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人!
昨天這場精彩的音樂會,
你去現場欣賞了嗎?
昨晚七點半,
由張軍領銜主演的《春江花月夜》音樂會
在靜安區文化館舉行。
此番音樂會,張軍攜3位主演與11位音樂家現場演繹了《春江花月夜》原劇中的多個精彩選段。
司鼓和司笛的兩位音樂家朱鋒和毛宇龍分別是上海戲劇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教師,也是張軍代表作《水磨新調》和《我,哈姆雷特》演出舞臺上的「常駐嘉賓」;笙的演奏者鍾之嶽,同樣也是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副教授。弦樂組5名優秀的青年音樂家分別是「山澤四重奏」「RosePalm四重奏」組合的小提琴手陳弘達、王棠萍,中提琴手張敉瑋和大提琴手李檁子以及來自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的低音提琴首席錢博文,他們作為古典音樂屆的新生代力量,近期頻繁活躍在上海各大音樂節和演出中。多元化的音樂家組合使得當晚的崑曲演出舞臺,不僅有演員們精彩的唱腔演繹,也充分釋放了音樂的魅力。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孤篇壓全唐」之作。編劇羅周以此為靈感,全新創作了同名崑曲,講述了一個橫跨50年,由愛戀情愫生發,進而超越生死直面浩渺宇宙的故事。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由張軍兼任製作人和領銜主演,2015年成功首演後在全國進行巡演,得到行業內外廣泛好評,被媒體評論為「這個時代裡崑曲最好的樣子」。
此次上演的《春江花月夜》音樂會,
是張軍基於《春江花月夜》原劇
為2020年「1+1+1」影響力行動
——「傳統文化創新學堂」
量身打造的一場示範演出。
該項演出得到了區文化旅遊局的大力支持,
被列入「上海旅遊節」的系列活動之中。
「1+1+1」影響力行動,是2017年張軍立足靜安區啟動的集崑曲導賞、教學、雅集、演出為一體的經典項目。今年,該項目被納入「靜安區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項目」,並升級為「靜安傳統文化創新學堂」,旨在通過教學、培訓及示範演出等形式,吸引靜安區內各行業文藝愛好者參與藝術體驗、實踐,提高他們熱愛與傳播傳統文化的積極性,並逐漸成為行業或社區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和帶頭者及提升傳統文化影響力的行動者。從而通過這一隊伍,將文化觀念和藝術形式傳遞到社區和基層,形成有效的傳播能量,從而帶動區域文化的認知與提升。
該項目還以靜安區文化館為基地,聯合上海京、昆、滬、越、淮、滑稽、評彈、民樂、交響、歌劇、音樂劇等各路名家,匯聚靜安能量,展開崑曲教學、名家對談、經典表演、示範演出,使民眾了解、學習、傳播經典,促進區內文藝愛好者積極發揮動能,從「自己會」成長為「社區藝術帶頭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觀摩音樂會的觀眾大都是「傳統文化創新學堂」崑曲教學班的學員。今年7月,張軍崑曲藝術中心通過靜安文旅和靜安區文化館微信公眾號等靜安區官方平臺招募了50餘名工作、生活、學習在靜安的學員們,加入「傳統文化創新學堂」崑曲教學班。這批學員將通過20節課的學習,初步掌握崑曲基礎「手眼身法步」及數段崑曲經典名曲。
記者、圖片:邢蓓琳
攝影:樓英俊
編輯:陳玉珍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還想看
點個讚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