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法
小
貼
士
本篇歸納了對外漢語教學中主要的一些主要的教學法,對今後我們在語料的選擇、課型定位、課堂流程設計、語言知識如何輸出方面有幫助。希望能給正在準備《國際漢語教師證書》的你,指點迷津。
點擊播放 GIF 0.0M
語法翻譯法(Grammer-Translation method)
課堂教學適應學生的母語,教學法以翻譯為主。
重視書面語教學,重視使用所謂的「經典」的語言材料
教學過程:
語法的教學方法:詞法-語法-舉例-翻譯成學生的目的語-練習
課文的教學方法:介紹課文-逐字逐句翻譯-朗讀-母語和目的語互譯鞏固課文
特點:重視語言知識,但忽視了口語教學;死記硬背語法規則,過分依賴學生的母語和翻譯手段,無法培養使用目的語的思維習慣和能力
2、直接法 又叫改革法、自然法(Direct Method)
用目的語教授目的語,不用學生的母語,不用翻譯,也不重注語法形式的第二語言/外語教學法。用實物、圖片,擺脫學生的「心譯」;以口語為基礎(與語法-翻譯法相反);句本位,以模仿為主;直接感知語言材料,靠歸納的方法教授語法規則。
教學過程:
老師口頭展示句子或者課文-學生模仿跟讀-教師糾錯-學生繼續模仿(直到正確為止)-提問(老師問學生、學生問老師)
優點:開創了第二語言教學的新局面;重視口語教學(「開口率」);利用直觀手段教學,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用目的語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對後來的教學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缺點:忽視了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差異,過分強調模仿、重複,對學生的主動性認知不夠。學生可能口語不錯,但對複雜語言現象的理解和解釋不免出現問題;對讀寫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
聽說法 句型法 結構法(Audiolingual Method)
先教聽說,後讀寫,注重口語能力的培養,以句型操練為主要訓練手段,是一種以結構為主的教學法,現代外語教學史上,理論基礎最雄厚的一種教學法。
特點:以句型為中心操練;限制使用母語(允許教師極少量使用學生的母語);大量使用錄音、語言實驗室和視聽設備;重視目的語和學生母語語言結構的對比,找出學習難點,確定學習重點;盡力防止學生出現錯誤,一旦出錯,立即糾正,避免錯誤習慣的養成;強化正確回答,培養正確的語言習慣。
教學過程:認知-模仿-重複-變化-選擇(特定句子中活用)-對話練習
優點:以句型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中心,廣泛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缺點:以教師為中心,用刺激、反應模式訓練學生(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視不夠)
視聽法(Audio-Visual Method)又稱「整體結構法」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直觀手段,排除母語和文字的中介;強調視覺感知和聽覺感知相結合,語言和情景密切結合;
情景和語言活動是一個整體。通過對句子的語音、語調、節奏、詞彙、句型的完整結構整體感知逐步的學習操練
教學過程:
感知(學生觀看幻燈片、電影)-理解(教師講解生詞、語法等,幫助學生理解內容)-練習(模仿、重複、問答等)-活用(舉一反三、自由表達)
注意,所有教學活動都是在有視聽設備的條件下進行的。
優點:利用聲、光、電現代化教學設備,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在語流中掌握語言知識;重視在情境中教學,教學材料貼近真實的生活和實際交際的需要。
缺點:忽視讀寫;強調整體感知忽視了對語言結構的分解和單項訓練
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主張在第二語言/外語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智力的作用,對語言規則的理解、發現和創造性的應用,目標是在聽、說、讀、寫的各個方面全面掌握語言。
把培養語言能力放在教學目標的首位。語言能力就是內化了語言知識體系。
以學生為中心(聽說法是以老師為中心的。)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提倡演繹法,啟發學生發現語言規則。講解佔教學活動的1/5。
主張聽說讀寫齊頭並進,全面發展。
適當使用學生的母語,解釋一些比較抽象的語言現象。
優點: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分析和疏導。適當糾錯,反對有錯必糾,特別是不影響學生交際的一些錯誤,以免打擊學生表達的積極性。
提倡在理解語言知識和規則的基礎上進行操練。
缺點:完全排斥機械性訓練值得商榷;認知法作為獨立的外語教學法體系還不夠完善。
團體語言學習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採用小組集體討論的方式,將學生與老師看做病人與醫生的關係,講學習過程當做諮詢過程的第二語言學習方法。
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通過身體動作教授語言的教學法
理論基礎:兒童習得母語理論
暗示法(Suggestopedia)
強調過暗示,開發身心潛力,激發學習動機並創造最佳學習條件,有意識和無意識活動相結合,讓學習者在放鬆而又注意力集中的心理狀態下進行有效學習的方法。
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
根據自然環境中,母語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提出在非自然環境(課堂教學)中,擴大語料輸入、先集中培養理解能力,再強調通過習得而掌握第二語言的教學法。
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功能派:以交際法為代表
以語言功能項目(意念)為綱,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語言在社會中的功能是指語言用來敘述事情和表達思想的功能。意念是功能作用的對象嗎,是指從特定的交際需要和目標出發,規定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所以也叫「交際法」,交際功能是語言在社會中運用的最根本功能。而培養叫交際能力又是第二語言/外語教學的最根本的目的。
特點:培養學生運用母的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非僅僅是語言能力。以功能(和意念)為綱,不以語法和結構為綱。功能是以語言為綱,完成一定的交際任務。因此,教學要選取真實而實用的言語材料,並把語法視為實現功能的手段來讓學生掌握。
為學生創造貼近真實的語言環境。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時候,有八種要素在起作用:情景、功能、意念、社會(性別、心理作用)語體、重音和語調、語法和詞彙、語言輔助手段。
單項技能訓練和綜合訓練相結合,綜合運用是目的。
強調內容表達,不過分苛求形式。
圓周式安排語言材料、循序漸進,每循環一次,增加一次難度。
發展專用語言教學,針對不同的、特殊的交際需要展開教學,如「科技英語」
雖然,教學法各有所長,但前輩們也經常告誡我們「教無定法」,希望老師們在教學中有所繼承。最重要的是,從學生出發,設計出高效而有趣味性的的專業授課方案,達到越來越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們真正學得好,考得好,說得好,用得好。
點擊播放 GIF 0.0M
練一練:
《國際漢語教師證書》筆試考題一:
課堂活動信息卡
1、活動方式:分角色表演,2-3人一組
2、故事背景:
A撿到一個錢包,裡面有一些現金和一張學生證。A以前也丟過錢包,並且沒有找到,所以A有點兒拿不定注意是否應該去尋找失主。A跟朋友B(和C)商量,但他們的看法並不一樣,於是他們爭論了起來......
3、生詞和語言點:(每人至少用5個)
運氣、粗心大意、活該、懲罰、同情、贊成、主動
表示不同意或提出其他建議:
我很難同意......
你的說法很難讓人接受。
依我看......
如果我來處理的話......
4、每組上臺表演(5分鐘),其他組評價
85.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老師發現學生出現了語法方面的偏誤,但是沒有馬上糾錯,而是在表演完以後才進行,這種做法屬於:
A.聽說法 B.交際法 C.直接法 D.全身反應法
《國際漢語教師證書》筆試考題一:
王老師以前在中國的大學教英語,現在在美國的中學教中文,他發現在授課過程中很難控制課堂,也很難引起學生注意。面對這種情況,王老師認真分析目前遇到的問題,給自己列出這樣一張對照表:
學習者:大學生-中學生;
學習動機:工具動機-興趣動機;
教學者:大學老師-中學老師;
教學內容:英語——漢語;
教學方式:灌輸式——( ? )
隨後王老師想做出一些調整,希望學生能對自己所講內容感興趣。接下來王老師要講的課文是《中國菜真好吃》,王老師準備設計一些任務讓學生提前完成。
95.在()處最不適合出現的是:
A. 交際法 B.視聽法 C.對比法 D.語法翻譯法