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不輸張若虛,三四句最驚豔

2020-12-23 古典文學與詩詞

在《唐詩三百首》中,遺珠不少,其中,《春江花月夜》絕對是一顆遺漏的明珠。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幾乎所有的人,都能背下這兩句。聞一多先生評價《春江花月夜》: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

這麼高的評價使《春江花月夜》廣為人知。其實,在張若虛之前,隋煬帝楊廣也寫過兩首《春江花月夜》,其詩不輸張若輸,他的三四句最驚豔。

《春江花月夜二首》

其一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其二

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

漢水逢遊女,湘川值兩妃。

其一

傍晚時分,江面風平浪靜,遠遠望去似乎穩穩不動,岸邊到處是正在盛開的春花。

亮隨著流波滾滾,星光隨著潮水洶湧閃爍。

其二

春夜的露水含著淡淡花香,點點月色蕩漾在小潭的水波裡。

不知道面前的水潭是通往哪裡,如果是漢水就有緣碰到漢水女神,如果是湘水,就有緣碰到娥皇女英。

在隋朝歷史上,楊廣不僅是一個皇帝,還是一個文學家,他的詩寫得好,後世稱讚也很多。這首《春江花月夜》是他的代表作。

單看《春江花月夜》就可看出楊廣的功力,寥寥四句詩,短短20個字,將春江花月夜收納其間,繪出一幅江月勝景圖。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緩緩讀來,如欣賞清秋月夜之畫,風致婉然。此句好在平實,一個「將」字,一個「帶」字,都是比較虛的動詞,不會破了月明星稀的安穩美感。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隱娘初讀到這一句,眼前仿佛出現一個畫面, 潮水蕩漾,星子閃爍,四周無聲,只有潮水的聲音,靜美無限。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音樂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並陳後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於文詠,採其尤豔麗者以為此曲。

梁陳時,宮體詩盛行,其內容多為吟詠女性,風格綺蔓,辭藻華麗,我們來看一些例子:

夢笑開嬌靨,眠鬢壓落花。(蕭綱《詠內人晝眠》)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陳叔寶《玉樹後庭花》)妝窗隔柳色,井水照桃紅。(蕭綱《和湘東王名士悅傾城》)

在政治上,楊廣是一個失敗的統治者;在文學上,楊廣卻是一個合格的文學家。

同樣是宮體詩題《春江花月夜》,在楊廣這裡,可以看出其詩歌風格是麗而不豔,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風,雅語之氣。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黃昏遠眺長江岸,暮靄沉沉,江水浩淼。「平不動」是水波不興。江面平坦寧靜,江邊春花如火,開得滿滿當當。

他寫春夜潮生,江水滔滔。「將月去」,「帶星來」將水波激蕩,月星交輝的情景寫得極宏大,於寫景的壯闊中寫出了時間的流逝。

楊廣的《春江花月夜》,短卻至美。

將楊廣的《春江花月夜》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作比較,可清楚地看出其描寫春江花月夜景是受到本篇啟示的。「明月」、「潮水」的意象和意境頗有共通之處。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楊廣這首詩在描繪春江花月夜花開景色這方面,具有開先河之功,起了示範之用。

至於你喜歡哪一篇,那就見仁見智了。

相關焦點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佛說:「浮屠不三宿桑下者,不欲久生恩愛也。」(出自《後漢書》)三宿尚且生情,何況我們共度了一百期的美好時光啊!今天就再跟大家分享一首不屬於《唐詩三百首》,卻被讚譽為「孤篇橫絕全唐」的長詩——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算是返場謝幕吧。初唐有兩首詩都是在歷史上長期被忽略、被低估,直到明朝中期以後才逐漸被發現、被接受,直至推崇到一個崇高的地位。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壓盛唐
    最早收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選本,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內有《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五家七首,張若虛只是其中之一。《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舊題,前面提到隋煬帝和陳後主都寫過。只不過張若虛這首名聲太響,寫的又是極為切題的春江花月夜,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他首創。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誰的詩更好?
    影視劇中的隋煬帝說到了《春江花月夜》,不少人熟知的是張若虛寫的那一首,但實則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今天我們就先來分析張若虛的詩,然後再比較他們倆誰的詩更好?《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出自於《全唐詩》,是一首七言古詩,沿用了隋唐時期隋煬帝所寫的《春江花月夜》作為樂府題。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的詩人張若虛,此詩是張若虛僅存的兩首名詩之一。這首詩在整體上描繪了一幅江水流動之下,岑岑月夜的美景,不僅意象豐富,而且在意境上也表現得十分空靈寧靜,頗有大家之風,因而此詩也享有「孤篇蓋全唐」的美稱,雖然張若虛僅存留兩首古詩,但從此首詩不難看出,張若虛的氣度才華都是非凡的。
  • 張若虛之春江花月夜||梅洪昇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盛唐之交詩人張若虛的代表作之一,被聞一多先生譽為「以孤篇蓋全唐」之作,歷來為人們傳頌。「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長篇歌行,採用的是樂府舊題,但詩人卻賦予它全新的內容。將其詩情畫意與對人生哲理和對宇宙奧秘融為一體,創造出情、景、理交融,玲瓏透徹的詩意,在明淨的詩意之中,融入了淡淡的憂傷。
  •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獻給人間的一顆如月華般純潔的寶石
    受張若虛這一情調影響的詩人詞客甚多,包括盛唐的巨星李杜在內。如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月夜》等等月夜思鄉,月夜懷人的名作,不也和《春江花月夜》一脈相通嗎?02 高遠寥廓的意境詩情純真深摯固然重要,而與此緊密相聯繫的還需要意遠,即是境界要開闊、高遠。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能「孤篇壓全唐」?
    有的詩人終其一生,都沒有一首作品流傳後世,而有的詩人,只寫幾首作品,就流傳千古,這樣幸運的詩人實在太少,而張若虛就是少數最幸運的詩人之一。張若虛現存兩首詩,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稱為「孤篇蓋全唐」,受到無數學者讀者的讚嘆,流傳千古。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鑑賞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裡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唐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
  • 孤篇蓋全唐 一月耀千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鑑賞
    歷史上對《春江花月夜》評價最高的有兩人,一是晚清文學家王闓運,認為張若虛是「孤篇橫絕,竟成大家。」(《湘綺樓論唐詩》);二是現代詩人聞一多,盛讚「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能憑藉「孤篇」壓蓋全唐的張若虛究竟是何許人?《春江花月夜》又何以能成為千古名篇呢?
  • 春江花月夜賞析
    3 張若虛的詩,除了《春江花月夜》外,還有一篇宮體《代答閨夢還》,詩如下:關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情催桃李豔,心寄管弦飛。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 從讀者的角度剖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為什麼能孤篇蓋全唐
    而有一位最「懶」的詩人一生只寫兩首詩,憑其中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冠壓全唐詩人。他就是初唐詩人張若虛。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蓋全唐」。張若虛的孤篇為什麼能蓋過眾多的高產詩人?涓涓從一個讀者的角度和感受來剖析。
  • 李白代表作《將進酒》,比之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誰更勝一籌
    而張若虛僅存世的兩首詩之一《春江花月夜》也是千古佳作,號稱是「孤篇橫絕全唐」,可見這首詩在唐詩中的地位,其藝術成就之高。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先讓我們欣賞一下這兩篇堪稱是千古無二的傳世之作吧。一、李白代表作《將進酒》《將進酒》作者: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 只有兩首詩歌傳世,其中一首成為經典,張若虛和《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是唐代詩人,他沒有留下自己的詩集,幸好《全唐詩》中錄入了他的兩首作品《代答閨夢還》和《春江花月夜》,才讓人知道唐代還有這樣一位文採風流的詩人。這兩首詩中,《春江花月夜》的知名度最高,還有同名曲譜傳世,成為耳熟能詳的佳作。
  • 也談《春江花月夜》中的白沙
    >昨天「江都歷史文化群」裡討論起了《春江花月夜》描寫地點問題,我覺得微信中所發的某些資料離張若虛的生卒年代過遠,價值不能算高,對理解張若虛這首名詩的幫助不是很大。大橋研究文史的有兩三位前輩就有過這現象。益中已經發現大橋歷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偽證源頭,過兩天會在群裡說的,今天不談那些方面。隋煬帝大業初是606年,張若虛還未出生,江陽縣以邗江縣改名的話與「春江花月夜」好像也沒什麼關係。如果要想讓讀者容易聽明白些,指出這江陽縣實際就是先前的廣陵縣應該更好些吧(清人考證:這江陽是在今儀徵境內)。
  • 海茵朗誦《春江花月夜》(作者:張若虛)
    策劃出品:西安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協作單位:西安市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 | 陝西省詩詞學會 | 詩歌網 | 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我們用最優雅的文字與最動聽的聲音傳播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纏綿深邃、如夢似幻、情景交融—《春江花月夜》賞析
    《春江花月夜》本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最早見於陳朝。陳叔寶(陳後主)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春江花月夜》與《玉樹後庭花》是其中最豔麗的曲調。隋及唐初,仍有人作此調。然皆五言短篇,在題面上做文章而已。
  • 《春江花月夜》美則美矣,但要說「孤篇壓全唐」,確實過譽了!
    《春江花月夜》固然是一首精妙絕倫的好詩,但在高手如雲的唐朝,顯然算不上是唐詩中的頂峰,但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你花八百個億拍個電影,也有人覺得好看、有人覺得辣雞,評論文藝作品的好壞,本來就是一件非常主觀的事,所以《春江花月夜》是不是唐詩的頂峰,還是看讀者個人的評價。
  • 我們的《春江花月夜》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千百年前,詩人張若虛做下了《春江花月夜》這首千古絕唱,這位「詩歌藝術家」用迥絕的宇宙意識,寫盡江月春花之美,抒盡天下離人綿綿相思之情,讓盛唐之音在一幅人間美景中熱情迴響.千百年後,作為後人的我們,通過「玩的方式」,將詩歌的美重現在屬於我們的課堂,我們的舞臺,我們的天地.
  • 唐朝最「懶」詩人,僅存世2首詩,一首《春江花月夜》蓋壓全唐
    唐朝的人豐衣足食,思想不被束縛。所以很多的情愛詩也就出名了,有些詩詞都上了如今的語文教材,可把我們這些學生害的不輕啊。還記得課本中的《春江花月夜》嗎?還記得那個背不出文章被老師罰站、罰抄的自己嗎?沒錯,就是《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搞的鬼。春江花月夜[ 唐 ]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聞一多:《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
    《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 聞一多 宮體詩就是宮廷的,或以宮廷為中心的豔情詩,它是個有歷史性的名詞,所以嚴格地講,宮體詩又當指以梁簡文帝為太子時的東宮,及陳後主、隋煬帝、唐太宗等幾個宮廷為中心的豔情詩。移植後的第二三代本應不成問題。誰知那些北人骨子裡和南人一樣,也是脆弱的,禁不起南方那美麗的毒素的引誘,他們馬上又屈服了。除薛道衡《昔昔鹽》《人日思歸》,隋煬帝《春江花月夜》三兩首詩外,他們沒有表現過一點抵抗力。煬帝晚年可算熱忱的效忠於南方文化了,文藝的唐太宗,出人意料之外,比煬帝還要熱忱。於是庾信的北渡完全白費了。宮體詩在唐初,依然是簡文帝時那沒筋骨、沒心肝的宮體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