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襲擊「珍珠港事件」將美國拉入戰爭?

2020-12-26 剛子侃歷史

大家應該看過阿湯哥主演的電影《最後的武士》,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日本「明治維新」時代,其中演繹的「武士道」精神讓人為之景仰,真正的目的是想告訴人們為了堅持的信仰,可以不惜放棄自己的生命。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引進西方列強各方面先進的技術和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對當時由幕府掌權下的日本,全面進行現代化革命。

19世紀中葉的日本,掌控大權的幕府施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嚴重限制了日本社會的發展腳步。由於日本已經歷經數百年的幕府統治時代,低級武士階層,基層農民,資產階級的舊藩屬諸侯以及有創新改革精神的商人,聯合組成的政治聯盟協助日本天皇推行「倒幕運動」,推翻幕府的統治。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自幕府統治時期結束後,日本天皇回復權力巔峰,在國內推行新政,其中就包括「君主立憲制」,皇權受到內閣的鉗制,內閣掌權後開始削弱武士階層的特權,包括他們的信仰和待遇都受到了重大影響,同時包含有精神、宗教、政治性質在內的「武士道」也受到了限制,引起了國內武士階層的牴觸和反抗。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雖然日本的「明治維新」獲得了成功,但還是有大量的封建殘餘思想被保留了下來。「明治維新」這個轉折點,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讓日本走上了「富國強兵、脫亞入歐」的道路,使日本躍居世界軍事強國之列,最終蛻變成為以侵略擴張,掠奪好戰的軍國主義國家。

但在二戰時期,為什麼日本當時對強國「美利堅」不宣而戰,偷襲了美國在夏威夷的海軍基地「珍珠港」,悍然發動「太平洋戰爭」,將美國拉下了戰爭的泥潭中呢?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一、自視甚高,盲目自信;

自日本在1868年「明治維新」成功之後,國力漸漸開始強盛。1874年,日本以「琉球事件」為藉口,向中國滿清政府發難,派遣軍隊入侵臺灣,最後無能的清政府賠償白銀50萬兩,日本人收錢撤退。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海戰,以清政府的慘敗而告終。中國不僅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還籤下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列島、遼東半島等給日本,若不是「三國幹政還遼」,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連當時的「龍興之地」滿洲都保不住。

1900年,日本加入侵華八國聯軍,又輕鬆取得了勝利。1904年~1905年間,日本和沙俄為爭奪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在中國土地上進行了較量,又以日本勝利而告終,日本跨入世界列強之列。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一戰時期,日本以對德宣戰為名,公然侵佔膠東灣;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輕而易舉佔領了東三省;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迅速佔領了大半個中國。

從以上可以看出,由於當時的中國太羸弱了,日本都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贏得了勝利。對當時的中國任意揉捏,屢戰屢勝的日本開始自大,只要夠狠夠堅強,沒有任何事可以阻止日本的侵略擴張,正所謂「大力出奇蹟」,長久以往養成了日本帝國主義驕縱的性格。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反觀美國,雖然軍事、科技、經濟等綜合實力已經躋身世界一流的強國水平,但和日本瘋狂擴張的軍事戰略徵戰不同,美國沒有象日本一樣,經歷過各種各樣的戰爭,比戰爭經驗和意志自然差上一大截。

自認戰爭「經驗豐富」的日本,存著賭一把的心態,認為開戰美國若是戰敗,可以從其身上得到和中國、沙俄相同甚至數倍的利益,躍居世界強國之首。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日本落入了自身編織的美夢中,以為輕易侵略中國和東南亞的計劃也可以順利在美國身上實現,卻低估了美國國內生產能力的強大;到了太平洋戰爭中後期,日本發現自己的飛機、艦船、兵員越打越少,而美國越打越多,低估了美國實力的日本深陷戰爭的泥潭,這才後悔為什麼把美國這個龐然大物給拉了進來,改變了二戰戰爭的局勢,可惜說什麼都晚了。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二、擴張瓶頸,南下突圍;

日本這個彈丸之地的島國,要實現瘋狂擴張的野心,需要大量的資源和土地,憑日本本國的資源,要實現這個目標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於是只能通過掠奪和侵佔才能實現目的。

在軍國主義思想的毒害下,日本舉國上下都認為,擁有大面積的土地迫在眉睫,同時又能控制大批資源,以實現以戰養戰的野心。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早期日本擴張的策略,一是控制朝鮮半島,佔領中國滿洲,向沙俄和蒙古高原腹地深入;二是侵略中國大陸,控制中國大陸的命脈,以中國的礦產和資源供給實現稱霸野心;三是出兵東南亞,佔領東南亞各國掠奪資源,最後進攻印度。

日本的擴張策略非常瘋狂,也非常大膽,「富貴險中求」,任何一條計劃的成功,再加上國內科技的支持,大量的資源作為後盾,日本都可能一躍而起,成為和德國一樣強大先進的國家。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這些計劃大部分都實現了,自1939年的和蘇聯的「諾門罕戰役」,以不知天高地厚的日本關東軍失敗而告終後,日本知道第一項計劃暫時終止了,和希特勒約定南北包夾蘇聯的計劃短期內無法實現。騰不出手的日本,立即和蘇聯休戰並籤下《蘇日互不侵犯條約》,改為出兵東南亞。

但向東南亞的擴張之路也並不順利,日本知道若是繼續向東南亞增兵,勢必牽動到美國的利益,權衡利弊之下,與其等著美國對手,不如先下手為強,發動「珍珠港事件」將美國的海上主力「太平洋艦隊」摧毀,取得戰爭的先機。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三、經濟制裁,資源危機;

日本要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必須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資源。自1939年,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強國為阻止希特勒稱霸歐洲的企圖,配合亞洲的戰爭局勢,對日本開始了經濟制裁,停止了軍事物資貿易的往來,並對亞洲中國戰區提供了軍事貸款和戰爭援助。

頓時,日本國內戰爭急需的鋼材、石油、橡膠等進口原材料全部短缺,造成日本戰爭步伐的遲滯。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被佔領的中國大陸和日本本土開採的資源有限,完全不能供應日本戰爭的大量需求。要知道後勤補給跟不上,日本不要說對外擴張,連保不保得住已經佔領的地區都成為很大的問題。

最終,花費了巨大代價,已經騎虎難下的日本最終將目光對準了東南亞地區。東南亞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戰略位置,可以解救目前的燃眉之急。儘管時間有些急促,襲擊珍珠港即使不能讓美軍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但能拖延一段時間讓美國無瑕顧及其他,日本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差,攥取東南亞地區所急需的原材料和資源。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一切計劃按照日本的劇本進行,盟軍東南亞駐軍在日本攻勢下潰不成軍,日本迅速控制了東南區地區。但美國的生產和修復能力非常強大,重新整頓後就對太平洋地區發動反攻,打得日本人節節敗退。

四、戰略目標,瓜分世界;

二戰的歷史中,美國一向是站在「同盟國」一方,但在二戰初期,世界各國打得熱火朝天,美國一直是旁觀者,羅斯福政府也在一直糾結要不要參戰。

經過一戰後的積累,美國的實力已經躍居世界前列,也許在日本的眼中認為,「軸心國」若戰勝後瓜分世界,美國勢必成為他們的心腹大患,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日本未嘗沒有將美國拖入二戰,一併解決的心思在內。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只是日本沒有料到美國的底蘊深厚,完全支撐得起戰爭的損耗,反觀自己,由於戰線拉得太長,後勤補給沒有跟上,內有國家危機,外有資源缺乏,捉襟見肘下兵員也極度不足,最終造成了無法挽回的頹勢。

綜上所述,日本也不想去惹美國這個龐然大物,被長久的勝利衝昏頭腦,稱霸亞洲輕視美國,只是沒想到過當時的美國完全是世界頂尖強國之一。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必須要擴張的日本,在種種原因的驅使下,不得不將美國拉入了二戰的漩渦之中。

PS:清末「戊戌變法」的失敗,讓中國走上了一條與日本完全不同的道路。若是當時中國變法成功,也許境況完全不同。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以上文字,如果喜歡,請點個關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必刪!)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剛子侃歷史」吧!每一期將帶給您不同的視覺感受。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始末,這是美國給日本挖的坑嗎?
    中日本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在偷襲珍珠港成功後說的一句話。或許歷史上的山本並沒有說過這句話,但他確實有這種感覺,其後戰爭態勢的發展也如他所料,美國在此後不久後參戰,珍珠港事件成為二戰重大轉折點。珍珠港事件爆發在夏威夷上駐紮的美國太平洋艦隊是日軍最忌憚的軍事力量,它的存在可以讓美軍在短時間內幹預亞太戰事。如果能夠以極小的代價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日本海軍將在西太暢通無阻,東進可威脅美國本土,以此獲得與美國談判的資本。
  •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不然也不會被原子彈襲擊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不然也不會被原子彈襲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戰爭。這次戰爭,全球半個世界都捲入進來。這次戰爭,是由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三個主要軸心國發起的戰爭。最後德國義大利先後投降,日本一直到8月15日才選擇投降。
  • 明知差距很大,日本當年為什麼還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日本作為點燃亞洲地區戰火的罪魁禍首,幾乎將整個亞洲的國家都帶進了戰爭的漩渦之中,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日本在二戰後期的時候才會感到物資匱乏,甚至為了從美國手中重新奪回物資補給線,還轟炸了美國的珍珠港。
  • 珍珠港事件的背後:是誰把日本的「宣戰」變成了「偷襲」?
    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偷襲美國的珍珠港海軍軍事基地,美國太平洋艦隊受到重創,太平洋戰役隨之正式爆發。珍珠港事件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重要的轉折性戰役,一直被後人所銘記。美國一度將12月7日定為國恥日,以紀念珍珠港事件對美國造成的巨大影響。對於這次著名的偷襲事件,時至今日依然眾說紛紜。
  • 日本炸了美國珍珠港,美國為什麼先不打日本,卻跑去打德國
    我們知道,二戰初期,美國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甚至還大量向日本出售軍用物資,大發戰爭財。特別是石油,僅珍珠港事件爆發的1941年前三個月,美國賣給日本的飛機汽油,就比上年增加了131%。所以說,二戰前期,號稱中立的美國,為了一己私利,不斷向資源匱乏的日本大量提供軍工物資,實有幫兇之嫌。
  • 為什麼二戰時期強大的美國和蘇軍連小小的日本本土都登錄不了
    應該說,二戰時期的美國、蘇聯綜合國力都不比日本差,許多方面還強於日本,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沒有登錄日本國土把他們消滅乾淨呢?再次軍事實力強大,1942年日軍總兵力達到最高峰值700萬,作戰飛機總數達到1萬架,擁有10艘航母,超過了7艘的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對於這樣的實力,強大的美國、蘇聯也不能小視,單獨一個國家與日本作戰,損失將是慘重的,所以他們不會盲目地去攻打日本本土。
  • 二戰時期,日本和美國製造了大量的航母,為什麼現在造一艘都費勁
    二戰時期的珍珠港戰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尤其在此之後,我們都看到了日本與美國工業能力和海軍的強盛,無法想像一個島國居然去挑戰一個龐大的國家,雖然最後輸了,還差點滅國!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的日本的確站在了頂級強國之列。
  • 改編美國在二戰中首次空襲日本本土的真實事件——《珍珠港》
    電影末段有關於空襲東京,劇情改編自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首次空襲日本本土的真實事件。劇情講述了:1923年,兩位田納西男孩雷夫·麥考利和丹尼·沃克,裝出打德國佬的樣子,鑽入雷夫父親的雙翼飛機,不慎啟動飛機,初次嘗到了飛行的滋味。
  • 二戰往事: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其實是當年日本的最佳選擇!
    我們知道二戰對全世界的影響是很大的。因為二戰的持續時間比較長,而且波及範圍廣,更更加讓人懷疑人生的就是二戰中使用的武器都是特別厲害的,先拋開國家之間的損害,就對大自然來說傷害都特別大了。所以說二戰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比較有陰影的,而對於日本當時為什麼會偷襲美國的珍珠港,才引發的被美國投射兩顆原子彈事件呢?其實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日本當年最佳的選擇。我們知道日本是個小國,而且在科技以及資源方面等都要依靠美國,所以美國當然不會這麼便宜日本的。這就引發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根源。
  • 二戰老照片;零式戰機飛越富士山、被偷襲後的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聯合艦隊突然襲擊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1年11月前往單冠灣集結的日本瑞鶴號航空母艦) 珍珠港被偷襲後,美國海軍在六個月內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沒有了美軍太平洋艦隊的威脅
  •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報復轟炸東京,為何日本竟然毫無防備
    珍珠港事件後的1942年4月,美國對日本東京進行了一次報復性的轟炸,並且大獲成功。這次行動計劃是由美國空軍中校杜立特制定,因此被稱為「杜立特空襲」。實際上,為了防止美國人的報復行動,日本早在珍珠港行動之前,就已經將防禦圈設置好了。由於日本和美國隔著太平洋,轟炸機不可能從美國本土來對日本進行轟炸。因此,山本五十六把防禦的重點都設置在了太平洋上。日本總共在太平洋設置了三道防線,防線之間均有巡邏船來回巡邏。一旦有搭載轟炸機的航空母艦進入防禦圈範圍,日軍就會毫不猶豫地調集艦隊對其實施殲滅。
  • 二戰時期,明明日本打不過美國,可為什麼還要偷襲珍珠港?
    世界對於日本敢於對美國出手,進行偷襲的行為可以說是十分震驚,偷襲珍珠港不僅僅是對美國海軍基地的行動,同時也是美國被激怒,直接參戰的導火線,也是一個引子,引發了太平洋戰爭。珍珠港事件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是一次輝煌的勝利,這次的勝利使日本軍方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 二戰若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美國會摻和二戰嗎?
    美國從德國準備吃掉歐洲的時候,美國就早有情報,而且美國插手是肯定的,並非是因為心善或者說一時興起而選擇與英國和法國站在一起的,當時歐洲戰場打的如火如荼,東亞南亞及太平洋的戰場也是打的不可開交,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珍珠港事件,還是美德之間宣戰,皆為此時日德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為何會這麼巧呢
  • 二戰中對襲擊美國本土這件事情上,德國很搞笑,日本很認真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遠離戰火的地方,卻也有被對手偷襲的時候,在整個二戰中,德國與日本都策劃並實施了針對美國本土的襲擊。但是德國的襲擊鬧出了笑話,而日本的襲擊卻讓美國對這位對手另眼相看。今天梵君就講講在二戰中針對美國本土的這些襲擊故事。
  • 羅斯福故意放任日本襲擊珍珠港:一個經久不衰的陰謀論
    美國情報專家羅伯塔·沃爾斯泰特,在她1962年出版的《珍珠港:警告與決策》一書中,如此解釋為何羅斯福政府沒能準確判斷日軍對珍珠港的襲擊:「事後看跡象總是清楚的。……我們現在能看出它當時預示著什麼樣的災難,因為災難已經發生,但在事發之前跡象總是模糊不清,有各種互相矛盾的理解……」「總之,我們未能預見到珍珠港事件,不是因為缺乏有關資料,而是因為無關資料太多了。」
  • 山本五十六策劃了珍珠港事件,美國用什麼殘忍的手段制裁他?
    山本五十六這個名字相必大家都聽說過,他就是二戰日本主要戰犯之一。他是第26和第27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曾在中國戰場犯下滔天罪行,更是偷襲美國珍珠港的策劃者,戰死後日本追授其為元帥。美國當時已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除了山本誰也不願意與美國為敵。山本策劃組織了偷襲珍珠港事件,山本也因此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英雄。
  • 二戰時期,美國為什麼不選擇加入軸心國一起統治全世界?反而加入...
    文丨看乎Li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時期,經過一戰大發戰爭財的經歷,美國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無論是在科技水平,鋼鐵產量還是財富積累上面都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當上了世界第一。
  • 看似日本勝利的珍珠港事件,卻讓美國無比憤怒並對日本宣戰
    珍珠港事件使得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卻也讓美國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其龐大的戰爭機器如今被徹底發動,工廠的轟鳴聲如同隆隆的炮聲。可以說偷襲珍珠港本身,在某個意義上改變了戰爭的形式,也使得本來優勢的德國蘇聯戰場變得緊迫起來。
  • 山本反對與美國開戰,為什麼仍準備偷襲珍珠港?通過實戰獲得認可
    日軍偷襲珍珠港,在整個二戰中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不僅導致幕後的美國參戰,太平洋戰爭爆發,而且拉開了日本「南下」作戰的序幕,更是顛覆了海軍傳統的巨艦大炮理論,以小的代價換取巨大勝利
  • 偷襲珍珠港解讀
    轉載:國際應急【編者按】珍珠港事件是二戰歷史上一次著名的襲擊事件,日本聯合艦隊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