番號為第師團到第6師團。這是日軍中第一等王牌部隊,武器裝備和後勤全部優先供應,其編制模仿當時的德國陸軍,採取「一師二旅四團(聯隊)」的編制,師團指揮部還下屬炮兵聯隊(炮兵團)。

隨著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擴大,日本當局又組建了新的常備師團。其番號為第7師團到第20師團。上世紀20年代,日軍裁掉了第13、第15、第17和第18師團。沒有被裁撤的10多個師團再加上日軍的近衛師團和明治維新後組建的第一批6個師團,這17個師團構成了二戰爆發前日本常備陸軍的基本架構。

上圖_ 甲午戰爭 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

全面抗戰爆發後,日本急需擴軍參戰。而當時的日本財力有限,其平時只能養17個常備師團。這擴軍該如何進行呢?

日本在1920年代實施的義務兵役制度就發揮作用了。根據義務兵役制度的規定,所有現役軍人服完現役後必須服預備役,具體說來,在新兵服役完2年現役後,這些服過現役的士兵還要按照原先服現役時的建制,每年展開一個月的預備役訓練。

等到戰爭全面擴大後,這些由預備役官兵組成的日軍師團就成了日軍新的戰鬥力量。從番號上,日軍預備役人員組成的新師團,其番號都在100以後。至於番號叫「一百多少」,那就看新兵服現役時所在的日本常備師團番號了。比如,日軍第1師團退役後的預備役士兵組成日軍第101師團,日軍第6師團退役後的預備役士兵組成第106師團。

日軍預備役人員組成的「100+師團」,其在戰鬥力上不如日軍的17個常備師團,但由於這些士兵都服了現役,退出現役後又跟著老部隊的建制參加軍事訓練,因此這些「100+師團」仍然能保持較強的戰鬥力。

上圖_ 太平洋戰爭中的日軍老照片

隨著戰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日本又採取了新的兵員動員模式:以17個常備師團的精銳聯隊為核心,補充預備役人員組建新的師團。這些新組建師團的番號從20到59之間,是日軍維持佔領區秩序的主力部隊,其戰鬥力比「100+師團」更強。到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了填補戰線拉長後的空缺,日本又以獨立旅團或部分老部隊的留守人員為核心,徵召參加過軍事訓練的學生和其他適齡青年(第一補充兵和第二補充兵),組建了番號大於或等於60的新師團。

日本1920年代實施的普遍兵役制度至此發揮到了極致。

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動員,日本不僅將450萬後備役兵員填入部隊,還將大批參加過軍訓的學生和其他適齡青年填入部隊。到了1945年春季美軍進攻硫磺島和衝繩島之後,日本更是肆無忌憚的展開了本土決戰的大規模擴軍。從1945年初開始,日本經歷了4次大規模擴軍,進一步徵召第一補充兵和第二補充兵,還將很多沒有經受過嚴格訓練的老人和孩子拉入部隊。

上圖_ 硫磺島戰役的場景

由於日本完善的兵役制度引發的全國戰爭動員和1945年日本國內的5次擴軍,儘管日軍在二戰期間有210萬人被盟軍擊斃,但直至日本投降,亞洲各地還有700萬日軍放下了武器。也正是日軍龐大的總兵力讓美軍擔心進攻日本本土付出重大傷亡,美軍就做出了對日本投原子彈的決定。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參戰人數破百萬的盟軍國家
    二戰是世界歷史上迄今為止影響最廣泛,參與國最多,破壞力最大的一場戰爭。爆炸將20億以上的人口捲入戰爭,61個國家和地區被迫參與作戰面積區域達到2200萬平方公裡,戰爭中居民傷傷亡達到9000萬人。二戰是以納粹德國,日本帝國和義大利三個軸心國,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鬥爭,那麼各國參與人數又是怎麼樣的呢?其中蘇聯軍隊在二戰中參與人數最多。戰爭初期蘇軍只有500萬人,等到戰爭結束時,蘇聯軍隊人數已經達到了近1200萬,堪稱諸國之最。
  • 二戰後各國如何快速恢復人口?蘇聯最瘋狂,日本毫無人性
    一戰和二戰只間隔了20幾年的時間,但給人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二戰,二戰的時候全世界各國使用的武器已經開始先進化,最讓人們關注的是,有60幾個國家加入了二戰,死亡人數達到了6000多萬,而各國死去的無辜百姓並沒有被記錄在內,所以二戰結束後,不管哪個國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考慮該怎樣恢復人口?
  • 二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8個國家
    其中正規軍隊死亡人數有890萬人,民兵人數大大超過這個數據,其餘是平民,二戰蘇聯士兵死亡人數一直是個爭論很大的問題,因為在衛國戰爭時期,許多平民男子和婦女被臨時編入了紅軍。其中約865萬死於蘇德戰場,約9萬人死於1940年蘇芬戰爭,1.2萬死於對日作戰。
  • 難以想像的太平天國,死亡人數超二戰、人口銳減40%
    其實除了二戰,被人遺忘的太平天國死亡人數遠遠超過二戰,難以想像的殘酷。 著名學者胡適認為太平天國運動屬於「太平天國之亂」,因為使中國幾十年來不曾恢復元氣,是應該譴責的; 且太平天國運動非常殘暴,是一個低級的迷信,絕對的暴力集團,神權、極權、愚昧的統治,所到之處造成了遍野哀鴻,死亡人數甚高,且這些人中除了當兵的以外,許多都是無辜的老百姓,根據太平天國前後《戶部清冊》所載的戶口數,認為從1851年到1864年中國人口銳減40%,絕對損失數量達
  • 死亡2700萬,傷亡6000萬,二戰時期蘇聯為何死傷如此慘重?
    但二戰因戰死亡的人數,中國還不是排第一位的,還有一個國家比中國傷亡還重,這就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的死亡人數竟然多達2700萬人!傷亡總計6000萬人!這使得蘇德戰爭成為20世紀全世界傷亡最慘重的戰爭。這個數字可真的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當時蘇聯全國兵役適齡(16歲至40歲)男子幾乎全部非死即殘。
  • 二戰時德國軍隊有多強大?歐洲橫行是有底氣的,軍隊規模超2000萬
    當時的德國又很多世界上先進的武器裝備,工業製造水平和人口也是超了英法一大截。加上德軍是一個行動派,說幹就幹,毫不拖沓,德軍來勢兇猛,無人可擋,歐洲的大半領土都被他收入囊中。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雖然德軍的人數一度被限制在10萬人,但他們都是從百萬軍中挑出來的精銳力量,當希特勒成為國家元首後,徵兵制度改成了全國義務兵役制,大大擴充了德軍實力,而且德國民眾對於一戰的結果普遍是不服的,再有德國人血統中一直都崇尚武力,所以德國軍隊的素質一直都是非常高的,這一點也在蘇德戰爭中很能體現,其實戰爭早期,德軍就一直面臨著兵力不足的問題,但德軍卻常常以少勝多,到了戰爭後期,即使德軍遭遇潰敗
  • 二戰中的舊日本師團和德軍師,人數差多少,戰鬥力差多少
    【話說軍世】二戰中,德軍和舊日本軍隊表現出了很強的戰鬥力,給其他國家都製造了相當多的麻煩,那麼當時德國陸軍和舊日本陸軍師級單位的人員國模差距有多大?戰鬥力差距有多大呢?
  • 二戰時期反法西斯同盟共有多少國家參加?各有多少軍隊?
    反法西斯同盟那麼二戰時期的反法西斯同盟共有多少國家參加呢,每個參戰國又有多少軍隊呢?首先是中美英蘇四大主力國,其中中國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就開始抗擊日本的侵略,參加反法西斯戰爭時間長達14年,為世界之最。中國軍隊最高峰達到500多萬人,其中蔣介石領導的國軍人數在400萬左右,中共領導的軍隊約有100多萬。
  • 二戰時期,如果把侵略中國的日本換成義大利,結果會是怎樣的?
    二戰時期,如果把侵略中國的日本換成義大利,結果會是怎樣的?在二戰時期中,大家都認為德國的實力是可以獲得戰爭勝利的一個國家,但無奈德國攤上了兩個豬隊友,不管是日本還是義大利,對於德國來說都沒有實際的幫助,即便日本,一個小小的島國,實力並不怎麼樣,但是在亞洲戰場上的表現還是非常勇猛的,更導致中國在抗戰八年後才迎來勝利。在這裡做一個假設,如果將當初侵略中國的日本換成義大利,中國在這場戰爭上又會是怎樣一個結果呢?
  • 二戰各主要參戰國死亡人數對比
    二戰各主要參戰國死亡人數對比二戰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從歐亞大陸到大西洋、太平洋,波及61個國家和地區,捲入人口高達20億,相應地,死亡人數也非常驚人,大約7000萬。若按死亡人數排名,則蘇聯第一位,軍民死亡達2680萬人,蘇德戰場是二戰規模最大也最慘烈的戰場,蘇聯在二戰中貢獻最大。第二名中國,軍民死亡約1800萬人。中國戰場遼闊,人口眾多,持續時間最長,而且衰弱的國力和落後的裝備、戰術,使我們不得不用人命來彌補差距。第三名德國,800萬人。
  • 捷克軍事實力分析,二戰前還值得吹噓,現在軍隊人數不足3萬
    劇中只要是中國軍隊出現,拿的機槍就一定是這一款了。但就是這樣一個國人不太熟悉的國家,最近老是在整么蛾子。如果是一個有實力的國家在挑釁的話,咱們還可以理解。但以捷克現在的軍事力量還如此的上竄下跳,難道這個國家的領導人還以為,現在的世界處在二戰前嗎?
  • 【新冠死亡病例超6.5萬 義大利今年死亡人數創二戰以來新高】
    2020-12-18 05:43:24來源:FX168 【新冠死亡病例超6.5萬 義大利今年死亡人數創二戰以來新高】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12月15日,義大利國家統計研究所(Istat)發布的社會人口普查報告指出,在2020年,義大利社會人口死亡數量可能將超過70萬人,創下自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新高。
  • 二戰中,各國傷亡的人數,蘇聯2千多萬,我國傷亡多少
    而抗戰勝利後不久中華民國所公布的死亡人數為800多萬,統計標準有所變化。軍隊在戰爭中的損失(減員)一般由死亡、傷病、被俘、失蹤等幾部分構成,而軍人的死亡又包括陣亡、因傷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
  • 二戰時日軍戰死人數到底有多少看看日本人自己是如何統計的!
    從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瀋陽事變開始,到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截止,日軍陣亡人數有多少呢?來看看日本人是如何統計的結果!
  • 二戰時期的德國有多強?一個第六集團軍,能打贏十個日本甲級師團
    德國的第六集團軍曾經是德國在二戰時期的驕傲,這支軍隊十分精銳,聚集了很多優秀的將士,雖然他們在史達林格勒的戰場上全軍覆沒無一生還。但是他們在歐洲戰場上被稱為整個歐洲陸軍的王者,具有獨當一面所向披靡的能力。
  • 在二戰時期,日本的師團長一職,大概是什麼級別的將領?
    在二戰時期,日本的師團長一職,大概是什麼級別的將領?這是昨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料到的話題,不得不說每次**看那些戰爭片的時候都是非常激動的,在影視作品中,經常聽到的就是聯隊、師團之類的了,而再大的編制好像就沒有聽過,那麼日本的師團長到底是什麼級別呢?下面**就好好地跟大家講解一下。
  • 為什麼二戰時期強大的美國和蘇軍連小小的日本本土都登錄不了
    應該說,二戰時期的美國、蘇聯綜合國力都不比日本差,許多方面還強於日本,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沒有登錄日本國土把他們消滅乾淨呢?這裡面當然有很多原因:一是當時的日本儘管人口只有7千多萬,但是經濟、軍事實力是比較強大的,首先日本的工業比較發達,工業產值佔到了世界的4——5%,經濟規模突破了160億美元。其次軍工體系完善,武器裝備先進,能夠大規模生產飛機、坦克、艦艇和航空母艦等現代武器裝備。
  • 南斯拉夫的一些二戰電影很精彩,為何實戰中130萬軍隊不堪一擊?
    南斯拉夫這個名字之所以能在解體這麼多年之後還能出現在人們的嘴中,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南斯拉夫拍攝了很多二戰的電影,這些電影在當時質量很高,吸引了大批大批的人去觀看,比如《橋》、《沃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等,把觀眾又帶回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說到這有人想問了,南斯拉夫當時在二戰時期的表現怎麼樣?
  • 二戰死亡人數:美軍38萬,日軍300萬,第一2680萬
    以下是二戰中主要參戰國的死亡人數(受傷不算): 第七名、義大利,20萬 美國本土基本未收到二戰的影響,所有戰死人數基本是軍人。
  • 二戰蘇德戰場,為抵禦納粹德軍,蘇聯1.8億人口死傷6000萬
    世界各國為了 抵禦法西斯國家的進攻,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其中傷亡最大的就是蘇聯,1.8億人口的蘇聯傷亡高達近6000萬人。 中國在二戰時期面對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如果我們看看二戰時期蘇聯的衛國戰爭,就會知道歐洲東線戰場比亞洲戰場還要恐怖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