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佳為雅,俗要俗得雅,雅要雅的俗!」相聲,郭德綱做到了葷素搭配

2020-12-27 騰訊網

文/娛樂圈說相聲

德雲社班主郭德綱和搭檔于謙的相聲,無論什麼時候聽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即使這段相聲你聽了N次,但奇怪的是下次在聽到的時候還會樂得直顫,而這也是他們相聲最大的亮點和期待。

另外,郭德綱的相聲作品,總是給人一種「葷素搭配」的感覺,也就是郭德綱自己說的:「牙佳」為雅,俗要俗得那麼雅,雅要雅得那麼俗,雅與俗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從始至終,郭德綱的相聲一直都在這一階層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接地氣。這也是德雲社相聲受眾面廣,群眾基礎多的最重要的一點。

郭德綱,他出身街頭市井之中,曾有過很大的爭議,但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喜歡他,甚至一直都有人說,沒郭德綱的話相聲早就完了。

小編覺得,大家喜歡他的相聲,可能是因為他的這幾點比較突出,也可以說你看到了他發光的點。

一:他自力更生,白手起家,靠手藝吃飯

郭德綱三進北京城,在他未紅之時德雲社的生活十分清貧,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相聲夢想,想盡一切辦法維持德雲社,哪怕臺下只有一個人聽相聲。終於他修成正果,帶著德雲社的大小演員也熬到了頭。

郭德綱他憑藉自己的本事吃飯,這樣的拼搏的態度值得大家看好他。

二:牙尖嘴利,嘴皮子上的功夫了得

很多相聲演員都說「相聲演員的肚雜貨鋪,」但真的能做到這點的還真不多!不過,郭德綱肚子裡的「雜貨」是真的不少,「說學逗唱」四門功課他不偏科,各種叫賣吆喝張口就來,甚至唱戲都相當的專業,可以說是現在相聲界無人能及的。

即使在不說相聲時,郭德綱在各大綜藝節目裡只要開口,那就是妙語連珠,趣味連連,常常引人發笑。

三:愛過恨過,他自問問心無愧

郭德綱與主流相聲界的矛盾網上的文章太多了,這裡就不再次贅述了,經常關注相聲的聽眾肯定都知道。另外,郭德綱與其徒弟的恩怨情仇也廣為流傳,很多都是吃瓜群眾茶餘飯後的談資,我們不是當事人也無法多做評價,其中的是是非非留給眾人評判。

他的敢愛敢恨,敢作敢為我們從他經歷的「口水仗」中的字裡行間也是可以感覺到的,另外郭德綱曾在採訪裡說過:對(曹雲金)我問心無愧。」

四:相聲式微,他獨扛相聲大旗

電視相聲輝煌之後便迅速落寞,大批的相聲演員紛紛轉型跨界演小品、拍影視劇等,郭德綱和德雲社一直堅守的小劇場說相聲,很多精彩但不常見的傳統相聲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一時之間有扭轉相聲低谷趨勢,給人以仰慕感。

如果沒有郭德綱,相聲會不會繼續沒落我們不知,但因為有了郭德綱和德雲社,相聲的火爆現在世人皆知,所以你會討厭他嗎?

(圖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淺談喜歡聽相聲,是高雅還是低俗
    什麼叫俗,什麼叫雅?我認為,單純的高雅不足以構成世界,小人物的喜怒衰樂才是真正的藝術。毛主席曾經教導我們說,文藝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一味地高雅,一味地拔高兒,只能說你心態有問題。雅與俗之間互相包容,才能夠雅俗共賞。
  • 馬志明75歲了,說馬氏相聲俗?俗就對了,這是一種活著的煙火氣
    這並不只是因為馬志明先生的輩分(與侯寶林同輩,郭德綱是其徒孫輩,德雲社各位小角兒再低一輩兒),馬先生一脈相承下來的馬氏相聲讓天津歡笑了100餘年。盡人皆知,相聲「生」於北京「長」於天津,用侯寶林的話說: 「北京是出處, 天津是聚處。」
  • 茶文化的雅和俗
    雖然本著宣傳茶文化,推動茶產業發展的目的,適當地做一些藝術誇張是有必要的,但是我覺得作為專業的茶文化研究者來說,必須要清楚這裡邊的細微區別。在我看來,和大多數的專家的認知恰好相反,我認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排在最後一位的,恰好代表的是雅的那部分。為什麼這麼說呢?
  • 郭德綱的相聲流行嗎?但是街頭文化
    文本曹描述相聲流行是因為粗俗嗎?但是街頭文化,高雅與粗俗的區別在哪裡郭德綱相聲:雅得那麼粗俗,那麼粗俗雅,所以它既適合高雅又適合大眾!雖然近年來,郭德綱老師對相聲的評價不多,但說到相聲,難免讓人想起他。
  • 周邦禮樂與「雅、俗」觀
    本意在於代表不同地區的音樂,而並非區分是否為宮廷中的「儀式音樂」還是民間的「俗樂」,更沒有今天我們所理解的宮廷的音樂就是「高雅」與民間的音樂就是「低俗」的含義。‍‍‍‍在音樂的內容上,《毛詩序》「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政之所由廢興也。
  • 這些玉雕作品是雅還是俗?
    一件玉器的設計,既要體現出它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同時要滿足大眾層次的文化需要。創新太過或臆造只會譁眾取寵,讓人貽笑大方。從古至今,只要和藝術相關的都有雅俗之分,玉雕也是如此。
  • 有人說郭德綱的相聲太低俗,郭德綱的回應讓人解氣
    有人說郭德綱的相聲太低俗了。郭德綱直接回應:同行之間是赤裸裸的仇恨。我們是俗,我們是通俗。褲子髒了,愣告訴人家「吃鮑魚掉上了」……關於雅和俗,《過得剛好》裡選了一段相聲《你要高雅》,算是把這事兒說得很明白了。例如,單純的高雅不足以構成世界。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才是真正的藝術。一味地高雅,一味地拔高,只能說你心態有問題。
  • 劉友本:雜談俗與俗廣告
    咱們先來看看百度百科對俗廣告的定義:俗廣告的特點是不叫好,但叫座,廣告一出,各界劣評如潮,但與此同時,這些廣告所承載促銷的產品卻又總是能在市場上賣得風生水起,叫人大跌眼鏡。俗可以融入世俗消費心理,於是可以調動人心。如若刻意追求高雅,將變得不食人間煙火,於是會曲高和寡,鬱鬱而終。
  • 從《舞蹈風暴》看雅與俗的平衡
    節目通過對舞蹈專業性的呈現,詮釋舞蹈偶像的概念,做到雅與俗的平衡。根據這個方向,我總結了《舞蹈風暴》在節目策劃和宣傳方面的特點。雖然是一檔綜藝節目,但仍要保留專業性,為了每期都有優質的舞蹈內容輸出,節目組從各大舞團邀請來很多劉迦、李響等優質舞者。同時打破以往類型節目單一物種的架構,將多個舞種融匯在一個節目中,芭蕾、街舞、國標……讓觀眾感受舞蹈的多元魅力。
  • 如何理解「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中「風俗」二字
    原本的「習」字和「俗」兩層含義就變成了一層含義。我們知道,《詩經》中有三個部分,風、雅、頌。「風」指的是從不同地方收集上來的土風歌謠,按今天的話說,就是民間流行音樂的歌詞和旋律;「雅」指的是王室內部的音樂;「頌」指的是宗廟祭事時候使用的音樂。那麼音樂就是「風」的真實嗎?
  • 寧夏新年俗文藝生活季啟動
    本報訊(記者 鮑淑玲)12月25日晚,一場跨越2020年和2021年、為期兩個月的寧夏文藝大事件——「重塑熱愛文藝復興計劃」寧夏新年俗文藝生活季在西橋House拉開帷幕,銀川人將感受到來自寧夏原創文化藝術的魅力。
  • 郭德綱和姜昆的恩怨難道真的是一場傳統相聲的高雅與低俗之爭?
    德雲社主流成員郭德綱、于謙,李菁等參加了一項會議,是由中國曲藝協會發起的關於相聲界的「三俗之論」,批評相聲界開始出現一些低俗、落後的內容,本次會議,掀起了以老郭為首的「守舊派」和代表中國曲藝界的半壁江山,姜昆為首的「三俗之爭」。大家還記得,郭德綱創作了《我要反三俗》的段子,輿論迅速發酵,把郭德綱和姜昆的恩怨推到了風口浪尖。何謂三俗?
  • 搶攻春節年菜商機 基隆漁會限量漁產「俗俗賣」
    基隆區漁會推出本地漁產專區俗俗賣,價格下殺5折至8折不等。    基隆區漁會總幹事陳文欽說,白鯧象徵「年年有餘」還有昌隆、昌盛的吉祥意義,每逢過年民眾詢問度相當高,目前市價一斤約750元到900元左右,接近過年,更可能上漲到千元以上,因此漁會自9日起推出本地魚搭配年節漁產品促銷活動。
  • 戲劇藝術中的雅與俗之評說
    一個好的藝術品或藝術形式,它之所以能夠得到認可或長期流傳下去,那必定有個相對固定的欣賞群體的存在,這個群體有時會膨脹得非常大,有時又會萎縮得非常小,這是隨著藝術形態的發展而發展,隨著藝術形態的變化而變化。戲劇藝術就是典型的這種形態。
  • 郭德綱表示不收女徒弟是出於尊重,卻被女權質疑為歧視女性?
    文/薛丁格的猹日前,郭德綱因表示自己不收女徒弟,而遭到不少女權主義者的抨擊,認為他是在歧視女性。但在他看來,自己並非歧視女性,反而是尊重女性。老郭認為,相聲這個行業確實不太適合女孩子進來,而且自己也並沒有說一定不收,如果某個女孩子一定要進來,自己也會具體再看。但這種回答顯然難以堵住悠悠之口。
  • 倫理哏是相聲最原始的技巧,大師馬季如此評價,雅俗之爭早有定論
    隨著德雲社越來越火,對於相聲這門藝術的表演形式上,逐漸出現了一種聲音,後來被冠之以「雅俗之爭」的稱呼。時至今日,相聲的高雅和低俗之爭依舊不斷被提起,即使相聲行業中人也不斷的對此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實際上,所謂的雅俗之爭根本是個偽命題,從相聲本源的角度來看,相聲從來就不是什麼廟堂文化,而是產生於最草根民間的藝術形式,和所謂的陽春白雪,根本不搭邊。刻意拔高相聲到高雅的地步,本質上可能還是因為有些相聲演員,對行業欠缺點自信心,想著用這種方式來抬高自己。
  • 大觀園裡有兩次盛會,一俗一雅,到底暗示了什麼?
    此刻的大觀園是個琉璃世界,一方淨土,沒有世俗紛爭,沒有煩惱憂愁,只剩得白雪紅梅,如畫如圖。87版《紅樓夢》劇照一個鄉野村婦,偶然來到皇妃曾臨幸過的園子。一雅一俗便是一虛一實,一假一真。俗被排在雅之外,雅卻成於俗之中。可見,大觀園之所以最終沒落,是因為本該務實去好好經營的,卻空擺了架子由人肆意揮霍。大到每朝每代,小到一家一戶,一旦疏於勤奮安於享樂,大抵後患已在其中矣!曹公寫《紅樓夢》,我想一定不全是在悲嘆命運多舛、人生無常,一定還有他對往昔生活的無比眷戀,對榮華富貴轉瞬即逝的醒悟。
  • 郭德綱《過得剛好》:人生無非是笑笑,或者待會兒再笑
    《過得剛好》:人生無非是笑笑,或者待會兒再笑提到如今的相聲界,就繞不開一個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從默默無名的小劇場,到今日花團錦簇的德雲社,眾人對郭德綱始終褒貶不一。有人捧他,說他拯救了相聲。外界的事,自己的事,相聲的事,德雲社的事,他本人如何說?不如看看這本《過得剛好》。郭德綱在書中說,自己私底下是個特別無趣、乏味的人,唯獨熱愛相聲,希望能說一輩子相聲。對待相聲,他在書中說了很多:相聲對我來說就是我的生命。
  • 想知道你穿衣搭配究竟俗不俗氣?看這四個穿搭,有兩個就很俗氣!
    也許有小仙女,但是我覺得她自己的身材沒問題,小天來和小仙女們說話,如果你真想知道你衣服的搭配究竟不庸俗,還要看這四個穿搭,有兩個很俗!緊身牛仔褲牛仔褲是很多女性選擇的項目,無論哪種風格的牛仔褲都很適合,不管她選擇什麼樣的上衣,牛仔褲都能輕鬆使用,但是,並不是什麼款式的牛仔褲都很流行,在許多牛仔褲中,最俗的服裝需要數正好的牛仔褲。
  • 佛山年俗盤點 年俗在變新春美好願景始終代代相傳
    每逢年關將至,總會勾起市民對年俗的美好回憶。歷史上三水也有很多傳統年俗,隨著歲月流轉,有的年俗被傳承下來、有的經過了改變,有的湮沒在社會發展的洪流中。但無論變與不變,年味歸根到底是人情味。我們跟隨時代的腳步,採訪三水本土學者、市民等,與你一同回味三水那些年的年俗。在三水的年味追尋中,記者發現,團聚、團圓、迎新接福的情懷與意蘊,從來不曾淡薄,三水的年味在變化中越來越濃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