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景物描寫,讓你身處其中,流連忘返

2021-01-08 騰訊網

《春江花月夜》,是由七言的律詩組成的,可以拆成5個獨立的事物,在溫暖的春天裡;看著波光粼粼的江水;悄然盛開的花朵;虛虛實實的月亮;微風拂過的夜晚,這幾樣事物聚合到一起,就會形成一個非常美的畫面。在這個畫面裡有季節氣候,有自然景觀,有植物,有天體,有時間。

古代對月亮的欣賞是非常多樣化的,天上只有一輪明月,但是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美,於是形成了非常多的景觀,杭州平湖秋月、北京盧溝曉月。我們再回頭看春江花月,是不是跟前面那些有點像,那麼它具體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我們進入詩的正文,把《春江花月夜》這5種元素鑲嵌到全文當中,我們從第一段開始看,「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說這是一首獨立的七言詩,不管是寫景還是表意都是很完整的。

開頭就直接點題,出現了兩處春江,兩處大海,兩處明月,春天的江水高漲與大海相接,江水與海水發生碰撞,而形成富有動感的畫面。洶湧的潮水混合在一起,將海融為一體,在翻騰激蕩的潮水匯成海面之上,一輪明月漸漸顯出輪廓,在永不停息的海浪聲中緩緩升起。

這是從無到有的實景描寫。我們就會想起張九齡《望月懷遠》的詩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和這裡的「海上明月共潮生」,都側重於從無到有的漸漸發生的這種狀態。海天相接,在聲勢浩大的潮水之上,月亮漸漸拂去雲霧的面紗,白色的光芒進入人的視線之內,使人心曠神怡。

「何處春江無月明」,指的就是指水面波光粼粼的樣子,在這裡更是對水面折射月光進行特寫,這個詞是專門描寫水面蕩漾的,是具有一種流動的美感。「灩灩隨波千萬裡」,更是將鏡頭推到了海面之上,這是無邊無際的範圍,放眼看去都是水波蕩漾,大海漫無邊際,月光更是無所不在。

將鏡頭拉回到春江,這個景物的主體,月光籠罩在整個海面上,而海面與江水相接,月光伴著粼粼的波光,回溯到春天浩蕩的江水之上。再結合前面的那兩句詩,就是詩人站在奔流的春江之畔,望著浩蕩的江水與大海匯合。

明月從海面上緩緩升起,漸漸露出皎白的真容,江海相接,水天一色,波光粼粼的水面,折射著無所不在的月光,每一個在江邊的人,都能欣賞到風光。張若虛這首詩裡的「江流宛轉繞芳甸」,就是說江水曲曲折折的流動,都抱著芳草茂盛的原野,這是江河流動之美,是大自然的美。

張若虛的這首詩完美的描寫了景物的變化,也把人物的心情融合到了景物的之中,表達出了詩人身處在春江的多愁善感。這些實景的描寫這是一首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的離思愛情詩,詩中的景物描寫恰恰渲染了人的情感,這就是被無數人喜歡的經典唐詩。

相關焦點

  • 也談《春江花月夜》中的白沙
    >昨天「江都歷史文化群」裡討論起了《春江花月夜》描寫地點問題,我覺得微信中所發的某些資料離張若虛的生卒年代過遠,價值不能算高,對理解張若虛這首名詩的幫助不是很大。若在曠野江邊無村鎮之處的月夜裡,航行江中水的小扁舟會有風險的,春江兩岸若無高樓,江邊月下不見搗衣女,作者也不會流露出哀傷的離別之情。詩意的情景哪有那麼交融,意境又會如此開闊。我比較同意劉奇斌昨天的說法:《春江花月夜》若是寫大橋,疑問會多多。下面是益中多年前的舊作,觀點也是前幾年的,現認為還會是存在不少問題。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能「孤篇壓全唐」?
    張若虛現存兩首詩,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稱為「孤篇蓋全唐」,受到無數學者讀者的讚嘆,流傳千古。梵谷、卡夫卡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春江花月夜》也有類似的遭遇。據文史學家程千帆先生考證,今存唐人選唐詩十種、唐人雜記小說,宋代《文苑英華》、《唐文粹》、《唐百家詩選》、《唐詩記事》,元代《唐音》等唐詩選本,均未收錄這首《春江花月夜》。不僅唐詩選本無載,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餘種詩話中也無一字提及。
  • 張若虛之春江花月夜||梅洪昇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盛唐之交詩人張若虛的代表作之一,被聞一多先生譽為「以孤篇蓋全唐」之作,歷來為人們傳頌。「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長篇歌行,採用的是樂府舊題,但詩人卻賦予它全新的內容。將其詩情畫意與對人生哲理和對宇宙奧秘融為一體,創造出情、景、理交融,玲瓏透徹的詩意,在明淨的詩意之中,融入了淡淡的憂傷。
  • 春江花月夜賞析
    楊廣的兩首《春江花月夜》,才是真正騷盡了六朝以來的靡靡之風,「上承齊梁,下開盛唐」:其一: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其二: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漢水逢遊女,湘川值兩妃。5 《舊唐書·卷二十九·志第九》載:《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並陳後主所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於文詠,採其尤豔麗者以為此曲。此外,《樂府詩集》卷四十七還載有隋諸葛穎《春江花月夜》一首:花帆渡柳浦,結纜隱梅洲。月色含江樹,花影覆船樓。
  • 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不輸張若虛,三四句最驚豔
    在《唐詩三百首》中,遺珠不少,其中,《春江花月夜》絕對是一顆遺漏的明珠。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聞一多先生評價《春江花月夜》: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這麼高的評價使《春江花月夜》廣為人知。其實,在張若虛之前,隋煬帝楊廣也寫過兩首《春江花月夜》,其詩不輸張若輸,他的三四句最驚豔。
  • 「讀書筆記」黎汪洋:《春江花月夜》短暫與永恆
    《春江花月夜》短暫與永恆在唐詩當中,或許最具有美感,最讓人們感到回味無窮的一首,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首先我們看這個題目,已經把自然界最美麗的事物一網打盡。為什麼《春江花月夜》被人們千古傳誦……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去賞析一下。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這第一段的意境十分優美,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十分龐大的場面。詩人手法誇張,想像力豐富,空間跳躍的速度很快。從長江的江水寫到天上,天地融為一體,江潮和明月的動靜結合,給人一種幽靜空靈的感覺。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獻給人間的一顆如月華般純潔的寶石
    詩的前半部分,明寫春江花月夜,暗寫人物的情思。詩人以月出東海、流照九州、月升中天、光徹廣宇為軌跡,一步步引入遊子思婦的愁怨。詩人精心描繪了潔淨、鮮明的形象,在皓月朗照的春江、大海、芳甸、花林、白沙、白雲、青楓等等。這些景物與月色共同組成了純美、柔和、靜謐的詩境,藉以抒發純真綿柔的思念之情,情景和諧統一。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今天就再跟大家分享一首不屬於《唐詩三百首》,卻被讚譽為「孤篇橫絕全唐」的長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算是返場謝幕吧。初唐有兩首詩都是在歷史上長期被忽略、被低估,直到明朝中期以後才逐漸被發現、被接受,直至推崇到一個崇高的地位。這兩首詩,一首是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另一首就是我今天要講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 只有兩首詩歌傳世,其中一首成為經典,張若虛和《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是唐代詩人,他沒有留下自己的詩集,幸好《全唐詩》中錄入了他的兩首作品《代答閨夢還》和《春江花月夜》,才讓人知道唐代還有這樣一位文採風流的詩人。這兩首詩中,《春江花月夜》的知名度最高,還有同名曲譜傳世,成為耳熟能詳的佳作。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鑑賞
    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裡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裡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誰的詩更好?
    還有就是楊廣個人在文學方面的造詣,他寫的詩詞確實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意境豐富,就比如這首《春江花月夜》。影視劇中的隋煬帝說到了《春江花月夜》,不少人熟知的是張若虛寫的那一首,但實則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今天我們就先來分析張若虛的詩,然後再比較他們倆誰的詩更好?
  • 孤篇蓋全唐 一月耀千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鑑賞
    乾隆皇帝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歌,可為後人熟記的竟然沒有一首;唐代詩人張若虛,流傳下來的詩歌只有兩首,其中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便成為千古絕唱。
  • 我們的《春江花月夜》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千百年前,詩人張若虛做下了《春江花月夜》這首千古絕唱,這位「詩歌藝術家」用迥絕的宇宙意識,寫盡江月春花之美,抒盡天下離人綿綿相思之情,讓盛唐之音在一幅人間美景中熱情迴響.千百年後,作為後人的我們,通過「玩的方式」,將詩歌的美重現在屬於我們的課堂,我們的舞臺,我們的天地.
  • 纏綿深邃、如夢似幻、情景交融—《春江花月夜》賞析
    《春江花月夜》本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最早見於陳朝。陳叔寶(陳後主)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春江花月夜》與《玉樹後庭花》是其中最豔麗的曲調。隋及唐初,仍有人作此調。然皆五言短篇,在題面上做文章而已。
  • 《春江花月夜》其實是宇宙星辰和想見你只想見你!
    詩人並非不食人間煙火,他眼中有宇宙星辰,心裡更有想見你,只想見你,未來過去,我只想見你的一往情深。春江花月夜》是千古名篇,素有「孤篇蓋全唐」的美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詩人是怎麼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到人生哲學,最後又瘋狂地想見你,只想見你的。先來看看原詩《春江花月夜》。Start:「月」全文此詩始於月生,歸於月落,以月貫穿全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 詩歌《春江花月夜》的題目斷成「春江」「花月夜」可能是個錯誤?
    讀《蔣勳說唐詩》,蔣先生談到《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題目,很多人會自然地斷成「春江」「花月夜」可能是個錯誤,他認為這五全部是名詞: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把這幾個名詞看作一首交響曲的獨立的五個樂章,才是整個詩的五個主題。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唐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
  • 陶笛移植作品《春江花月夜》唯美如畫,質樸無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陶笛移植作品《春江花月夜》曲:中國古曲移植改編:周子雷用笛:實用新型中國陶笛AF3編曲:孫大升 混音:韋敬民古箏:楊晶 嗩吶:桑玉立 竹笛:王國崢陶笛移植作品《春江花月夜》又稱《夕陽簫鼓》,是古典民樂的代表作之一。
  • 唐朝最「懶」詩人,僅存世2首詩,一首《春江花月夜》蓋壓全唐
    還記得課本中的《春江花月夜》嗎?還記得那個背不出文章被老師罰站、罰抄的自己嗎?沒錯,就是《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搞的鬼。春江花月夜[ 唐 ]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 《春江花月夜》美則美矣,但要說「孤篇壓全唐」,確實過譽了!
    《春江花月夜》固然是一首精妙絕倫的好詩,但在高手如雲的唐朝,顯然算不上是唐詩中的頂峰,但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你花八百個億拍個電影,也有人覺得好看、有人覺得辣雞,評論文藝作品的好壞,本來就是一件非常主觀的事,所以《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唐詩的頂峰,還是看讀者個人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