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能「孤篇壓全唐」?

2021-01-15 古典文學與詩詞

《全唐詩》共收錄唐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人二千二百餘人。

有的詩人終其一生,都沒有一首作品流傳後世,而有的詩人,只寫幾首作品,就流傳千古,這樣幸運的詩人實在太少,而張若虛就是少數最幸運的詩人之一。

張若虛現存兩首詩,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稱為「孤篇蓋全唐」,受到無數學者讀者的讚嘆,流傳千古。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在文學史或藝術史上,有許多大家,生前寂寂無名,死後名揚千古。

梵谷、卡夫卡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春江花月夜》也有類似的遭遇。

據文史學家程千帆先生考證,今存唐人選唐詩十種、唐人雜記小說,宋代《文苑英華》、《唐文粹》、《唐百家詩選》、《唐詩記事》,元代《唐音》等唐詩選本,均未收錄這首《春江花月夜》。不僅唐詩選本無載,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餘種詩話中也無一字提及。

它第一次被收錄是在宋代人郭茂倩選編的《樂府詩集》中,收錄的原因僅僅是《春江花月夜》這個題目,是樂府舊題,理應收入《樂府詩集》。


是金子總會發光,《春江花月夜》坐了幾百年的「冷板凳」後,終於有人看到它的光芒。

明朝的時候,陸續有詩集收錄這首詩,無數的明代詩人學者,開始盛讚《春江花月夜》。

寫於唐代的《春江花月夜》,在明代迎來了屬於它的春天。





明代中期,《春江花月夜》被推到了崇高的地位。

明朝文學家鍾惺說:將「春江花月夜」五字,煉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這已經是極高的評價了,不,這還不夠。

清代文學家運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到了近代,詩人聞一多又贊《春江花月夜》: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在很多學者看來,《春江花月夜》是唐代最好的詩。

那麼,《春江花月夜》究竟好在哪裡呢?





春、江、花、月、夜是詩中最常見的景物和意象,當這五個字結合在一起時,張若虛用神奇的筆,奏出了一曲絕唱。


1.有景有情有哲理


這是個神話般美妙的世界。

入夜了,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月光閃耀千萬裡之遙,哪一處春江不籠罩在月色中呢?

望著月亮,詩人對人生和宇宙發出扣問: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人生一代又一代的無窮無盡,只有月亮是永恆不變的。

望著月亮,思考人生,思考永恆。

個體的生命轉瞬即逝,可一代代的傳遞,卻讓人類永恆存在。月亮永遠是那個月亮,而人已不知更迭了多少代。

望月最易引起思念。思婦思念離人,遊子想家了。

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遊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嫋嫋,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2.繪畫美,音樂美,動人心弦


誰都不能否認,《春江花月夜》是極美的。

江潮起落,月色如銀,江天一線,白雲映著婆娑的花枝,綽約的人影,孤獨的明月樓。望月的人,想家的心,對人和宇宙的扣問,在《春江花月夜》中,無一不美。

海潮聲、江流聲、搗衣聲、悽涼的雁叫聲與遊子思婦的嘆息聲,巧妙地編織成聲音的旋律,全詩又充滿了音樂美。

當我們緩緩讀出《春江花月夜》時,感到詞句絕美,讀來口角噙香。




3.影響後世


《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第一首以月為中心媒介,同時寫男女雙方兩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於同一首詩的作品,對後代詩歌創作有重要的啟蒙作用。


《春江花月夜》中有好多名句被後世詩人所引用或化用。

比如,崔顥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很可能是「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的化用;

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可能是根據「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來;

李白的「青天明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都有化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跡。

得到無數大詩人的化用,這樣的詩是當之無愧的經典。




時至如今,無數的人讀著《春江花月夜》抒發思念,無數人聽著《春江花月夜》,思考人生。

月是永恆的,而《春江花月夜》讓我們在望月時,找到情感的抒發口,思念不絕。



相關焦點

  • 《春江花月夜》美則美矣,但要說「孤篇壓全唐」,確實過譽了!
    孤篇壓全唐張若虛其人,雖然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但他後世名氣顯然不如賀知章、張旭,清朝康熙年間編撰的《全唐詩》,也不過存詩兩首,更以《春江花月夜》聞名,但《春江花月夜》在唐宋兩代的詩集中,卻鮮見收錄。
  • 從讀者的角度剖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為什麼能孤篇蓋全唐
    而有一位最「懶」的詩人一生只寫兩首詩,憑其中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冠壓全唐詩人。他就是初唐詩人張若虛。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蓋全唐」。張若虛的孤篇為什麼能蓋過眾多的高產詩人?涓涓從一個讀者的角度和感受來剖析。
  • 李白代表作《將進酒》,比之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誰更勝一籌
    而張若虛僅存世的兩首詩之一《春江花月夜》也是千古佳作,號稱是「孤篇橫絕全唐」,可見這首詩在唐詩中的地位,其藝術成就之高。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先讓我們欣賞一下這兩篇堪稱是千古無二的傳世之作吧。一、李白代表作《將進酒》《將進酒》作者: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今天就再跟大家分享一首不屬於《唐詩三百首》,卻被讚譽為「孤篇橫絕全唐」的長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算是返場謝幕吧。初唐有兩首詩都是在歷史上長期被忽略、被低估,直到明朝中期以後才逐漸被發現、被接受,直至推崇到一個崇高的地位。這兩首詩,一首是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另一首就是我今天要講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 他的存世詩篇只有兩首,一首默默無聞,一首被稱為「孤篇壓全唐」
    他的存世詩篇只有兩首,一首默默無聞,一首被稱為「孤篇壓全唐」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有著逾越不過的一座高峰,那就是唐詩。要從這五萬多首詩篇中脫穎而出,和這些大詩人一爭高下,有多少能做到,又有多少人因為他們的存在而致使自己的詩只能成為「五萬多首」中的一篇。不過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要在這五萬多首詩篇中分出個一二三出來還是相當不容易的,然而有這麼一首詩卻被許多文學大家譽為「孤篇壓全唐」。這首詩正是《春江花月夜》,許多人對這首詩都耳熟能詳,但對於這首詩的作者張若虛卻並不熟悉。
  • 張若虛之春江花月夜||梅洪昇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盛唐之交詩人張若虛的代表作之一,被聞一多先生譽為「以孤篇蓋全唐」之作,歷來為人們傳頌。「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長篇歌行,採用的是樂府舊題,但詩人卻賦予它全新的內容。將其詩情畫意與對人生哲理和對宇宙奧秘融為一體,創造出情、景、理交融,玲瓏透徹的詩意,在明淨的詩意之中,融入了淡淡的憂傷。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唐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
  • 孤篇蓋全唐 一月耀千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鑑賞
    歷史上對《春江花月夜》評價最高的有兩人,一是晚清文學家王闓運,認為張若虛是「孤篇橫絕,竟成大家。」(《湘綺樓論唐詩》);二是現代詩人聞一多,盛讚「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能憑藉「孤篇」壓蓋全唐的張若虛究竟是何許人?《春江花月夜》又何以能成為千古名篇呢?
  • 江曉原 | 怎樣論證「孤篇豈能壓全唐」?
    筆者並無意來論證《春江花月夜》可以「孤篇壓全唐」,只是想藉此個案,指出在論證問題時,遵循常識、常理和邏輯的必要性。劉文凡七千三百餘字,其中足足用了六千字來表明一點:從唐代到清代,從來沒有人提出過《春江花月夜》可以「孤篇壓全唐」。而在剩下的一千多字中,也並沒有關於《春江花月夜》為何不能「孤篇壓全唐」的任何論證。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壓盛唐
    這首名作,似乎是在唐以後才備受關注的,唐代的諸多詩詞選本裡,都不見蹤影。最早收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選本,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內有《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五家七首,張若虛只是其中之一。《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舊題,前面提到隋煬帝和陳後主都寫過。只不過張若虛這首名聲太響,寫的又是極為切題的春江花月夜,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他首創。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誰的詩更好?
    還有就是楊廣個人在文學方面的造詣,他寫的詩詞確實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意境豐富,就比如這首《春江花月夜》。影視劇中的隋煬帝說到了《春江花月夜》,不少人熟知的是張若虛寫的那一首,但實則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今天我們就先來分析張若虛的詩,然後再比較他們倆誰的詩更好?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獻給人間的一顆如月華般純潔的寶石
    受張若虛這一情調影響的詩人詞客甚多,包括盛唐的巨星李杜在內。如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月夜》等等月夜思鄉,月夜懷人的名作,不也和《春江花月夜》一脈相通嗎?02 高遠寥廓的意境詩情純真深摯固然重要,而與此緊密相聯繫的還需要意遠,即是境界要開闊、高遠。
  • 詩詞3個誤解,絕句一定是律詩,曹雪芹不學格律,孤篇壓全唐
    我這裡說說3種現象,您看看自己有沒有遇到過:第一,絕句一定是近體詩( 格律詩);第二、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林黛玉教香菱學詩的一段話,被人用來作為學詩不需要學格律的證據;第三、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認為「孤篇壓全唐」。第一、絕句一定要遵守格律我自己就碰到過,寫一首絕句時,在題目前註明絕句,就會有人來指點,這不符合格律,不是絕句。
  • 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不輸張若虛,三四句最驚豔
    在《唐詩三百首》中,遺珠不少,其中,《春江花月夜》絕對是一顆遺漏的明珠。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幾乎所有的人,都能背下這兩句。聞一多先生評價《春江花月夜》: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這麼高的評價使《春江花月夜》廣為人知。其實,在張若虛之前,隋煬帝楊廣也寫過兩首《春江花月夜》,其詩不輸張若輸,他的三四句最驚豔。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鑑賞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光閃耀千萬裡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
  • 孤篇蓋全唐——《春江花月夜》
  • 春江花月夜賞析
    1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從明朝李攀龍將其輯入《古今詩刪》開始,經晚清王闓運、陳兆奎推崇,再到民國聞一多不遺餘力地鼓吹,遂被稱為孤篇橫絕全唐的重要詩篇
  • 昨晚《春江花月夜》音樂會在靜安上演
    昨晚七點半, 由張軍領銜主演的《春江花月夜》音樂會 在靜安區文化館舉行。 此番音樂會,張軍攜3位主演與11位音樂家現場演繹了《春江花月夜》原劇中的多個精彩選段。
  • 只有兩首詩歌傳世,其中一首成為經典,張若虛和《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是唐代詩人,他沒有留下自己的詩集,幸好《全唐詩》中錄入了他的兩首作品《代答閨夢還》和《春江花月夜》,才讓人知道唐代還有這樣一位文採風流的詩人。這兩首詩中,《春江花月夜》的知名度最高,還有同名曲譜傳世,成為耳熟能詳的佳作。
  • 也談《春江花月夜》中的白沙
    >昨天「江都歷史文化群」裡討論起了《春江花月夜》描寫地點問題,我覺得微信中所發的某些資料離張若虛的生卒年代過遠,價值不能算高,對理解張若虛這首名詩的幫助不是很大。江都地名中的白沙情結不能說與唐詩《春江花月夜》沒有一點關聯,所謂的龍川廣場上建有大型《春江花月夜》詩畫浮雕就說明了這一點。張若虛清麗的文辭,流暢的韻調,描繪出的優美動人的畫卷如同仙境。對於《春江花月夜》是描寫何處江景的問題歷來就有過錢塘江說、湘江說、富春江說、潯陽江說、長江說等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