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懶」詩人,僅存世2首詩,一首《春江花月夜》蓋壓全唐

2020-12-15 黑大解文

說起唐朝,大家腦海中都會浮現四個字「大唐盛世」。現在西安的不夜城就是還原的大唐盛世,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人。

提及大唐怎能不說唐詩呢?這個名叫唐詩的「小夥子」,佔據了中國詩詞的半壁江山,這是何其的霸道,不愧是大唐的產物啊。

唐詩是唐代最為代表性的文化形式,唐詩中有當時的政治思想,社會風貌,人文風景。我國到目前為止,唐朝一直是歷史上的最高地位代表。

唐朝實現了國家的高度統一,國際地位也是十分的高,當時各國的政治首腦都會派使臣來到唐朝,或者給唐朝進貢各種東西。

唐朝的人們日子過的也是很瀟灑的,思想的開放,衣食住行的滿足,無一不是一個國家的體面。都知道唐朝女子的衣服裸露,在這以前中國史上的女子都是很保守的。

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生活,唐朝的人們普遍的比較自信。吟詩作對,把酒暢歡的場面時有發生。這也是為什麼唐詩能佔詩詞半壁江山的一大原因。

唐朝的人豐衣足食,思想不被束縛。所以很多的情愛詩也就出名了,有些詩詞都上了如今的語文教材,可把我們這些學生害的不輕啊。

還記得課本中的《春江花月夜》嗎?還記得那個背不出文章被老師罰站、罰抄的自己嗎?沒錯,就是《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搞的鬼。

春江花月夜[ 唐 ]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張若虛算不上是一位特別有名氣的詩人,但是他的《春江花月夜》卻人盡皆知。這首詩是怎麼能寫那麼長的呢?他都經歷了什麼?

據說,在張若虛出玩的時候,結識了一名女子。這么女子家庭背景不錯,是一位富家的千金,而且長得很漂亮,舉手投足之間的教養讓人著迷。

兩個人碰面後,互相交談,兩個人聊的不亦樂乎。一個才高八鬥的才子,一個溫柔嬌媚的佳人。才子遇佳人,彼此暗許終生。

但是,張若虛是一個窮小子,空有一肚子的才氣。女子的家庭條件如此優越,好像並不怎樣相配。最後二人被迫分開,咫尺天涯。

不知道過了多少年,二人再次相遇了。這時的張若虛已經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看盡了人世寒冷。而佳人還是當初的佳人,只是多了幾分的端莊。

後來的張若虛想起了自己的一生經歷,頓時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並不是多大氣,說的大部分是自己的情感經歷。

《春江花月夜》從最開始的風景寫到情感,再上升到世間萬物。這不是簡單的一首抒情詩,而是情感詩的另一種開端。

張若虛把我們中國傳統的詩詞元素加以利用,以山水寫詩歌,以詩歌點哲理。把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引到自然風光的美好。

把純粹的男女愛戀擴大到了對流浪者的同情,並將生活的追求,宇宙自然的奧秘相結合。讓我們從景中看到愛,愛中看到美,營造了一種藝術氛圍。

古代的詩人習慣以物喻人,這首詩的精妙之處就是,以最好的形式展現了中國繪畫之美。在安靜的夜晚下,張若虛巧妙的描寫了海潮的旋律,敲打衣服的聲音,流浪婦女的嘆息。

在中國的詩壇中,張若虛的地位遠遠不及李白、蘇軾等人。但是他僅存的兩首詩中的《春江花月夜》卻能寫進課本,走進中國教育。你不能說他無才,但也不能說特別有才,畢竟留下的佳作太少了。

相關焦點

  • 從讀者的角度剖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為什麼能孤篇蓋全唐
    唐朝的知名詩人眾多,留下了大量不朽的詩篇。唐朝最為著名的兩位詩人李白、杜甫分別留下了一千多首詩。而有一位最「懶」的詩人一生只寫兩首詩,憑其中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冠壓全唐詩人。他就是初唐詩人張若虛。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蓋全唐」。張若虛的孤篇為什麼能蓋過眾多的高產詩人?涓涓從一個讀者的角度和感受來剖析。
  • 孤篇蓋全唐——《春江花月夜》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能「孤篇壓全唐」?
    《全唐詩》共收錄唐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人二千二百餘人。有的詩人終其一生,都沒有一首作品流傳後世,而有的詩人,只寫幾首作品,就流傳千古,這樣幸運的詩人實在太少,而張若虛就是少數最幸運的詩人之一。張若虛現存兩首詩,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稱為「孤篇蓋全唐」,受到無數學者讀者的讚嘆,流傳千古。
  • 孤篇蓋全唐 一月耀千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鑑賞
    乾隆皇帝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歌,可為後人熟記的竟然沒有一首;唐代詩人張若虛,流傳下來的詩歌只有兩首,其中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便成為千古絕唱。
  • 「孤篇蓋全唐」,壓倒唐詩三百首詩作的坎坷之旅!
    在人類的發展中,東西方的藝術家們很多都有一個共同的遭遇——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名揚千古,西方有凡高、卡夫卡,而在我國,張若虛和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也頗為相似。《春江花月夜》從月升寫到月落,從天上寫到地下,描繪了明月、江流、青楓、白雲到水紋、落花、海霧等等眾多的景物。
  • 《春江花月夜》美則美矣,但要說「孤篇壓全唐」,確實過譽了!
    《春江花月夜》固然是一首精妙絕倫的好詩,但在高手如雲的唐朝,顯然算不上是唐詩中的頂峰,但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你花八百個億拍個電影,也有人覺得好看、有人覺得辣雞,評論文藝作品的好壞,本來就是一件非常主觀的事,所以《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唐詩的頂峰,還是看讀者個人的評價。
  • 唐朝最神秘的詩人 一生僅留下兩首詩 其中一首壓倒全唐
    說起唐朝最偉大的詩人,肯定非李白莫屬。但是唐朝最出名的古詩,並不是李白寫的,而是一個極其低調的大師寫的。 但就是這麼一位低調的詩人,卻留下了一首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一洗六朝詩風,橫絕千古!」的傳世之作,這首詩就是著名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雖然很長,但是課本上是要求背誦的。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誰的詩更好?
    影視劇中的隋煬帝說到了《春江花月夜》,不少人熟知的是張若虛寫的那一首,但實則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今天我們就先來分析張若虛的詩,然後再比較他們倆誰的詩更好?《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出自於《全唐詩》,是一首七言古詩,沿用了隋唐時期隋煬帝所寫的《春江花月夜》作為樂府題。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的詩人張若虛,此詩是張若虛僅存的兩首名詩之一。這首詩在整體上描繪了一幅江水流動之下,岑岑月夜的美景,不僅意象豐富,而且在意境上也表現得十分空靈寧靜,頗有大家之風,因而此詩也享有「孤篇蓋全唐」的美稱,雖然張若虛僅存留兩首古詩,但從此首詩不難看出,張若虛的氣度才華都是非凡的。
  • 此人只有兩首詩流傳於世,其中一首被稱「孤篇蓋全唐」,驚豔千古
    直到明代萬曆年間胡應麟編撰的詩歌理論著作《詩藪》錄入了他的詩《春江花月夜》,他才逐漸被世人所熟悉,進而一詩成名。他便是唐代詩人張若虛,一生也只有兩首詩流傳於世,另一首為《代答閨夢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作,素有「孤篇蓋全唐」之稱。清人王闓運在《湘綺樓論唐詩》中說它「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聞一多先生說它是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
  • 我國古代「最懶」詩人,一世只留下2首詩,只一首就讓他名垂千古
    僅僅憑藉這一句話,就足以讓我們感到這位「最懶」詩人的神秘,而他的事跡,也只能從別人的傳記——《舊唐書·賀知章傳》當中窺見一二。他就是張若虛,因為他本身就是一位才情出眾,文採過人的才子,而與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張旭和包融三人,被時人並稱為「吳中四士」。關於張若虛,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熟稔了。
  • 張若虛:他生卒年不詳,僅存兩首詩,卻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以這幾句為主,一掃南北朝以來宮體詩的嫵媚豔俗,化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意境,將詩詞的格局從南北朝以來閨情懷古,推到了更廣闊的宇宙觀。從這個意義,和意境格局來看「孤篇蓋全唐」的評價並沒有過譽。唐朝世風兼容並包,柔性的文化。月光,霧靄,水色,白汀等意象,以及換韻的音律性,喚醒的是形象思維,右腦的快感,這些無不在組合另一重宏大玄妙的意境:道學底蘊。
  • 一輪明月照千古,一首孤篇蓋全唐,這首詩沉寂了1200年才發出光芒
    他一生只留給世人兩首詩篇,他的身世也是撲朔迷離,寥寥數筆之間難以辨別這位詩人的真實面目,但是那一首《春江花月夜》,卻成為了孤篇蓋全唐的佳作。有人說這個名號是否有些太大了?可是這畢竟是古人賦予他的,相信那首詩的精彩絕倫人們也都領略過,雖然那只是一種榮譽性的說法,他也不是唐詩天空中最亮的星,他的故事,他的作品,也仍然值得一讀。
  • 聞一多:《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
    《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 聞一多 宮體詩就是宮廷的,或以宮廷為中心的豔情詩,它是個有歷史性的名詞,所以嚴格地講,宮體詩又當指以梁簡文帝為太子時的東宮,及陳後主、隋煬帝、唐太宗等幾個宮廷為中心的豔情詩。除薛道衡《昔昔鹽》《人日思歸》,隋煬帝《春江花月夜》三兩首詩外,他們沒有表現過一點抵抗力。煬帝晚年可算熱忱的效忠於南方文化了,文藝的唐太宗,出人意料之外,比煬帝還要熱忱。於是庾信的北渡完全白費了。宮體詩在唐初,依然是簡文帝時那沒筋骨、沒心肝的宮體詩。不同的只是現在詞藻來得更細緻,聲調更流利,整個的外表顯得更乖巧,更酥軟罷了。說唐初宮體詩的內容和簡文帝時完全一樣,也不對。
  • 李白代表作《將進酒》,比之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誰更勝一籌
    唐朝,一個傳奇的朝代,它孕育了盛世風流,萬邦來朝。它經濟繁榮、國力大。「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這句詩可謂寫盡了盛唐氣象,它也是文學和藝術高度發展的一個時代。唐詩,是這個時代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藝術形式,唐朝留下了無數的詩歌瑰寶,誕生了無數大詩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等,他們將這個時代的風流唱和到了極致。
  • 張若虛之春江花月夜||梅洪昇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盛唐之交詩人張若虛的代表作之一,被聞一多先生譽為「以孤篇蓋全唐」之作,歷來為人們傳頌。「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長篇歌行,採用的是樂府舊題,但詩人卻賦予它全新的內容。將其詩情畫意與對人生哲理和對宇宙奧秘融為一體,創造出情、景、理交融,玲瓏透徹的詩意,在明淨的詩意之中,融入了淡淡的憂傷。
  • 他的存世詩篇只有兩首,一首默默無聞,一首被稱為「孤篇壓全唐」
    在唐朝,詩歌達到了頂峰,無數文人墨客為詩歌賦予了無與倫比的魅力,無數大家因為詩歌成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膾炙人口的頂尖詩人,很難說是唐詩成就了他們還是他們成就了唐詩,但唐詩得因他們而璀璨,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一顆最耀眼的明珠。在這個空前絕後的年代,共產生了五萬多首詩篇,和這些詩人生在同一時代是到底不幸還是幸運?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今天就再跟大家分享一首不屬於《唐詩三百首》,卻被讚譽為「孤篇橫絕全唐」的長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算是返場謝幕吧。初唐有兩首詩都是在歷史上長期被忽略、被低估,直到明朝中期以後才逐漸被發現、被接受,直至推崇到一個崇高的地位。這兩首詩,一首是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另一首就是我今天要講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 看過聞一多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就能懂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的人活得最瀟灑、最灑脫、最浪漫、最有魅力呢?我認為是在唐朝,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讀唐詩中體會到。讓我們先來欣賞一首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詩歌《春江花月夜》的題目斷成「春江」「花月夜」可能是個錯誤?
    讀《蔣勳說唐詩》,蔣先生談到《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題目,很多人會自然地斷成「春江」「花月夜」可能是個錯誤,他認為這五全部是名詞: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把這幾個名詞看作一首交響曲的獨立的五個樂章,才是整個詩的五個主題。
  • 只有兩首詩歌傳世,其中一首成為經典,張若虛和《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是唐代詩人,他沒有留下自己的詩集,幸好《全唐詩》中錄入了他的兩首作品《代答閨夢還》和《春江花月夜》,才讓人知道唐代還有這樣一位文採風流的詩人。這兩首詩中,《春江花月夜》的知名度最高,還有同名曲譜傳世,成為耳熟能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