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時期強大的美國和蘇軍連小小的日本本土都登錄不了

2020-12-22 前線指揮所

應該說,二戰時期的美國、蘇聯綜合國力都不比日本差,許多方面還強於日本,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沒有登錄日本國土把他們消滅乾淨呢?這裡面當然有很多原因:

一是當時的日本儘管人口只有7千多萬,但是經濟、軍事實力是比較強大的,首先日本的工業比較發達,工業產值佔到了世界的4——5%,經濟規模突破了160億美元。其次軍工體系完善,武器裝備先進,能夠大規模生產飛機、坦克、艦艇和航空母艦等現代武器裝備。再次軍事實力強大,1942年日軍總兵力達到最高峰值700萬,作戰飛機總數達到1萬架,擁有10艘航母,超過了7艘的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對於這樣的實力,強大的美國、蘇聯也不能小視,單獨一個國家與日本作戰,損失將是慘重的,所以他們不會盲目地去攻打日本本土。

二是二戰的前半期主要戰場在歐洲,發起戰爭的德國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這個時候美國和蘇聯的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與德國法西斯作戰上,根本抽不出力量攻打日本。如果既在西線攻打德國,又在東亞向日本開戰,必然會造成兵分兩路,精力上受影響,軍事實力上也會分散,這是兵之大忌,美蘇都不會去冒這個險。

另外美國和蘇聯也有明哲保身的思想,認為日本沒有攻打自己,自然與己無關。到後來日本在太平洋上大耍威風,並且侵犯了美國的利益,那美國不得不動手教訓日本了。

三是日本襲擊珍珠港。美國在二戰前是個奉行孤立主義的國家,到了1929年,大蕭條爆發。羅斯福新政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一邊制定了《租借法案》,主動向其他國家提供有償援助,當然這就是後來美國世界警察的來源了。另一邊向各國倒賣軍火,發了一筆大財。經濟實力的強大使美國的美元成為國際通用貨幣,而且還掌控了世界石油資源。

1941年,日本維持戰爭需要石油資源,開始進駐南部法屬印度支那,當時的石油掌握在美國人和英國人手裡,美英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日本很不高興,於時就爆發了著名的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出動大量的海空軍突襲了美國在太平洋的主要海軍基地珍珠港,炸沉炸傷8艘戰列艦和10多艘其他大型艦隻、20餘艘中小型艦艇,擊毀美軍軍機180多架,斃傷美軍3500多人,摧毀和損壞了港內、島上的大部分設施,美軍損失非常慘重。

美國歷來是欺負他國的,什麼時候受過別國的欺凌,如今日本膽大妄為,竟敢侵略強大的美國,這不是找死嗎?於是美國開始堅定地走到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前臺。

四是美國之所以不從地面上登陸日本國土,一方面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為了避免更多的美軍傷亡;另一方面是美軍的軍事實力強大,特別是空軍、海軍實力均為世界最強的,更為厲害的是已經研發出了原子彈。既然軍事裝備這麼強大,那就完全沒有必要用陸軍進行地面攻擊了。於是美軍就用空軍力量對日本進行了狂轟濫炸,雙方打得很焦著,很血腥,中途島,硫磺島,衝繩島,每一戰都很艱難。美國往日本本土狂扔炸彈和燃燒彈,最狠的一晚上就炸死了10萬人,總共被炸死的比原子彈炸死的還多。除了戰略轟炸,還有封鎖港口,導致日本糧食供給也成了問題。與此同時,在1945年美軍還向日本廣島、長崎這兩個地方投擲了原子彈,徹底打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而且此時蘇聯軍隊也在中國的東北地區對日軍展開了激戰,加上中國的八年抗戰已使日軍實力消耗已盡,萬般無奈之下,日本只有宣布投降。

所以說二戰的勝利是世界人民團結一致、聯合作戰的共同勝利,這一勝利必將彪炳史冊。

相關焦點

  • 二戰時強大的美軍和蘇軍為什麼不願登陸日本本土作戰?
    之所以美軍和蘇軍在二戰後期沒有強行登陸日本開闢新的戰場,是由當時的環境和力量所決定的。二戰末期,雖然日本在各地的佔領區和殖民地節節敗退,但是本土所受的影響並不大,在本土內還是有著充足的軍事力量的。據相關資料統計,到了1945年時,日軍大本營為準備與盟軍決戰而進行的擴充軍隊的行動。先後進行了四次擴軍動員。
  • 二戰最後,相較美軍,蘇軍為什麼要打到底而不是像美軍勝利即可?
    換言之,美國的一切決策都是好的,凡事都以美國的馬首是瞻。這種先入為主的執念,不應該成為我們看待一切國際事務的唯一視角。要知道,世界上不僅僅只有美國這一個大國。蘇軍佔領德國國會大廈美英等國是否也覬覦柏林呢?當然。
  • 二戰末期蘇軍為什麼只用十幾天的時間就把日本關東軍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蘇聯不同於沙俄:沙俄是一個封建農奴制國家,而蘇聯卻通過兩個五年計劃建立了強大的工業體系。技術的進步已彌補了蘇聯在戰線距離過長這點上的劣勢。在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中蘇軍的兵力和物資補給都是通過鐵路線完成的。相比之下日軍還在使用原始的騾馬進行運輸。事實上無論沙俄或是蘇聯只要解決了兵力和物資調度的問題,那麼以其龐大的體量基本可以碾壓日本。
  • 二戰時期德國都投降了,為什麼日本還要負隅頑抗!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兩國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軍事交往,跟後來的美國和北約成員以及日本、韓國的盟友關係相比差的很遠。日本不是在德國保護下進行戰爭的,自始至終都是在單打獨鬥,一點都不依賴德國;所以他不會因為德國投降而突然支撐不下去。
  •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襲擊「珍珠港事件」將美國拉入戰爭?
    「明治維新」這個轉折點,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讓日本走上了「富國強兵、脫亞入歐」的道路,使日本躍居世界軍事強國之列,最終蛻變成為以侵略擴張,掠奪好戰的軍國主義國家。但在二戰時期,為什麼日本當時對強國「美利堅」不宣而戰,偷襲了美國在夏威夷的海軍基地「珍珠港」,悍然發動「太平洋戰爭」,將美國拉下了戰爭的泥潭中呢?
  • 同樣是戰勝國,為何二戰後,日本本土沒有法國英國的駐軍?
    為什麼日本沒有英法兩國的駐軍?這還得從二戰時期日本的主要戰場說起。 二戰時期日本的主要戰場是在亞洲方向以及太平洋戰場,而當時的美軍是日本太平洋戰爭中的主導力量,主要是美國的實力強,有進攻日本本土的能力,其它國家都實力弱小,能戰勝日本卻沒能力佔領日本,海軍力量這一條就做不到。
  • 二戰時蘇軍866萬人戰死,但為何蘇軍都不怕死?事實原來是這樣
    為了抵抗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個軸心國,其他反法西斯的國家可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中蘇聯是傷亡最大的國家。1940年蘇聯還有1.94億的人口。但是接下來爆發的蘇德戰爭,卻給蘇聯帶了巨大的打擊。僅在四年的時間裡,因為德國的不斷進攻,蘇聯人口急劇下降。通過對歷史的考察,發現蘇聯在戰爭中單單是軍人死亡的人數已經達到了866萬。而戰爭必然會傷及百姓,兩者之和就達到2700萬人。
  • 二戰美國打日本很困難,為何蘇聯對陣日本關東軍卻「摧枯拉朽」?
    二戰時期,從日本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開始,美國於8日對日宣戰,美日在太平洋戰場上大打出手,一直打到日本投降,其間美國還向日本扔了兩顆原子彈。雖然然美國最後勝利了,並佔領了日本,但美國打的很苦。
  • 德國差點滅了強大的蘇聯,為什麼日本卻徵服不了落後的中國?
    德國和日本是二戰時期軸心國集團的兩個重要成員,是軸心國集團中的老大和老二。兩個國家在二戰中表現的都非常搶眼,一個在歐洲勢不可擋,一個在亞洲所向披靡,所以人們經常把德國和日本放到一起,認為德國和日本基本屬於一個檔次。但事實上,兩國差距非常大,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德國差點滅了強大的蘇聯,而日本面對貧弱的中國卻力不從心,始終無法徵服落後的中國。
  • 二戰時期,日本和美國製造了大量的航母,為什麼現在造一艘都費勁
    二戰時期的珍珠港戰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尤其在此之後,我們都看到了日本與美國工業能力和海軍的強盛,無法想像一個島國居然去挑戰一個龐大的國家,雖然最後輸了,還差點滅國!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的日本的確站在了頂級強國之列。
  • 二戰時期都說日軍的綜合實力很強,但與老牌列強相比還是差得很遠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二戰中最主要的參戰國,也是軸心國陣營中的「二當家」,二戰期間,日本主要肆虐亞洲和太平洋,犯罪慘重。那時候,日軍的彪悍在亞洲地區屬於無敵存在,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曾一度把美國打得一敗塗地。
  • 二戰時期,中美英蘇四國分別消滅多少日軍?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中美英蘇四國都曾和日本法西斯大戰,最後通過四國的鼎力合作,成功消滅日軍,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那麼,中美英蘇四國分別消滅了多少日軍呢?美軍共在太平洋戰場上擊斃日軍131萬人,其中也包括死於美國轟炸的日本本土軍人。另外還有20萬日本武裝僑民被打死(大部分是被美軍消滅的),雖然日本方面不承認這些武裝僑民屬於正規軍人。美國消滅的日軍數量有一定的水分,因為日本是在本土尚未被攻佔時,主動投降的,很多檔案資料都被日本銷毀。所以美軍消滅的日軍數量,大都來自於戰時美國國內媒體的報導,準確性不高。
  •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為何不東西兩面夾擊蘇聯?
    日本在東亞東南亞也進展迅速,打的順風順水,連地大物博的中國亦被侵佔一大半。此時德日兩國都處於人生的巔峰,都忙於侵佔更多的土地,搶奪更多的資源,樂比不彼。如果兩國合併一處,將打一家,反而會出現分贓不均的矛盾。
  • 二戰蘇軍女狙擊手、波蘭騎兵及二戰中的德裔美國人
    (1924年4月3日--1945年1月28日,花季少女為保家衛國勇上戰場,最後英勇犧牲) 二,騎兵的輓歌-二戰中最後一支強大的騎兵「波蘭騎兵
  • 二戰時的日本有多強?為什麼敢「單挑」整個亞洲甚至挑釁美國呢?
    日本在二戰時期強大與否得看和什麼人相比,在亞洲日本絕對稱得上巨鱷,但從整個世界來講,日本可以稱得上強國,但和美國、蘇聯、德國這些國家相比,日本那點實力就不值一提了。日本的軍事實力在二戰時期屬於嚴重的「偏科」。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實力非常之強大。
  • 二戰時期日本對美國開戰,勝算有多大?太狂妄了
    1942年日本極盛時期實際控制範圍恕我直言,二戰時期的日本即便再強大,也難以徹底打敗隔著太平洋的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思考一番後,我總結了幾條日本不可能戰勝美國、取得最終勝利的原因:美國經濟強大,工業實力和潛力世界第一從19世紀末美國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經濟霸主,到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美國的經濟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而羅斯福新政的實施刺激了美國的經濟發展,使得美國經濟短期內得到恢復和發展,尤其是復興工業的舉措進一步刺激了美國的工業發展
  • 二戰時期,如果德軍來到亞洲,日軍去到歐洲,二戰結果會怎麼樣?
    ▲二戰時期雖然日本海軍強大,但是歐洲主要以陸戰為主日本陸軍的戰術基本都停留在一戰時期,以陣地戰和拼刺刀的肉搏戰為主,可以說在戰術上沒有任何的優勢可言。而日軍顯然是不具備發動閃電戰的條件的,因為日軍的裝甲部隊向來都很弱,基本以輕型坦克為主,日本人的坦克能輕到什麼程度呢?在緬甸戰場,中國遠徵軍曾經開著美國的大卡車撞翻過日本人的坦克。如果是這樣的裝甲部隊,不要說發動閃電戰,能不被對方給閃電了就算運氣好了。同時日本步兵的作戰也缺乏火力。
  • 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被分區佔領,為什麼日本卻由美國單獨佔領
    在1879年被日本吞併的琉球群島迄今仍處於日本治下,同時日本本土也從沒被多個國家佔領並人為地將其分裂。然而事實上當年反法西斯同盟國曾針對亞洲太平洋戰場的日本制定過類似於德國的分區佔領計劃。1945年昔日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國已是強弩之末:日本國內經濟已完全處於滿負荷運轉,人力資源已近枯竭,幾乎所有具備作戰能力的成年男性都被徵召,國內留下的儘是一班老弱婦孺。
  • 為什麼二戰時蘇聯打日本人那麼輕鬆,而美國打日本卻很艱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德國和日本為首的軸心國對眾多國家發起了野蠻的侵略,其中日本在東亞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對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國家進行了侵略,甚至在二戰後期,瘋狂的日本還和其他同盟國交手過,然而戰爭進行的狀態卻大不相同。當然,這些戰鬥都是以日本法西斯的失敗為結局。
  • 二戰蘇德戰爭,是蘇軍一己之力打贏,還是盟軍蘇軍共同戰鬥結果?
    但是,有些人認為,蘇聯在蘇德戰場上拖住了70%的德軍,客觀上講,蘇軍才是歐洲戰場上最重要的力量,英軍充其量只是跑跑龍套而已。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從歐洲戰場歷史進程看,英軍打贏了上半場,蘇軍打贏了下半場,為什麼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