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話最近刷爆中國的網際網路,它是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所捐贈給武漢的防疫物資上面寫著一句話。鮮為人知的是,這句話出自隋唐時期日本崇敬佛法的長屋王之口,當年他製作了千件袈裟,布施給唐朝眾僧。
這些袈裟上繡著四句話:「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這首詩收藏在《全唐詩》中,題注是:題註:明皇時,長屋嘗造千袈裟,繡偈於衣緣,來施中華。真公因泛海至彼國傳法焉。據說,鑑真聽說這件事後,下定決心東渡日本。類似這樣的故事很多,這說明中國和日本有著源遠流長的關係,古代中國一直是日本學習的對象。
盛唐時期,中國作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國,自然引起了日本人爭相學習。史書記載,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的近300年時間裡,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大唐派出了十幾次遣唐使,全方位學習中國文化,期間大量詩歌被傳入日本。
在所有流傳到日本的唐詩中,有一首歌入選了日本小學教科書,並要求大家必須熟背。這首詩就是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魯迅曾說:「從來不朽之筆,須傳不朽之人,於是人以文傳,文以人傳。」 這首詩讓張繼盛名千年,歷代寫愁,無出其右,詩中所構造的意象至今無人能超越,而寒山寺也因這首詩聞名海內外。
日本人對《楓橋夜泊》的喜愛向來已久。嘉靖三十三年(1554 年)正月,倭寇從太倉進掠蘇州及松江等地,期間倭寇將寒山寺鐘偷走帶回日本。晚清時期,日本有一個名叫山田寒山的人,他四處尋找寒山寺鐘的下落,他希望能把寒山寺鐘找出來歸還中國,但始終沒有找到。
最後,山田寒山開始四處募資,於明治三十八年(1906年)請工匠鑄造了兩口青銅鐘,一口留在日本觀山寺,一口送回蘇州寒山寺。有了這樣的故事,加上《楓橋夜泊》這首詩的意境深遠,自然而然在日本家喻戶曉,後入選小學教科書。
網友感嘆道「,一首詩就有如此影響力,難以想像盛唐時期的中國對世界影響力究竟有多大,唐朝太威武了。」也有人說,「《楓橋夜泊》之所以這日本如此出名,很可能是與日本禪學興盛有關係,畢竟這首詩是非常有禪意的,把一幅意境深遠的中國山水畫呈現在人們面前。」
資料顯示,1979年除夕之夜,寒山寺舉行了首屆聽鐘聲活動。此後,年年舉行聽鍾活動。每當除夕來到,數以萬計遊客前來聆聽鐘聲,其中就有不少日本遊客。
參考資料:《全唐詩》、《楓橋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