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澳門
未來的科技之子
— 鍾正同學
「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簡稱 Intel ISEF)於1950年創辦,是全球最大規模的中學生科學競賽,享有全球青少年科學競賽的「世界盃」的美譽。Intel ISEF 每年於美國不同城市舉行,並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超過70個國家或地區的學生參與,但獲獎率一般只有20%~30% 。
而本次受採訪者鍾正同學,與其團隊共同努力下,以創作方案 「基於昆蟲翅膀微型分級孔洞結構的氣敏傳感器研究」 作為澳門三個學界代表之一,經過最終答辯,最終獲得四等獎的榮譽,為澳爭光。
漫漫六月,小荷初露,滿懷著激動與興奮的心情,來採訪澳門未來的科技之子——鍾正同學,通過採訪,讓我們更好的了解到什麼叫創新,什麼叫興趣?然而,我們今日採訪的這位同學,分享了他們團隊的獲獎經歷,講述了如何全身心投入到科學實踐當中,討論了無法阻擋他對於科研前進腳步的理由。從小學到高中,他對自身的興趣一直是樂此不疲,這種精神難能可貴,這種勇氣無比光榮。那接下來,讓我們更好地來了解下鍾正同學吧。
鍾正同學是來自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今年以優異之成績被保送到北京大學計算機系。鍾正同學是一個非常具有創新思維的同學,今年在他參加的清華大學科普營小實驗中,他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首先,他從文獻中通過發現,蝴蝶翅膀的粉末可以提高氣敏傳感性的氣敏性能。同時,他加以對比之方法,蝴蝶翅膀的分級孔洞結構對氣敏傳感器的氣敏能力提升幅度是最大的。
其次,鍾正同學與團隊成員一起合作,利用仿生學的方法,實現了更高的氣敏性能的氣敏傳感器,他希望自己的成果可以更好的去投入到醫療,網際網路等領域,來服務更多的有需要的人。
在通過採訪鍾正同學的過程中,我們提出了以下相關問題來進行採訪互動:
M Robot:是什麼力量啟發你對科研如此的感興趣?
鍾正:因為從小開始我本人就對科學技術特別感興趣。我的夢想就是利用科學對人類多做貢獻。並且,在我上高中的時候,老師在這方面也對我格外重視,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我的興趣愛好。
M Robot:在科研這個過程中,您學到了什麼?
鍾正:首先,對我的論文寫作幫助頗多,在科研這個研究的過程之中,它可以更好地幫助我查找文獻,然而,研究的整個過程中,對我的科研也有很大的幫助。
M Robot: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是來自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團隊?
鍾正:我認為是中國上海隊,因為這個團隊由淺入深,我認為往往最平凡的,也正是最偉大的,最成功的。
M Robot:請問您在實驗的過程中有沒有碰到什麼困難?
鍾正:困難總是會有的,例如在製作方法上,我需要找很多的文獻資料,並且往往有時我會找不到,還有就是數據分析,我需要連續做兩個星期,而且在複製上也是困難重重。但是,這些困難並不會阻擋我前進,它反而會讓我變得更加強大。
M Robot:在您的實驗當中,都涉及到哪些材料呢?
鍾正:主要涉及到的材料為錫。因為錫這種材料,簡單方便且無毒無害。不會造成太大傷害。
M Robot:請問您設計的產品有沒有提前的預報性,不如說對空氣啊之類的?
鍾正:可以說是有的,比如說我設計的感應器,它會有相應的感應系統,只要有異常出現,它會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告訴人們,早做準備。
基於以上主要問題,我們可以得出,為了配合澳門多元發展,提高澳門學生自主科技創新能力,展示本澳科普教育的成果,我們澳門正正是需要鍾正同學這樣的具有創新意義的新青年。沒錯,科研本身是枯燥的,但是研究創造的過程對於鍾正同學確是有趣的。他對自己的事業有一種堅持不懈的偉大精神,有一種持之以恆的強大動力。這本身對本澳學生也有很大的啟發:做什麼事情,要麼不做,要麼做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去服務社會,實現自己的價值,充實自己的青春年華。
為鍾正同學點贊,願鍾正同學,破浪前行,不斷努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